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陰宅
我們這裡的人認為,陰宅的選址很重要。如果能擇到一處風水寶地,據說不僅讓後世人丁興旺,還能佑得後世順風順水、福壽綿延。反之,則可能異常兇險。
眼看二爺爺喪禮即將結束,第二天就要入土為安了,大伯父正好提前一天為他找好了一處風水寶地,只等到和主人家商量妥當便可以入土為安了。
他的陰宅選在一個山谷里的一塊閒置了許多年空地里。山谷後滿是翠綠的松柏,碗口粗細的柏樹從山底綿延至山頂,樹林裡不時傳來悅耳的鳥叫聲。
山谷前是一彎淺淺的梯田,一塊接著一塊,地勢先高后低,錯落有致,一條彎曲小溪圍著梯田緩緩流向遠方。
說來也巧,那塊空地屬於四叔父所有,它並不是貧瘠無用之地。只因為四叔父前些年搬過一次家,這塊地離得相對遠了,沒法繼續耕種,所以閒置了下來。
那塊地雖說算得上是自家人的,但畢竟牽涉到兩個家庭的利益關係,也是需要徵得四叔的同意才行。
大伯對這件事還是有很大把握的。他想:前幾年四弟遇到困難,夫妻一起外出打工,一對兒女曾經托我照顧過,這份恩情到了應該還的時候了。
晚上,大伯父帶了兩瓶酒和一條香菸,徑直來到四叔家。
四叔兩口子正坐在桌子旁邊嘮家常,他們看到大哥來家裡做客,手裡還提著酒,心裡自然明白了一大半。
大伯和四叔不僅是同宗共祖,此外,平日裡大家還相互幫襯,兩家關係向來一直不錯。
「大哥,你拿這些東西來幹嘛呢?」四叔站起身來,趕緊向前一步,把大伯父迎到桌子旁。
大伯父把兩瓶酒和一整條香菸放到桌子上,又從衣兜里掏出一盒來,抽出兩根,一隻遞給了四叔父,一隻自己放在自己嘴裡銜著。
「老四,你也知道,老人家明天就要出殯了。」大伯父從衣兜里拿出打火機,點燃了嘴裡的煙,也幫著四叔點燃了,他繼續說道,「這段時間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處適合安葬老人家的陰宅,終於在你老屋那邊的自留地里尋到了一處適合的地方。」
四叔裝著高興的語氣說:「那太好了,老人家一輩子不容易。」
四叔話音裡帶著幾分不情願,她仿佛也覺察到自己的不自然,臉上泛起過來一陣陣紅暈,好在夜晚燈光很灰暗,沒有被大伯看到他的窘態。
其實從伯父帶著禮品走進屋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知道大伯今晚的來意,但當這個想法再次得到確認的時候,心裡難免頗有些失落感。
一處墓地的價格可高可低,要是旁人看中了,要價自然要高很多。倘若被自家人看中了,不但不好要價,甚至有可能還會白白送掉。
四叔夫婦倆前幾年出過門,他們的兩個孩子曾經託付伯父一家照顧過一段時間。倘若論起這份恩情來,只要伯父開口,四叔自然不好回絕的。
大伯從四叔回答的語氣里,隱約覺察到了四叔有些不大情願,他略微思考了一會兒,說:
「我準備用挨著你家的那塊地來交換!你看行不行?」
伯父說的那塊土地,大約是半畝土的樣子,面積雖然大了不少,但相對於可以作為墓地的土地而言,也最多只能算是等價交換。
四叔不想被大伯看成忘恩負義的人,可也不願意白白丟掉那一塊墓地。他猛地吸了一口煙,菸頭發出的微光一閃而過,一小截菸灰即將從煙體上脫落下來。
四叔順勢把菸灰彈落在地上,心想:自從搬家後,土地大都留在了那一邊,平時種點莊稼還不打緊,只是吃點兒蔬菜的確有點兒困難。
「要不這樣吧!老人家安葬後,門口這塊地就由我們先用來種點兒菜。」四叔誠懇地望著二伯說道。
「嗯,說好了,那就這樣吧!」大伯說道。
二爺爺按照預定的日期下葬了。那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全村人都來到村口送他最後一程。
