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詩詞大會(一)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停留在那些滿懷期待的年輕面孔上,微微頷首:「大明之興,賴於文治武功。諸位皆是文壇俊才,今日且讓我們以詩詞為媒,共享這美好夜色,不拘於身份,只論才情。」
如今的徐達,雖已歷經世事,但對文化的熱愛始終如一。
他的言辭間,不僅是對在場所有人的鼓勵,更是對大明未來的期冀。
在他的引導下,整個大會氛圍漸漸變得輕鬆而愉悅。
此時,坐在屏風後的臨安公主,聽著這些充滿智慧與力量的言辭,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隨著徐達的話音一落,眾人紛紛朝著徐達拜了拜,「謹遵徐老之意。」
在眾人重新落座後,二皇子朱樉微微側身,向身旁的徐達詢問:「徐老,此次詩詞大會可有看好的學子?」這場雅集不僅是詩詞的較量,也是一次妙趣橫生的討論。
徐達笑了笑,反問道:「哦?二皇子言外之意是有看好的學子?」
朱樉輕聲答道:「我觀順天府來的青雲公子和凌霄公子二人皆才華出眾,在民間傳言中,他們的詩詞歌賦也是名列前茅。」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期待,似乎對這兩位才俊頗為讚賞。
徐達微微點頭,「那二人確實不錯,不過我縱觀全場,對濟南府的林子慶更為順眼。」他的評價簡單卻意味深長。
二皇子不禁愣住,心想,這「順眼」二字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深意?就在二人繼續交談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朱桓因坐在最後排,最先注意到有人進來。他抬眼望去,正巧看到一位氣度不凡的老人走入大廳,白須飄飄,威儀自生。瞬間,整個會場的目光都聚集到這位新來的長者身上。
「太師,李老到!」有人高聲稟報導。
隨著這聲通報,所有人紛紛起身,恭敬地轉向這位走上台前的太師。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同為三公,地位尊崇,李善長此次的到來無疑為這場詩會增添了無限重量。
朱桓心中暗自驚嘆,這小小的詩詞大會,竟匯聚了三公中的兩位。這樣的場合,無疑是一次絕佳的機遇,他不禁更加全神貫注。
「徐老頭,你這不厚道啊,舉辦詩詞大會也不叫上我!」李善長爽朗地說道,聲音中透著一股熟稔的親切。
徐達則是臉色一沉,「李老頭,你來幹什麼?」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防備。
李善長微微一笑,緩步走近徐達,低聲說道,「你別以為我不知道聖上的意思!」
「你!你要幹什麼!」徐達聞言,眉頭緊鎖,語氣中透著不安。
其實,關於朱元璋欲將徐達長女許配給朱棣的傳聞,早已在朝野間私下流傳。李善長身為三公之一,自然不會對此毫不知情。儘管如此,這樣的隱秘在台下眾人看來,卻仍舊如霧裡看花。
「我不做何事,」李善長繼續說道,語氣中藏著幾分狡黠,「只是來看看這場盛會,順便帶上我那不成器的長子李祺,萬一也能得到你的青睞呢!」
徐達聞言,雖心中怒意暗涌,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妥協,「你、你!好,好得很!」
最終,二皇子、徐達、李善長三人並肩坐於台上,面向台下的眾人。這樣的場景,使得全場為之一靜,無人敢大聲喧譁,唯恐打擾這幾位權重之人的雅興。
大明三公齊聚兩位於此,這在眾人眼中是何等的榮光與不可思議。
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明白,此次詩會的意義已不僅僅是才情的切磋,更是眾人官場生涯的開始。
眾人紛紛就座,李善長微笑著說道:「諸位不必拘禮,隨意即可。」他目光溫和,卻隱隱透露出一份威嚴。
「本次詩詞大會分為三個環節。第一輪即興創作,第二輪由我定下試題,第三輪則是各位商議後,多數服從少數,將按照少數的那人來定試題。每一輪均有我三人進行評定。」徐達稍微停頓了一下,道。
