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重任在肩
劉岩想接這個差事麼?
想,但也不想。
作為一個千年後的人,劉岩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對天下地理的洞若觀火,整個大唐江山在他腦中不是一個個隔斷的地區,而是一個整體;戰略規劃方面,比連全國輿圖都沒幾個看過的唐朝人,高出不知道多少。
但缺點也很明顯,劉岩未接受過唐代系統的軍事教育,戰術素養一塌糊塗;對行軍打仗的了解幾乎全部脫胎於何澤給他講的《太白陰經》,以及時不時給他開小灶的蘇宇。
這種程度,做做二把手都勉強;要做一把手,他壓力很大。以前還有劉隱在上面頂著,現在獨攬軍權,都要自己這副肩膀來抗了。
「人都是逼出來的,我也要逼一逼自己了,」劉岩不想放過這個機會,更不想讓兄長看輕自己,心中有了決斷,「先照慣例推辭一番,然後就應了命罷。」
「二郎,為何不說話,難道你不願意幫為兄分憂麼?」劉隱看自己弟弟立在原處愣了半晌,不禁出言問道。
「哥哥,小弟少不更事,怎能執掌全軍......」
「孟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二郎你今日這副姿態,全無當日請纓同我一齊出征的風範。」劉隱微微板下臉,兩指輕輕捻須,對劉岩前後的反差有些不滿。
劉岩又不是真不願意,見兄長這個表情,不敢再拖,連忙回道:「兄長息怒,小弟先前不知天高地厚,才有那番大話,現在想來,真是羞愧。」
眼見劉隱眉頭蹙地更深了,劉岩話鋒一轉,「但弟一向有志於軍略,兄長委全軍與弟,弟當殫精竭慮,以不負兄長所託。」
劉隱面上這才轉陰為晴,接著說道:「你雖然要去勞心從山上引泉水之事,但軍中事務,也要儘快上手。潮州一戰,衙內全軍盡墨......」說道這裡,劉隱又閉上了眼睛,連聲哀嘆,在楊洞潛勸慰下,緩了好一會,才又接著之前的話:
「衙內軍乃節度親軍,簡拔全軍勇悍強壯者而得。如今五不存一,實力大損,你需要費些心思,將衙內軍重新編練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劉岩也是心中一凜。他知道自己兄長潮州大戰損失慘重,卻沒想到衙內軍都敗光了。
衙內軍作為節度使的嫡系部隊,所得餉錢,為全軍之冠;額定口糧,也遠高於牙外兵;另外兵刃甲冑,從無缺短。他們雖然驕橫,但也是一鎮節度安身立命之本。
打光了衙內軍的節度使,處境如同家丁被全殲的明末軍閥;如今劉隱對清海軍的掌控,前所未有的低。
而攜大勝歸來的劉岩,卻如同一劑強心針,又讓劉隱看到了曙光;畢竟對於將帥來說,能打勝仗是頭等要事,年齡什麼的都可以忽略。劉岩有能力駕馭大軍、有威望駕馭大軍,更關鍵的是,是自己的親弟弟,絕對可以信任。
在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唐末五代,親兄弟比兒子更能保持家族的延續;不在乎大宗小宗的得失,而是以全族利益為上,乃是明智之舉。
如福建的王潮、王審知兄弟,再如吳越的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三兄弟,乃至宋朝的趙家兩兄弟,都是兄終弟及平穩過度的例子。
而唐宋之交少有的明主楊行密、郭榮都折在了年幼的繼承人身上;前者很快被徐溫獨攬大權,後者才一年便被趙匡胤篡位。
如若趙宋不是高粱河車神繼位,而換作十八歲的趙德芳,即使能統一天下,恐怕也要多生曲折。
「還有便是,此次你大勝歸來,不可吝惜對士卒的賞賜,按照平常雙倍的賞賜發放罷。對了,攻虔州前,可曾賞賜韶州之戰有功軍士?」
劉隱讓弟弟著手組建衙內軍,已是絕對信任的舉動;這道讓劉岩大賞士卒的命令,更是不遺餘力的幫劉岩掌控軍心。
「兄長當日在府門之前的教誨,小弟一直不敢忘記,應發賞賜,無一缺漏;所以士卒才能齊心用命,勠力破敵。」劉岩受寵若驚,心中感激不已,也不再獨攬大功,又向劉隱匯報起蘇宇的功績:
「小弟只盡了綿薄之力,褒信軍的都頭蘇宇,明兵勢、通行伍,有大將之才。多賴此人,弟才能僥倖取勝......」
