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看破真相高太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知曉今夜的大火,以及高衙內的死,都出自張三之手後,潑皮們直嚇的目瞪口呆。

  高俅見火候到了,便恐嚇道:「爾等若是幫我尋到張三,本太尉自會放過你們,若是尋不見,便等著以同犯罪名,與我兒陪葬吧。」

  酸棗門一眾潑皮,聞言頓時哭天喊地,大聲叫著冤枉。

  這時,潑皮中有個頭頂生瘡的後生,好似突然想到了什麼,出列說道:「太尉容秉,小人記起來一個事,昨日李四曾出入騾馬行,有沒有可能,是在為逃亡做準備?」

  這時,又有個臉上貼膏藥的潑皮,也舉起手來應和:「是是是,我也想起來了,王五前日在汴河找船,說要去泗州,應該是打的走水路的主意。」

  他們整日混跡在酸棗門附近,前兩日看到李四王五換了體面行頭,便猜想對方是發了什麼利市,遂悄悄打聽過一番。

  潑皮們的話,讓高俅心裡一喜,隨後好似想到什麼,便喚來高衙內手底下的那群幫閒,核對起事發時的細枝末節。

  高俅從他們那得知,高坎出門的時候,天色全黑,時間大約正值戌時,而那個時間段,城門已經禁止出入。

  幫閒們還說,富安親眼看到林娘子昏迷後,才引了高衙內去的菜園,並且他們在菜園,也曾和和李四王五打過照面。

  綜合這兩點,高俅眯起眼睛,捻了捻鬍子,說道:「爾等昏迷後,城內開始失火,接著城門戒嚴,那張三或許能出去,可其他人卻不一定,尤其是林沖家那兩個女眷。」

  一眾幫閒跟著高俅的思路,這麼一尋思才猛的驚覺,那李四王五,和張教頭一家,或許還在城中。

  「如果張三真如潑皮們說的一樣,是個重義氣的人,那他本人也有可能並未出城,說不定此時正躲在犄角旮旯避難。」

  高俅越想越有可能,隨後叫來步軍統制黨世英,安排道:「帶著這幾個潑皮,去找那騾馬行以及船家問話,切記莫要大張旗鼓。」

  「還有,把街面上的軍卒也撤掉,只留伶俐人充當耳目,做成內松外緊的樣子來,不要驚擾了賊人。」

  高俅此人,能做到殿帥府太尉,也不是光憑會拍馬屁。

  他腦子轉的極快,若不是張三提前做了布置,說不準真會被他一網打盡。

  很快,有手下親隨回來稟報,他們從騾馬行和船家的口中,得知了張三要在五更出城的消息。

  高俅眉毛一挑,沉思片刻,說道:「五更時分,城門初開之際,天色還未明朗,正是逃命的好時機。」

  他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卻又覺得哪裡不對勁。

  隨後怔怔坐在台階上,疑惑道:「既然是想出逃,又為何要在城內放火,這般大弄,只會攪的全城戒備,豈不是憑白給自己找麻煩?」

  聽到他的不解,有個叫黃浩的親隨,搭話道:「或許這賊廝是為了揚名,場面弄的越大,江湖中人便越是佩服於他。」

  高俅點點頭,覺得黃浩說的有道理。遂吩咐道:「去通知黨世英,加派人手,帶上弓弩,緊盯龍津橋碼頭以及那兩個騾馬行,在四周做好抓捕準備。」

  黃浩抱拳領命而去,眼中喜色一閃而過,這是他加入殿帥府後,第一次領到具體差遣。

  「鐺~鐺~鐺~」

  又過了半個時辰,高俅聽到門外傳來打更人的銅鑼聲,才恍然此時已至五更。

  他突然察覺哪裡不對勁,仔細思索一番,卻又實在想不出來。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老都管慌張跑進來,說道:「太尉容秉,老奴突然想到一事,今日清晨,有人於府中懸樑,恰巧被那張三看在眼裡,此賊早有壞心,會不會……」

  老都管一五一十,把韓家娘子的事,從頭到尾說給了高俅聽。

  高俅心思急轉,安排道:「你帶一隊步軍,去那韓娘子家搜查。」

  老都管領命而去,帶上人手,徑直前往了興國坊。

  又過了半個時辰,老都管前來復命:「韓家人去樓空,連那身故的韓娘子,也被喪幫給抬走了。老奴問了興國坊的里正,他說韓家大郎昨夜戌時曾開過路引。」

  高俅聽到這裡,悚然一驚,猛的發覺自己好像落入了圈套。

  這韓家白天才和自家結仇,緣何晚上便倉皇而走,即使要發送死去的渾家,也不必如此急躁。

  「戌時…路引…莫非這韓家,和那張三是一夥的?」高俅皺眉沉思,腦海中的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


  「對方既然有了路引,便意味著能隨時出城,那張三放火刻字,或許有可能只是為了製造混亂做掩護,從而給他人拖延時間。」

  想到此處,高俅怒笑道:「又是放火刻字,又是安排車船,居然只是為了干擾老夫視線,哼,張三此人潑皮出身,定無此謀略。」

  「還有那韓家,不過區區匠戶,並且白天才和我兒結仇,之所以這麼快決定和老夫作對,肯定是受到了奸人蠱惑。」

  「這群賊人中,能指揮潑皮和匠人,做出恁般大事的,不消多想,定是林沖那岳丈一手策劃。」

  高俅捋了捋鬍鬚,以為自己看破了一切,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應該求證一番。

  他吩咐道:「去開封府問問,韓家大郎開的路引是去哪的,還有守城的軍卒,讓他們說清跟韓家出城的有幾人,其中有沒有女眷。」

  手下親隨聽後,紛紛領命而去,高俅端坐白虎節堂,閉目沉思,自覺已經摸清了來龍去脈。

  想那張三,不過一介潑皮,沒接觸過政事,也沒入過官場,緣何對官家和朝廷這般不滿?

  定是那張教頭一把年紀,女婿淪為配軍後,心中不忿,從中挑唆,攛掇張三,做出了放火刻字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隨後,高俅又想起剛才群玉殿的對奏,自己已經摸清了此案的前因後果,算是搶占了先機。

  而那白五花,別說抓捕賊人,或許連張三的底細都沒摸清。

  「如果運作得當,藉此拿下探事司也不一定。」高俅喃喃自語。

  就在他出神之際,府中親隨陸續來報。

  「秉太尉,韓大郎開具的路引,目的地是應天府,作保的人,都是通過牙婆尋來的,周全此事的人是那當案孔目孫定。」

  高俅目光陰寒,說道:「通知開封府,牙婆抄家,作保的定罪發配,至於那孫定,上次林沖就是被他放走,這次絕不能輕饒,但此人總歸有官身護著,等我後面尋了滕府尹再說。」

  老都管接著匯報導:「從城門守軍處得知,跟隨韓家出城的,大約十人左右,其中兩名女眷,另有喪幫四人負責抬棺。」

  高俅冷笑一聲,心說自己果然沒有猜錯,他叫來馬軍都監,吩咐道:「遣快馬,往應天府追擊。」

  此時天色漸亮,張三和船家、騾馬行約定的五更已然過去,黃浩悻悻而歸,稟報說沒等到賊人。

  高俅輕哼一聲:「老夫也是剛剛察覺,賊人估計已經出城,你回來的正好,去跟著馬軍追擊賊人吧。」

  黃浩拱手領命退下,堂下無人後,高俅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一夜未睡,又耗費頗多腦力,他囑咐老都管,等黃浩和馬軍回來後再叫醒自己,隨後便離開白虎節堂,轉身去了後院休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