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東南互保春煊護駕
1900年7月29日,在柏林舉行的盛大而又隆重的閱兵式上,一身白色戎裝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憤怒揮拳道:
即將奔赴戰場的日爾曼民族的勇士們!那天,一聞得克林德的死訊,我立刻決定迅速組建起一支史無前例的最強大的遠征軍,以在一年之內將開赴中國的總兵力從不足千人增至兩萬人以上!而正如《科隆日報》日前在一篇社論所說的那樣:「所有的西方文明國家,現在必須武裝起來報仇雪恨!一定要像消滅食人族那樣,消滅那些可惡的中國人,一定要將北京夷為平地!」
本月11日至18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兩千聯軍在廊坊與義和團和中國軍隊作戰,即便使用毒氣炮,仍傷亡慘重,死亡62人、負傷228人。這讓中國當局更加迷信義和團「刀劍不入、槍炮不傷」的荒誕神話!所以,我親愛的勇猛的遠征軍的將士們,接著你們得用鐵拳去毫不留情地打破這個神話!經協商,參加八國聯軍的各國政府現已同意我所舉薦的——(他指向站在自己側旁的那一位身著黑色元帥服的白髮老人)我們軍功卓著的瓦德西元帥接替西摩爾出任八國聯軍的新統帥!
一陣狂熱掌聲和叫好聲之後,威廉二世揮舞拳頭咆哮道:
勇士們!對於那些置固有的國際法於不顧而惡劣侵犯外國使節和傳教士的中國人,你們要以1000年前入侵歐洲的匈奴國王阿提拉為榜樣,絕不寬恕,不留活口,誰要是落入你們手中,誰就得遭殃!從而讓他們即使在1000年以後,也不敢對德國人側目而視,讓我們為文明打開永久的通道吧!
8月16日,還沒等瓦德西率部抵華,八國聯軍便已攻陷北京!而就在前一天的清晨,慈禧有鑑於「洋師已兵臨北京城下」,遂倉惶假借「兩宮西狩」①之名,帶著光緒及眾王公大臣等乘火車朝向西安狼狽逃竄……
但令慈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應盡勤王之神聖職責之關鍵時刻」,「各督撫卻皆作有負皇恩之壁上觀」,而「唯獨只有」時任甘肅布政使的岑春煊「親率兩千兵馬,攜銀五萬(兩),從蘭州星夜兼程,朝著東北方向趕」!
這晚,當相貌平平的岑春煊在山村的小農舍跪著陳述完自己「此番勤王之來龍去脈」後,只見坐在炕上的慈禧不禁熱淚盈眶地感慨道:「唉——滿朝文武大臣,有幾人能如此爾?」她隨即伸雙手各拿起炕几上的一張電文稿:「勤王密詔下頒後,你看怎麼來著?四大中興名臣,如今在世的那兩位。看——」她先下伸右手那一張:「那姓李的過了老半天竟這樣電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再瞧——」她改出左手,「而到了當天的晚上,姓張的則更是電復——說:『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死不奉詔』!」
岑春煊聽罷,只能痛心疾首地大搖其頭。
有頃,慈禧指向炕幾的另一邊:「快,你快坐到炕上來。」
「這……微臣不敢。」岑春煊站起後反倒是往側後退了一步。
「哎——」慈禧猛地將手一擺,「你還當這是宮中呀,現如今已沒那麼多規矩。千里迢迢過來護駕多不易,咱君臣還不興坐得近一點呀,何況隔遠了要大聲說話,說不定就會讓那個聽牆根的洋探子給聽了去……快,你快坐上來。」
「嗻。」
岑春煊落座後,遂誠惶誠恐道:「太后,微臣……微臣……」
「啥呀?你有話照說便是了。」
「嗻!微臣以為:只要咱渡了河再先于洋師趕到前面——那素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娘子關,並厚以重兵安營紮寨,那就准能到西安建起安全無虞之行在!」
「真的!?」慈禧兩眼放光道。
「嗯!」岑春煊隨即掏出一張布地圖往几上鋪,「您看圖上,這橫亘的娘子關,恰好處在將直隸省與山西省分開的高地上,因而完全就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隘,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慈禧應著聲:「該關得名『娘子關』,好像是拜某位公主所賜吧?」
「對對,唐朝的平陽公主曾率一隊娘子軍駐守天險,並以少勝多狠狠教訓過叛軍劉黑闥部!可當時東來的劉部一旦過了該關,那便可一馬平川地直搗西安城!」
慈禧冷不丁地打了個寒戰,「如……如若洋師用機槍大炮猛打猛轟呢?」
