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自來水的設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嶺南的夏日燥熱潮濕,辰時已過,漫延在蒲澗山(今白雲山)間的氤氳霧氣漸漸散開,使得這座山連綿起伏的輪廓也漸漸顯現出來。

  蒲澗山以東,清澈的山泉自山上流淌而下,在山麓匯集成一溪流;這便是東西文溪的上游,名為甘溪。甘溪之畔,劉岩領大軍蜿蜒南行,軍中士卒眉目之間,多顯疲憊。

  劉岩端坐馬背之上,凝望著溪水中不知名小魚在溪底的倒影,不禁嘆了一句,「怎麼上游的甘溪水質甚好,到了南海城下,那文溪便腌臢的不堪卒視了。」

  甘溪由三國時吳國交州刺史陸胤疏浚,並且建塘蓄水;自此廣州城中可以飲用清冽的山泉水。後來又經歷代疏浚,使得甘溪——文溪水道一直暢通,既可行船,也能供水。

  而如今文溪的破敗樣子,一部分是年久失修導致;上一次文溪疏浚,還是大唐會昌年間盧鈞任嶺南節度使的時候——足足一個甲子之前。

  另一個罪魁禍首則是黃巢,此人肆虐嶺南之時,為壞廣州水源,將所殺番商屍首拋入水中,文溪水質又遭破壞。

  而劉隱割據嶺南,頗好征戰,不如錢鏐、王審知等人愛民,也未修浚水道,因此廣州庶民只好習慣了郁水的咸苦。

  由韶州歸來的這幾日,劉岩都在思考廣州水源的問題,但一直沒有什麼頭緒,看著這甘溪清瑩明澈,他居然冒出一個荒唐的念頭:要不重新疏浚水道,或是再開一條?

  劉岩正想著,南面十餘騎向北直朝劉岩飛馳而來,聽得馬蹄聲的他抬頭一瞧,領頭的正是他的族兄,清海軍右廂馬步軍都指揮使劉全智。

  「二郎做得好大事,一戰取了虔州!」劉全智人還未置,聲音已經傳了過來,話語中多有欣喜之意。

  數息之間,劉全智已在劉岩身前數步勒馬,劉岩只得放下水源之事,向族兄答道:「唉,此事還有些曲折,我已經將虔州還給了盧光稠,私自做此決定,只希望兄長莫要怪罪。」

  說至此處,劉岩偷偷抬眼望向族兄,見他沒有過於激烈的反應,稍鬆了一口氣。隨後劉全智又寬慰道:「這都是我那封信函所致,怪不得二郎,到時候我親自向節下......」

  「不說這些了,兄長可曾讓城中百姓都飲用沸水,這疫病極為可能由水傳染。」劉岩想起更為緊要的事,同時也為了防止進入兩人「分鍋」的循環,出言打斷道。

  看著搖頭的劉全智,劉岩不禁心中窩火,「都什麼時候了,這群蠢民還是嫌這麻煩,嫌那麻煩的,命都不要了麼!」

  「二郎,不是你想的那樣;節下、節下並未出告示讓城中之民飲用沸水。」

  劉岩有些不解,「啊?兄長為什麼不願聽我建議,飲用沸水真確實有效,而且也不怎麼費事啊!」

  劉全智一臉的苦口婆心,向劉岩解釋:「二郎,這民生多艱,百姓燒飯柴火都不足,哪裡還有錢去用以買柴燒水。」

  看劉岩難以置信,滿臉像寫著「柴火能有幾個錢」一般,劉全智又接著解釋:「二郎,嶺南米價雖然不似中原斗米數百錢,但也有百八十文。」

  然後又靠近小聲說道:「近年用兵又頻繁,『間架稅』、『除陌錢』加派甚多;嶺南百姓一個多餘的銅板都難拿出來;為了謀生還需整日勞作,也沒有去山中打柴的時間。」

  這一席話劉岩心中羞赧萬分,他當初嘲笑晉愍帝有多可笑,他今天就有多麼無知;他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會犯「何不食肉糜」這樣的錯誤。

