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回 李永福招船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在開船的前三天小七和燕青早已採購好了所需生活物資。明州碼頭的商船上燕青最終只等來了張程、孫猴子、劉福、韋昌、馬行遠、周濤幾人。林沖清楚,二十幾個沒來的船工賺到的錢,足以讓他們好好生活十年不成問題。何海宣布正式起航。

  林沖、燕青、小七開始商量。林沖:「我們廚師沒來,這個問題要解決。炮彈的問題解決不了,準備採購哪些貨物,到南洋後我們安家的地點這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燕青:「採購布匹最為保險。南洋土著穿鞋的人很少,我認為這個生意可做。」小七補充:「土著人除了使用刀之外沒用其它工具,鐵鍬鐵鏟應該好賣。」燕青:「還有土著出海用的都是獨木舟。他製做獨木舟一定會用到鋸子、斧頭、鑿子等工具。」林沖:「你們倆說的應該都可以試試。這次我們除了採購布匹外,多採購些工具、鞋、針線之類。」燕青:「大哥說的對,日用品每個人都需要。如果按大哥的思路,海邊的人多捕魚為生。那漁網、魚叉的生意應該也可以做。」三人這麼一合計覺得可行。

  商船跟在戰艦的後面隨行,商船甲板上黃善德正在教十幾個小孩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先生每念一句,孩子們跟著讀一句。月兒和小安兒也拿著一本三字經跟著孩子們一起大聲讀著。黃善德每讀一段便講解一段給孩子們聽,力求讓每個孩子都能聽懂。

  林衝來到廚房,十個女人見沒有廚師便分工協作一起做飯。此前廚師回家休息就是這十個女人在為一百多人做飯。林沖很感動,便對大家說:「各位姐妹辛苦了,這段時間一直是你們在照顧大家的生活我卻沒有注意,對不起大家。我想我應該將廚師的工錢分給大家,你們的工錢從船員們下船休息那天算起,翻一倍。」十個女人聽到工錢翻倍立刻開始歡呼。林沖鬆了口氣,吃飯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林沖總覺得這支船隊有些財務上的問題。現在船上有一百多人的工錢問題,如果增加到三百人五百人怎麼辦?隨著船員的增多總有一天會入不敷出。船隊只能解決商品問題,不能解決生活問題。這要問問黃先生。

  林沖拉著燕青在駕駛艙找到了正在看書的黃謙。林沖問黃謙:「請問先生,我們船上現有一百多名船工,這些船工的主要作用是防海盜打劫。按我們現在給大家開的工錢一但超過三百人必定入不敷出。不知先生可有解決之法?」黃謙:「正常船隊需要多少人?」林沖:「如果沒有海盜打劫像我們這樣的大船三十人足夠。」黃謙:「你要這麼多人的目的是要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嗎?」林沖:「是的,但不能讓大家總是打打殺殺,我希望能安定下來,讓所有人成家立業的好好生活。」黃謙:「我們現在有地方嗎?」林沖:「有兩塊地,一個地方峽小,是我們搶的一個山寨,比較安全。另一個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好,是個天然的港口。但是我們人少,沒有能力守護。更沒能力建立城池。」黃謙:「如果我們請當地人幫忙建立城池怎麼樣?」林沖:「我們肯定沒那麼多錢,而且當地人大多以物易物。」黃謙:「那更好啊,我們用他們需要的東西和他們換。他們出工幫我們建城,我們給他們想要的貨物。」燕青道:「對呀,當地人捕魚,需要船和網。當地木材相當於不要錢,我們將小船當工錢,一定能找到很多人。」

