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增程式熱潮
張偉早在大米汽車還沒發布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米汽車成品了,但是由於還未上市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外出駕駛。
現在大米汽車已經上市了,張偉也終於可以開著這輛表面上是大米的汽車,實際上核心部件都是自己公司產的汽車,也就相當於是自己公司生產的車在路上疾馳了。
新鮮勁也就那一下,除了剛上市那段時間張偉都自己開車外,過了新鮮勁後基本都是讓小愛開,張偉則是坐在右後方的老闆位上。
還別說,比起之前的路虎攬勝行政確實要舒服許多,聽小愛說這輛車的豪華程度可以跟勞斯萊斯一拼,張偉是沒有坐過勞斯萊斯的。
不禁有想買一輛的衝動,不過那玩意聽說是定做的,定一輛車最少要一年後才能提車,想了想感覺有點麻煩,而且也沒必要,反正就是一交通工具,再說了這輛大米汽車舒適程度也不遜色它,最終還是打消了買一輛勞斯萊斯的衝動。
按照張偉以前小市民的想法,肯定得搞一輛的,不為別的,就是裝x啊,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心性也改變了不少。
大米汽車開售第二天結束後統計數量不降反增,原因是第一天大部分人都是在試駕,第一天試駕的人大部分第二天就果斷購買了,而已經購買的人在給親朋好友介紹和體驗後,打算買車的也果斷入手了,而不差錢的則是又為自己的車庫新添一輛車。
有些則是在研究了一天的測評視頻和貼吧評論後,大神們都表示這款車可以買,是良心車後,第二天也果斷入手了。
市場的需求就那麼多,大米汽車以每天1萬多輛的銷量趨勢,其它車的銷量就會受到影響。
一開始大家以為只是開始這幾天會有這麼高銷量,後來過了一個月,每天還是能夠平均賣出2萬輛車,最低的也有1萬5千輛一天。
這可不得了啊,全國一個月新車銷售總量也就平均250萬台,大米汽車平均一個月銷量就有50萬台,這可是全國百分之20的銷量啊,這其中的利益可不小。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到時候路上看到的10輛車就有2輛是大米汽車。
現在路上的車10輛就有3輛是日系車,但是日系車可是有著眾多牌子和眾多型號的,而大米汽車則是只有一個型號,可想而知大米汽車的銷量有多大。
其它車企坐不住了,最先坐不住的是理想汽車,他們的車型本身就是跟大米汽車一樣採用的增程式新能源形式,也是國內第一個嘗試增程式的品牌。
但是銷量卻並不是太好,導致銷量不好的原因很多,除了發電機效率太低,導致的行駛成本並沒有新能源汽車最初的省錢目的以外,最主要的還是車子的價格還是太高了一點。
車圈內的大佬也很快得知大米汽車的重要部件都來自於隨便科技。
理想汽車的副總也聯繫到了隨便科技,表示想要跟隨便科技採購發電機。
隨便科技也很爽快的表示接受訂單,並且給了理想副總一個清單。
看著清單上的價格,除了發電機以外還有其它汽車部件的報價。
本來只想跟隨便科技採購發電機的理想汽車副總發現其它關鍵部件的價格要比他們跟其他廠家採購的價格還要便宜,並且性能也要強。
思索了一下便打了個電話,請示過總部後,最終以12萬的價格購買了隨便科技的底盤平台,底盤跟大米汽車的一樣含有20千瓦時的石墨烯動力鋰電池,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同樣的配置要比大米公司貴了2萬。
李亮表示這已經是優惠過後的價格了,如果單獨購買底盤內的部件的話加起來價格是14萬龍國幣,而整套購買只需要12萬龍國幣。
理想副總:「我們想要將電池容量增加到50千瓦時。」
李亮:「當然可以,不過本身20千瓦時的價格已經是優惠過後的價格,如果需要額外增加容量的話每千瓦時是1300龍國幣,增加30千瓦時的話就多3萬9龍國幣。」
最終理想就以15.9萬的價格採購了含有50千瓦時的汽車底盤,理想副總就好像得了很大便宜一樣高興的離開了。
