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殘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今天所講故事,並無真人真事,任何年代亦無可考證,任何人物皆為虛構。文中以我介紹,只為敘述方便,各位讀者切不可對號入座。
二爺爺在族裡同輩中年齡大小排行第二,作為孫子輩,整個家族裡和我同輩的人都喚他做二爺爺。
二爺爺快80歲了,身體卻一直很硬朗,只是他的腰比以前佝僂得更加厲害了,每當他拄著雙拐行走時,不得不始終低著頭看著地面,好似在找尋什麼東西似的。
他出生在舊社會,也生長在舊社會,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
世間萬物面臨災禍,都會想方設法保全自己,所以狡兔尚有三窟。
為了掩人耳目,躲避土匪的搶掠,那個年代生存的人,自然也知道凡事要小心謹慎。比如:地里產出來的糧食不能集中放在一處,至於難得的貨物與錢財更要找穩妥地方保存好。
有一年,一群土匪下山搶糧、搶錢。他們來到原本就很貧窮的二爺爺家,幸好二爺爺很早就把糧食和僅有兩塊銀元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藏了起來。
二爺爺心底里知道,糧食是生活所急,兩個銀元則是生活所需,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它們守好。
兩個土匪把二爺爺五花大綁,押解到土匪頭子面前。土匪頭子是個刀疤臉,他目露凶光,惡狠狠地看著二爺爺說:
「你還是趕緊交出錢和糧食,免得遭受皮肉之苦。」
面對土匪的威脅,二爺爺指著只剩下四壁的家,懇切地說道:
「家裡真的什麼也沒有了,一家人也正在挨餓受窮呢!」
二爺爺這是用性命護著家裡一點糧食和僅有兩塊銀元。
幾個土匪顯然不相信二爺爺的話,得不到任何好處的土匪生氣極了。土匪頭子更是氣急敗壞,他走進到廚房,對小嘍囉命令到:
「把他綁起來放到火上烤,看他說不說實話。」
一名小嘍囉往火爐里添了把柴火,火苗竄出一尺多高。
燃燒的火苗子燻烤著二爺爺的背部和腰部,皮膚都給他烤得潰爛了,一陣陣燒焦的毛皮味充斥在整個昏暗的茅草屋裡。
鑽心的疼痛讓二爺爺發出一陣又一陣嘶聲力竭的喊叫聲,空曠的山谷里迴蕩著一陣又一陣幽怨的迴響。真讓人無法想像,那是一群怎樣泯滅了人性的土匪。
二爺爺咬緊牙關,始終沒有改口。土匪頭子見二爺爺還是不肯說出藏糧食的地方來,就命令嘍囉們在他家屋裡屋外四下里搜尋。
土匪費了好大的勁,除了翻找找到一些破布和一些舊的用家什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也沒有找到。
土匪頭子端坐在一條板凳上,左右搖晃著腦袋,小嘍囉回來報告什麼也沒有找到。
土匪頭子眼看又是空手而歸,惡狠狠地吐出幾個字:「給我打!」
幾個小嘍囉把二爺爺放到地上,接著又是一陣胡亂拳打腳踢。土匪打斷了二爺爺的腰,憤憤的離開了。
那個時候沒有正規的醫院,二爺爺家裡人只是找到一位土郎中開了一些草藥,用白布條裹著些草藥把斷骨的地方包紮起來。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將息,二爺爺傷情才得好轉,總算還能下地幹活了,但他的腰從那時候起就一直佝僂著,肚子上疤痕也烙下時代深深的印記。
當然,這件事發生在混亂的舊社會,那是我爺爺在閒暇時告訴我的。
「爺爺,為什麼鄉親們不救二爺爺呢?」我不解地問。
「那時候人口稀少,一家不挨一家的,二爺爺家離大家就更遠了。」爺爺吐了一口旱菸,接著說,「你二爺爺家因為離得遠,我們聽到喊聲,組織起鄉親們趕到時,土匪早就跑了。」
「哦!原來是這樣子啊。」我這才釋然了,「土匪不是綠林好漢,專門殺富濟貧嗎?二爺爺家想來也不算富有嘛!」
「書里講的,和我們見過的,可能不太一樣。」爺爺吐了一口煙,淺淺地嘆了口氣,抬起頭望著天空,似乎又陷入了沉思。
