子張19.23
19.23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武叔,魯大夫,名州仇。估計與孔子「有舊仇」,在上朝時和魯國大夫們議論說子貢比孔子有賢能。
子服景伯,是「著名臥底」,在憲問篇,14.35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上次公伯寮說子路壞話,被子服景伯告到孔子處,這回叔孫武叔對孔子不敬,被子服景伯告到子貢處。從語境分析,此時孔子應該是已經去世了。
子貢聽了叔孫武叔「夸」自己,比老師孔子「賢」能。按說子貢應該無比高興,超越名師幾乎是每個弟子的夢想,如今有重要人物造此輿論,自己再順勢而為,火上澆把油,豈不奠定自己「德行」和「學術」的至尊地位。
但子貢沒有燥熱,而是很平靜,用了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自己與老師的差距,「有如宮牆,我端木賜就是人肩膀那麼高,大家平視就很容易看見我家室之好壞優劣;而夫子呢,牆有數人之高,別說墊腳尖,就是蹬上一般的梯子也未必看得見,只能從正門而入,繞過屏風,才能見到高牆內的宗廟建築之壯美,以及百官們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呢,真正能找尋見一睹夫子風采的高牆之門者,則少之又少。如果叔孫武叔能有這種認識和論調,不更合乎時宜、順乎事理嘛。」
邢昺說:此章亦明仲尼之聽也。「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者,叔孫武叔,魯大夫。有時告語諸大夫於朝中曰:「子貢賢才過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者,景伯亦魯大夫,子服何也。以武叔之言告之子貢也。「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子貢聞武叔之言已賢於仲尼,此由君子之道不可小知,故致武叔有此言。乃為之舉喻曰:譬如人居之宮,四圍各有牆,牆卑則可窺見其在內之美,猶小人之道可以小知也;牆高則不可見在內之美,猶君子之道不可小知也。今賜之牆也才及人肩,則人窺見牆內室家之美好。夫子之牆,高乃數仞。七尺曰仞。若人不得其門而入,則不見宗廟之美備,百官之富盛也。「得其門者或寡矣」者,言夫聖閾非凡可及,故得其門而入者或少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者,夫子,謂武叔。以此論之,即武叔雲子貢賢於仲尼,亦其宜也,不足怪焉。○註:叔孫武叔,魯大夫叔孫州仇。武,諡。案《世本》:州仇,父子叔牙此六世孫叔孫不敢子也。《春秋》定十年「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左傳》曰:「武叔懿子圍郈。」是知叔孫武叔即州仇也。《諡法》云:「剛強直理曰武。」
關於「牆」,孔子也曾用之闡明事理過。見陽貨篇,17.10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孔子認為,不讀《詩經》中的周南、召南篇,就像跟前有堵牆,除了磚縫和牆上刷的標語,啥也看不見。
那些看不見孔子之高牆內秀美的人,是不是也因為沒讀周南、召南呢?有空我要讀一讀看。
凡事怕換位比較,假如我們小有名氣,別人也誇我們比老師優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會說還是我的老師更勝一籌嗎?估計這樣的人不多。所以子貢這樣的人才顯得難能可貴,做生意富可敵國,論口才縱橫捭闔,完全有條件收買一批文人墨客好好宣傳包裝一下自己,但他沒有。《喪家狗》作者說將孔子「造聖」,子貢最賣力氣,想把老師推舉為聖人,學生們也鳥隨鸞鳳飛騰遠了就。這種臆測,缺乏嚴密考證,與事實不符,腫麼辦呢?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武叔,魯大夫,名州仇。估計與孔子「有舊仇」,在上朝時和魯國大夫們議論說子貢比孔子有賢能。
子服景伯,是「著名臥底」,在憲問篇,14.35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上次公伯寮說子路壞話,被子服景伯告到孔子處,這回叔孫武叔對孔子不敬,被子服景伯告到子貢處。從語境分析,此時孔子應該是已經去世了。
子貢聽了叔孫武叔「夸」自己,比老師孔子「賢」能。按說子貢應該無比高興,超越名師幾乎是每個弟子的夢想,如今有重要人物造此輿論,自己再順勢而為,火上澆把油,豈不奠定自己「德行」和「學術」的至尊地位。
但子貢沒有燥熱,而是很平靜,用了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自己與老師的差距,「有如宮牆,我端木賜就是人肩膀那麼高,大家平視就很容易看見我家室之好壞優劣;而夫子呢,牆有數人之高,別說墊腳尖,就是蹬上一般的梯子也未必看得見,只能從正門而入,繞過屏風,才能見到高牆內的宗廟建築之壯美,以及百官們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呢,真正能找尋見一睹夫子風采的高牆之門者,則少之又少。如果叔孫武叔能有這種認識和論調,不更合乎時宜、順乎事理嘛。」
邢昺說:此章亦明仲尼之聽也。「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者,叔孫武叔,魯大夫。有時告語諸大夫於朝中曰:「子貢賢才過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者,景伯亦魯大夫,子服何也。以武叔之言告之子貢也。「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子貢聞武叔之言已賢於仲尼,此由君子之道不可小知,故致武叔有此言。乃為之舉喻曰:譬如人居之宮,四圍各有牆,牆卑則可窺見其在內之美,猶小人之道可以小知也;牆高則不可見在內之美,猶君子之道不可小知也。今賜之牆也才及人肩,則人窺見牆內室家之美好。夫子之牆,高乃數仞。七尺曰仞。若人不得其門而入,則不見宗廟之美備,百官之富盛也。「得其門者或寡矣」者,言夫聖閾非凡可及,故得其門而入者或少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者,夫子,謂武叔。以此論之,即武叔雲子貢賢於仲尼,亦其宜也,不足怪焉。○註:叔孫武叔,魯大夫叔孫州仇。武,諡。案《世本》:州仇,父子叔牙此六世孫叔孫不敢子也。《春秋》定十年「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左傳》曰:「武叔懿子圍郈。」是知叔孫武叔即州仇也。《諡法》云:「剛強直理曰武。」
關於「牆」,孔子也曾用之闡明事理過。見陽貨篇,17.10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孔子認為,不讀《詩經》中的周南、召南篇,就像跟前有堵牆,除了磚縫和牆上刷的標語,啥也看不見。
那些看不見孔子之高牆內秀美的人,是不是也因為沒讀周南、召南呢?有空我要讀一讀看。
凡事怕換位比較,假如我們小有名氣,別人也誇我們比老師優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會說還是我的老師更勝一籌嗎?估計這樣的人不多。所以子貢這樣的人才顯得難能可貴,做生意富可敵國,論口才縱橫捭闔,完全有條件收買一批文人墨客好好宣傳包裝一下自己,但他沒有。《喪家狗》作者說將孔子「造聖」,子貢最賣力氣,想把老師推舉為聖人,學生們也鳥隨鸞鳳飛騰遠了就。這種臆測,缺乏嚴密考證,與事實不符,腫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