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劍拔弩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神機營,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

  《皇明經世文編》之二百四十:曾襄愍公復套條議四(條議):

  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騎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

  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

  合用藥9000斤;

  重八錢鉛子90萬個;

  大連珠炮200桿(多管火銃);

  合用藥675斤;

  手把口400桿(炮兵防身用手銃);

  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關於車營的編制:戰車子營按照營-沖-衡-乘-車分5級編制。

  每營4沖-每沖2衡-每衡4乘-每乘4車(偏廂車),

  合計戰車128輛,配屬給步兵子營使用。

  步兵子營和騎兵子營則仿造戰車子營編制。

  步兵子營每100人為1乘-400人為1衡-800人為1沖-4沖3200人為1步兵子營。

  騎兵子營以50騎為1乘-200騎為1衡-400騎為1沖-4沖1600騎兵為1騎兵子營;

  另配一個2沖的騎兵權勇隊(預備隊),一共有2400名騎兵。

  一日,戚景通獨坐書房,望著神機營的配置手冊。內心一陣感慨,心想:如果將登州的部隊打造成神機營這等央級部隊,恐怕以登州的財力,還是難以支撐。但是倭寇裝備極為精良,若裝備鳥銃量小了,恕難以應付。從目前的裝備來看,單純應對或者說阻擋日軍,短期尚且問題不大。當下不如以韜光養晦的戰略布局,穩守城池,再逐步擴大部隊火器的規模更易。

  想起軍器局,前兩天的奏文,戚景通的心裡還仍有幾分亢奮。特別是對於鳥銃的研發,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並且在初次測試中,取得試射成功。代表近期列裝火槍,已經擺上日程。這個消息的傳出,對於登州人來說是振奮的。想想這幾年的登州,連年遭受倭寇的侵襲。對於登州來說,數年的抗戰,內心已很疲憊。聽聞火繩槍即將量產的消息,大夥也是士氣高漲。有人提議,火繩槍應該儘快量產,投入戰場,並火速將日本人趕出登州,以振登州人民的士氣。而戚景通對於此事,也很看重,特別是軍方將此等大事,急速通告登州人民,可見戚景通對於民眾的士氣還是很看重的,長年的征戰,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強軍強國迫在眉睫,保衛登州的常態化進程是軍方必須考慮的事。如果不能將日本人趕出登州,那麼這麼多錢投入軍隊還有何用。想到這,戚景通急忙發文兵仗局,次日火速試射,並急刻量產。

  話說這日,登州錢莊正如往日一樣的平靜。王棟一家,還在苦苦地經營著這家店,王月嬌也是忙的不亦說乎。登州錢莊的設立,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算是軍工單位。無論是政策上的制定,還是錢莊的建立。起初都是為了擴大軍力,從而支持軍器局和兵仗局的目的。對於此事,登州的名流看的還是很明白的,若想將日本人趕出中國,一定要依仗軍隊,同時財力是保障軍隊最好的辦法。所以,登州錢莊的招商問題,還是可以保障的,生意自然也很好。

  對於登州抗擊倭寇,其實是登州人民的事,與老百姓的民生息息相關。正所謂,國富則民強,國破則家亡。所以,從招兵買馬的角度上說,對外戰爭的動員性還是可以保證的。要說這登州的招兵買馬,與今天的招兵制度還是有所不同,主要區別是,古代更偏重於依仗本地壯丁。對此,國家的政策宣傳上,必然是錦上添花的事。故全民皆兵,所以初衷還是為了登州過上更好的生活,從宣傳上,通告可能不及寓兵於農的方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