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薛芳華回到揚州時已經是中午,早春三月,城中楊柳依依。滿城瓊花潔白銀瑩,遠望如玉樹凌空,煙柳垂堤綠了江南岸,柔軟纖亮的雨絲像長笛濕漉漉的音符在空氣里翩飛,街道兩側有姑娘提著竹籃子叫賣,籃子裡裝著一束束盛開的茉莉花,飄逸清香。薛芳華在一家館子落座,要了一壺碧螺春和幾碟點心,一邊喝茶一邊拿出了平板電腦瀏覽了一會兒招聘網站,又看了看自媒體推廣的工作室,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合作的工作室。儘管沈玲玉認為絨花技藝前途未卜,但想起陶念娣下崗後的落寞和滿屋的絨花,她還是想嘗試一下。
或許她可以先註冊一家店鋪,然後把絨花放在淘寶上售賣?
薛芳華一向是個行動派,只要打定主意,就一定要把某件事做成功。她登錄淘寶,註冊了一家店鋪,她思索了片刻,給店鋪取名「一攬芳華」,拍了幾張陶念娣的成品,但因為下雨天光線不好,拍出的效果也不怎麼樣。她像為項目做準備一樣撰寫一份計劃書,內容包括成立店鋪,利用自媒體給絨花工藝引流,並通過與漢服店鋪的合作關係通過搭配銷售增加銷量,在增加知名度,打響個人品牌之後則與影視劇項目合作,利用熱門影視劇的影響力,爭取成為影視劇製作人的長期合作商。
薛芳華寫完了計劃書的草稿就直奔村委會辦公室,趙文瓊正在和身旁的同事開會,她在外面等了一會兒才進去。趙文瓊接過她手裡的方案,伸手掂了掂分量,驚愕的看著她,薛芳華補充道:「這只是一個初步方案,我對這個行業還不了解,也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你有什麼好主意,後續也可以補充。」
趙文瓊打量著她,薛芳華的眼睛布滿血絲,眼下是兩片烏青,趙文瓊瀏覽了一下計劃書,便笑道:「我待會兒還有工作,你能等下再過來嗎?」
「我什麼時候過來?十二點半你有空嗎?這份計劃書還有什麼我修改的地方嗎?」
薛芳華一迭聲地問道,趙文瓊本來只是隨口一提,也被她的行動力給嚇到了,只得隨口說了個時間:「一點吧,我一會兒出來找你。」
趙文瓊最近工作很忙,因為縣上的領導要來檢查鄉村振興的成果。揚州素來是魚米之鄉,但村裡的支柱產業並不是水稻種植業和漁業,而是花木種植。它有著花木特色,也有著水鄉風韻,花木的品種相當齊全,緊鄰著華東一帶最大的花木批發市場。
桐花村原來的支柱產業是絨花,自從絨花廠倒閉以後,人口外流十分嚴重,下崗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村里很長時間都只剩下老幼婦孺。村里不具備稻田種植的條件,直到十多年前,一位村長最早探索花木種植技術,在村長的帶領下,村民都跟著種植花木,湧現了一批種植大戶。近年來的花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邀請了揚州大學設計院設計花木產業園,鮮花種植便成為村里最大的經濟來源。
但對桐花村而言,問題仍然不少。這幾年鄰村的花木種植日益規模化,對村子的發展形成了不小的挑戰,何況花木種植是件體力活,而老一輩已經日益衰弱,無法再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年輕人流失嚴重,如何引進機械化種植技術和吸引年輕人加入成為桐花村面臨的難題。
趙文瓊在確定要選調到村里以後,就好好研究了一遍村裡的情況。村裡的幹部班子年紀普遍不超過三十歲,大部分是揚州人,都迫切地想學以致用,為村里做出點貢獻,眾人七嘴八舌地爭論了一上午,趙文瓊卻有些走神。此時已是開春時節,但外面依然春寒料峭,村委會辦公室的空調壞了,他不禁摩挲著胳膊,目光無意識地落在窗外,看到薛芳華坐在接待室里,膝上還放著電腦,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大概是工作時間過長,她有些疲憊,便站起來舒展了一下身軀,旁若無人地在接待室做起了運動,活動著脖子和肩膀,活像一隻招財貓。