徐達鄭重宣布:「玄武湖詩詞大會,現在開始!」
話音剛落,台下數十人隨即陷入沉思。
詩詞的世界沒有硝煙,然而每一個參與者都在這無形的戰場上竭盡全力,或沉思,或提筆疾書。
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才子,有的早已準備好詩詞歌賦,有的則在這當下絞盡腦汁、遣詞造句。
為了確保詩會的公平公正,徐達三人商議出一個計劃:誰作好詩詞,三人便親自前去評判並登記在冊。
如此一來,既可讓大會有序進行,也可有效地避免作弊。
半刻鐘後,陸續有人上交詩詞歌賦,徐達、李善長、二皇子三人逐一走下台去,展開品評。
「柳垂輕拂曉,花影舞東風。一聲啼鳥起,萬物皆復甦。」一位年輕學子的作品被輕聲誦出,頓時引來一片竊竊私語。
朱桓聞之,不禁撲哧一聲笑出聲來。然而,他身旁的見才卻不明所以,竟高聲叫道:「好!好!」仿佛那是驚世之作。
「少爺!您怎麼了?」見才疑惑地問道。
朱桓揮了揮手,笑道:「無事,無事!只是覺得這樣的打油詩也敢拿上來,生怕太傅和太師對詩詞一竅不通嗎?哈哈哈~」
隨著大會的推進,一首首詩作漸次呈現:
「星河映水面,蟋蟀伴月聲。清風送涼意,何處夢成真?」
「紅葉隨風舞,清溪映晚霞。一路登高處,人間好景佳。」
「雪落孤村靜,爐火暖心間。舊時人共話,悠然歲月閒。」
「遠山煙雨中,小路曲折通。思親情更重,一盞照歸鴻。」
......
詩詞如珠玉般傾瀉而出,然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留駐記憶者卻寥寥無幾。
台下的懂詩之人紛紛搖頭,徐達三人更是略顯失望,念過後便匆匆離去,留下一片沉默。
這場玄武湖詩詞大會,雖聚集了許多才子,卻也如同大浪淘沙,真金尚未顯露。
時間在無聲無息中流逝,大會的氣氛逐漸緊張,眾人心中愈加期待,期盼著那一首能夠真正驚艷四座的佳作橫空出世。
為了更好地確定名次,徐達吩咐現場的所有人都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直到詩詞大會結束。
「你們看!前排那人,作出來了,不知他所作的詩詞是何樣的?」
「那還用說?那可是秦公子,西安府的才子,所作的詩詞必定是傳世佳作。」
已經被評判過詩詞的才子議論紛紛。
如今的徐達,雖已歷經世事,但對文化的熱愛始終如一。
他的言辭間,不僅是對在場所有人的鼓勵,更是對大明未來的期冀。
在他的引導下,整個大會氛圍漸漸變得輕鬆而愉悅。
此時,坐在屏風後的臨安公主,聽著這些充滿智慧與力量的言辭,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隨著徐達的話音一落,眾人紛紛朝著徐達拜了拜,「謹遵徐老之意。」
在眾人重新落座後,二皇子朱樉微微側身,向身旁的徐達詢問:「徐老,此次詩詞大會可有看好的學子?」這場雅集不僅是詩詞的較量,也是一次妙趣橫生的討論。
徐達笑了笑,反問道:「哦?二皇子言外之意是有看好的學子?」
朱樉輕聲答道:「我觀順天府來的青雲公子和凌霄公子二人皆才華出眾,在民間傳言中,他們的詩詞歌賦也是名列前茅。」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期待,似乎對這兩位才俊頗為讚賞。
徐達微微點頭,「那二人確實不錯,不過我縱觀全場,對濟南府的林子慶更為順眼。」他的評價簡單卻意味深長。
二皇子不禁愣住,心想,這「順眼」二字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深意?就在二人繼續交談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朱桓因坐在最後排,最先注意到有人進來。他抬眼望去,正巧看到一位氣度不凡的老人走入大廳,白須飄飄,威儀自生。瞬間,整個會場的目光都聚集到這位新來的長者身上。
「太師,李老到!」有人高聲稟報導。
隨著這聲通報,所有人紛紛起身,恭敬地轉向這位走上台前的太師。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同為三公,地位尊崇,李善長此次的到來無疑為這場詩會增添了無限重量。
