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學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就過了元旦,三二年一月十五日,李巍駕駛戰機再次飛臨上海。李巍是應海軍飛機廠王助總師的邀請,來上海江南造船廠的。

  海軍飛機廠就在江南造船廠內部,占據了一個大車間。車間前有一條混凝土短跑道,只有三百米左右,不能起降大型飛機,但是戰鬥機勉強能起降。此前李巍幾次來海軍這邊找王助,在此處降落過。李巍的飛行水平不算高,但是起降水平卻是一等一的,在這種短跑道上瀟灑自如的降落,讓很多人都誤以為李巍的飛行技術非常高超。卻不知道,李巍其實最拿手的就是這手雞肋一般的本事。

  這次降落,又鎮住了一個洋鬼子,美國波音公司的試飛員推銷員羅伯特.肖特。

  前幾次李巍和王助談的都是有關風洞的事宜。太複雜的交易,以李巍的地位,那就別摻乎了。不過有關風洞技術方案,是李巍提供的。李巍的方案,並不算是多領先,世界各國已經有了這種「環形風洞」,但是,國內到目前為止,僅有的幾座小玩意還都是簡單風洞,十分落後。

  所謂環形風洞,就是在一個特殊設計的頭尾相連的管道內,用動力設備產生高速氣流。如此空氣可以循環加速,比起早期的風洞節能,也算比較先進了。

  當下,王助召集了幾個航空精英,正在設計這個風洞。該風洞設計風速三百公里每小時,截面積是四米x三米的橢圓形。本來李巍想讓風速再高一些,但是限於電力供應,這麼大已經讓漢陽鐵廠的動力車間很難受了。

  其實,王助等人之所以把這個風洞放在漢陽,而不是南京,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全國,除了漢陽能提供大功率的直流電供應,別的地方,即使是上海南京都很困難。

  那麼風洞的動力到底是多大呢?電機只有四百千瓦。沒錯,四百千瓦。

  就這么小的電力,在這個時代,全國都沒有幾個能提供這樣電力的城市工廠。當初,李巍工作的那個小廠,僅僅變壓器就是一千兩百千伏安(粗略相當一千兩百千瓦),而且還是雙並的!風洞設計已經完成,王助很快就會去漢陽建風洞了。資金來源,李巍沒問。

  王助熱情的給李巍介紹了一位美國朋友—--羅伯特.肖特。三十歲上下,長的很牛仔,氣質也很牛仔,很容易打交道,這是美國波音公司的推銷員也是試飛員。

  雖然李巍只是一個修造廠廠長,當廠長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在航空業也有了一丁點話語權。杭州筧橋航校很快就會建好,訓練器材和教練機肯定得提前購買,這個年頭的國際貿易,快的也得半年,慢的就是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不知道誰的主張,要求訂購美國伏爾梯公司的教練機。

  聽見「伏爾梯」三個字,李巍就滿滿的惡意!在他所知的歷史中,伏爾梯公司,絕對是抗戰前,抗戰中坑中國空軍最狠的一家公司。後世經常有人在網絡上噴義大利的戰機坑人,但是卻不知道伏爾梯公司比義大利飛機還坑人。

  這家公司坑中國,那是從客機、運輸機轟炸機再到戰鬥機,那叫一個狠啊。講個實例:伏爾梯製造的一款客機,因為事故墜毀,死了不少乘客。造成飛機賣不動,公司要倒閉。於是乎,把客機改裝成了轟炸機,改了編號就成了所謂的V11轟炸機,然後就賣給了中國。而且,更可惡的是,那架墜毀的飛機上回收的舊發動機,也被裝到了轟炸機上。

  太特麼晦氣了。而且這架轟炸機由於性能低劣,中國花了大價錢的飛機,到了抗戰,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抗戰中,這個公司還造了一款戰鬥機,編號P43,在二戰歷史上根本不出名,幾乎沒有存在感。在世界大戰的背景下,到處都缺武器,這款戰鬥機竟然賣不出去!你想那戰鬥機能差到什麼程度啊。於是走通了路子,把戰鬥機當援助給了中國,由於各種問題不斷,根本就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還占了援助資金的份額。更可氣的是,就這款戰機,不是在戰鬥中,而是在正常飛行中發生故障,還摔死了一位王牌飛行員。

