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在這裡生活了好幾輩子,大家都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每戶人家散居在整個村落里,表面上看起來零零散散,甚至有些髒亂。

  有人想過,如果我們每家每戶能居住在一起形成街道,至此有了明亮的街燈,乾淨整潔的街道,看起來與現代文明更接近了一步。

  不過,暫時還不是文明城市也有他的好處,至少沒有那許多煩惱,不用去追名逐利,只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原始的生活。

  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文明的腳步向你靠近時,你可以忽視它的的到來,但無法改變他的存在,也無法阻擋他前行的腳步。

  有一天,鄉親們曾經懷著的美好願望真的實現了,事實上,我們這樣的窮鄉僻壤終於舉家遷徙了。我們住上了街道,從此,有了永夜明亮的燈光。

  是的,「幸運之神」的光輝正籠罩著這片我的故土,由於某種原因,我們整村遷移一個規劃好的街道。

  工作組測量完房屋後,獲得了第一筆補償款,各家各戶用這筆錢在新分的宅基地建起了新房。

  四叔與大伯之間關係本就較好,在新分地基時兩家緊挨在一起,想來在以後的生活中相互照應就更加便利了。

  四叔只有一個兒子,他得到的第一筆補償款只需要稍加添補,就能承包給別人建好屬於自己的兩個門面的平房。

  大伯家兒子多,受到農村觀念的影響,他必須為每個兒子準備一個門面。原來的小土牆房改成大平房,資金上明顯短了一截,為了節省成本,只能自己動手建造。

  大伯本是泥水匠,添磚加瓦砌個牆對於他來說也不算難事,只是一個人又當師傅又當小工,恐怕要用很長時間才能竣工,好在大兒子也能多少幫襯,可以跟著打打下手。

  四叔只是一個只會幹農活的行家裡手,耙田、耕地、收割自然不在他的話下,但對於起房建屋卻是外行。

  四叔在與包工頭簽訂合同之前,來到伯父家裡向伯父請教。

  「大哥,第一層房子一般要修建多高呢?」

  「頭層房屋應當高一點,至少得有3.8米,這樣,才能保障冬暖夏涼。」

  「開間一般要多寬?」

  「門面開間一般寬4米就行,太寬太窄都不大好看。」

  回到家,四叔又合計了一番。

  他雖不懂起房建屋的事情,但隱約知道屋子如果建得比鄰居家高一點,好處會不少。

  「就建3.9米吧!」四叔心底下定了決心,自言自語地說道。

  四叔與包工頭簽訂合同後,請人擇了一個好日子,沒幾天就起土動工了。

  4米寬的開間剛好把點落在兩家的邊界線上,一點讓分也沒有。包工對四叔說:

  「如果兩家都占著邊線下基礎,修出來的牆與牆之間會相互緊靠著,不利於牆壁乾燥通風。」

  四叔略微思索了一會兒。他心想:大哥家門面多,占地面積也大,等到他建房時定會勻出空隙來的。

  」你就按著邊線下基礎,這樣才能保證有4米包邊。至於你說的問題,等到我大哥建房時,我想,他會留出來的。」

  四叔的房子沒過多久就建好了。

  大伯準備建房時,才發現四叔沒有一點兒讓分。「得,好了,既然你不讓,也休怪我也不讓。」伯父心想。

  四叔看見了,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大伯沒有超過邊界線。就這樣,砌出來的兩堵牆就這樣緊緊貼著。

  等到大伯的房屋快要竣工時,他把自己的房子砌成4米的高度。他是泥水匠,長期在外給人家起房建屋,自然也懂得房屋比鄰居家高出一點的好處。

  這一年夏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天空好像被哪個調皮鬼捅破了似的,連續下了十幾天的雨。

  即使是在雨稍停一會兒功夫里,烏雲黑壓壓的,肆意地儲滿了雨水,感覺隨時都會被漲破一樣。

  在這樣的天氣里,每個人的內心總會感覺到無比壓抑。

  四叔家有一堵牆被雨水濕透了,一顆一顆小水珠不停地從牆壁的每個縫隙擠出來,地面上匯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水塘。

  「大哥,我家靠著你們的這堵牆滲水了,你看是什麼原因?」四叔來到大伯家問。

  「我家這邊沒有出現這個情況,可能是你的屋面結構時出現了問題。」大伯憑著經驗,自信地回答道。


  四叔把自己的房頂用防水材料刷了一遍,滲水的問題還是沒有有效解決。

  人家說:「大房檐水滴小房。」四叔懷疑牆面滲水的原因是伯父家房子高出一部分的緣故,高出的部分把雨水擋到了自己家牆面上。

  看著自己家的房子矮了一截,四叔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裡咽。他覺得大伯不夠實誠,非得把房子起得那麼高。心底里暗暗發誓,等湊到了錢,還把自己家的房子再往上建一層。

  夏天過後,那一堵濕透了的牆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花斑,每一個花斑的輪廓像一道細縫,每一條細縫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更大的縫。

  從那時起,四叔每每見到大伯一家總是愛答不理的,心裡的怨氣讓他再也沒有了以前的那股子熱情。

  大伯也漸漸覺察到一些反常,只不過誰都礙著以往情面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有一天,大伯家幾個孩子到樓頂上玩,孩子們把吃完零食的袋子隨意丟在四叔家樓頂。

  沒過幾天,四叔來到屋頂,看著滿地垃圾,他非常生氣,對著大伯家那邊開始數落起來。

  「誰家的孩子,真是有娘養,無娘教。只會坑害別人家。」為了讓伯父一家聽見,四叔故意放大了聲音,並接連說了很多遍。

  此時大伯一家正在家裡吃午飯,聽見了四叔數落的聲音,他隨即放下碗筷,看著幾個孩子問道:

  「你們是不是把垃圾扔到四叔家屋頂了?」

  幾個孩子點了點頭,都說是。

  大伯覺得自家人有錯在先,也不好跟四叔理論,只能任憑他數落,裝作沒有聽到一樣。

  伯娘本就護著孩子們,聽到四叔這麼難聽的話,壓不住內心的怒火,爬上樓和他理論起來。

  「他四叔,孩子們錯了,給孩子們講一講道理就行,為什麼要說那麼難聽的話?」伯娘用質問的語氣問道。

  「可是你們都不願意講道理嘛!」四叔厲聲回答?

  伯娘聞言,要四叔說出他們何時何地不講道理。

  就這樣一來二去,兩人把什麼成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數落出來,吵得不可開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