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虎蹲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紅夷大炮,其原型是歐洲在16世紀發明的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火炮,在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並很快被仿製。所有類似設計的火炮都被中國統稱為稱紅夷大炮,也稱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與當時明朝本土擁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優點,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整體形狀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1噸以上。

  佛郎機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佛郎機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佛郎機大炮的缺點是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機大炮「無敵大將軍」為例「每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發射完拿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根據實際操演,前三炮射擊總共費時不到20秒,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熱快。由於後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且炮管較薄,容易散熱。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也減少了火藥自燃的可能性。

  三.子炮的容量確定。容量決定了火藥的裝填量,因此不會發生因過度填裝而導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鐵鑄的,可以承擔一部分火藥壓力,使炮腹的壽命增長,此另外子炮損壞了(多是出現裂縫)一個,不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虎蹲炮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遠程火器,為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是早期的迫擊炮款式,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適於在山嶽、森林和水田等有礙大炮機動性的戰鬥地域。戚繼光軍中最常用的火器,這種輕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遠(約500米),但是細長的炮管使其更適用於山地作戰,機動靈活,可以大仰角發射和大量裝備基層部隊,與同時期歐洲迫擊炮的款式相比更為先進。

  虎蹲炮首尾2尺長,周身加了7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36斤。看起來虎虎勢勢,煞是威風,發射之前,須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於地面,每次發射可裝填5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野戰,轟擊倭寇密集的作戰隊形,有效地抑制其瘋狂的攻勢。

  在現代軍事中,美式裝備不談,單純說中國系列的飛彈。二炮部隊目前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火箭軍。俄羅斯的炮兵,是老蘇聯的一種傳承,跟中國的二炮部隊很類似。

  從俄烏戰爭來說,主要方向,還是陸軍作戰,對於海面上來說,並不是沒有戰鬥,這章尚且不說。現代戰爭講究信息作戰,也叫作衛星作戰。衛星作戰的本身,就是精確打擊目標。俄烏戰場中,俄軍使用無人機,對於陸上目標單位進行衛星偵查。有人說,是攝像頭偵查,攝像頭其實是無人機的組件。

  無人機,是通過星鏈進行信息交匯,這是無人機偵查的途徑。本身GLONASS就是一款類似gps或者北斗衛星的一款用於定位類的衛星系統。居然是用於定位的衛星系統,本身精確打擊的就是方向性。信號的無線傳播,以波的形式傳遞到後台,再將命令執行到炮兵手裡,再做精確打擊目標的方向性。

  虎蹲炮的射程到達500米的距離,對於火器裝備而言,明朝時期的打擊力度還算可以。偵查是戰爭中必須要進行的,可以獲得目標單位的地址坐標。對於俄烏戰場中,烏軍的裝備,比如,豹二坦克,M1坦克等,這些目標單位的護甲很高,可以看出,國外冶金技術很發達。如果想擊穿護甲,彈藥量是一方面的問題,科技性的概念論很關鍵。虎蹲炮本身是火藥的衍生品,所以載彈量就是明朝紅衣大炮的概念方向。另一方面,適應性問題,要適應現在戰爭,速度很關鍵。尤其對於突擊部隊的侵襲,如果就虎蹲炮而言,就要有便攜性設計理念。

  到戚繼光的年代,西班牙、荷蘭已經占領了台灣。明軍對於台海的保衛,在海軍方面一定是有過交火的。對外戰爭中,其實並不是一無所獲,紅衣大炮其實就是對外戰爭中的繳獲品。虎蹲炮的研發是針對中國複雜地形,所研發出的一款類似迫擊炮的火器裝備。就是彈藥量而言,進一步開發,火器裝備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搭建過程。否則紅衣大炮的打擊力度就會不足。

  鳥銃的本身在射程上,還是不太理想。戚景通對於火槍的進一步改進,是軍工單位所必然思考的問題。應對倭寇的襲擊,科研力度上,加大投入,就必須有財力的相應支持,屯田、登州錢莊的建立都是策略性的展開建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