理想副總高興是應該的,因為如果按照以前他們的合作供應商採購這些部件的話價格可比這貴的多,而且還沒有隨便科技的性能強,有了這個底盤他相信理想汽車可以崛起了。
理想副總已經開始想像車子大賣過後,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的景象了。
國外的車企也有跟隨便科技聯繫,表示想要跟隨便科技採購汽車部件,張偉特意吩咐了李亮優先供應給國內車企,國外車企就以產量不足的藉口先拖著。
哈弗汽車是以性價比高的國產SUV起家的,旗下幾萬到30萬的SUV車型都有,但是卻沒有一款新能源SUV。
不過這次哈弗卻聯繫了隨便科技表示也想採購隨便科技的底盤,看樣子也是打算推出一款新能源的SUV來彌補旗下沒有新能源的短板。
國內的大大小小車企都跟隨便科技採購了底盤,無論是想要逆向研發的還是真的想要合作的只要給錢隨便科技就賣。
一時間曾經不被看好的增程式新能源突然就熱了起來,相關的股市也跟著大漲,大量資本家紛紛投入了資金進行投資。
時間過去了3個月,等國內車企都合作的七七八八後,主打純電的特斯拉已經是第N次聯繫隨便科技,不過他們的需求比較特別只需要沒有發電機的版本,並且電池容量要增加到100千瓦時。
李亮:「沒有發電機的版本是12萬,100千瓦時電池是13萬,總共25萬。」
3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他們研發出基於隨便科技平台的新車型,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問題,除了續航跟大米汽車的沒什麼區別以外,安全性和智能性都跟大米汽車差的很遠,他們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經過研究和調查後得出一個結果,就是大米汽車除了底盤是跟隨便科技採購的以外,車殼用的材料也是跟隨便科技採購的,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材料的車殼讓大米汽車的安全係數提升了一個等級。
隨後各大廠商又跟隨便科技採購了大量的用於車殼製造的石墨烯複合材料,又讓隨便科技大賺了一筆。
當他們將工程車的基本參數調試的差不多以後又聯繫了隨便科技。
現在大米汽車已經上市了,張偉也終於可以開著這輛表面上是大米的汽車,實際上核心部件都是自己公司產的汽車,也就相當於是自己公司生產的車在路上疾馳了。
新鮮勁也就那一下,除了剛上市那段時間張偉都自己開車外,過了新鮮勁後基本都是讓小愛開,張偉則是坐在右後方的老闆位上。
還別說,比起之前的路虎攬勝行政確實要舒服許多,聽小愛說這輛車的豪華程度可以跟勞斯萊斯一拼,張偉是沒有坐過勞斯萊斯的。
不禁有想買一輛的衝動,不過那玩意聽說是定做的,定一輛車最少要一年後才能提車,想了想感覺有點麻煩,而且也沒必要,反正就是一交通工具,再說了這輛大米汽車舒適程度也不遜色它,最終還是打消了買一輛勞斯萊斯的衝動。
按照張偉以前小市民的想法,肯定得搞一輛的,不為別的,就是裝x啊,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心性也改變了不少。
大米汽車開售第二天結束後統計數量不降反增,原因是第一天大部分人都是在試駕,第一天試駕的人大部分第二天就果斷購買了,而已經購買的人在給親朋好友介紹和體驗後,打算買車的也果斷入手了,而不差錢的則是又為自己的車庫新添一輛車。
有些則是在研究了一天的測評視頻和貼吧評論後,大神們都表示這款車可以買,是良心車後,第二天也果斷入手了。
市場的需求就那麼多,大米汽車以每天1萬多輛的銷量趨勢,其它車的銷量就會受到影響。
一開始大家以為只是開始這幾天會有這麼高銷量,後來過了一個月,每天還是能夠平均賣出2萬輛車,最低的也有1萬5千輛一天。
這可不得了啊,全國一個月新車銷售總量也就平均250萬台,大米汽車平均一個月銷量就有50萬台,這可是全國百分之20的銷量啊,這其中的利益可不小。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到時候路上看到的10輛車就有2輛是大米汽車。