大伯頭上戴白色孝布,身上披了一身白色孝衣,腰間纏了一根麻繩。
鞭炮聲三響過後,接著燃放煙花。無數煙花在空中綻放,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一隻公雞被栓在抬起棺槨的龍杆上,不知是誰喊出一聲:「起棺嘍!」
十幾個年輕人抬起二爺爺的棺槨準備上山,大伯跪在道路中央,算是對一眾鄉鄰的感激。
二爺爺的棺槨很重,走不了多遠的路程就得換人,所以抬棺的人會很多。一路上,大家只能挑選寬闊的地方行走,也不管有沒有道路,也不管是不是莊稼地,也不管地里是否種了莊稼。
沿途三兩米高的地方,那是絕不繞行的,後面的人用盡全力向前頂著棺槨,前面的人兩腿伸直,連人帶棺槨被一齊推了上去。
等到前面的人上去了,大家又一起往前拉,直到後面的人一起拉上來。
整個抬棺過程中,凡是遇到阻礙的地方,伯父必須跪在前頭,鄉親們才會感覺到身上有無窮的力量。
在眾鄉鄰的幫助下,二爺爺的棺槨終於被安放到了墓地里。
陰陽先生拿出羅盤,調整棺槨放置的方位,就算是立好了志向。
等做好了這一切,天已經大亮了。
開始掩埋二爺爺的棺槨了,眾鄉鄰搬來許多生石灰,不停地倒在棺槨之上,一直到把棺槨掩蓋完,才往上面倒泥土。
倒完了泥土,有人搬來了石頭,稍微有些石匠手藝的人把石頭修理平整,修理好的石頭便於堆砌。
把修理好的石頭砌成墳墓需要用到一種圓弧形的工具,要有一定建築基礎的人才能把墳墓砌的更加美觀,牢固。
不會砌的人負責搬運,會砌的人不能偷懶,在大家齊心協力的配合下,二爺爺的橢圓形的墳墓主體就建好了。
墳墓前面有一個用於祭拜的平台,四周又需要用石頭壘起來。
大家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大家都只是用過簡易的午餐,更是沒有一個人偷奸耍滑,總算是把二爺爺的的墓冢建好了。
眼看二爺爺喪禮即將結束,第二天就要入土為安了,大伯父正好提前一天為他找好了一處風水寶地,只等到和主人家商量妥當便可以入土為安了。
他的陰宅選在一個山谷里的一塊閒置了許多年空地里。山谷後滿是翠綠的松柏,碗口粗細的柏樹從山底綿延至山頂,樹林裡不時傳來悅耳的鳥叫聲。
山谷前是一彎淺淺的梯田,一塊接著一塊,地勢先高后低,錯落有致,一條彎曲小溪圍著梯田緩緩流向遠方。
說來也巧,那塊空地屬於四叔父所有,它並不是貧瘠無用之地。只因為四叔父前些年搬過一次家,這塊地離得相對遠了,沒法繼續耕種,所以閒置了下來。
那塊地雖說算得上是自家人的,但畢竟牽涉到兩個家庭的利益關係,也是需要徵得四叔的同意才行。
大伯對這件事還是有很大把握的。他想:前幾年四弟遇到困難,夫妻一起外出打工,一對兒女曾經托我照顧過,這份恩情到了應該還的時候了。
晚上,大伯父帶了兩瓶酒和一條香菸,徑直來到四叔家。
四叔兩口子正坐在桌子旁邊嘮家常,他們看到大哥來家裡做客,手裡還提著酒,心裡自然明白了一大半。
大伯和四叔不僅是同宗共祖,此外,平日裡大家還相互幫襯,兩家關係向來一直不錯。
「大哥,你拿這些東西來幹嘛呢?」四叔站起身來,趕緊向前一步,把大伯父迎到桌子旁。
大伯父把兩瓶酒和一整條香菸放到桌子上,又從衣兜里掏出一盒來,抽出兩根,一隻遞給了四叔父,一隻自己放在自己嘴裡銜著。
「老四,你也知道,老人家明天就要出殯了。」大伯父從衣兜里拿出打火機,點燃了嘴裡的煙,也幫著四叔點燃了,他繼續說道,「這段時間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處適合安葬老人家的陰宅,終於在你老屋那邊的自留地里尋到了一處適合的地方。」
