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莎訶教與萍族(上)
註:本小說為架空歷史,與現實歷史無關或稍有涉及,切勿較真。
公元64年,暨龐朝建立的一千三百年前,位於拉茲(今龐朝全境)西部的尼哈維爾中,出現了大概百計的人口。
《三族爭》載:「......拉茲此時分為三個氏族,萍族,羌族,駿族,他們為爭奪領地,大打出手,戰爭開始時,一些處於邊境的平民已經覺察到這動亂將愈演愈烈,便舉家搬到西部的尼哈維爾中,隨著戰爭進度的加快,流失人口也隨之增加......」
不久,遷到尼哈維爾的人形成了一個族群,名為「尼哈族」,尼哈族的第一任長老名為「嘎提」,他並不是最早來到尼哈平原的那一批人,而是幾天後來到這裡的逃命者。不過這逃亡者不是他人,而是拉茲最大氏族——「萍族」的少爺,同時也是最不受各族待見的少爺,其中的原因,則與萍族的發展史有關。
萍族,最初的掌門人為嘎特米拉,在萍族發揚光大前,一直與自己的親戚們幹著雀門(小偷小摸,同時會幹些殺人放火的事)的行當,積累了不少財富。
據說,他終身未娶,至於他的兒子,那是在一個村子裡搶劫了一家婦女後得到的。
在那片荒蠻之地中,並無法律,只有極端化的作為才能成就一番,嘎特米拉正是其中的典範,在「萬人斬」後,他們掠奪了無數財富,萍族就此光輝起來,不過,嘎特米拉留了一個後手,他在萍族立下了一個規矩: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搶邊境人,不姦淫邊境人,不擄掠邊境人,還要定期給他們資助。
十幾年後,嘎特米拉已然年老,身患重病,在無限的痛苦中,他略無精力去指揮這支愈發強大的隊伍,於是,他把所有的權力世襲給自己的兒子——嘎比特手中,隨即自刎而死。
嘎比特並未辜負父親的意願,但他做的事已然比其父更加過分,後繼強大的兩個氏族無不想聯合摧毀嘎比特的統治,於是便與萍族大打出手,但斗到了最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嘎比特老死在妻妾兒女間,等待著下一個輪迴。
嘎提是嘎比特的曾孫,嘎提出生時,是戰爭開始的三十年前。此時三族之間已為劍拔弩張之勢,小衝突不斷。嘎提的父親——嘎得里拉深知這件事,於是一直隱瞞著嘎提的出生。避免他受到危險,直到嘎提加冠之時,嘎提才跟隨嘎得里拉上場殺敵,此時距離戰爭開始還有十年
戰爭開始的五年後,萍族的勢力在兩方的蠶食下逐漸衰頹,兵力銳減,其中,最大的衝擊,無疑是作為首腦的嘎德里拉的死。
嘎德里拉被羌族首領一箭穿心,當場倒在戰場上,嘎提來不及惋惜,他又得知後方有難,萍族大本營被駿族刺客放火,迫不得已,他連忙打道回府。
他通過暗道回到大本營中,踩著散布滿地炭黑的屍塊,沖入倉庫中,將玉帛,金銀(糧食都燒成灰了,沒辦法帶),一切可以保下的東西都攜在身上,帶著地圖,朝著那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跑去,不再回頭。
三天後,嘎提流亡到了尼哈維爾,剛剛入境,嘎提便遇到兩人,他們都是住在邊境的居民,一個叫大默,一個叫大賀,這兩人並沒有敵意,上前和嘎提對上話。
據嘎提所知,目前尼哈維爾大概有三百多的常住人口,他們在這段時間內通過掘井,引水的方式解決了水源的問題。再者,他們發現了尼哈維爾生長著一種果樹,這種果樹通體發紅,果實雖帶刺但飽滿多汁,香氣四溢,由於滿是纖維,飽腹感也很強,故遷居於此的人把這種果實當作主食,效果拔群。
「最近,我們兩人知道大部隊行到尼哈維爾深處,竟有一片方圓百里的平原....這是一個奇蹟,一隻鴿子告訴了我們這個驚人的消息,之後,我們收拾東西後剛出門,就遇到了你。」