  「二郎也無需太過憂慮,生病的軍士都遠離水源駐紮。」這話讓劉岩心中沒那麼不安了,而後劉全智又嘆一聲,「要是這泉水能自己淌到城中就好了!」

  「啪」地一拍腦門,劉岩心中豁然開朗,「可以搞個『自來水』嘛,我正是越活越回去了。」

  自來水並不是劉岩不著調的空想,他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宋朝蘇軾就在廣州修過「自來水管道」,引白雲山上的泉水入城中。

  唐宋之間應該沒有那麼技術代差,這事應該可行!劉岩如此想道。

  既然打定了注意,劉岩也不再拖延,將大軍交還給劉全智,自己引著謝貫等幾個親近侍衛,絕塵而去。

  有著魚符在手,再加上自己面容南海的大小官員少有不認得的,劉岩一路暢通無阻回到了節度使署。從下人口中得知劉隱在書房中,他就直接去那邊尋人。

  「兄長,我回來了。」先前的一個月,劉岩也摸清了劉隱的脾氣,知道了兄長對自己很是慈愛;所以在劉隱面前,他不怎麼拘泥於小禮,門也不敲就喊著進了房中。


  進去之後,劉岩才發現楊洞潛也在屋內;他與劉隱分坐一榻兩側,二人側著身子倚在榻上的小案上,一副正在商討事務的樣子。

  劉岩見頗為看重禮數的楊洞潛也在此,支支吾吾起來,「兄、兄長,楊師。」,臉上則掛著一副訕笑,好不尷尬。

  「二郎,此次你兩敗虔軍,攻取虔州,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楊洞潛見到劉岩失禮卻絲毫沒有不快,反而稱讚起他。

  劉隱也不住地應和,「楊師說的是,你之前用那銅錢收取軍心的法子,使的真是妙極;更能洞悉人心,須臾間逼出敵俘的真話,無愧阿耶『唯少者貴』之贊。」

  這兩番誇獎到沒讓劉岩自大,他做了個上揖,「兄長,我還有一事要向您請罪......」

  在劉隱不解的眼神中,劉岩闡述了自己為何要將虔州交還盧光稠,以及盧光稠用家眷、關隘作為交還的條件。

  「這有何罪,你這處理的天衣無縫,我如果加罪與你,才是賞罰失度!」劉隱不但沒有絲毫責怪,還替弟弟說起話來。

  楊洞潛雖覺得有些遺憾,但自忖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也是接連頷首。

  「哎呀,險些把更為緊要的事情給忘了。」劉岩錘了下掌心,回想起自己來的目的,「兄長,我有辦法讓城中百姓都用上乾淨的水了!」

  「二郎,這將生水煮沸,所耗柴草太多,無法推行全......」

  劉岩趕忙擺手否認,「兄長,不是那個法子。這次的方法,是建個引流的管道,將蒲澗山上的山泉引入城中;如此一來,山上的活水便源源不斷湧入城中了。」

  「而且相比開渠引水,架設管道耗費之人力、錢財、時間都少了許多;竹管輸水,更是比水道乾淨了不知多少。」

  看還有遲疑,劉岩又列舉更詳細的計劃:

  「兄長,我準備在山上找一處大泉,在下面鑿一個大石槽;然後留出孔洞,用大竹管將水引出來。竹管連接之處,先用麻繩綁好,在外塗漆樹之汁,防止漏水。」

  「再在最近的斗南樓附近,準備一個大石槽,用以蓄水。之後還可以再用更多竹管,將水分流,以防百姓取水等待時間過長。」

  劉隱也被水源的事情煩透了,聽得劉岩的想法,感覺有不少可取之處,便死馬當作活馬醫,允道:「好,此事交予你負責,所需工匠、錢財、物料你可自行去有司支取。」

  劉岩聽了十分欣喜,正要謝過兄長的信任,卻聽了劉隱一句快把他牙齒驚掉的話。

  「我欲將軍中權柄盡數交由你掌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