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城門衝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桓的話音剛落,周圍的士卒和百姓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似乎對他的話有些疑惑。

  守將一時間也愣住了,盯著朱桓的面容,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畢竟,作為知縣,朱桓的身份並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官,而是直接與皇室相關的存在。

  「你、你說你是當今聖上的侄兒?」守將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懷疑,但他也不敢輕易冒犯一個可能有皇族背景的人。

  他微微退後一步,仔細觀察朱桓的穿著和神態,心裡打著算盤:「若是謊言,後果可就嚴重了,但若真是皇室親屬,那我可不能輕舉妄動。」

  見才在一旁暗中觀察,心中也感受到局勢的緊張。

  確實朱桓的身份並不簡單,但守將的質疑無疑讓他們的處境變得尷尬。

  他輕聲對朱桓說道:「少爺,要不拿出皇上給您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朱桓點了點頭,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但此刻也只能耐心應對。他從懷中取出聖旨,遞給守將。守將頓時蹲下,其餘人看到其跪下紛紛跟隨。

  在眾人不知所措時,朱桓眼前的守將早已滿頭大汗,驚慌不已。

  不管朱桓手中的聖旨是不是真的,在目前看來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聖旨的材質一看就是真的,置於是否查看,就看他有命看了之後,是否有命活。

  「我雖是知縣,但此行乃是應聖旨前來,奈何你們非要刁難於我。」朱桓語氣堅定,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加從容不迫,「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用意,若是你覺得我所言不實,自可接受任何懲罰。」

  周圍的士兵們逐漸放鬆了警惕,士卒中有人開始低聲議論。守將則是眉頭緊鎖,心中反覆權衡。他知道,若是抓錯了人,自己可能會遭致殺頭之禍。

  最終,朱桓還是緩緩收起了手中的聖旨,向跪在他面前的守將說道:「起來說話!」

  守將緩慢起身朝著朱桓一拜,神情稍稍緩和:「朱大人,都是在下的錯,您若是責罰,便請責罰在下,其餘人都是跟隨我的。」

  朱桓擺了擺手,「我理解你的難處,但今日之事,我希望你能從中吸取教訓,今後在執行職責時,既要嚴格把關,也要學會辨識真偽,以免得罪不能得罪的人。」朱桓語重心長地說道。

  守將聽後,連連點頭,表示今後定當謹慎行事。

  朱桓見狀,便示意隨從繼續前行,而守將則親自帶路,確保他們一行人能夠順利通過。

  在朱桓的智慧和冷靜處理下,一場可能的衝突被化解於無形。

  然而,朱桓心中明白,這樣的事件並非偶然,它反映出朝廷與地方之間信息溝通的不暢。

  朱桓微微頷首,心中暗想,應天府比他想像的更加錯綜複雜。他深吸一口氣,邁步走入應天府的城門,心中卻已暗暗籌劃著名未來的種種可能

  朱桓邁步走進應天府的城門,心中五味雜陳。眼前的景象如同他所想像的那樣,城內繁華熱鬧,行人如織,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洋溢著生活的氣息。

  然而,在這繁華的表象下,自己面臨的挑戰遠比表面看到的複雜。

  身後,守將依然緊隨其後,表情謹慎而又恭敬,仿佛生怕自己錯了一步。

  最終一行人,選擇了京城的福滿樓住下,話說定遠也有一家福滿樓,只不過京城的福滿樓是客棧也是酒樓。

  朱桓一行人抵達福滿樓時,天色已晚,街上的行人稀少,只有幾盞燈籠在風中搖曳,映照出他們疲憊的身影。

  店小二見有客到來,連忙上前迎接,滿臉堆笑地詢問:「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朱桓淡淡地回答:「我們是來住店的,有房間嗎?」

  店小二連忙點頭:「有的有的,幾位客官請跟我來。」

  朱桓跟隨店小二進入店內,只見大廳里燈火通明,幾張桌子旁坐著一些食客,正低聲交談著。

  店小二將他們引到樓上,打開了一間上房的門,房間內陳設簡單卻乾淨整潔,床鋪被褥一應俱全。

  朱桓環顧四周,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隨從們說:「你們先安頓下來,我去樓下看看有什麼吃的。」

  隨從們應聲答應,朱桓便獨自下樓,來到大廳角落的一張空桌旁坐下。

  店小二見狀,立刻上前問道:「客官,您想吃點什麼?」


  朱桓想了想,說:「來幾個你們店裡的招牌菜,再來一壺好酒。」

  店小二應聲而去,不一會兒,便端上了熱氣騰騰的菜餚和一壺香氣四溢的美酒。

  朱桓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聽著周圍食客的議論,突然聽到有人提及詩會的事情。

  他心中一動,便向鄰桌的食客詢問:「請問,你們剛才提到的詩會,是在哪裡舉行的?」

  食客們見朱桓相貌不凡,便熱情地回答:「哦,您問的是太傅徐達組織的詩會吧?就在玄武湖邊的亭子裡,今晚正是詩會的日子。」

  朱桓聽後,心中暗喜,決定飯後便去玄武湖邊看看,或許能遇到一些文人雅士,交流一番。

  飯後,朱桓帶著幾分期待,向玄武湖的方向走去,心中暗自期待著一場文化盛宴。

  在這場盛大的詩詞大會中,表面上是為青年才俊提供一個交流詩詞歌賦的平台,實則背後隱藏著一樁秘密:這是為太傅之女徐妙雲擇婿的活動。

  外界對此毫不知情,但朝中的達官貴人早已心照不宣,紛紛派遣各地的青年才俊前來參與。

  徐妙雲雖在洪武八年時年僅十四,但她的美名早已在京城傳遍。

  朱桓對此感到疑惑,心中不免猜測,為何徐達如此急於為女兒擇婿。

  經過一番思索,他恍然大悟:徐妙雲在洪武九年將滿十五歲,傳言她將嫁與燕王朱棣。然而,身為太傅的徐達並不願捲入朝堂紛爭,這才提早為女兒物色合適的夫婿。

  徐妙雲常年深居簡出,鮮有人得見其真容。

  唯一的一次曝光是在她前往寺廟拜祭時,因風吹動馬車的窗簾,才讓京城的百姓得以瞥見她的絕世容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