我小學畢業的那一年,已經有80多歲二爺爺快要去世了,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終究還是要走完平凡的一生。
他全身浮腫得很厲害,鞋子也穿不上了。好幾天水米不進,也不能下地活動了,一口不接一口地喘著粗氣。
一天,二爺爺忽然精神稍微好轉,還吃了大半碗飯食,這是。我們家族裡很多人都去看望他,與其說是看望,大家心底里都明白這是最後的道別。
二爺爺吃過了飯,身上的病痛似乎減輕了許多,也沒有那麼喘的慌了。他讓大伯趕緊扶他起來走兩步看看,剛從病床上站起來,還沒有來得及邁開腿,只覺得腳上還是上不來力氣。
二爺爺在病床前站了好一會兒,看到堂屋裡聚了一屋子的人,心底里似乎敞亮了許多。抬眼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卻總覺得看不夠。
過了一會兒,他的精神又有些萎靡了,耷拉著腦袋,半眯著眼睛,看起來很疲倦。
大伯父和四叔父把二爺爺重新攙扶到病床上,把兩個枕頭壘得高高的,好讓二爺爺半躺在床上。
四叔父握住二爺爺的手,對著二爺爺的耳朵大聲喊:「二伯,你老要好好保重身體,挨過這次病災,人家說過您老人家會長壽呢!」
二爺爺似乎還能聽到喊聲,但他的頭已然抬不起來了,只是微微睜開雙眼,斜著看了一下四叔父,嘴唇顫抖了一下,好像想說什麼,卻沒能說出來。
二爺爺沒有熬過當夜,隨著一陣陣響起的鞭炮聲響起,他的死訊在村里很快就傳開了。
不多久,整個村子裡的人都來了。大人們整理堂屋裡時搬弄家什發出的吱嘎聲,互相說話時七嘴八舌的說話聲,小孩子們你追我打的哭鬧聲充滿了整個院子,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反倒顯得悲傷的氣氛中摻雜著喜慶的色彩。
所有聲音要一直延續到後半夜,最後只剩下幾個人打牌喝酒的聲音。
主人家留下兩三個人守靈,其餘的人必須去睡覺,預備好參加第二天的喪葬活動。
無論哪個地方,人死後要舉辦喪禮,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
我們這兒尤其看重孝道,人死後的喪禮是否隆重,更能凸顯孝道的深淺,甚至比生前的孝道更受到大家的重視。
每一個孝子也都肯在喪禮方面下功夫,這可比給老人家端茶送飯容易多了,又能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孝行一番。
大伯父自然也避免不了世俗的束縛。二爺爺過世的第二天,他就請來附近最好的道士先生為二爺爺升天超度,誦經念佛,消災渡劫,並請道士先生為二爺爺做了個七天道場。
前來幫忙的眾親鄰早就搬走了擺在堂屋裡的床鋪,道士先生剛到,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先是布置靈堂,用竹竿搭好的架子上,掛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彩紙。靈堂四周牆壁上掛滿了七殿閻羅王畫像,各張畫像上用文字或圖畫介紹了各殿閻羅司職。據說那些生前作惡的人,死後遭受各種酷刑也在圖像上畫得真真切切。
靈堂正中間放了個斗,斗里裝滿糧食,正好用來安放著老人牌位。左右兩邊是搭設好的靈堂上有一副對聯,上書:
」滿地秋霜伴靈台,兩行熱淚悼慈父。」
靈堂門口兩邊的牆壁上再掛兩幅肖像,分別喚作「哼哈二將」。
接下來的時間,道士先生每天按表完成各項法事,為亡者誦經念佛,這裡不作過多細述。
由於二爺爺生前沒有選擇好陰宅,在喪葬活動期間,大伯父不僅要在家參與各項道場法事,還要隨陰陽先生到各處為二爺爺挑選陰宅。
陰宅選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難度不亞於選址建宅基地,甚至更為嚴苛。不僅要看好合適方位,還要結合逝者生辰來選擇。
幾天下來,大伯父身心俱疲,明顯瘦了一大圈。眼看葬期臨近,陰宅的位置一直沒有找到,他的心裡很是著急。