「那也不用怕!」岑春煊衝口而出道,隨即他將手一揮:「《孫子兵法·地形篇》有云:;『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而『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更何況——微臣這次帶來的是大都裝備了洋槍洋炮的新軍,屆時只要糧草可濟,咱就一點不怕跟那必須仰攻的洋軍死嗑硬碰!」
「好!既然如此,那打今兒起,你就給我走馬上任這西狩前路之糧台督辦。」
「嗻!」岑春煊應聲起身甩袖下跪,「微臣——謝主隆恩!」
卻說盛宣懷通過其掌握的電報系統破譯李鴻章的電復,遂讓張之洞跟進回電後,又在兩日內,馬不停蹄地與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等東南各省的督撫們取得聯繫,由於他們在「與洋人互不開戰」上皆利害相同,而且平時在奉詔行上又大都以「兩廣湖江三帥」馬首是瞻,故而一經盛宣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便全都認同和響應「拒不奉詔」。
幾日後,在繁華的上海。盛宣懷作為東南各省督撫的統一代表,積極主動地拉開一場關鍵的談判帷幕!
這天早上,身為外方首席談判代表的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霍必瀾首先趾高氣昂道:「……你們要自保可以,但必須保證我們在華商業利益不受絲毫損害。我們大英帝國在東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本,你們必須確保我們的貿易能夠照常進行,不能有任何阻礙。」
盛宣懷挺直了腰杆,遂不卑不亢道:「領事先生,我們定會維護貴國在東南的合法權益,這一點請您放心。但你們也得承諾,不派軍隊進入東南各省。我們的百姓渴望和平,我們的地方需要安寧,實在是不能再承受戰火的侵襲了。而且,我們承諾保護你們的利益,也希望你們能尊重我們的主權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隨後,經過雙方多輪激烈的討價還價,和無數次的爭論與妥協,最終,與組成聯軍的八國駐滬領事簽下——「除了上海租界由各國共同保護外,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的《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而這便是歷史上所稱的「東南互保」。
1901年4月17日夜深人靜時,喝下幾口白蘭地的瓦德西,伸了伸懶腰後,遂開大汽燈的白熾光而伏案疾書:
尊敬的皇帝陛下:
儀鸞殿——是他們皇太后幾年前花費巨資修建起來的豪華寢宮,而日前它剛被我們聯軍新闢為指揮部的所在地。我的新辦公室正好是設在殿內先前專供皇太后「垂簾聽政」所用的「議事房」——這也就是說,我今晚所寫的這封信,乃出自於當代中國最為崇高的宮殿!
陛下,我國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出發開赴中國的遠征軍總兵力現已增至2.37萬人。而為了達成您在閱兵式上的訓詞要求,我自去年10月17日一抵達北京,就開始著手指揮部隊向西追擊,並在給您的電報中聲稱:一旦拿下那娘子關,就可生擒他們的皇太后和皇帝。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從去年11月至今,整個聯軍主力即使進攻該關長達半年之久,也未能如願以償。
為什麼先前不堪一擊的「東亞病夫」會在一夜之間變了樣?就這麼一個問題,我今天下午特地召開了一個由聯軍八國司令官及參謀長一同參加的聯席會議,結果僅經過三個人的發言,大家就令人非常驚奇達成一致的共識……
那具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以下是當時現場情形的「回放」:
圍著一個巨大的八角桌的16張椅子皆座無虛席,而在與會者的身後還各豎著一面他們的國旗。
主持會議的瓦德西說完開場白之後,即道:「下面,我們首先有請軍事諜報出身、曾任駐華和駐德武官的日軍司令官福島安正少將發表看法。」
禿頭小眼的福島安正朝瓦德西頜了一下首,遂用英語說道:「……諸位,『東亞病夫』的軍隊何以會在一夜之間變了樣?相信大家都已經心中有數。由於同種之便,我們偵察獲悉了較細的情報,即:現已新晉為陝西巡撫的岑春煊相當有智慧,務實的他以勤王的兩千親兵為基礎,通過糾結義和團及地方民眾,已卓有成效地倚靠娘子關之險要山勢,組建起一條長達50多公里的攔截防線,除了大量居高臨下地修築炮台和長牆掩體外,還遍地埋設地雷陣,以致聯軍各參戰部隊皆陷被動挨打之境。好,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緊之,在瓦德西示意下,上嘴唇留著大鬍子的聯軍參謀長、德軍陸軍少將施瓦茨科普夫接續道:「最近,我們把守北京城門德軍的士兵根據瓦德西元帥的命令,以經過城門的18歲至60歲的中國男子為對象,隨機抽取多人進行體格檢查,結果發現他們的合格率竟與我們德國人相當。而由此,我們開始意識到:中國人不但有英勇善戰的一面,更有極其深厚的民族底蘊,故而一味把他們看成是衰落不堪的『病夫』,那是全然錯誤的!」