嘎提與其聊的很好,再加上這邊境大遷徙的活動暫時還沒讓聯盟(羌,駿兩族)從擊敗自己的喜悅中走出來,並且考慮到自己走投無路,趕快撤去,養兵蓄銳是最優解,於是,嘎提跟著大賀與大默上了路。
三天後,三人已經看到了那片他們所期待的平原,他們用著沙啞的嗓子奮力咆哮著,邁開了被紮成篩子的木屐、草鞋,滾下了山坡。剛下了山,嘎提第一眼注意到的卻不是茂盛的草叢,反而是那草叢中亮眼的一抹白色。他緩緩走了過去,把隨身的包裹拋到一邊,走上前:
「只是一堆白骨嗎?」
沮喪的嘎提一腳踢開了伏在草叢中的骨架,卻是發現那骨架下藏著的兩本書:《摩訶般若波羅蜜心經》《金剛經》。
「嗯?」嘎提拾起書,向大賀大默詢問又無果。欲走,又打起骨骸的主意,將周邊的雜草斬掉,發現屍體腳邊的土地鼓出一塊,還有挖刨的痕跡,正被嘎提瞧上眼,一挖,果真是四五塊魚乾,帶著濃烈的香料味。
嘎提差一點沒忍住,後來分給了餓肚子的大默和大賀,大賀餓了很久,將肉都吃了,大默則一口未動,他望了眼嘎提的包後,三人便繼續上路了。
三人走到草原深處,此時已經走出了高草叢,一片平坦的綠便出現在眼前,一行人一眼便望到遠處幾個低矮的茅草屋正在興修,轉眼看,旁邊的河旁耕著地。
到了地方,那些人先是避了一下,熟看後,便出來迎接,這不出嘎提意料,由於信息閉塞,最近的事情他們都不知曉,甚至不知道他就是萍族少爺,不知道萍族已被滅掉,這成了嘎提把這裡當作第二個萍族的前提條件。
不過讓他可惜的是,他所帶的玉帛金銀,在尼哈維爾這片土地上沒有絲毫作用,他們已經建立了新的貨幣體系——返璞歸真的以物換物。
嘎提跟隨著移民建造房子,風餐露宿了一周左右,遭了不少罪,但也不是沒有收穫,他得知了一些本地的事情。
嘎提無意間問過他們:「你們處在邊界,按理說該死的萍族和另外兩族是傷不到你們的,怎麼還會需要慰藉呢?」
他們便說道:「本該像你說的一樣的,拉茲邊界雖然遠離戰爭中心,但也遠離了苟命的物資,戰爭開始的幾年,我們尚可憑攢下的糧食活命,吃完了怎麼辦?就只好加入三族,給他們當牛做馬,換一口飯吃,結果連人都沒回來。」
嘎提認真地盯著眼前這個滿臉皺紋的男人,卻又發現周圍剛剛坐下休息的人起身走了,只剩嘎提和男人。
他接著說:「這幾年可不得了,他們開始挨家挨戶搶人了,男女老少,一塊都抓,男的當兵,女的如果長得年輕好看......」
那個男人比了一個手勢,接著說道:「至於老的小的,如果還有勞動能力,就去搬東西或者做飯,實在是殘疾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就殺了做軍糧,他們稱這類人叫兩腳羊。」
「那我們也不能看著他們抓人啊,結果他們成群出沒,打都打不過,那就只好跑到這裡來了。」
又聊了一會兒後,嘎提得知,他們來到這裡最重要的原因,是尼哈維爾離身毒最近,他們想要去那裡避一避戰爭,同時尋求心靈上的慰藉,即是宗教。
在1世紀的今天,雖說那些傳教者還沒有真正進入拉茲傳教,但這些處於邊界的人也不少與傳教者打交道,從而知道了佛教——這個從苦難中誕生的宗教。
連年的戰爭使他們皈依佛教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他們渴望遇到傳教者,並加入佛教。
聽完這些,嘎提默默掏出身上的兩本經書,盯了一會兒後,他趕快收了回去,心裡有了一個想法。
「正好啊,我也是一個商人,幾個月前就去過身毒,對於佛教也是略知一二,我想,也許我可以給你們傳教呢。
「真的?!」那人立馬站起,抬頭紋深深藏在頭簾中,眼睛瞪得很大,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揚起,甚至連腿都有些顫抖,不一會兒,他竟然跪了下去。
「主啊......您終於來了......」他哽咽地念叨著,正要向嘎提磕頭感謝,卻被嘎提連忙扶起。