現在路上的車10輛就有3輛是日系車,但是日系車可是有著眾多牌子和眾多型號的,而大米汽車則是只有一個型號,可想而知大米汽車的銷量有多大。
其它車企坐不住了,最先坐不住的是理想汽車,他們的車型本身就是跟大米汽車一樣採用的增程式新能源形式,也是國內第一個嘗試增程式的品牌。
但是銷量卻並不是太好,導致銷量不好的原因很多,除了發電機效率太低,導致的行駛成本並沒有新能源汽車最初的省錢目的以外,最主要的還是車子的價格還是太高了一點。
車圈內的大佬也很快得知大米汽車的重要部件都來自於隨便科技。
理想汽車的副總也聯繫到了隨便科技,表示想要跟隨便科技採購發電機。
隨便科技也很爽快的表示接受訂單,並且給了理想副總一個清單。
看著清單上的價格,除了發電機以外還有其它汽車部件的報價。
本來只想跟隨便科技採購發電機的理想汽車副總發現其它關鍵部件的價格要比他們跟其他廠家採購的價格還要便宜,並且性能也要強。
思索了一下便打了個電話,請示過總部後,最終以12萬的價格購買了隨便科技的底盤平台,底盤跟大米汽車的一樣含有20千瓦時的石墨烯動力鋰電池,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同樣的配置要比大米公司貴了2萬。
李亮表示這已經是優惠過後的價格了,如果單獨購買底盤內的部件的話加起來價格是14萬龍國幣,而整套購買只需要12萬龍國幣。
理想副總:「我們想要將電池容量增加到50千瓦時。」
李亮:「當然可以,不過本身20千瓦時的價格已經是優惠過後的價格,如果需要額外增加容量的話每千瓦時是1300龍國幣,增加30千瓦時的話就多3萬9龍國幣。」
最終理想就以15.9萬的價格採購了含有50千瓦時的汽車底盤,理想副總就好像得了很大便宜一樣高興的離開了。
理想副總高興是應該的,因為如果按照以前他們的合作供應商採購這些部件的話價格可比這貴的多,而且還沒有隨便科技的性能強,有了這個底盤他相信理想汽車可以崛起了。
理想副總已經開始想像車子大賣過後,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的景象了。
國外的車企也有跟隨便科技聯繫,表示想要跟隨便科技採購汽車部件,張偉特意吩咐了李亮優先供應給國內車企,國外車企就以產量不足的藉口先拖著。
哈弗汽車是以性價比高的國產SUV起家的,旗下幾萬到30萬的SUV車型都有,但是卻沒有一款新能源SUV。
不過這次哈弗卻聯繫了隨便科技表示也想採購隨便科技的底盤,看樣子也是打算推出一款新能源的SUV來彌補旗下沒有新能源的短板。
國內的大大小小車企都跟隨便科技採購了底盤,無論是想要逆向研發的還是真的想要合作的只要給錢隨便科技就賣。
一時間曾經不被看好的增程式新能源突然就熱了起來,相關的股市也跟著大漲,大量資本家紛紛投入了資金進行投資。
時間過去了3個月,等國內車企都合作的七七八八後,主打純電的特斯拉已經是第N次聯繫隨便科技,不過他們的需求比較特別只需要沒有發電機的版本,並且電池容量要增加到100千瓦時。
李亮:「沒有發電機的版本是12萬,100千瓦時電池是13萬,總共25萬。」
3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他們研發出基於隨便科技平台的新車型,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問題,除了續航跟大米汽車的沒什麼區別以外,安全性和智能性都跟大米汽車差的很遠,他們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經過研究和調查後得出一個結果,就是大米汽車除了底盤是跟隨便科技採購的以外,車殼用的材料也是跟隨便科技採購的,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材料的車殼讓大米汽車的安全係數提升了一個等級。
隨後各大廠商又跟隨便科技採購了大量的用於車殼製造的石墨烯複合材料,又讓隨便科技大賺了一筆。
當他們將工程車的基本參數調試的差不多以後又聯繫了隨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