「對!」瓦德西應聲接茬道,「我就覺得吧,中國現今的落後,其原因不在財力和兵力上,而是在於他們那個遠遠落後於世界文明進程的腐朽朝廷!日前,我已決定停止軍事上的進攻行動,如若此番得到我們皇帝陛下的首肯,我還將出面要求聯軍的各將領力勸本國政府摒棄那重新瓜分中國領土的下策。畢竟,諸多事事實已充分證明:列強各國皆無足夠的腦力與兵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真正立足!同時,又由於義和團最先出現在我國的殖民地——山東,這又無疑使我們德國人在這上面體會最為深刻!此外,更不能忘記,我的前任在廊坊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完全贊同!」「對!贊同!」「我也贊同!」——一時間,司令官和參謀長們紛紛表態道。
瓦德西寫完反映上述會議發言的文字後,邊端杯喝酒邊繼續落筆:
陛下,現坐鎮「大清國總稅務司」的英國紳士,羅伯特·赫德,日前曾遣書一封跟我說:「50年以後,就將有更多『拳民』,身著鎧甲,列隊如林,響應朝廷之召喚,踐行其民族之大志。」所以,我以為:假如義和團有朝一日能使用上現代槍炮;那麼,我等聯軍將難逃全軍覆沒之厄運!假如上天再為其降下一位鐵血明君,既能蕩滌上流社會之腐化頹風,又能汲取西方文明之精華,那他們前途將可謂是無可限量!
陛下,去年9月21日,我曾在發給您的電文中強調:我今日之責任,宜用麾下所屬列強兵力,制止中國人後續的反抗行動,勒令中國政府承認各種贖罪條件,然後著手開啟外交上的談判活動,從而使橫亘於雙方之間的重重難題——尤其是關乎戰爭賠償與駐軍權益這兩大棘手的……
突然,一股通紅的熱火光從窗口猛撲而來……
「火災了!火災了!」「快跑呀!屋裡的人快跑呀!」——隨著屋外有人用德語高喊,瓦德西下意識地先將信箋揣進衣袋,旋即迅猛地拔腿往外跑!
……雖然瓦德西就此幸運的躲過一劫,但與他比鄰而居的施瓦茨科普夫少將,卻在夢鄉中渾然不覺,而被活活燒死……
不日,德皇威廉二世決定派一個由十幾名各領域專家組成的「聯合調查團」前來中國。最後該團調查結論中有承認:那座耗資龐大,以數百萬兩白銀堆砌而成的儀鸞殿,「其在一夕之間化為斷壁殘垣的悲劇,實則源於德軍廚師不慎置放的火爐,一場意外的火災,讓輝煌化為烏有」。此外,報告中還有這樣一段深刻的觀察:「經過我們多方細緻入微的探訪與審視,我們完全站在了瓦德西元帥的立場之上,認同他的這一見解: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絕非世人所誤解的病弱之軀,他們的勤勉與堅韌,甚至超越了歐洲的眾多民族。」
5月23日,威廉二世在發給瓦德西的秘密電令中強調:適時撤回侵華的大部分德軍,只留下一個旅的常駐兵力;但「與此同時,務必要將戰後的賠款金額提到最高」。
八國聯軍後續還會有何動作?巨額賠款又將如何影響清朝?岑春煊能否護駕成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釋:
①「兩宮」當時指慈禧和光緒。「西狩」【語出】春秋時期·左丘明:《左傳·哀公十四年》;【原句】「春,西狩獲麟」;【釋義】魯哀公去西邊打獵,獵獲麒麟。
即將奔赴戰場的日爾曼民族的勇士們!那天,一聞得克林德的死訊,我立刻決定迅速組建起一支史無前例的最強大的遠征軍,以在一年之內將開赴中國的總兵力從不足千人增至兩萬人以上!而正如《科隆日報》日前在一篇社論所說的那樣:「所有的西方文明國家,現在必須武裝起來報仇雪恨!一定要像消滅食人族那樣,消滅那些可惡的中國人,一定要將北京夷為平地!」
本月11日至18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兩千聯軍在廊坊與義和團和中國軍隊作戰,即便使用毒氣炮,仍傷亡慘重,死亡62人、負傷228人。這讓中國當局更加迷信義和團「刀劍不入、槍炮不傷」的荒誕神話!所以,我親愛的勇猛的遠征軍的將士們,接著你們得用鐵拳去毫不留情地打破這個神話!經協商,參加八國聯軍的各國政府現已同意我所舉薦的——(他指向站在自己側旁的那一位身著黑色元帥服的白髮老人)我們軍功卓著的瓦德西元帥接替西摩爾出任八國聯軍的新統帥!