「來,站起來,傳教是我們的義務,我們為的不是稱王稱帝,而是拯救蒼生,遠離苦難啊。」
於是,嘎提在男人的推舉下,成了團隊中唯一一個教皇,每天不用幹活,就有足夠的食物,大賀看得眼紅,上去便和嘎提套近乎,不過嘎提害怕他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在他當上教皇的第二天,便把大賀處死了。
《三族爭·嘎提傳》載:「嘎提多方打聽,才知這些人根本不知道默、賀兩人的來歷。於是,當天晚上,嘎提把一塊藏在倉庫中的駿族玉(這種玉通常會掛在駿族士兵的脖子上,駿族是擄掠邊境人最多的一伙人)塞到熟睡的大賀的兜中,第二天幹活時,再故意撞出大賀身上的玉,被眾人瞧見後,誣陷大賀是燎族來的臥底,引起眾怒,後順理成章地處死了大賀。」
至於大默,他明白了情況,強忍著悲痛。在一天夜裡,對嘎提說道:「我知道你要幹什麼,這樣,我輔佐你,你讓我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過,我要分一杯羹。」
嘎提笑著,對他說道:「分羹?可以,不過,你知道我要幹什麼嗎?」
「萍族大少爺,復興萍族的事情,我義不容辭。」大默直挺挺地跪了下來,抬頭望著一臉驚訝的嘎提,而後低下頭,默默笑著。
「你怎麼知道我是誰的?」
「很簡單啊,你可想想,這麼個兵荒馬亂的時候,你還能頭戴紅纓,腰佩白玉,腳踏麋鹿皮靴,隨身一把寒鐵大刀,渾身的香氣,這麼個榮華富貴,可與我們不同啊。像你這樣的人,來到邊境本就很可疑了,還要和我們走?據鴿子的消息,有你這般處境的,不是萍族大少爺是什麼?」
嘎提頓時無言,他回想起大賀吃完臘肉後,大默那一臉的不自在。不過,他倒沒想把大默也處死,卻是暗中竊喜:「如果有這麼個人輔佐我,那復興萍族不是遲早的事情?」
翌日,嘎提找到了大默,喝了一聲:「走!」
「幹什麼?」
「當然是傳教了!」
公元64年,暨龐朝建立的一千三百年前,位於拉茲(今龐朝全境)西部的尼哈維爾中,出現了大概百計的人口。
《三族爭》載:「......拉茲此時分為三個氏族,萍族,羌族,駿族,他們為爭奪領地,大打出手,戰爭開始時,一些處於邊境的平民已經覺察到這動亂將愈演愈烈,便舉家搬到西部的尼哈維爾中,隨著戰爭進度的加快,流失人口也隨之增加......」
不久,遷到尼哈維爾的人形成了一個族群,名為「尼哈族」,尼哈族的第一任長老名為「嘎提」,他並不是最早來到尼哈平原的那一批人,而是幾天後來到這裡的逃命者。不過這逃亡者不是他人,而是拉茲最大氏族——「萍族」的少爺,同時也是最不受各族待見的少爺,其中的原因,則與萍族的發展史有關。
萍族,最初的掌門人為嘎特米拉,在萍族發揚光大前,一直與自己的親戚們幹著雀門(小偷小摸,同時會幹些殺人放火的事)的行當,積累了不少財富。
據說,他終身未娶,至於他的兒子,那是在一個村子裡搶劫了一家婦女後得到的。
在那片荒蠻之地中,並無法律,只有極端化的作為才能成就一番,嘎特米拉正是其中的典範,在「萬人斬」後,他們掠奪了無數財富,萍族就此光輝起來,不過,嘎特米拉留了一個後手,他在萍族立下了一個規矩: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搶邊境人,不姦淫邊境人,不擄掠邊境人,還要定期給他們資助。
十幾年後,嘎特米拉已然年老,身患重病,在無限的痛苦中,他略無精力去指揮這支愈發強大的隊伍,於是,他把所有的權力世襲給自己的兒子——嘎比特手中,隨即自刎而死。
嘎比特並未辜負父親的意願,但他做的事已然比其父更加過分,後繼強大的兩個氏族無不想聯合摧毀嘎比特的統治,於是便與萍族大打出手,但斗到了最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嘎比特老死在妻妾兒女間,等待著下一個輪迴。
