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應天府
朱桓走近一家煎餅攤子,香氣撲鼻而來,朱桓的胃口頓時被勾了起來。攤主是一位中年大叔,頭上纏著一條藍色的手巾,手法熟練地在鐵板上翻轉煎餅,動作迅速而有力。
「來一份煎餅!」朱桓興奮地說道。
見才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期待:「少爺,您一定會喜歡的,聽說這家的煎餅加上秘制的醬料,味道特別好!」
攤主很快就將煎餅做好,裹上了新鮮的蔬菜和肉絲,最後淋上幾勺醬料,香味撲鼻,色澤誘人。朱桓接過煎餅,心中充滿了期待。
「快,嘗嘗!」見才迫不及待地催促。
朱桓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味道在舌尖綻放,外脆內軟的煎餅和豐富的餡料結合,真是美味無比。他忍不住讚嘆:「果然名不虛傳!」
三人一邊吃煎餅,一邊欣賞周圍的熱鬧景象。
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販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生活的交響樂。朱桓心中感到無比愉悅,這種簡單的快樂讓他暫時忘卻了繁重的政治事務。
「少爺,我覺得此次跟您出門簡直是賺到了。」見才一邊吃著煎餅,一邊若有所思地說道。
朱桓停下手中的動作,微微思索:「我覺得,生活不僅僅是責任與壓力,更多的是享受與體驗。看這些年輕人的表演,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我希望能將這種熱情帶回到定遠,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擁有這樣的樂趣。」
見才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少爺,您說得對!生活不應該只圍繞著婚姻和生死,更多的應該是享受過程。」
朱桓被這種氣氛感染,心中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後要為定遠的百姓們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讓他們也能體驗到生活的熱情與歡樂。
一路上,朱六九、朱桓、小紅和見才四人經過了十餘天的艱辛旅程,終於抵達了應天府的管轄地。儘管這段時間漫長而又艱難,但他們的眼界也因此得到了擴展。
在旅途中,朱桓一行人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難,路邊時常可見屍體,顯然是因飢餓而亡的,令人心痛不已。
而那些倖存的人則大多瘦弱不堪,奄奄一息。
這一幕幕,與朱桓在定遠縣所見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自從他接手定遠縣以來,雖然時間不長,但情況已有了顯著改善,尤其是饑荒的現象幾乎絕跡,這與他所推行的政策和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回想起自己成立的農業研究所,朱桓心中感慨萬千。
他引進的新種子和改良的耕作方式,讓定遠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相信,憑藉這些措施,定遠將不再面臨饑荒的威脅,更多的百姓將能安居樂業,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一切都讓朱桓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回去後要繼續努力,推行更多利民的政策,讓更多地區的百姓都能擺脫饑荒的陰影,過上富足的生活。
在應天府的邊界,朱桓一行人停下來休整,四周的慘景讓他們的心情沉重。
朱桓回顧著這一路所見,心中感慨萬千,他們不僅見證了百姓的苦難,也感受到了一種責任感的加重。
「少爺!」小紅打破了沉默,聲音雖輕卻透著堅定,「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這裡。雖然定遠的情況有所改善,但這裡的百姓依然在苦苦掙扎,我們必須想辦法幫助他們。」
朱桓點點頭,深以為然。「小紅說得對。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即便我們身處應天府,也不能忘記那些在饑荒中苦苦掙扎的人。」他言辭堅定,眼中閃爍著一絲堅定的光芒。
見才在一旁默默思索,最後說道:「如果我們能夠藉助這次機會,向應天府的官員反映這些情況,或許能爭取到一些支援,幫助這些百姓渡過難關。」
朱桓心中一震,頓時覺得眼前的眼前小紅和見才都能有如此見地,難道身處高位的那些官員能不知道嗎?
朱桓看了看二人後,並未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自己的地方都還沒管理好,又怎能把手伸的那麼長,應天府可不比定遠。
「小紅、見才,你二人此後說話可得注意了!此地不是定遠,說錯話可別怪我到時候不保你們啊!」
聽聞此話後,二人也是沉靜下來,「是,少爺!」
幾人商議之後,朱桓帶著隊伍進入應天府。
站在應天府城門外,朱六九、朱桓、小紅和見才四人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感慨應天府的雄偉壯麗。然而,對朱桓而言,這一切的輝煌似乎沒什麼意義,他眼中這座城不過是一個牢籠。回想起自己的定遠縣,也有著這樣雄偉的城牆,如今卻被困於兩層的束縛之中,他感到無奈,也明白想要打破這個牢籠,至少現在還不現實。
正當他們思索之際,前方城門口的守將突然發出一聲大喝:「站住!」隨著命令,守將的目光如鷹隼般盯住了駛入城門的兩輛馬車。見才反應迅速,立刻從馬車上跳下,快步上前,恭敬地說道:「這位官爺,馬車上坐的是定遠縣的知縣朱桓,朱大人!」
「朱大人?你是在和我開玩笑嗎!洪武八年了,竟然還有人敢與皇上同姓!」守將的聲音高亢而帶著警惕,手指直指朱桓,眼中閃爍著不信的光芒。「快,快下來!若是不下來,別怪我手下無情!」
周圍的人群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士卒們也迅速圍攏過來,形成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包圍圈。局勢頓時緊張起來,朱桓感受到周圍的壓力,無奈之下,只能解開馬車的帘子,緩緩走出。
「我就是朱桓!」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屈的倔強。「我乃當今聖上的侄兒,應聖旨赴家宴,有何不可?」
在這話一出,四周的氣氛瞬間發生了變化,守將愣了一下,臉上的怒色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則是幾分疑慮。
他顯然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心中開始盤算起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
這一刻,朱桓的身份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夠為他開闢道路,也可能成為他無法承受的重擔。