趙文瓊看得目瞪口呆,薛芳華身上就像裝了一個人體時鐘,十五分鐘以後,她準時坐下來,繼續對著電腦工作。同事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怎麼了?」
「老趙,你走什麼神呢?你對利用花木產業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怎麼樣?」
「我覺得不太靠譜,以往發展花木產業主要是為了發展經濟,並沒有考慮過旅遊方面的價值,如果要發展旅遊業,就需要各種配套設施,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不容易爭取到這筆撥款,而且村裡的常住人口也不夠。旅遊業畢竟是服務行業,最需要年輕的勞動力投入,但村里現在常駐人口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很難把旅遊業發展起來。」
「別打官腔了,那你倒說說,怎麼做才能帶來村子的長遠發展?」
趙文瓊嘆了口氣,摘下眼鏡,伸出食指按揉著太陽穴:「我的意思是,你的提議固然很好,村子靠發展花木產業確實提振了經濟,但年輕人不夠仍然是大問題,再過十年,村里人都老了,難道你指望讓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來為鄉村振興賣苦力?」
「如果旅遊業能發展起來,就能吸引外面的青壯力回流建設家鄉。」同事信心滿滿地回答。趙文瓊只有苦笑,他大學畢業以後,在各個鄉下已經工作了近八年的時光,作為一個通過教育走出村莊的留守兒童,畢業後又回到故鄉,他很清楚村里留不住年輕人的原因不止是經濟問題。
近年來颳起了一陣「逃離北上廣」的風,大城市的年輕人紛紛回到故鄉,儘管桐花村的經濟發展還不錯,但和上海肯定沒法相比,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而且以農副業為主。一旦年輕人在外面見過廣闊的世界,就很難適應鄉村單調的環境,何況YZ市的房租和生活成本都不高,各種文化生活十分豐富,歸來的年輕人要麼回了上海,要麼更願意留在市中心,導致桐花村根本留不住人。總而言之,讓習慣了在辦公室里當白領的年輕人回鄉從事農副業並不容易。
當然,鄉村空心化並不是桐花村一家的問題,桐花村由於曾經的絨花產業十分繁榮,如今還住著不少當初廠里的下崗人員。這些人的年紀都超過了五六十歲,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支撐繁重的勞動,趙文瓊一直在設法幫助他們再就業。趙文瓊翻開面前的計劃書,內容十分詳實,分條羅列了復興絨花技藝面臨的各種問題和解決途徑,顯然下了不少心思,想起薛芳華還在接待室等著,趙文瓊便起身道:「今天還有什麼問題嗎?沒有的話就先散會吧。」
趙文瓊收拾好文件,走到門外,薛芳華正好摘下耳機,電腦開著騰訊會議,顯示遠程視頻正在進行中。趙文瓊道:「抱歉,你在工作嗎?」
「沒什麼,我正在找工作,剛剛參加了一個遠程群面。」
「你才辭職回來幾天就急著找工作了?上班時很難有這種長假,不如在村里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你這麼優秀,哪裡用得著為找工作發愁。」
「不行,我之前生病和離職耽誤了一個多月,現在簡歷上只要有空窗期,就跟犯了罪一樣。」薛芳華嘆了口氣,合上電腦,「你開完會了?咱們能商量一下正事嗎?」