  所以,當李巍得知要購買這家公司的教練機,第一個念頭就是:絕不能讓這家公司進入中國,或許其教練機質量還不差,但是開了這個頭就不好了。

  你要是相信,這筆交易中沒有貓膩,那得多天真啊。所以,李巍要阻止這項交易,壓力其實很大的,有那麼點自不量力的意思。

  修造廠廠長的身份肯定是不夠的,甚至連發言的資格都沒有。不過,李巍的另一個身份,起到了作用。李巍不是參加了航空學會嗎?而且還贊助了兩次,算是小有影響力了。於是發動廠內的幾個航空精英寫了好幾篇文章,把伏爾梯公司批的是體無完膚。尤其是一個航空精英,因為在伏爾梯公司實習過,更是把該公司的所謂黑歷史給翻出來。中國航空圈子就這么小,只要學界三五個人發聲,基本上就是整個圈子的認識。別的軍火採購,學界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高科技的飛機採購,學界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筧橋航校準備購買的另一款教練機,英國德哈維蘭的蛾式教練機,被拿出來當正面典型,讚譽了一二。

  與二十一世紀不同,從二戰往前數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英國的工業品都是「世界名牌」,質量最好,價格最高,這就是英國貨在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印象。日不落帝國雖然輝煌不再,光環已經有點褪色,但是底蘊豐厚,還是有極大的影響力的。說句題外話,作者都不知道在二十一世紀英國除了羅羅的航空發動機,還有什麼先進的產品,叫得響的品牌。

  可是,凡事有特例:德哈維蘭公司出品的這款教練機,卻是難得的良心產品,性能好,價格低。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這款初級教練機都相當有市場,從二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五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大英國協的飛行員第一架飛機,都是這款教練機。

  更關鍵的是,這款飛機的價格相當的親民,只要650英鎊,而且是全球統一公開價。初級型號蛾式教練機是六百五十英鎊的價格,升級的虎蛾還是這個價格。銷售策略上英國人玩了個加量不加價。

  既然是低價賣飛機,德哈維蘭公司就沒有什麼回扣了。所以,儘管這款飛機很好用,而且還便宜。但是,國內某些人還是想出不少歪招要購買其他公司的教練機,無他,有利益在。

  歷史上,中國前前後後一共購買了伏爾梯公司教練機一百二十多架,德哈維蘭的虎蛾教練機只有三四十架。杭州筧橋航校建成後第一批採購教練機,就是伏爾梯的教練機,多達六十架。現在由於李巍的小小影響,第一次只訂購了伏爾梯十二架,反倒是德哈維蘭的蛾式教練機訂購了六十架。而且,由於英鎊在三一年放棄了金本位,有貶值的趨勢,當下六百五十英鎊購買一架教練機,其實是占了便宜的。

  經此一事,李巍算是有點名了,當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惡意。但,影響力有了那麼點,波音公司推銷戰鬥機,找李巍公關一下,就成了必要和正常的手段。

  由於王助在波音公司工作過,雖然是很不愉快的「分手」,但總也有點香火情,因此波音公司推銷的這款波音218戰鬥機,就是在海軍飛機廠(處)王助這裡組裝的。

  當下組裝已經完成,也已經試飛過了。李巍看了看,就是一架這個年代很主流的雙翼機,沒有多先進,也沒有多落後。這款戰機是美軍陸航大量列裝的一款戰鬥機,美軍編號p12,賣給中國,不算是故意坑人。但是,也有點小坑。由於美國陸航對出口戰機的限制,也有波音公司為了降低成本的因素,把這款本來相當成熟的戰鬥機,減配了!

  美國陸航對出口戰機的制度性限制,主要有三個方面:發動機,必須是量產之後三年才准許出口。戰機必須是列裝兩年之後才允許出口。如果想儘早出口(這個時代航空發展太快,一架飛機往往是試飛完成就落後,所以為了搶時間,每家公司都盡力的在突破這個時間限制),就必須減配。不過,減配這玩意,在飛機製造商手裡能玩出花來,有時候只是把散熱器換個型號。而,波音這次減配,乃是把五百馬力的軍用版發動機,換成了四百五十馬力的軍版發動機。

  這款戰鬥機使用的普惠公司的黃蜂R1340C發動機和以及美軍列裝的黃蜂1340F發動機其實價格是差不多,一千五百米高度的功率都是四百五十匹馬力,所以空戰的性能並沒有降低什麼。但是,起飛功率原裝的是五百匹馬力,這個只有四百五十匹馬力,起飛功率小,意味著載重量小,燃油和炸彈都少,航程也會縮短。

