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回 李大富買台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大富在顧大嫂家隔壁只買到了兩個台基。他拉了一把椅子坐在王明書桌側面:「我說王代表啊,我好歹也是阮小七的老岳父?你憑什麼是給我批兩個台基,我又不差你錢。你這是一點面子也不給小七呀。」

  王明:「李伯,我知道你有錢。你一個人把整個島都買了,別人住哪?所有街道都是你家的,別人到哪找門臉做生意。錢就該你一人賺,別人都喝西北風啊!你說這公平嗎?」

  李大富:「我也沒說買太多台基,你批我十個台基總成把?我出雙倍價錢,你看怎樣?」

  王明:「李大伯,你確信你比林總督、燕法官、阮防長有錢?他們三家也就一個台基。你以為我批了台基就是你的,這要全體代表投票通過,林總督蓋章才能有效。」(黃謙認為簽字麻煩,蓋章更好。給每個代表官員都刻了印章)

  李大富:「我讓小七給眾人說說,大家一定會同意。」

  王明:「抱歉,我不同意。我們的法律宗指是人人平等。你報的移民人數是兩個兒子,你只能買到兩個台基。」

  李大富有些奮怒:「王代表,你太過份了。你怎麼能不同意?」

  王明:「我說過,我們的法律宗指是人人平等。」

  李大富:「你太過份了,我找小七去。」李大富奮怒的走了。王明:這李大富干撓了我的工作,要是都象他這樣我沒法做事了。

  李大富家的房子蓋的非常快,兩棟二層小樓十天不到就蓋好了。他家帶來了將近二十個僕人。這事很快引起了李忠的注意。李忠找到李大富、李永福父子向他倆提出嚴重警告:「兩位老闆我鄭重的告知二位,我們這塊土地上不允許有奴隸。如果有人舉報你家有奴僕我們會將你們驅逐出境。」李大富大吃一驚,他沒想到這地方還有這種規定。前些天他找小七讓王明給自己批台基,被小七拒絕。小七隻說這是所有人共同商議的方案,包抱他也不能違背。這李忠的話比要台基的性質嚴重得多。這個事得讓小七解決。

  晚上李大富說喬遷新居請林沖、燕青來自家做客,當然還有小七。說是請人做客,其實加上李永福一共就五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大富道:「林總督、燕法官,你們有規定不准養奴僕嗎?」燕青:「這是我們一百多原始住民共同表決的法律之一,為的是人人平等。如果誰違反此項法律就驅逐出境。」李大富:「我的僕人是從其它地方帶來的,可不是在這裡買的。」燕青:「法律的宗旨是平等。只要是不平等的事,我們一律反對。伯父您作為小七的岳父不會帶頭違反我們的法律吧?」李大富:「不會,不會。我怎麼能帶頭違反法律呢。可是我確實帶了二十個奴僕,那我該怎麼辦?」燕青:「給他們自由,或者您帶著奴僕離開此地。」

  李大富看了看小七,小七道:「岳父,您把那些奴僕放了吧。」李大富怒道:「沒有那些奴僕家裡的活誰干?」小七:「您出點錢請人干不就成了嗎。」李大富:「那些錢可是我這些年一個子一個子掙來的。」小七:「您想要得到些什麼,就要以其它代價來換。您想在大宋當富豪你就得承受官府的壓榨,您想在這裡自由平等的生活,您就得將自由平等還給那些沒有自由的人。這很公平。」林沖和燕青對小七的這段話驚掉了下巴。不愛讀書,散漫無比的小七得到過哪位大神的指點說出了如些有哲理的語句?

  李大富氣得吹鬍子瞪眼,拂袖去了樓上臥室。

  第二天李大富宣布放棄自己家的二十個年青僕人。這些僕人半個月的耳儒目染,了解了這裡的人不用跟誰作揖磕頭;不會被主人抽鞭子不給飯吃,立刻申請加入這個地方。

  王明犯難了,這二十個年青人申請入籍被批准了。問題是他們沒錢沒地方住,如果他們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王明將這個問題反應給了林沖、燕青、黃謙三人。三人召開了代表會議。呂政發言:「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批准沒錢沒技術的人加入我們這裡,因為這樣的人很難為我們帶來價值和財富。」姜存志:「我們應該設定準入門檻,可以攔住一些無用的人。」阮季玉:「人都要吃喝拉撒,會影響環境清潔。說起清潔,我注意到了些人隨意亂扔垃圾。我提議成立清潔隊伍。」汪洋:「我認為大家說得都對,沒錢沒技的人確實很難參與到社會經濟中去。」