「你中午吃飯了嗎?我知道村口有一家農家樂,辛苦你等了這麼久,我請你吧。」趙文瓊把手插進兜里,左右聳肩活動了一下肩膀,語氣輕鬆地說道。薛芳華委婉道:「你能聽我先說兩句嗎?」
「別急,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趙文瓊伸了個懶腰,薛芳華知道此事的成敗取決於他,只好跟著他去了飯店。老闆是一對中年夫婦,都生的面如滿月慈眉善目,看著很有夫妻相,熱騰騰的地鍋雞很快端了上來,趙文瓊是徐州人嗜辣,因此老闆特意多加了一把辣子,餅子烙得金黃酥脆,裹滿醬汁的雞肉又香又嫩,趙文瓊吃的滿頭大汗,回頭一看薛芳華卻已經吃完了,正在拿著手機不停地發消息,趙文瓊詫道:「你看著這麼瘦,沒想到挺能吃嘛。這雞好吃嗎?」
「啊?」薛芳華剛加了新群,正在和其他面試者溝通情報,忙得頭也不抬,只按照以往的習慣用最快速度吃完飯,根本沒嘗到味道。老闆娘卻有些不樂意了,趴下來道:「這可是我們家的招牌菜,你不發表一下意見嗎?」
「哦,抱歉,還挺好吃的。」薛芳華略帶歉意地笑笑,「對了,之前那份計劃書——」
「吃飯時不談公事。」趙文瓊豎起一根食指在她面前晃了晃,「別著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
他夾起一塊麵餅細細咀嚼著,露出了無比享受的神情。薛芳華有些不痛快,焦躁地撓著自己的胳膊,但趙文瓊向來是個慢性子,天塌下來也要安心享受美食,他捕捉到薛芳華眼裡的不快,想了想,笑著說:「我以前在省上工作的時候,最討厭有人在吃飯的時候和我談公事,會消化不良。」
薛芳華一時語塞,他轉了一下眼睛:「還是說你今天為了報復我讓你等,故意想破壞我的好食慾?」
他做了個「甭想」的口型,轉頭吩咐老闆娘再來一份揚州炒飯。不一會兒蛋炒飯上來了,趙文瓊愉快地把醬汁倒進米飯里,把雞肉戳散,和下飯菜的涼拌茄子拌成黏糊糊的一大碗,一頓飯足足吃了一個多小時,趙文瓊一邊吃一邊和老闆夫婦聊著家常,把薛芳華的耐性磨到了極限。
等到兩人吃完飯出來,日頭已經開始往西邊移動,趙文瓊先到田間去消食散步,他來的時間不長,但已和村民混得十分熟稔,在地里做活計的村民看到他都笑著打招呼,他一邊走一邊說道:「我看了你那份計劃書,回去也研究了一下絨花技藝的發展空間,但我覺得那份計劃書後續的操作不容易進行,知名影視劇的項目哪裡有這麼容易拿到。」
「沒錯,但現在新國風正在風口上,自從漢服大熱以後,與古裝劇有關的配飾都從無人問津成了香餑餑。雖然總的來說絨花還是小眾市場,但我認為這門技藝是有發展前途的,前提是要利用自媒體把關注度打上去。」
「你做過自媒體嗎?」
薛芳華一愣,趙文瓊指著不遠處的山口:「我的上一任村長本來想把這裡打造成桃源村,腳本也寫好了,找了網紅來表演,結果流量根本起不來,請來的網紅也跑了。」
「我沒有做過自媒體,這份計劃書也只是一個方案的雛形。但我們可以試著邀請專業人士參與,再指定具體方案。」薛芳華目光炯炯地望著他,「萬事開頭難,我不喜歡還沒嘗試就認輸。」
趙文瓊怔了一怔,笑道:「不愧是你。行吧,咱們就試試。不過我們首先得說服你外婆收徒,如果想把這門技藝規模化運營,就要說服村裡的其他人加入進來中,一邊做一邊賣,這可是個大工程啊。做人的工作可比寫計劃書要麻煩多了。你還要份餃子嗎?」
「我吃飽了,謝謝。」
趙文瓊吩咐老闆娘把煎餃和三鮮包打包,對著她笑了笑,細小的紋路在眼角邊展開,睫毛忽閃,帶著幾分孩子氣的天真和促狹,讓人很難相信他已經是個快二十九歲的男人了。趙文瓊身上有種讓她羨慕的鬆弛感,薛芳華不明白他為什麼能活得這麼不緊不慢,
好像天塌下來了也有人頂著。
「你盯著我看什麼?」趙文瓊詫道,薛芳華搖了搖頭,仿佛想驅走方才的思緒,快速跟上了他的腳步。
或許她可以先註冊一家店鋪,然後把絨花放在淘寶上售賣?