「這蘇宇在衙內軍中,我卻用不得;獨你能慧眼識英,二郎莫不是在寒磣為兄不懂用人之術。」弟弟的自謙讓劉隱更是欣慰,他轉而嘲弄起劉岩。
劉岩被打趣地還在訕笑,又聽到兄長的告誡:
「你之前問我要人的時候,說過他是蘇章的養子。這一門父子俱在軍中居於高位,可不是什麼好事。雖然蘇章由我一手提拔,忠勇可嘉;但重器不可假於他手,其中平衡,你需要自己掌握。」
這句提點讓劉岩笑顏瞬間散去,他最不擅長的便是勾心鬥角,可這又是那「繼業漢唐」之理想的必由之路,劉岩思量再三,鄭重應下。
被自己兄長耳提面命了近一個時辰,劉岩才帶著滿腹心事走出了書房;他埋著頭盤算著接下來要做那些事,準備立即著手落實。
行至迴廊轉角處,路也顧不上去看的劉岩與一婢女撞了個滿懷。修習弓術月余、又在軍中磨鍊了月余的劉岩巋然不動,而那婢女卻被撞到在地。
「哎呦,誰呀,也不看著些......郎君!」
清麗的呼聲在劉岩耳邊響起,這熟悉的音色以及映入眼帘俏麗的面容,讓劉岩也疾呼一聲:「靜姝!」而後他趕忙伸手,半抱半拉地把靜姝扶了起來。
靜姝起身後,急忙後退半步,行了個萬福,輕聲嚅道:「郎君此去,婢子心中甚是掛念;夙夜難寐,只盼郎君能平安歸來。」
說話之間,她明眸上已經泛起了霧氣,看地劉岩直感覺自己做了錯事,一時不知道怎麼安慰。
而後靜姝又從懷中取出一囊,「最近嬢嬢、夫人,都不曾去寶莊嚴寺(今廣州六榕寺)禮佛,奴只得親手縫了個平安符,惟願郎君安康。」話音未畢,她已經呈上了香囊,並接著說:「待到來時得空,哪怕在佛前跪上兩日三日,奴也定要為郎君求得一副佛賜。」
劉岩看地心都化了,左手奪過香囊,右手捂住靜姝並不紅潤的小嘴,「謝謝,真的謝謝......」
然後便沒了下文,與靜姝四目相對,怔在原地;呆了好一會,劉岩才醒悟過來,自己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於是收起香囊,再向靜姝道了一聲謝,約好晚上有空再敘,接著便頭也不回地向府外奔去。
只留下靜姝一人,囁忍於原地,靜靜地凝望他的背影。
走出節度使署,劉岩四處張望無人後,偷偷取出香囊,暗自一嗅......
「也沒什麼體香啊,就一股淡淡的檀香,網上一群騙子!」
想,但也不想。
作為一個千年後的人,劉岩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對天下地理的洞若觀火,整個大唐江山在他腦中不是一個個隔斷的地區,而是一個整體;戰略規劃方面,比連全國輿圖都沒幾個看過的唐朝人,高出不知道多少。
但缺點也很明顯,劉岩未接受過唐代系統的軍事教育,戰術素養一塌糊塗;對行軍打仗的了解幾乎全部脫胎於何澤給他講的《太白陰經》,以及時不時給他開小灶的蘇宇。
這種程度,做做二把手都勉強;要做一把手,他壓力很大。以前還有劉隱在上面頂著,現在獨攬軍權,都要自己這副肩膀來抗了。
「人都是逼出來的,我也要逼一逼自己了,」劉岩不想放過這個機會,更不想讓兄長看輕自己,心中有了決斷,「先照慣例推辭一番,然後就應了命罷。」
「二郎,為何不說話,難道你不願意幫為兄分憂麼?」劉隱看自己弟弟立在原處愣了半晌,不禁出言問道。
「哥哥,小弟少不更事,怎能執掌全軍......」
「孟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二郎你今日這副姿態,全無當日請纓同我一齊出征的風範。」劉隱微微板下臉,兩指輕輕捻須,對劉岩前後的反差有些不滿。
劉岩又不是真不願意,見兄長這個表情,不敢再拖,連忙回道:「兄長息怒,小弟先前不知天高地厚,才有那番大話,現在想來,真是羞愧。」
眼見劉隱眉頭蹙地更深了,劉岩話鋒一轉,「但弟一向有志於軍略,兄長委全軍與弟,弟當殫精竭慮,以不負兄長所託。」
劉隱面上這才轉陰為晴,接著說道:「你雖然要去勞心從山上引泉水之事,但軍中事務,也要儘快上手。潮州一戰,衙內全軍盡墨......」說道這裡,劉隱又閉上了眼睛,連聲哀嘆,在楊洞潛勸慰下,緩了好一會,才又接著之前的話:
「衙內軍乃節度親軍,簡拔全軍勇悍強壯者而得。如今五不存一,實力大損,你需要費些心思,將衙內軍重新編練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劉岩也是心中一凜。他知道自己兄長潮州大戰損失慘重,卻沒想到衙內軍都敗光了。