嘎提是嘎比特的曾孫,嘎提出生時,是戰爭開始的三十年前。此時三族之間已為劍拔弩張之勢,小衝突不斷。嘎提的父親——嘎得里拉深知這件事,於是一直隱瞞著嘎提的出生。避免他受到危險,直到嘎提加冠之時,嘎提才跟隨嘎得里拉上場殺敵,此時距離戰爭開始還有十年
戰爭開始的五年後,萍族的勢力在兩方的蠶食下逐漸衰頹,兵力銳減,其中,最大的衝擊,無疑是作為首腦的嘎德里拉的死。
嘎德里拉被羌族首領一箭穿心,當場倒在戰場上,嘎提來不及惋惜,他又得知後方有難,萍族大本營被駿族刺客放火,迫不得已,他連忙打道回府。
他通過暗道回到大本營中,踩著散布滿地炭黑的屍塊,沖入倉庫中,將玉帛,金銀(糧食都燒成灰了,沒辦法帶),一切可以保下的東西都攜在身上,帶著地圖,朝著那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跑去,不再回頭。
三天後,嘎提流亡到了尼哈維爾,剛剛入境,嘎提便遇到兩人,他們都是住在邊境的居民,一個叫大默,一個叫大賀,這兩人並沒有敵意,上前和嘎提對上話。
據嘎提所知,目前尼哈維爾大概有三百多的常住人口,他們在這段時間內通過掘井,引水的方式解決了水源的問題。再者,他們發現了尼哈維爾生長著一種果樹,這種果樹通體發紅,果實雖帶刺但飽滿多汁,香氣四溢,由於滿是纖維,飽腹感也很強,故遷居於此的人把這種果實當作主食,效果拔群。
「最近,我們兩人知道大部隊行到尼哈維爾深處,竟有一片方圓百里的平原....這是一個奇蹟,一隻鴿子告訴了我們這個驚人的消息,之後,我們收拾東西後剛出門,就遇到了你。」
嘎提與其聊的很好,再加上這邊境大遷徙的活動暫時還沒讓聯盟(羌,駿兩族)從擊敗自己的喜悅中走出來,並且考慮到自己走投無路,趕快撤去,養兵蓄銳是最優解,於是,嘎提跟著大賀與大默上了路。
三天後,三人已經看到了那片他們所期待的平原,他們用著沙啞的嗓子奮力咆哮著,邁開了被紮成篩子的木屐、草鞋,滾下了山坡。剛下了山,嘎提第一眼注意到的卻不是茂盛的草叢,反而是那草叢中亮眼的一抹白色。他緩緩走了過去,把隨身的包裹拋到一邊,走上前:
「只是一堆白骨嗎?」
沮喪的嘎提一腳踢開了伏在草叢中的骨架,卻是發現那骨架下藏著的兩本書:《摩訶般若波羅蜜心經》《金剛經》。
「嗯?」嘎提拾起書,向大賀大默詢問又無果。欲走,又打起骨骸的主意,將周邊的雜草斬掉,發現屍體腳邊的土地鼓出一塊,還有挖刨的痕跡,正被嘎提瞧上眼,一挖,果真是四五塊魚乾,帶著濃烈的香料味。
嘎提差一點沒忍住,後來分給了餓肚子的大默和大賀,大賀餓了很久,將肉都吃了,大默則一口未動,他望了眼嘎提的包後,三人便繼續上路了。
三人走到草原深處,此時已經走出了高草叢,一片平坦的綠便出現在眼前,一行人一眼便望到遠處幾個低矮的茅草屋正在興修,轉眼看,旁邊的河旁耕著地。
到了地方,那些人先是避了一下,熟看後,便出來迎接,這不出嘎提意料,由於信息閉塞,最近的事情他們都不知曉,甚至不知道他就是萍族少爺,不知道萍族已被滅掉,這成了嘎提把這裡當作第二個萍族的前提條件。
不過讓他可惜的是,他所帶的玉帛金銀,在尼哈維爾這片土地上沒有絲毫作用,他們已經建立了新的貨幣體系——返璞歸真的以物換物。
嘎提跟隨著移民建造房子,風餐露宿了一周左右,遭了不少罪,但也不是沒有收穫,他得知了一些本地的事情。
嘎提無意間問過他們:「你們處在邊界,按理說該死的萍族和另外兩族是傷不到你們的,怎麼還會需要慰藉呢?」
他們便說道:「本該像你說的一樣的,拉茲邊界雖然遠離戰爭中心,但也遠離了苟命的物資,戰爭開始的幾年,我們尚可憑攢下的糧食活命,吃完了怎麼辦?就只好加入三族,給他們當牛做馬,換一口飯吃,結果連人都沒回來。」