「來一份煎餅!」朱桓興奮地說道。
見才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期待:「少爺,您一定會喜歡的,聽說這家的煎餅加上秘制的醬料,味道特別好!」
攤主很快就將煎餅做好,裹上了新鮮的蔬菜和肉絲,最後淋上幾勺醬料,香味撲鼻,色澤誘人。朱桓接過煎餅,心中充滿了期待。
「快,嘗嘗!」見才迫不及待地催促。
朱桓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味道在舌尖綻放,外脆內軟的煎餅和豐富的餡料結合,真是美味無比。他忍不住讚嘆:「果然名不虛傳!」
三人一邊吃煎餅,一邊欣賞周圍的熱鬧景象。
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販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生活的交響樂。朱桓心中感到無比愉悅,這種簡單的快樂讓他暫時忘卻了繁重的政治事務。
「少爺,我覺得此次跟您出門簡直是賺到了。」見才一邊吃著煎餅,一邊若有所思地說道。
朱桓停下手中的動作,微微思索:「我覺得,生活不僅僅是責任與壓力,更多的是享受與體驗。看這些年輕人的表演,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我希望能將這種熱情帶回到定遠,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擁有這樣的樂趣。」
見才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少爺,您說得對!生活不應該只圍繞著婚姻和生死,更多的應該是享受過程。」
朱桓被這種氣氛感染,心中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後要為定遠的百姓們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讓他們也能體驗到生活的熱情與歡樂。
一路上,朱六九、朱桓、小紅和見才四人經過了十餘天的艱辛旅程,終於抵達了應天府的管轄地。儘管這段時間漫長而又艱難,但他們的眼界也因此得到了擴展。
在旅途中,朱桓一行人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難,路邊時常可見屍體,顯然是因飢餓而亡的,令人心痛不已。
而那些倖存的人則大多瘦弱不堪,奄奄一息。
這一幕幕,與朱桓在定遠縣所見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自從他接手定遠縣以來,雖然時間不長,但情況已有了顯著改善,尤其是饑荒的現象幾乎絕跡,這與他所推行的政策和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回想起自己成立的農業研究所,朱桓心中感慨萬千。
他引進的新種子和改良的耕作方式,讓定遠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相信,憑藉這些措施,定遠將不再面臨饑荒的威脅,更多的百姓將能安居樂業,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一切都讓朱桓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回去後要繼續努力,推行更多利民的政策,讓更多地區的百姓都能擺脫饑荒的陰影,過上富足的生活。
在應天府的邊界,朱桓一行人停下來休整,四周的慘景讓他們的心情沉重。
朱桓回顧著這一路所見,心中感慨萬千,他們不僅見證了百姓的苦難,也感受到了一種責任感的加重。
「少爺!」小紅打破了沉默,聲音雖輕卻透著堅定,「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這裡。雖然定遠的情況有所改善,但這裡的百姓依然在苦苦掙扎,我們必須想辦法幫助他們。」
朱桓點點頭,深以為然。「小紅說得對。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即便我們身處應天府,也不能忘記那些在饑荒中苦苦掙扎的人。」他言辭堅定,眼中閃爍著一絲堅定的光芒。
見才在一旁默默思索,最後說道:「如果我們能夠藉助這次機會,向應天府的官員反映這些情況,或許能爭取到一些支援,幫助這些百姓渡過難關。」
朱桓心中一震,頓時覺得眼前的眼前小紅和見才都能有如此見地,難道身處高位的那些官員能不知道嗎?
朱桓看了看二人後,並未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自己的地方都還沒管理好,又怎能把手伸的那麼長,應天府可不比定遠。
「小紅、見才,你二人此後說話可得注意了!此地不是定遠,說錯話可別怪我到時候不保你們啊!」
聽聞此話後,二人也是沉靜下來,「是,少爺!」
幾人商議之後,朱桓帶著隊伍進入應天府。
站在應天府城門外,朱六九、朱桓、小紅和見才四人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感慨應天府的雄偉壯麗。然而,對朱桓而言,這一切的輝煌似乎沒什麼意義,他眼中這座城不過是一個牢籠。回想起自己的定遠縣,也有著這樣雄偉的城牆,如今卻被困於兩層的束縛之中,他感到無奈,也明白想要打破這個牢籠,至少現在還不現實。
正當他們思索之際,前方城門口的守將突然發出一聲大喝:「站住!」隨著命令,守將的目光如鷹隼般盯住了駛入城門的兩輛馬車。見才反應迅速,立刻從馬車上跳下,快步上前,恭敬地說道:「這位官爺,馬車上坐的是定遠縣的知縣朱桓,朱大人!」
「朱大人?你是在和我開玩笑嗎!洪武八年了,竟然還有人敢與皇上同姓!」守將的聲音高亢而帶著警惕,手指直指朱桓,眼中閃爍著不信的光芒。「快,快下來!若是不下來,別怪我手下無情!」
周圍的人群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士卒們也迅速圍攏過來,形成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包圍圈。局勢頓時緊張起來,朱桓感受到周圍的壓力,無奈之下,只能解開馬車的帘子,緩緩走出。
「我就是朱桓!」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屈的倔強。「我乃當今聖上的侄兒,應聖旨赴家宴,有何不可?」
在這話一出,四周的氣氛瞬間發生了變化,守將愣了一下,臉上的怒色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則是幾分疑慮。
他顯然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心中開始盤算起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狀況。
這一刻,朱桓的身份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夠為他開闢道路,也可能成為他無法承受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