一陣狂熱掌聲和叫好聲之後,威廉二世揮舞拳頭咆哮道:
勇士們!對於那些置固有的國際法於不顧而惡劣侵犯外國使節和傳教士的中國人,你們要以1000年前入侵歐洲的匈奴國王阿提拉為榜樣,絕不寬恕,不留活口,誰要是落入你們手中,誰就得遭殃!從而讓他們即使在1000年以後,也不敢對德國人側目而視,讓我們為文明打開永久的通道吧!
8月16日,還沒等瓦德西率部抵華,八國聯軍便已攻陷北京!而就在前一天的清晨,慈禧有鑑於「洋師已兵臨北京城下」,遂倉惶假借「兩宮西狩」①之名,帶著光緒及眾王公大臣等乘火車朝向西安狼狽逃竄……
但令慈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應盡勤王之神聖職責之關鍵時刻」,「各督撫卻皆作有負皇恩之壁上觀」,而「唯獨只有」時任甘肅布政使的岑春煊「親率兩千兵馬,攜銀五萬(兩),從蘭州星夜兼程,朝著東北方向趕」!
這晚,當相貌平平的岑春煊在山村的小農舍跪著陳述完自己「此番勤王之來龍去脈」後,只見坐在炕上的慈禧不禁熱淚盈眶地感慨道:「唉——滿朝文武大臣,有幾人能如此爾?」她隨即伸雙手各拿起炕几上的一張電文稿:「勤王密詔下頒後,你看怎麼來著?四大中興名臣,如今在世的那兩位。看——」她先下伸右手那一張:「那姓李的過了老半天竟這樣電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再瞧——」她改出左手,「而到了當天的晚上,姓張的則更是電復——說:『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死不奉詔』!」
岑春煊聽罷,只能痛心疾首地大搖其頭。
有頃,慈禧指向炕幾的另一邊:「快,你快坐到炕上來。」
「這……微臣不敢。」岑春煊站起後反倒是往側後退了一步。
「哎——」慈禧猛地將手一擺,「你還當這是宮中呀,現如今已沒那麼多規矩。千里迢迢過來護駕多不易,咱君臣還不興坐得近一點呀,何況隔遠了要大聲說話,說不定就會讓那個聽牆根的洋探子給聽了去……快,你快坐上來。」
「嗻。」
岑春煊落座後,遂誠惶誠恐道:「太后,微臣……微臣……」
「啥呀?你有話照說便是了。」
「嗻!微臣以為:只要咱渡了河再先于洋師趕到前面——那素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娘子關,並厚以重兵安營紮寨,那就准能到西安建起安全無虞之行在!」
「真的!?」慈禧兩眼放光道。
「嗯!」岑春煊隨即掏出一張布地圖往几上鋪,「您看圖上,這橫亘的娘子關,恰好處在將直隸省與山西省分開的高地上,因而完全就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隘,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慈禧應著聲:「該關得名『娘子關』,好像是拜某位公主所賜吧?」
「對對,唐朝的平陽公主曾率一隊娘子軍駐守天險,並以少勝多狠狠教訓過叛軍劉黑闥部!可當時東來的劉部一旦過了該關,那便可一馬平川地直搗西安城!」
慈禧冷不丁地打了個寒戰,「如……如若洋師用機槍大炮猛打猛轟呢?」
「那也不用怕!」岑春煊衝口而出道,隨即他將手一揮:「《孫子兵法·地形篇》有云:;『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而『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更何況——微臣這次帶來的是大都裝備了洋槍洋炮的新軍,屆時只要糧草可濟,咱就一點不怕跟那必須仰攻的洋軍死嗑硬碰!」
「好!既然如此,那打今兒起,你就給我走馬上任這西狩前路之糧台督辦。」
「嗻!」岑春煊應聲起身甩袖下跪,「微臣——謝主隆恩!」