  下午,甲板上燕青面前十多個孩子站成一排。燕青:「摔跤主要用的是巧力,馬志遠馬志行出列。」馬志遠馬志行向前走了兩步。燕青道:「馬志遠馬志行相對站立。」兩兄弟轉身相對站立。燕青:「馬志行用雙手抓住馬志遠小臂,轉身用背頂住馬志遠。」馬志行照做。燕青:「用力拉馬志遠手臂同時彎腰。」馬志行一把將比他高的馬志遠過肩摔在了地上。燕青:「你們十六個人兩人一對相互練習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我來檢查。」站在最邊上的小不點安兒站了出來:「二叔,沒人和我練習,我怎麼辦?」燕走過去摸摸安兒頭道:「安兒,你看哥哥姐姐們練習也可以學會。」燕青說完邁開大步就走。安兒一臉懵的站在原地不知怎麼辦。

  駕駛艙里黃謙問林沖:「你真要讓你家千金學武?」林沖笑道:「黃先生多慮了,五歲的小孩調皮玩玩而已。」黃謙:「你不怕她曬成黑碳頭?」林沖:「離嫁人還遠著呢,她想玩就讓她玩。」燕青覺得大哥有點太寵孩子但也不好說什麼。小七道:「我家小侄女學武也沒什麼不好,去年我們見到的那個梁紅玉就是個豪傑狠人,不也嫁了他韓世忠那樣的大人物。」黃謙:「真是什麼樣的父母教什麼樣的孩子。」

  明州碼頭燕青、小七、何海帶了三十來人購貨物,針線布匹木工工具鞋子用了一天採購完成。小船的採購遇到了困難,即使將商船甲板堆滿也就能裝下三五十條小船。問題是哪一家也沒這麼多小船啊。

  晚上燕青三人在船中商量怎麼買到小船。燕青:「我們多找幾家船行,每家訂個十來只。」何海:「量小利潤少,那些大船行肯定不願做。就算他們接下訂單也會拖很長時間。」小七:「要是我們自己會造船就沒這麼多勞心事了。」何海:「造船是技術活,哪能說會就會。」燕青興奮的站了起來:「對呀,我們自己造,可以省掉裝貨的各種麻煩。」何海一臉不信的問:「小乙你會造船?」燕青:「何大哥,你是怎麼來我們這當船老大的?」何海:「你是說招一批造船的人?」燕青:「是啊,這比買船強太多了。」

  第二天燕青找了個寫書信的先生寫了近百份招聘信息。招聘信息為:本人燕青招聘二十名造船工人去南洋造船。凡受聘人員從登船之日開始計算工錢,工錢和船行相同。到達南洋後工錢加倍。燕青讓三十多人將招聘信息貼滿了大街小巷。三天後燕青所住客棧來了很多人詢問,是否有一位燕姓老闆招造船工人。客棧老闆通知燕青有人找。燕青下樓見到四五十人亂轟轟的。燕青、小七、何海三人找了張桌子坐下。燕青道:「請各位師傅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應試。」何海拿出紙筆開始登記。那些人排好隊燕青開始詢問:「叫什麼名字?」站在桌前的年青回答:「老闆,我叫李二,在船行做工五年。」燕青:「可以獨自造小船嗎?」年青人回答:「我只會刨木板,打孔。整條船我不會做。」燕青:「家裡有什麼人?」年青人回答:「我孤身一人從北方逃難過來的。」燕青:「你被錄取了,下一個。」何海在紙上記下了李二的名字。一個四十來歲的人站在了桌子前。燕青問:「師傅介紹一下自己。」這人回答:「我姓姜,名姜存志,上過幾年私塾。在登州船行做了二十多年,刷過桐油,刨過木板,下過料,拼過船體。我也是獨自一人逃難到的南方,一直打零工生活。」燕青:「姜師傅,你被錄取了。你將是我們的大師傅,你的工錢比其他人高三成。下一位。」何海記下姜存志,大師傅。工錢加三成。不到半天燕青招到了理想的二十人,這些人大多孤身一人。燕青不想招的工人只做一段時間就不做的人。

  李大富對兩個兒子李永福李永康交待:「你倆走水路到登州一定可以用很低的工價招到足夠的人手。」李永福問:「爹為什麼非要走水路去登州?」李大富:「宋金正在大戰,路上盜匪一定很多,極度不安全。」兩兄弟帶上盤纏從海上向登州而去。