嘎提認真地盯著眼前這個滿臉皺紋的男人,卻又發現周圍剛剛坐下休息的人起身走了,只剩嘎提和男人。
他接著說:「這幾年可不得了,他們開始挨家挨戶搶人了,男女老少,一塊都抓,男的當兵,女的如果長得年輕好看......」
那個男人比了一個手勢,接著說道:「至於老的小的,如果還有勞動能力,就去搬東西或者做飯,實在是殘疾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就殺了做軍糧,他們稱這類人叫兩腳羊。」
「那我們也不能看著他們抓人啊,結果他們成群出沒,打都打不過,那就只好跑到這裡來了。」
又聊了一會兒後,嘎提得知,他們來到這裡最重要的原因,是尼哈維爾離身毒最近,他們想要去那裡避一避戰爭,同時尋求心靈上的慰藉,即是宗教。
在1世紀的今天,雖說那些傳教者還沒有真正進入拉茲傳教,但這些處於邊界的人也不少與傳教者打交道,從而知道了佛教——這個從苦難中誕生的宗教。
連年的戰爭使他們皈依佛教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他們渴望遇到傳教者,並加入佛教。
聽完這些,嘎提默默掏出身上的兩本經書,盯了一會兒後,他趕快收了回去,心裡有了一個想法。
「正好啊,我也是一個商人,幾個月前就去過身毒,對於佛教也是略知一二,我想,也許我可以給你們傳教呢。
「真的?!」那人立馬站起,抬頭紋深深藏在頭簾中,眼睛瞪得很大,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揚起,甚至連腿都有些顫抖,不一會兒,他竟然跪了下去。
「主啊......您終於來了......」他哽咽地念叨著,正要向嘎提磕頭感謝,卻被嘎提連忙扶起。
「來,站起來,傳教是我們的義務,我們為的不是稱王稱帝,而是拯救蒼生,遠離苦難啊。」
於是,嘎提在男人的推舉下,成了團隊中唯一一個教皇,每天不用幹活,就有足夠的食物,大賀看得眼紅,上去便和嘎提套近乎,不過嘎提害怕他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在他當上教皇的第二天,便把大賀處死了。
《三族爭·嘎提傳》載:「嘎提多方打聽,才知這些人根本不知道默、賀兩人的來歷。於是,當天晚上,嘎提把一塊藏在倉庫中的駿族玉(這種玉通常會掛在駿族士兵的脖子上,駿族是擄掠邊境人最多的一伙人)塞到熟睡的大賀的兜中,第二天幹活時,再故意撞出大賀身上的玉,被眾人瞧見後,誣陷大賀是燎族來的臥底,引起眾怒,後順理成章地處死了大賀。」
至於大默,他明白了情況,強忍著悲痛。在一天夜裡,對嘎提說道:「我知道你要幹什麼,這樣,我輔佐你,你讓我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過,我要分一杯羹。」
嘎提笑著,對他說道:「分羹?可以,不過,你知道我要幹什麼嗎?」
「萍族大少爺,復興萍族的事情,我義不容辭。」大默直挺挺地跪了下來,抬頭望著一臉驚訝的嘎提,而後低下頭,默默笑著。
「你怎麼知道我是誰的?」
「很簡單啊,你可想想,這麼個兵荒馬亂的時候,你還能頭戴紅纓,腰佩白玉,腳踏麋鹿皮靴,隨身一把寒鐵大刀,渾身的香氣,這麼個榮華富貴,可與我們不同啊。像你這樣的人,來到邊境本就很可疑了,還要和我們走?據鴿子的消息,有你這般處境的,不是萍族大少爺是什麼?」
嘎提頓時無言,他回想起大賀吃完臘肉後,大默那一臉的不自在。不過,他倒沒想把大默也處死,卻是暗中竊喜:「如果有這麼個人輔佐我,那復興萍族不是遲早的事情?」
翌日,嘎提找到了大默,喝了一聲:「走!」
「幹什麼?」
「當然是傳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