卻說盛宣懷通過其掌握的電報系統破譯李鴻章的電復,遂讓張之洞跟進回電後,又在兩日內,馬不停蹄地與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等東南各省的督撫們取得聯繫,由於他們在「與洋人互不開戰」上皆利害相同,而且平時在奉詔行上又大都以「兩廣湖江三帥」馬首是瞻,故而一經盛宣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便全都認同和響應「拒不奉詔」。
幾日後,在繁華的上海。盛宣懷作為東南各省督撫的統一代表,積極主動地拉開一場關鍵的談判帷幕!
這天早上,身為外方首席談判代表的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霍必瀾首先趾高氣昂道:「……你們要自保可以,但必須保證我們在華商業利益不受絲毫損害。我們大英帝國在東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本,你們必須確保我們的貿易能夠照常進行,不能有任何阻礙。」
盛宣懷挺直了腰杆,遂不卑不亢道:「領事先生,我們定會維護貴國在東南的合法權益,這一點請您放心。但你們也得承諾,不派軍隊進入東南各省。我們的百姓渴望和平,我們的地方需要安寧,實在是不能再承受戰火的侵襲了。而且,我們承諾保護你們的利益,也希望你們能尊重我們的主權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隨後,經過雙方多輪激烈的討價還價,和無數次的爭論與妥協,最終,與組成聯軍的八國駐滬領事簽下——「除了上海租界由各國共同保護外,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的《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而這便是歷史上所稱的「東南互保」。
1901年4月17日夜深人靜時,喝下幾口白蘭地的瓦德西,伸了伸懶腰後,遂開大汽燈的白熾光而伏案疾書:
尊敬的皇帝陛下:
儀鸞殿——是他們皇太后幾年前花費巨資修建起來的豪華寢宮,而日前它剛被我們聯軍新闢為指揮部的所在地。我的新辦公室正好是設在殿內先前專供皇太后「垂簾聽政」所用的「議事房」——這也就是說,我今晚所寫的這封信,乃出自於當代中國最為崇高的宮殿!
陛下,我國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出發開赴中國的遠征軍總兵力現已增至2.37萬人。而為了達成您在閱兵式上的訓詞要求,我自去年10月17日一抵達北京,就開始著手指揮部隊向西追擊,並在給您的電報中聲稱:一旦拿下那娘子關,就可生擒他們的皇太后和皇帝。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從去年11月至今,整個聯軍主力即使進攻該關長達半年之久,也未能如願以償。
為什麼先前不堪一擊的「東亞病夫」會在一夜之間變了樣?就這麼一個問題,我今天下午特地召開了一個由聯軍八國司令官及參謀長一同參加的聯席會議,結果僅經過三個人的發言,大家就令人非常驚奇達成一致的共識……
那具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以下是當時現場情形的「回放」:
圍著一個巨大的八角桌的16張椅子皆座無虛席,而在與會者的身後還各豎著一面他們的國旗。
主持會議的瓦德西說完開場白之後,即道:「下面,我們首先有請軍事諜報出身、曾任駐華和駐德武官的日軍司令官福島安正少將發表看法。」