  李永福李永康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終於來到了登州。兩兄弟在最繁華的街上找了一家四海客棧住下。李永福找了一塊木板,在木板上貼上了一張大大的紅紙。紙上寫著:有想出海去南洋賺大錢的嗎?本人提供船老大職位六個;哨兵六人;廚師三人;水手八十人,要求會游水。小工十人。待遇優厚,機會難得。有意者請聯繫李永福李永康。

  這哥倆確實會找噱頭,做生意也是十來年的經驗。半個月來,每天都有人來應聘船上工作,一但談到工錢應聘的人立馬走人。兄弟兩個一臉疑惑,明明是金人統治區,為什麼這些人都不願到大宋去生活?

  李永福李永康倆兄弟走在大街上。一家糧油店人不太多,兄弟倆走了進去。老闆見進來兩個穿著綢緞面料的年青人進店迎上來問:「兩位老闆要點什麼?」李永福道:「我們是批發糧油生意的,老闆能把你店的糧油價格報一下嗎?如果價格合適我可以給你供貨。」店老闆說:「米和面二百文一斗,油八十文一斤,鹽二十文一斤。」兄弟倆聽了糧油店老闆的報價倒抽一口涼氣。他們本以為金人不善於管理國家,物價一定會漲上天。結果是米麵油價格只有大宋一半,鹽更是不足大宋價格的十分之一。兄弟倆不可置信的問店老闆:「你說的是真的嗎?」店老闆回答:「如果你們大批量購買我可以給你們降價一成。」李永福問:「老闆,為什麼這邊的米麵油鹽價格這麼低?」老闆回答:「前兩年大宋官員管這裡我們交的稅多達上千種,金人來了只用交營業稅。所以物價便宜。」倆兄弟向糧油店老闆道歉離開。

  李永福李永康兩兄弟來到碼頭,找了一家船行。船行老闆見兩個身著絲綢的年青人進來立刻起身笑臉相迎:「兩位老闆要打多大的船?」李永福:「我們的船有些損壞,要找人維修。不知老闆能不能找個師傅幫忙修一下?」船行老闆一聽只是修船,立刻沒了剛才的興奮勁:「兩位老闆抱歉,我們船行不做修船生意,修船可找魯師傅。」李永福問:「老闆可告知這位魯師傅在哪?」船行老闆給了兄弟兩人一個地址。

  兄弟兩人找了一個時辰,來到了一排房子後面的海邊。一個中年人正在修補一條小船,李永福來到魯師傅身邊問:「魯師傅請問修船多少錢一天?」魯師傅回答:「三百五十錢一天。兩位老闆怎麼問這個,你們不是要修船?」李永福:「師傅對不起,我想找一批工人不知該給多少工錢,所以來問問魯師傅您。」

  李大富納悶兒子為什麼一個船工都沒招到,問李永福:「永福,你打理店鋪十多年了,這次怎麼一個人都沒招到?」李永福回答:「爹,那邊情況和我們這的情況完全不同。那邊的稅不到我們這裡一半。那邊物價便宜。米麵糧油也比我們這邊便宜很多,工價卻比我們這邊高一倍以上。所以我一個人都沒招到。」李大富一臉不可置信,看了看李永康。李永康道:「爹是這樣的,我和哥哥一起考查市場,詢問了一些工人和商鋪老闆。」李大富:「看來大宋完了。」李永福問:「爹,大宋怎麼就完了?」李大富道:「只有皇帝英明神武才會國泰民安,物價低,勞動者收入高這是昌盛的現象。以大宋的昏庸貪婪又怎麼可能是金人的對手。如果戰爭長期下去,稅收將會不斷加重。這必定會讓我們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將家產轉移到海外吧。」兩個兒子聽了老爹的話第二天一早便去明州招船工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