薛芳華一向是個行動派,只要打定主意,就一定要把某件事做成功。她登錄淘寶,註冊了一家店鋪,她思索了片刻,給店鋪取名「一攬芳華」,拍了幾張陶念娣的成品,但因為下雨天光線不好,拍出的效果也不怎麼樣。她像為項目做準備一樣撰寫一份計劃書,內容包括成立店鋪,利用自媒體給絨花工藝引流,並通過與漢服店鋪的合作關係通過搭配銷售增加銷量,在增加知名度,打響個人品牌之後則與影視劇項目合作,利用熱門影視劇的影響力,爭取成為影視劇製作人的長期合作商。
薛芳華寫完了計劃書的草稿就直奔村委會辦公室,趙文瓊正在和身旁的同事開會,她在外面等了一會兒才進去。趙文瓊接過她手裡的方案,伸手掂了掂分量,驚愕的看著她,薛芳華補充道:「這只是一個初步方案,我對這個行業還不了解,也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你有什麼好主意,後續也可以補充。」
趙文瓊打量著她,薛芳華的眼睛布滿血絲,眼下是兩片烏青,趙文瓊瀏覽了一下計劃書,便笑道:「我待會兒還有工作,你能等下再過來嗎?」
「我什麼時候過來?十二點半你有空嗎?這份計劃書還有什麼我修改的地方嗎?」
薛芳華一迭聲地問道,趙文瓊本來只是隨口一提,也被她的行動力給嚇到了,只得隨口說了個時間:「一點吧,我一會兒出來找你。」
趙文瓊最近工作很忙,因為縣上的領導要來檢查鄉村振興的成果。揚州素來是魚米之鄉,但村裡的支柱產業並不是水稻種植業和漁業,而是花木種植。它有著花木特色,也有著水鄉風韻,花木的品種相當齊全,緊鄰著華東一帶最大的花木批發市場。
桐花村原來的支柱產業是絨花,自從絨花廠倒閉以後,人口外流十分嚴重,下崗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村里很長時間都只剩下老幼婦孺。村里不具備稻田種植的條件,直到十多年前,一位村長最早探索花木種植技術,在村長的帶領下,村民都跟著種植花木,湧現了一批種植大戶。近年來的花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邀請了揚州大學設計院設計花木產業園,鮮花種植便成為村里最大的經濟來源。
但對桐花村而言,問題仍然不少。這幾年鄰村的花木種植日益規模化,對村子的發展形成了不小的挑戰,何況花木種植是件體力活,而老一輩已經日益衰弱,無法再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年輕人流失嚴重,如何引進機械化種植技術和吸引年輕人加入成為桐花村面臨的難題。
趙文瓊在確定要選調到村里以後,就好好研究了一遍村裡的情況。村裡的幹部班子年紀普遍不超過三十歲,大部分是揚州人,都迫切地想學以致用,為村里做出點貢獻,眾人七嘴八舌地爭論了一上午,趙文瓊卻有些走神。此時已是開春時節,但外面依然春寒料峭,村委會辦公室的空調壞了,他不禁摩挲著胳膊,目光無意識地落在窗外,看到薛芳華坐在接待室里,膝上還放著電腦,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大概是工作時間過長,她有些疲憊,便站起來舒展了一下身軀,旁若無人地在接待室做起了運動,活動著脖子和肩膀,活像一隻招財貓。
趙文瓊看得目瞪口呆,薛芳華身上就像裝了一個人體時鐘,十五分鐘以後,她準時坐下來,繼續對著電腦工作。同事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怎麼了?」