衙內軍作為節度使的嫡系部隊,所得餉錢,為全軍之冠;額定口糧,也遠高於牙外兵;另外兵刃甲冑,從無缺短。他們雖然驕橫,但也是一鎮節度安身立命之本。
打光了衙內軍的節度使,處境如同家丁被全殲的明末軍閥;如今劉隱對清海軍的掌控,前所未有的低。
而攜大勝歸來的劉岩,卻如同一劑強心針,又讓劉隱看到了曙光;畢竟對於將帥來說,能打勝仗是頭等要事,年齡什麼的都可以忽略。劉岩有能力駕馭大軍、有威望駕馭大軍,更關鍵的是,是自己的親弟弟,絕對可以信任。
在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唐末五代,親兄弟比兒子更能保持家族的延續;不在乎大宗小宗的得失,而是以全族利益為上,乃是明智之舉。
如福建的王潮、王審知兄弟,再如吳越的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三兄弟,乃至宋朝的趙家兩兄弟,都是兄終弟及平穩過度的例子。
而唐宋之交少有的明主楊行密、郭榮都折在了年幼的繼承人身上;前者很快被徐溫獨攬大權,後者才一年便被趙匡胤篡位。
如若趙宋不是高粱河車神繼位,而換作十八歲的趙德芳,即使能統一天下,恐怕也要多生曲折。
「還有便是,此次你大勝歸來,不可吝惜對士卒的賞賜,按照平常雙倍的賞賜發放罷。對了,攻虔州前,可曾賞賜韶州之戰有功軍士?」
劉隱讓弟弟著手組建衙內軍,已是絕對信任的舉動;這道讓劉岩大賞士卒的命令,更是不遺餘力的幫劉岩掌控軍心。
「兄長當日在府門之前的教誨,小弟一直不敢忘記,應發賞賜,無一缺漏;所以士卒才能齊心用命,勠力破敵。」劉岩受寵若驚,心中感激不已,也不再獨攬大功,又向劉隱匯報起蘇宇的功績:
「小弟只盡了綿薄之力,褒信軍的都頭蘇宇,明兵勢、通行伍,有大將之才。多賴此人,弟才能僥倖取勝......」
「這蘇宇在衙內軍中,我卻用不得;獨你能慧眼識英,二郎莫不是在寒磣為兄不懂用人之術。」弟弟的自謙讓劉隱更是欣慰,他轉而嘲弄起劉岩。
劉岩被打趣地還在訕笑,又聽到兄長的告誡:
「你之前問我要人的時候,說過他是蘇章的養子。這一門父子俱在軍中居於高位,可不是什麼好事。雖然蘇章由我一手提拔,忠勇可嘉;但重器不可假於他手,其中平衡,你需要自己掌握。」
這句提點讓劉岩笑顏瞬間散去,他最不擅長的便是勾心鬥角,可這又是那「繼業漢唐」之理想的必由之路,劉岩思量再三,鄭重應下。
被自己兄長耳提面命了近一個時辰,劉岩才帶著滿腹心事走出了書房;他埋著頭盤算著接下來要做那些事,準備立即著手落實。
行至迴廊轉角處,路也顧不上去看的劉岩與一婢女撞了個滿懷。修習弓術月余、又在軍中磨鍊了月余的劉岩巋然不動,而那婢女卻被撞到在地。
「哎呦,誰呀,也不看著些......郎君!」
清麗的呼聲在劉岩耳邊響起,這熟悉的音色以及映入眼帘俏麗的面容,讓劉岩也疾呼一聲:「靜姝!」而後他趕忙伸手,半抱半拉地把靜姝扶了起來。
靜姝起身後,急忙後退半步,行了個萬福,輕聲嚅道:「郎君此去,婢子心中甚是掛念;夙夜難寐,只盼郎君能平安歸來。」
說話之間,她明眸上已經泛起了霧氣,看地劉岩直感覺自己做了錯事,一時不知道怎麼安慰。
而後靜姝又從懷中取出一囊,「最近嬢嬢、夫人,都不曾去寶莊嚴寺(今廣州六榕寺)禮佛,奴只得親手縫了個平安符,惟願郎君安康。」話音未畢,她已經呈上了香囊,並接著說:「待到來時得空,哪怕在佛前跪上兩日三日,奴也定要為郎君求得一副佛賜。」
劉岩看地心都化了,左手奪過香囊,右手捂住靜姝並不紅潤的小嘴,「謝謝,真的謝謝......」
然後便沒了下文,與靜姝四目相對,怔在原地;呆了好一會,劉岩才醒悟過來,自己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於是收起香囊,再向靜姝道了一聲謝,約好晚上有空再敘,接著便頭也不回地向府外奔去。
只留下靜姝一人,囁忍於原地,靜靜地凝望他的背影。
走出節度使署,劉岩四處張望無人後,偷偷取出香囊,暗自一嗅......
「也沒什麼體香啊,就一股淡淡的檀香,網上一群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