  王銳:「我的想法和大家不同。有錢和沒錢,有技術和無技術二者是強弱的關係。如果我們只要強者,每個人都能解決自身的問題。當我們老了、病了、不能動了,我們走在路上突然的暈倒了,這時候我們也是弱者。難道這時候我們要被拋棄嗎?」

  王銳的發言立讓剛才點評該批准什麼樣的人,有條件申請加入本地的人思想開始反轉。

  王銳繼續說:「生活環境的好壞應該與友愛有關。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幫扶中心,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黃謙道:「王代表的提議很好,請大家表決。」眾人紛紛舉手。黃謙:「幫扶中心由王代表負責。」眾人再次舉手贊同。

  王銳起身道:「阮防長,我希望防衛隊放開,可以讓這些人選擇當兵。」小七:「只要身體複合要求,我都能接收。」王銳道:「阮代表,你的保潔隊伍也可以收有困難的人。」阮秀玉道:「可以,我不排外。」王銳:「呂代表和汪代表可以多注意哪些企業需要工人,這可以很好的解決有困難的人找到工作。」呂政和汪洋道:「我從明天開始統計工廠、作坊、商店的用人情況。」

  王明的問題被王銳輕鬆解決,誰說只有讀書人才能管理國家?我看這些代表都盡職盡責,大宋的官員遠不如這幾個普通人做事更有成效,黃謙暗自感慨。

  何海陳三又帶了一批木材回來了。陳三向林沖提了一份議案。議題是隨著我們商貿的繁華,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海上也並不是很太平。有些地方時常有小股海盜出沒,會影響我方的貿易安全。這次到外地收購木材遇上了當地地痞流氓的阻撓,由於我方派出了三十人的作戰隊伍對方沒能得成。還有就是在海上遇到了一支二十人組成的海盜團伙,因我方艦大人多,敵方沒敢行動。現在的安全隱患可能會隨時爆發,我方應擴大人員編制,增強武裝力量。望代表們進行表決。

  林沖將陳三的議案給燕青,燕青看過給了小七,然後是黃謙。燕青道:「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林沖:「說不定有比這種隱患更大的事,我們確實該加強武裝力量了。」小七:「如果我們增加一倍的兵力財政會出現問題嗎?」林沖:「我們總人口才一千人,一百二十人的隊伍財政確實負擔不起。我們只能以商養軍了。」黃謙:「晚上開代表會議,也許代表們會有好辦法。」

  晚上,何海、張程四個隊長和代表們齊聚戰艦上開會。林沖將陳三的議案給所有代表看了一遍。汪洋首先發言:「如果有人顧意打擊我們的海上商貿線,我們現在的商業形式會被破壞。我們有必要組織護衛隊保護所有來我們這做買賣的商隊。我贊同增加護衛力量。」呂政:「好的經商環境是我們稅收的保障。我也贊成增加人員防衛。」黃德善:「我們的錢財不足以支撐一百人以上的規模?」王明:「我們可不可以讓更多有各種技能的窮人加入我們?」汪洋:「我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手藝人可以創造財富,繁榮商業增加稅收。」呂政:「我同意。」黃謙:「可以表決。」除了姜存志沒舉手其他人都同意,必境手藝人多會和他形成競爭。林沖:「這項決意通過。」

  燕青:「這項決議確實可以有效增加人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梅芳站了起來道:「我們可不可以讓那些和我們有生意來往的團體共同對付海盜?」李忠:「沒有共同利益,別人不會和我們合作。」梅芳:「我們每月採購大量的糧食,木材。我們可以要求對方派人為我們護航。我們賣給別人大批貨物後,可以和貨主共同護航。」陳三:「梅代表的方法可行。下次出海梅代表應該與我們同去,必竟你是管外交的。」梅芳:「我可以去,但是我的水果店沒人看。」林沖:「這個問題好解決,讓燕法官找兩個女孩幫你看一段時間的店不是問題。」燕青本來不想答應梅芳的請求?林大哥替自己同意了,只好說:「我可以派兩個女孩幫你賣一段時間的水果。」