「老趙,你走什麼神呢?你對利用花木產業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怎麼樣?」
「我覺得不太靠譜,以往發展花木產業主要是為了發展經濟,並沒有考慮過旅遊方面的價值,如果要發展旅遊業,就需要各種配套設施,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不容易爭取到這筆撥款,而且村裡的常住人口也不夠。旅遊業畢竟是服務行業,最需要年輕的勞動力投入,但村里現在常駐人口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很難把旅遊業發展起來。」
「別打官腔了,那你倒說說,怎麼做才能帶來村子的長遠發展?」
趙文瓊嘆了口氣,摘下眼鏡,伸出食指按揉著太陽穴:「我的意思是,你的提議固然很好,村子靠發展花木產業確實提振了經濟,但年輕人不夠仍然是大問題,再過十年,村里人都老了,難道你指望讓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來為鄉村振興賣苦力?」
「如果旅遊業能發展起來,就能吸引外面的青壯力回流建設家鄉。」同事信心滿滿地回答。趙文瓊只有苦笑,他大學畢業以後,在各個鄉下已經工作了近八年的時光,作為一個通過教育走出村莊的留守兒童,畢業後又回到故鄉,他很清楚村里留不住年輕人的原因不止是經濟問題。
近年來颳起了一陣「逃離北上廣」的風,大城市的年輕人紛紛回到故鄉,儘管桐花村的經濟發展還不錯,但和上海肯定沒法相比,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而且以農副業為主。一旦年輕人在外面見過廣闊的世界,就很難適應鄉村單調的環境,何況YZ市的房租和生活成本都不高,各種文化生活十分豐富,歸來的年輕人要麼回了上海,要麼更願意留在市中心,導致桐花村根本留不住人。總而言之,讓習慣了在辦公室里當白領的年輕人回鄉從事農副業並不容易。
當然,鄉村空心化並不是桐花村一家的問題,桐花村由於曾經的絨花產業十分繁榮,如今還住著不少當初廠里的下崗人員。這些人的年紀都超過了五六十歲,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支撐繁重的勞動,趙文瓊一直在設法幫助他們再就業。趙文瓊翻開面前的計劃書,內容十分詳實,分條羅列了復興絨花技藝面臨的各種問題和解決途徑,顯然下了不少心思,想起薛芳華還在接待室等著,趙文瓊便起身道:「今天還有什麼問題嗎?沒有的話就先散會吧。」
趙文瓊收拾好文件,走到門外,薛芳華正好摘下耳機,電腦開著騰訊會議,顯示遠程視頻正在進行中。趙文瓊道:「抱歉,你在工作嗎?」
「沒什麼,我正在找工作,剛剛參加了一個遠程群面。」
「你才辭職回來幾天就急著找工作了?上班時很難有這種長假,不如在村里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你這麼優秀,哪裡用得著為找工作發愁。」
「不行,我之前生病和離職耽誤了一個多月,現在簡歷上只要有空窗期,就跟犯了罪一樣。」薛芳華嘆了口氣,合上電腦,「你開完會了?咱們能商量一下正事嗎?」
「你中午吃飯了嗎?我知道村口有一家農家樂,辛苦你等了這麼久,我請你吧。」趙文瓊把手插進兜里,左右聳肩活動了一下肩膀,語氣輕鬆地說道。薛芳華委婉道:「你能聽我先說兩句嗎?」
