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玄武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那一刻起,京城上下皆傳頌著太傅之女的美貌。儘管年僅十四,徐妙雲已被譽為可與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貂蟬相媲美,其曼妙身姿更是讓人心馳神往。

  詩詞大會,眾多才俊雲集,不僅為展示才華而來,更為一睹徐妙雲芳容和贏得她的青睞而努力。

  每一首詩詞的吟誦,仿佛都在訴說著對她的傾慕。

  對於這些才俊而言,能與徐妙雲結為連理,不僅是人生一大幸事,更是如同三生三世修來的緣分。

  然而,在這場盛會的背後,隱藏的卻是更為複雜的權力博弈。

  徐達雖不願參與朝廷爭端,但作為一位父親,他深知為女兒選擇一個合適的夫君至關重要。

  在這場詩詞與美貌交織的盛會上,每一個參與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心中理想,而徐妙雲的未來,也將在這場盛會之後逐漸揭開帷幕。

  詩詞大會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盛會的入場券竟需要繳納一百兩黃金。

  對於許多懷揣著夢想而來的青年才俊來說,這筆不菲的費用讓他們在第一關便被擋住了去路。

  朱桓站在玄武湖的入口,望著那幾十名嚴陣以待的家丁,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絲無奈。

  起初,他不解為何身為太傅的徐達,在舉辦詩詞大會這樣雅集之事時,會如此設置重重關卡。但細細思量之後,他意識到,這一切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徐達,貴為朝廷重臣,但同時,他也是一位父親。

  作為一家之主,他必須為女兒的未來生活質量考慮周全。或許一百兩黃金的入場費,正是為了篩選出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誠意的人。

  至於為何皇帝朱元璋會默許此事,朱桓猜想,也許是因為這位皇帝心中尚未完全定下心意,而徐達從某種渠道知曉了這一動向,從而提前做出安排。

  帶著這些複雜的思緒,朱桓掏出自己的積蓄,將那沉甸甸的銀兩交到家丁手中。

  這是他此次來京城的最後一點盤纏,卻也無怨無悔。

  走入大會場內,朱桓立刻被濃厚的文化氛圍所感染。

  身邊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才俊,他們衣冠楚楚、談笑風生,仿佛都在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才情。

  玄武湖畔,柳枝輕拂,湖水碧波蕩漾。

  在這片肅穆而又充滿希望的天地間,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那如夢似幻的命運交織。

  朱桓沿著玄武湖畔緩緩行走,周圍的景色如詩如畫。

  湖面上倒映著天邊漸漸西沉的晚霞,色彩斑斕,使得整個湖泊仿佛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微風輕輕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輕聲訴說著這片天地間的秘密。

  在湖畔的另一邊,詩詞大會的主會場已然熱鬧非凡。

  各地才俊齊聚一堂,他們或三兩成群,低聲吟誦,或獨自一人,若有所思。

  這裡不僅是才華的競技場,更是心靈的交流地,朱桓細細觀察著每一個人,努力從中捕捉那些靈光一現的詩意。

  詩詞大會最終在玄武湖中央的閣樓之中舉行,閣樓擁有三層,一層是顧客吃喝飲酒之地,二樓正是此次詩會舉行之地,三樓是何處無人知曉。

  玄武湖中央的閣樓,燈火輝煌,水波粼粼。

  整座三層閣樓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佇立在湖心。詩詞大會最終在這裡舉行,象徵著文化與才華的巔峰對決。

  一層是觥籌交錯的熱鬧場所,賓客們推杯換盞,談笑風生,為這雅集增添了幾分凡塵的煙火氣息。

  朱桓穿過喧囂的人群,徑直走向二樓,那裡是此次詩會的主戰場。

  二樓的布置頗具雅致,四周牆壁飾以名家字畫,中央則是一張張桌椅,供才俊們一展才華。

  朱桓在角落悄然坐下,他的隨從見才則在一旁為他打探信息。

  「少爺,」見才俯身在他耳邊,聲音低而清晰,「方才我去打聽了一番,順天府來了兩位名聲赫赫的公子,坐在左前方,他們是凌霄公子和青雲公子;而右前方則是濟南府的才子林子慶,此人文章斐然;最後一位是來自西安府的秦裕明。

  此外,還有一位特殊的來客,二皇子朱樉。」

  聽聞此言,朱桓不禁眉頭微皺。


  其他才俊皆在意料之中,唯獨這位皇子的出現令他心中生疑。朱樉的到來,仿佛在這場雅集上掀起了一層政治的波瀾。

  他心想,皇子竟然也敢來淌這趟渾水,或許是出於對詩詞的熱愛,亦或是對徐妙雲的慕名。

  然而,他的思緒很快被打斷,因為此時的徐達已然坐在前方,正面向台下的眾人。

  五十七歲的徐達,雖已年過半百,但依舊精神矍鑠,氣度非凡。

  他的身旁坐著一位年輕的男子,正是二皇子朱樉。

  在台後,還有一道精美的屏風,屏風後隱約傳來竊竊私語,那裡藏著臨安公主,朱元璋的長女。

  徐達心中明了,今日的詩詞大會因這幾位皇室之人的到來而變得非同尋常。然而,憑藉他太傅的身份,這些皇子公主,無不對他表示尊敬。

  對於這場詩會,他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盤算。

  隨著一聲清脆的鐘聲,詩詞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在玄武湖中央的閣樓,夜色愈發濃郁,燈火照耀下,整座三層樓閣如夢似幻。

  徐達緩緩起身,他的氣度如山嶽般穩重而不失威嚴,瞬間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台下的眾人無不肅然起敬,尤其是那些坐在最前排的凌霄公子、青雲公子、林子慶和秦裕明,他們都是各地文壇的翹楚,然而在徐達面前,依舊保持著對長者的敬意。

  徐達,明初的太傅,是朱元璋的師友,曾與朱元璋一道開疆拓土,功勳卓著。

  在大明朝廷,他的地位僅次於皇帝,這使得即便是二皇子朱樉,也只能坐在他的旁邊,表現出極大的尊敬。

  「徐老!」眾人齊聲,聲音中透著對徐達的崇敬和仰慕。然而,徐達只是淡然一笑,擺了擺手,示意大家無需拘泥於禮節。

  「諸位,無須多禮。」他的聲音渾厚而溫和,帶著一種讓人心安的力量。「今日,我們齊聚於此,是為詩詞而來。詩者,心之所感,情之所發,彼此共聚,正是文雅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