  據李巍所知的歷史,中國在抗戰前是購買了波音公司的戰鬥機的,但是好像不是眼前的波音218,而是單翼的波音281戰鬥機,美軍編號P26,代號玩具槍。

  順便說一句,最近航空署有點變化,署長黃秉恆已經不再要求建飛機廠了,由於「學界」,其實就是李巍的鼓動,一些意見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支持,國內航空界已經有了:「以市場換技術換資金」的共識。簡單的來說,那就是想賣給我飛機,那就來中國建廠吧。歷史上,中國就是這麼幹的,李巍其實也不過是提前提了個醒。後來的杭州飛機廠是以美國寇蒂斯為主的幾家美國航空公司和中國合作的,南昌飛機廠是義大利菲亞特和中國合作建設的。

  李巍對波音這款戰機本身意見不大,只是為了抗戰考慮,希望能夠儘量的推遲採購戰機。(教練機要早採購)關鍵點:提醒波音公司,要想拿到大單,必須在中國建廠。順便透露了宼蒂斯公司有推銷霍克II的想法。這不算是什麼泄密,競爭者越多,對中國越有利。

  肖特也明白自己的這款飛機雖說不差,但也和寇蒂斯公司的霍克II沒有什麼太多優越性。在美國,波音和寇蒂斯就是戰鬥機供應的兩大競爭對手,到了中國仍然如此,肖特是一點不奇怪。


  李巍能說到這種地步,已經算是非常友好了。戰鬥機不僅性能指標重要,可靠性和價格也很重要,肖特還是有信心在競爭中獲勝的。說完正事,實際上對李巍來說這都不是事兒,他的正事是向肖特討教幾手絕技。

  一二八就要爆發,其實李巍很想找個高手做搭檔,比如高銘九(志航)。但是,幾個月過去了,高志航還沒有到南京。而李巍平時在大校場機場上班,沒有機會去軍用的明故宮機場。大校場機場這邊的飛行員都是飛運輸機客機或者轟炸機的,特技都不在行。李巍身在空軍,竟然找不到高手教武藝,實在是鬱悶的很。李巍幾個月來一直沒有去軍用的明故宮機場,其實有一個不公開的理由:李巍現在還算是在考察期,真正的軍事機密還不能參與。

  肖特在美國陸航服役幾年,然後在波音公司擔任試飛員。這個年代的飛機推銷,有一個共同模式,試飛員會先駕駛飛機表演一番,越精彩越能吸引顧客。而且還要承擔新機型的教學任務。所以,試飛員的飛行水平那是相當的高,各種特技簡直是必備的工作技能。

  交流半天,沒見曾詒經,李巍順口問道:「曽處長呢?」

  「去定電器設備了。」王助說道。王助是飛機設計師,飛機廠或者說海軍飛機製造處處長是曾詒經,也是大名鼎鼎。但是曽怡經所長在於發動機。可以說,海軍飛機這一攤子能撐起來,還前前後後造了幾架飛機,正得益於曾詒經和王助這樣的團隊組合。一個專業發動機一個專業空氣動力學,兩個人領銜構成了國內頂尖的航空技術團隊組合。

  身為修造廠廠長,李巍更看重的是曽怡經。在修造廠,十幾個機械師,說起來也鼎鼎大名,但是卻沒有一個真正的發動機行家,故此李巍很有點想法:把曾詒經挖到修造廠。當然,這只能是在心裡想想,要知道曾詒經在航空界的江湖咖位非常高!本來還打算請教一下曾詒經有關發動機的事情呢,誰料到這位出差了。

  「肖特先生,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李巍道。這才是他的正事兒!

  說著李巍拿出兩架紙飛機,以紙飛機示意:當一架飛機俯衝射擊失手,反倒被對手追擊的情況下,該如何脫離,或者說最佳的擺脫手段是什麼。

  「額,這個,我的經驗是桶滾。」肖特道。「桶滾可以讓自己的戰鬥機一瞬間就處於對手的後半球,獲得射擊角度陣位。」

  「能教教我,如何桶滾嗎?」

  肖特性格直爽,很是大方,毫無保留的給李巍講解了足足一個小時。更是跨上波音218,在空中飛了兩個桶滾。

  「這架飛機還沒有經過貴軍檢驗,按照公司規定我不能冒險,飛兩個連續的筋斗,那才叫精彩的手段。」

  肖特繼續說道:「連續飛兩個筋斗,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還能咬住我的飛行員。乃是對付高手的絕技。」

  李巍不貪多,準備下次再學連續筋斗,其實他現在連一個筋斗都不會呢。揣摩了一下技術要領,和肖特確認了一番,他上了飛機,開始試著練習桶滾。馬上就要開戰,臨陣磨槍,李巍很有緊迫感的。

  前期的訓練非常有效,在掌握了動作要領之後,李巍第一次試驗桶滾就成功了。幾次試驗之後,桶滾的速度和行進曲線越來越有模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