禿頭小眼的福島安正朝瓦德西頜了一下首,遂用英語說道:「……諸位,『東亞病夫』的軍隊何以會在一夜之間變了樣?相信大家都已經心中有數。由於同種之便,我們偵察獲悉了較細的情報,即:現已新晉為陝西巡撫的岑春煊相當有智慧,務實的他以勤王的兩千親兵為基礎,通過糾結義和團及地方民眾,已卓有成效地倚靠娘子關之險要山勢,組建起一條長達50多公里的攔截防線,除了大量居高臨下地修築炮台和長牆掩體外,還遍地埋設地雷陣,以致聯軍各參戰部隊皆陷被動挨打之境。好,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緊之,在瓦德西示意下,上嘴唇留著大鬍子的聯軍參謀長、德軍陸軍少將施瓦茨科普夫接續道:「最近,我們把守北京城門德軍的士兵根據瓦德西元帥的命令,以經過城門的18歲至60歲的中國男子為對象,隨機抽取多人進行體格檢查,結果發現他們的合格率竟與我們德國人相當。而由此,我們開始意識到:中國人不但有英勇善戰的一面,更有極其深厚的民族底蘊,故而一味把他們看成是衰落不堪的『病夫』,那是全然錯誤的!」
「對!」瓦德西應聲接茬道,「我就覺得吧,中國現今的落後,其原因不在財力和兵力上,而是在於他們那個遠遠落後於世界文明進程的腐朽朝廷!日前,我已決定停止軍事上的進攻行動,如若此番得到我們皇帝陛下的首肯,我還將出面要求聯軍的各將領力勸本國政府摒棄那重新瓜分中國領土的下策。畢竟,諸多事事實已充分證明:列強各國皆無足夠的腦力與兵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真正立足!同時,又由於義和團最先出現在我國的殖民地——山東,這又無疑使我們德國人在這上面體會最為深刻!此外,更不能忘記,我的前任在廊坊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完全贊同!」「對!贊同!」「我也贊同!」——一時間,司令官和參謀長們紛紛表態道。
瓦德西寫完反映上述會議發言的文字後,邊端杯喝酒邊繼續落筆:
陛下,現坐鎮「大清國總稅務司」的英國紳士,羅伯特·赫德,日前曾遣書一封跟我說:「50年以後,就將有更多『拳民』,身著鎧甲,列隊如林,響應朝廷之召喚,踐行其民族之大志。」所以,我以為:假如義和團有朝一日能使用上現代槍炮;那麼,我等聯軍將難逃全軍覆沒之厄運!假如上天再為其降下一位鐵血明君,既能蕩滌上流社會之腐化頹風,又能汲取西方文明之精華,那他們前途將可謂是無可限量!
陛下,去年9月21日,我曾在發給您的電文中強調:我今日之責任,宜用麾下所屬列強兵力,制止中國人後續的反抗行動,勒令中國政府承認各種贖罪條件,然後著手開啟外交上的談判活動,從而使橫亘於雙方之間的重重難題——尤其是關乎戰爭賠償與駐軍權益這兩大棘手的……
突然,一股通紅的熱火光從窗口猛撲而來……
「火災了!火災了!」「快跑呀!屋裡的人快跑呀!」——隨著屋外有人用德語高喊,瓦德西下意識地先將信箋揣進衣袋,旋即迅猛地拔腿往外跑!
……雖然瓦德西就此幸運的躲過一劫,但與他比鄰而居的施瓦茨科普夫少將,卻在夢鄉中渾然不覺,而被活活燒死……
不日,德皇威廉二世決定派一個由十幾名各領域專家組成的「聯合調查團」前來中國。最後該團調查結論中有承認:那座耗資龐大,以數百萬兩白銀堆砌而成的儀鸞殿,「其在一夕之間化為斷壁殘垣的悲劇,實則源於德軍廚師不慎置放的火爐,一場意外的火災,讓輝煌化為烏有」。此外,報告中還有這樣一段深刻的觀察:「經過我們多方細緻入微的探訪與審視,我們完全站在了瓦德西元帥的立場之上,認同他的這一見解: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絕非世人所誤解的病弱之軀,他們的勤勉與堅韌,甚至超越了歐洲的眾多民族。」
5月23日,威廉二世在發給瓦德西的秘密電令中強調:適時撤回侵華的大部分德軍,只留下一個旅的常駐兵力;但「與此同時,務必要將戰後的賠款金額提到最高」。
八國聯軍後續還會有何動作?巨額賠款又將如何影響清朝?岑春煊能否護駕成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釋:
①「兩宮」當時指慈禧和光緒。「西狩」【語出】春秋時期·左丘明:《左傳·哀公十四年》;【原句】「春,西狩獲麟」;【釋義】魯哀公去西邊打獵,獵獲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