朱桓心中暗自驚嘆,這小小的詩詞大會,竟匯聚了三公中的兩位。這樣的場合,無疑是一次絕佳的機遇,他不禁更加全神貫注。
「徐老頭,你這不厚道啊,舉辦詩詞大會也不叫上我!」李善長爽朗地說道,聲音中透著一股熟稔的親切。
徐達則是臉色一沉,「李老頭,你來幹什麼?」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防備。
李善長微微一笑,緩步走近徐達,低聲說道,「你別以為我不知道聖上的意思!」
「你!你要幹什麼!」徐達聞言,眉頭緊鎖,語氣中透著不安。
其實,關於朱元璋欲將徐達長女許配給朱棣的傳聞,早已在朝野間私下流傳。李善長身為三公之一,自然不會對此毫不知情。儘管如此,這樣的隱秘在台下眾人看來,卻仍舊如霧裡看花。
「我不做何事,」李善長繼續說道,語氣中藏著幾分狡黠,「只是來看看這場盛會,順便帶上我那不成器的長子李祺,萬一也能得到你的青睞呢!」
徐達聞言,雖心中怒意暗涌,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妥協,「你、你!好,好得很!」
最終,二皇子、徐達、李善長三人並肩坐於台上,面向台下的眾人。這樣的場景,使得全場為之一靜,無人敢大聲喧譁,唯恐打擾這幾位權重之人的雅興。
大明三公齊聚兩位於此,這在眾人眼中是何等的榮光與不可思議。
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明白,此次詩會的意義已不僅僅是才情的切磋,更是眾人官場生涯的開始。
眾人紛紛就座,李善長微笑著說道:「諸位不必拘禮,隨意即可。」他目光溫和,卻隱隱透露出一份威嚴。
「本次詩詞大會分為三個環節。第一輪即興創作,第二輪由我定下試題,第三輪則是各位商議後,多數服從少數,將按照少數的那人來定試題。每一輪均有我三人進行評定。」徐達稍微停頓了一下,道。
徐達鄭重宣布:「玄武湖詩詞大會,現在開始!」
話音剛落,台下數十人隨即陷入沉思。
詩詞的世界沒有硝煙,然而每一個參與者都在這無形的戰場上竭盡全力,或沉思,或提筆疾書。
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才子,有的早已準備好詩詞歌賦,有的則在這當下絞盡腦汁、遣詞造句。
為了確保詩會的公平公正,徐達三人商議出一個計劃:誰作好詩詞,三人便親自前去評判並登記在冊。
如此一來,既可讓大會有序進行,也可有效地避免作弊。
半刻鐘後,陸續有人上交詩詞歌賦,徐達、李善長、二皇子三人逐一走下台去,展開品評。
「柳垂輕拂曉,花影舞東風。一聲啼鳥起,萬物皆復甦。」一位年輕學子的作品被輕聲誦出,頓時引來一片竊竊私語。
朱桓聞之,不禁撲哧一聲笑出聲來。然而,他身旁的見才卻不明所以,竟高聲叫道:「好!好!」仿佛那是驚世之作。
「少爺!您怎麼了?」見才疑惑地問道。
朱桓揮了揮手,笑道:「無事,無事!只是覺得這樣的打油詩也敢拿上來,生怕太傅和太師對詩詞一竅不通嗎?哈哈哈~」
隨著大會的推進,一首首詩作漸次呈現:
「星河映水面,蟋蟀伴月聲。清風送涼意,何處夢成真?」
「紅葉隨風舞,清溪映晚霞。一路登高處,人間好景佳。」
「雪落孤村靜,爐火暖心間。舊時人共話,悠然歲月閒。」
「遠山煙雨中,小路曲折通。思親情更重,一盞照歸鴻。」
......
詩詞如珠玉般傾瀉而出,然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留駐記憶者卻寥寥無幾。
台下的懂詩之人紛紛搖頭,徐達三人更是略顯失望,念過後便匆匆離去,留下一片沉默。
這場玄武湖詩詞大會,雖聚集了許多才子,卻也如同大浪淘沙,真金尚未顯露。
時間在無聲無息中流逝,大會的氣氛逐漸緊張,眾人心中愈加期待,期盼著那一首能夠真正驚艷四座的佳作橫空出世。
為了更好地確定名次,徐達吩咐現場的所有人都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直到詩詞大會結束。
「你們看!前排那人,作出來了,不知他所作的詩詞是何樣的?」
「那還用說?那可是秦公子,西安府的才子,所作的詩詞必定是傳世佳作。」
已經被評判過詩詞的才子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