四叔裝著高興的語氣說:「那太好了,老人家一輩子不容易。」
四叔話音裡帶著幾分不情願,她仿佛也覺察到自己的不自然,臉上泛起過來一陣陣紅暈,好在夜晚燈光很灰暗,沒有被大伯看到他的窘態。
其實從伯父帶著禮品走進屋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知道大伯今晚的來意,但當這個想法再次得到確認的時候,心裡難免頗有些失落感。
一處墓地的價格可高可低,要是旁人看中了,要價自然要高很多。倘若被自家人看中了,不但不好要價,甚至有可能還會白白送掉。
四叔夫婦倆前幾年出過門,他們的兩個孩子曾經託付伯父一家照顧過一段時間。倘若論起這份恩情來,只要伯父開口,四叔自然不好回絕的。
大伯從四叔回答的語氣里,隱約覺察到了四叔有些不大情願,他略微思考了一會兒,說:
「我準備用挨著你家的那塊地來交換!你看行不行?」
伯父說的那塊土地,大約是半畝土的樣子,面積雖然大了不少,但相對於可以作為墓地的土地而言,也最多只能算是等價交換。
四叔不想被大伯看成忘恩負義的人,可也不願意白白丟掉那一塊墓地。他猛地吸了一口煙,菸頭發出的微光一閃而過,一小截菸灰即將從煙體上脫落下來。
四叔順勢把菸灰彈落在地上,心想:自從搬家後,土地大都留在了那一邊,平時種點莊稼還不打緊,只是吃點兒蔬菜的確有點兒困難。
「要不這樣吧!老人家安葬後,門口這塊地就由我們先用來種點兒菜。」四叔誠懇地望著二伯說道。
「嗯,說好了,那就這樣吧!」大伯說道。
二爺爺按照預定的日期下葬了。那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全村人都來到村口送他最後一程。
大伯頭上戴白色孝布,身上披了一身白色孝衣,腰間纏了一根麻繩。
鞭炮聲三響過後,接著燃放煙花。無數煙花在空中綻放,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一隻公雞被栓在抬起棺槨的龍杆上,不知是誰喊出一聲:「起棺嘍!」
十幾個年輕人抬起二爺爺的棺槨準備上山,大伯跪在道路中央,算是對一眾鄉鄰的感激。
二爺爺的棺槨很重,走不了多遠的路程就得換人,所以抬棺的人會很多。一路上,大家只能挑選寬闊的地方行走,也不管有沒有道路,也不管是不是莊稼地,也不管地里是否種了莊稼。
沿途三兩米高的地方,那是絕不繞行的,後面的人用盡全力向前頂著棺槨,前面的人兩腿伸直,連人帶棺槨被一齊推了上去。
等到前面的人上去了,大家又一起往前拉,直到後面的人一起拉上來。
整個抬棺過程中,凡是遇到阻礙的地方,伯父必須跪在前頭,鄉親們才會感覺到身上有無窮的力量。
在眾鄉鄰的幫助下,二爺爺的棺槨終於被安放到了墓地里。
陰陽先生拿出羅盤,調整棺槨放置的方位,就算是立好了志向。
等做好了這一切,天已經大亮了。
開始掩埋二爺爺的棺槨了,眾鄉鄰搬來許多生石灰,不停地倒在棺槨之上,一直到把棺槨掩蓋完,才往上面倒泥土。
倒完了泥土,有人搬來了石頭,稍微有些石匠手藝的人把石頭修理平整,修理好的石頭便於堆砌。
把修理好的石頭砌成墳墓需要用到一種圓弧形的工具,要有一定建築基礎的人才能把墳墓砌的更加美觀,牢固。
不會砌的人負責搬運,會砌的人不能偷懶,在大家齊心協力的配合下,二爺爺的橢圓形的墳墓主體就建好了。
墳墓前面有一個用於祭拜的平台,四周又需要用石頭壘起來。
大家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大家都只是用過簡易的午餐,更是沒有一個人偷奸耍滑,總算是把二爺爺的的墓冢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