「別急,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趙文瓊伸了個懶腰,薛芳華知道此事的成敗取決於他,只好跟著他去了飯店。老闆是一對中年夫婦,都生的面如滿月慈眉善目,看著很有夫妻相,熱騰騰的地鍋雞很快端了上來,趙文瓊是徐州人嗜辣,因此老闆特意多加了一把辣子,餅子烙得金黃酥脆,裹滿醬汁的雞肉又香又嫩,趙文瓊吃的滿頭大汗,回頭一看薛芳華卻已經吃完了,正在拿著手機不停地發消息,趙文瓊詫道:「你看著這麼瘦,沒想到挺能吃嘛。這雞好吃嗎?」
「啊?」薛芳華剛加了新群,正在和其他面試者溝通情報,忙得頭也不抬,只按照以往的習慣用最快速度吃完飯,根本沒嘗到味道。老闆娘卻有些不樂意了,趴下來道:「這可是我們家的招牌菜,你不發表一下意見嗎?」
「哦,抱歉,還挺好吃的。」薛芳華略帶歉意地笑笑,「對了,之前那份計劃書——」
「吃飯時不談公事。」趙文瓊豎起一根食指在她面前晃了晃,「別著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
他夾起一塊麵餅細細咀嚼著,露出了無比享受的神情。薛芳華有些不痛快,焦躁地撓著自己的胳膊,但趙文瓊向來是個慢性子,天塌下來也要安心享受美食,他捕捉到薛芳華眼裡的不快,想了想,笑著說:「我以前在省上工作的時候,最討厭有人在吃飯的時候和我談公事,會消化不良。」
薛芳華一時語塞,他轉了一下眼睛:「還是說你今天為了報復我讓你等,故意想破壞我的好食慾?」
他做了個「甭想」的口型,轉頭吩咐老闆娘再來一份揚州炒飯。不一會兒蛋炒飯上來了,趙文瓊愉快地把醬汁倒進米飯里,把雞肉戳散,和下飯菜的涼拌茄子拌成黏糊糊的一大碗,一頓飯足足吃了一個多小時,趙文瓊一邊吃一邊和老闆夫婦聊著家常,把薛芳華的耐性磨到了極限。
等到兩人吃完飯出來,日頭已經開始往西邊移動,趙文瓊先到田間去消食散步,他來的時間不長,但已和村民混得十分熟稔,在地里做活計的村民看到他都笑著打招呼,他一邊走一邊說道:「我看了你那份計劃書,回去也研究了一下絨花技藝的發展空間,但我覺得那份計劃書後續的操作不容易進行,知名影視劇的項目哪裡有這麼容易拿到。」
「沒錯,但現在新國風正在風口上,自從漢服大熱以後,與古裝劇有關的配飾都從無人問津成了香餑餑。雖然總的來說絨花還是小眾市場,但我認為這門技藝是有發展前途的,前提是要利用自媒體把關注度打上去。」
「你做過自媒體嗎?」
薛芳華一愣,趙文瓊指著不遠處的山口:「我的上一任村長本來想把這裡打造成桃源村,腳本也寫好了,找了網紅來表演,結果流量根本起不來,請來的網紅也跑了。」
「我沒有做過自媒體,這份計劃書也只是一個方案的雛形。但我們可以試著邀請專業人士參與,再指定具體方案。」薛芳華目光炯炯地望著他,「萬事開頭難,我不喜歡還沒嘗試就認輸。」
趙文瓊怔了一怔,笑道:「不愧是你。行吧,咱們就試試。不過我們首先得說服你外婆收徒,如果想把這門技藝規模化運營,就要說服村裡的其他人加入進來中,一邊做一邊賣,這可是個大工程啊。做人的工作可比寫計劃書要麻煩多了。你還要份餃子嗎?」
「我吃飽了,謝謝。」
趙文瓊吩咐老闆娘把煎餃和三鮮包打包,對著她笑了笑,細小的紋路在眼角邊展開,睫毛忽閃,帶著幾分孩子氣的天真和促狹,讓人很難相信他已經是個快二十九歲的男人了。趙文瓊身上有種讓她羨慕的鬆弛感,薛芳華不明白他為什麼能活得這麼不緊不慢,
好像天塌下來了也有人頂著。
「你盯著我看什麼?」趙文瓊詫道,薛芳華搖了搖頭,仿佛想驅走方才的思緒,快速跟上了他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