  劉福站了起來道:「假如敵人攻打我們的居住地怎麼辦?」韋昌:「我用大炮轟死他。」劉福:「敵人如果出動五百人,我們怎麼辦?」馬行遠和周濤同聲道:「是啊,我們最多能擋住一百人的進攻。」劉福:「我建議立刻修築營寨,保護所有居民安全。」黃德善:「建一座城要大量的磚石。我們沒有錢,更沒人手,這城怎麼建?」

  姜存志站了起來:「我們可以用三丈長的木材打入地下,建成兩丈高的寨子。木材便宜,可以結省很多成本。」陳三道:「這方法可行,我們以前黑虎幫就是這樣建的。我們到附近方圓百里內肯定可以買到足夠多的木料。」陳三繼續道:「我們上次建房時招了很多外地木匠,這次我們一樣可以招很多勞力。」姜存志的木料建寨方案被眾人通過。

  林沖問:「小七,我們梁山水軍是怎麼對負敵方水軍的?」小七:「我們一般會封鎖河面,在水下布織麻繩魚網,一但纏住船舵很難把握方向。」林沖:「還有其它方法嗎?」小七:「如果用繩子系在兩岸稍高幹水面應該可以阻肯船前進。但是麻繩怕刀砍火燒。」

  周濤站了起來道:「我以前打過鐵,如果將麻繩改成鐵鏈完全可以擋住敵方船隊前進。我們進入港口最窄處只有三十丈寬,我們用絞盤完全可以操縱鐵鏈。」周濤的提議也被通過。

  韋昌站起來道:「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火藥,加上木寨的保護完全可以擋住三五百人的進攻。」林沖:「我們沒人會做火藥。」韋昌:「火藥有個口決:一硝二硫三草木灰,我們可以試試。」製作火藥的任務給了韋昌。

  第二天王明在碼頭顯眼的地方用大紅紙寫上:我們單馬錫歡迎擁有各項技能的人移民本地。此告示一經公布,王明的工作又忙了起來。(前些天代表們批准了王明和汪洋增加一個助手的要求。兩人各自找了一個助手。)

  姜存志帶著從外地招來的三十多人正在入港的三角洲邊勞作。首先讓人將地上挖一條一丈在右深的溝,將繩子系在木頭頂端豎著放入溝中,再回填泥土並壓實。在陸上一側將泥土堆得和木頭一樣高,便用在上面行走防衛。

  周濤當前遇到了困難,一是沒有鐵供自己使用,二是沒有鐵匠。周濤晚上在小七家酒樓請陳三吃飯。飯吃到一半陳三問:「周哥,有什麼事直接說。」周濤:「我現在既沒鐵,也沒鐵匠。你買木材時幫我在外面找找。」陳三:「公事也是所有人的事。放心,我會把王代表移民政策搬出來,肯定給你找到鐵匠和鐵。」

  梅芳跟著船隊來到了單馬錫對面東北一個叫林丁的地方。船隊順河流而上,到達河的中上游。這裡有些小山,到處是大片原始森林。當地住著少量的土著。陳三和梅芳帶了十來個護和當地土著交設,最後談妥一隻醃好的鹹豬換一百根三丈長的木材。不出三天當地人用五百根上好的木材換了陳三五頭醃製的鹹豬肉,並派了二十人隨船護送木材至單馬錫。前後不過五天時間,陳三張程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批木料。張程對陳三由衷的配服。陳三把單馬錫附近土著的山林搜颳了好一陣。還告訴過往的大商船,單馬錫大量收購木料和鐵,還招收鐵匠。兩個月後,姜存志告訴陳三別再運木料了。現在的木料已經足夠用了。鐵了收了不少。各地陸續來了十多名鐵匠。周濤的鐵鏈並不粗,十多名鐵匠用了不到十天時間幾十條十丈長的鐵鏈呈現在了築好的三角洲邊。周濤在河邊架了了一坐大紅爐,將十丈長的鐵鏈四條四條的連起來。足足連了十條四十丈的鐵鏈。兩個大絞盤在河岸兩邊建了一個多月。關鍵是安裝絞盤需要將主軸放入巨石中。在巨在上開孔用了一個月才將剛軸放入巨石中。所有人見證了兩隻大絞盤將長鐵鏈放入水中,用絞盤放其從水中拉起拉直。橫在港口中間的鐵鏈離水面兩尺來高確實能有效阻擋船隻入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