有道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葬期前一天找到一處適宜安葬二爺爺的位置來。只等到大伯父晚上和主人家一切商量妥當,第二天就可以安葬。
二爺爺在族裡同輩中年齡大小排行第二,作為孫子輩,整個家族裡和我同輩的人都喚他做二爺爺。
二爺爺快80歲了,身體卻一直很硬朗,只是他的腰比以前佝僂得更加厲害了,每當他拄著雙拐行走時,不得不始終低著頭看著地面,好似在找尋什麼東西似的。
他出生在舊社會,也生長在舊社會,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
世間萬物面臨災禍,都會想方設法保全自己,所以狡兔尚有三窟。
為了掩人耳目,躲避土匪的搶掠,那個年代生存的人,自然也知道凡事要小心謹慎。比如:地里產出來的糧食不能集中放在一處,至於難得的貨物與錢財更要找穩妥地方保存好。
有一年,一群土匪下山搶糧、搶錢。他們來到原本就很貧窮的二爺爺家,幸好二爺爺很早就把糧食和僅有兩塊銀元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藏了起來。
二爺爺心底里知道,糧食是生活所急,兩個銀元則是生活所需,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它們守好。
兩個土匪把二爺爺五花大綁,押解到土匪頭子面前。土匪頭子是個刀疤臉,他目露凶光,惡狠狠地看著二爺爺說:
「你還是趕緊交出錢和糧食,免得遭受皮肉之苦。」
面對土匪的威脅,二爺爺指著只剩下四壁的家,懇切地說道:
「家裡真的什麼也沒有了,一家人也正在挨餓受窮呢!」
二爺爺這是用性命護著家裡一點糧食和僅有兩塊銀元。
幾個土匪顯然不相信二爺爺的話,得不到任何好處的土匪生氣極了。土匪頭子更是氣急敗壞,他走進到廚房,對小嘍囉命令到:
「把他綁起來放到火上烤,看他說不說實話。」
一名小嘍囉往火爐里添了把柴火,火苗竄出一尺多高。
燃燒的火苗子燻烤著二爺爺的背部和腰部,皮膚都給他烤得潰爛了,一陣陣燒焦的毛皮味充斥在整個昏暗的茅草屋裡。
鑽心的疼痛讓二爺爺發出一陣又一陣嘶聲力竭的喊叫聲,空曠的山谷里迴蕩著一陣又一陣幽怨的迴響。真讓人無法想像,那是一群怎樣泯滅了人性的土匪。
二爺爺咬緊牙關,始終沒有改口。土匪頭子見二爺爺還是不肯說出藏糧食的地方來,就命令嘍囉們在他家屋裡屋外四下里搜尋。
土匪費了好大的勁,除了翻找找到一些破布和一些舊的用家什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也沒有找到。
土匪頭子端坐在一條板凳上,左右搖晃著腦袋,小嘍囉回來報告什麼也沒有找到。
土匪頭子眼看又是空手而歸,惡狠狠地吐出幾個字:「給我打!」
幾個小嘍囉把二爺爺放到地上,接著又是一陣胡亂拳打腳踢。土匪打斷了二爺爺的腰,憤憤的離開了。
那個時候沒有正規的醫院,二爺爺家裡人只是找到一位土郎中開了一些草藥,用白布條裹著些草藥把斷骨的地方包紮起來。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將息,二爺爺傷情才得好轉,總算還能下地幹活了,但他的腰從那時候起就一直佝僂著,肚子上疤痕也烙下時代深深的印記。
當然,這件事發生在混亂的舊社會,那是我爺爺在閒暇時告訴我的。
「爺爺,為什麼鄉親們不救二爺爺呢?」我不解地問。
「那時候人口稀少,一家不挨一家的,二爺爺家離大家就更遠了。」爺爺吐了一口旱菸,接著說,「你二爺爺家因為離得遠,我們聽到喊聲,組織起鄉親們趕到時,土匪早就跑了。」
「哦!原來是這樣子啊。」我這才釋然了,「土匪不是綠林好漢,專門殺富濟貧嗎?二爺爺家想來也不算富有嘛!」
「書里講的,和我們見過的,可能不太一樣。」爺爺吐了一口煙,淺淺地嘆了口氣,抬起頭望著天空,似乎又陷入了沉思。
我小學畢業的那一年,已經有80多歲二爺爺快要去世了,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終究還是要走完平凡的一生。
他全身浮腫得很厲害,鞋子也穿不上了。好幾天水米不進,也不能下地活動了,一口不接一口地喘著粗氣。
一天,二爺爺忽然精神稍微好轉,還吃了大半碗飯食,這是。我們家族裡很多人都去看望他,與其說是看望,大家心底里都明白這是最後的道別。
二爺爺吃過了飯,身上的病痛似乎減輕了許多,也沒有那麼喘的慌了。他讓大伯趕緊扶他起來走兩步看看,剛從病床上站起來,還沒有來得及邁開腿,只覺得腳上還是上不來力氣。
二爺爺在病床前站了好一會兒,看到堂屋裡聚了一屋子的人,心底里似乎敞亮了許多。抬眼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卻總覺得看不夠。
過了一會兒,他的精神又有些萎靡了,耷拉著腦袋,半眯著眼睛,看起來很疲倦。
大伯父和四叔父把二爺爺重新攙扶到病床上,把兩個枕頭壘得高高的,好讓二爺爺半躺在床上。
四叔父握住二爺爺的手,對著二爺爺的耳朵大聲喊:「二伯,你老要好好保重身體,挨過這次病災,人家說過您老人家會長壽呢!」
二爺爺似乎還能聽到喊聲,但他的頭已然抬不起來了,只是微微睜開雙眼,斜著看了一下四叔父,嘴唇顫抖了一下,好像想說什麼,卻沒能說出來。
二爺爺沒有熬過當夜,隨著一陣陣響起的鞭炮聲響起,他的死訊在村里很快就傳開了。
不多久,整個村子裡的人都來了。大人們整理堂屋裡時搬弄家什發出的吱嘎聲,互相說話時七嘴八舌的說話聲,小孩子們你追我打的哭鬧聲充滿了整個院子,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反倒顯得悲傷的氣氛中摻雜著喜慶的色彩。
所有聲音要一直延續到後半夜,最後只剩下幾個人打牌喝酒的聲音。
主人家留下兩三個人守靈,其餘的人必須去睡覺,預備好參加第二天的喪葬活動。
無論哪個地方,人死後要舉辦喪禮,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
我們這兒尤其看重孝道,人死後的喪禮是否隆重,更能凸顯孝道的深淺,甚至比生前的孝道更受到大家的重視。
每一個孝子也都肯在喪禮方面下功夫,這可比給老人家端茶送飯容易多了,又能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孝行一番。
大伯父自然也避免不了世俗的束縛。二爺爺過世的第二天,他就請來附近最好的道士先生為二爺爺升天超度,誦經念佛,消災渡劫,並請道士先生為二爺爺做了個七天道場。
前來幫忙的眾親鄰早就搬走了擺在堂屋裡的床鋪,道士先生剛到,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先是布置靈堂,用竹竿搭好的架子上,掛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彩紙。靈堂四周牆壁上掛滿了七殿閻羅王畫像,各張畫像上用文字或圖畫介紹了各殿閻羅司職。據說那些生前作惡的人,死後遭受各種酷刑也在圖像上畫得真真切切。
靈堂正中間放了個斗,斗里裝滿糧食,正好用來安放著老人牌位。左右兩邊是搭設好的靈堂上有一副對聯,上書:
」滿地秋霜伴靈台,兩行熱淚悼慈父。」
靈堂門口兩邊的牆壁上再掛兩幅肖像,分別喚作「哼哈二將」。
接下來的時間,道士先生每天按表完成各項法事,為亡者誦經念佛,這裡不作過多細述。
由於二爺爺生前沒有選擇好陰宅,在喪葬活動期間,大伯父不僅要在家參與各項道場法事,還要隨陰陽先生到各處為二爺爺挑選陰宅。
陰宅選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難度不亞於選址建宅基地,甚至更為嚴苛。不僅要看好合適方位,還要結合逝者生辰來選擇。
幾天下來,大伯父身心俱疲,明顯瘦了一大圈。眼看葬期臨近,陰宅的位置一直沒有找到,他的心裡很是著急。
有道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葬期前一天找到一處適宜安葬二爺爺的位置來。只等到大伯父晚上和主人家一切商量妥當,第二天就可以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