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愛國助餉運動
「哦?」
韓復哦了一聲,順勢打量起那西貝貨,只見她比昨天見到時,身上多了一件皺皺巴巴的長袍。
她身材本來就瘦,又套上這件不合身的長袍,顯得便有些滑稽。
這是怕別人根據身體特徵,看出她是西貝貨?
不過,她雖然身材消瘦,但個子竟不算矮,以韓複目測來看,差不多一米六出頭的樣子。
韓複本來以為她也就十三四歲,現在看來應該不止。
「你還會研墨?可是之前念過書?」
「我沒念過,但我弟弟念過,以前在家的時候,弟弟會教我認字……」
西貝貨話還沒有說完,船家快步走過來,將她拉到了身後,語氣里陪著笑道:「小孩子不懂事,說著玩的,官爺千萬當不得真。」
「無妨。」韓復擺了擺手,笑道:「研墨也不是什麼技術工種,就算是不會,現學也來得及。丁樹皮,你把筆墨擺到這個板車上,然後叫眾人過來排隊,本職要登記姓名。」
丁樹皮應了一聲,手腳麻利的在板車上收拾起來,然後走向空地,尖利的嗓音隨之響起。
船家眼睛轉了轉,糾結了一陣子以後,將西貝貨讓了出去,對其吩咐道:「既然官爺有令,你……你便好生伺候,千萬不可再胡說八道,聽到了沒有!」
韓復笑了笑,信步走到那輛板車前,拉過馬扎坐下。
眾人趕了半晌的路,到渡口時已經非常疲憊了,這時都是一堆一堆的坐在地上歇息,丁樹皮折了一根樹枝,跳來蹦去,賣力的整隊。
趁著這個空隙,韓復向站在旁邊研墨的西貝貨低聲道:「昨日漢水邊,多謝姑娘相告。」
西貝貨身子一頓,臉紅了起來,不過被厚厚的河泥糊住,從外面看不出臉色變化。
她也不分辨,只是說道:「他們說你是闖……大順的千總,你去石花街找熊姓和趙姓的大戶,是追贓拷餉?」
「本官以德服人,又沒有動粗,怎麼能叫拷餉呢?」韓復提起毛筆頓了頓,又道:「那叫愛國助餉運動,和那些簡單粗暴的追贓拷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愛國助餉運動?
西貝貨一愣,只覺得這個詞組裡的每一個字她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完全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了。
韓復可沒有解釋的義務,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西貝貨猶豫了一下,接過韓復手中的毛筆,在白紙的角落裡,用力寫下了「趙麥冬」三個字。
趙麥冬……
韓復在心裡複述了一遍後,丁樹皮走了過來,彎著腰說道:「千總爺,隊已經列好了。」
「哦,好。」韓復點點頭,拿回毛筆,舔飽了墨,在白紙右上角寫下了「募勇名冊」作為題頭。
他前世在體制內的時候,專門練過一段時間的毛筆字,水平不好不壞,只能說能看。
丁樹皮站到韓復側後方,衝著另外一邊的西貝貨笑了笑,點了點頭。
趙麥冬臉上又是一紅,也不搭理他,低頭專心研墨。
……
「官爺,小人宋繼祖特來報名。」站在隊列最前面的,就是莊稼漢宋繼祖,他剛才第一個到桃葉渡,得了五錢賞銀,這時滿面春風。
這韓千總為人和善,好說話,出手又極為闊綽,只覺跟著他從軍,簡直就是一樁美差。
只是。
「我軍中首重紀律,長官有問方可作答,不問不可開口,若有事情,舉手報告經長官同意後,再說事情。」韓復板著臉看了宋繼祖一眼:「記住了?」
他聲音極大,不僅僅是說給宋繼祖聽的。
宋繼祖愣了愣,下意識回答道:「記……記住了。」
「嗯。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多大了,家中可還有什麼人,身上可有傷疤,一併說來。」
宋繼祖只覺得,今天下午在土路上信馬由韁,面帶微笑問自己話的韓千總,和現在這個板著臉的韓千總,簡直不是同一個人。
但他生性老實,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去想,老老實實的一一作答。
站在板車後頭的丁樹皮,也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板。
只有趙麥冬還和剛才一樣,蹲在韓復身邊,埋頭研墨。
韓復提筆在紙上寫下了:「宋繼祖,夔州府大寧縣人,二十一歲,面黑……」
然後他身子探過板車,掀起宋繼祖的衣服,褲腰看了看,又在他身上到處捏了幾下,接著在後面寫道:「皮肉緊實,雙腳甚大,左胸有痣三顆。」
按照戚繼光《紀效新書》裡面的標準,最好的兵源就是黑大粗壯,能耐辛苦,手麵皮肉堅實,面上有土作之色的鄉野老實之人。
以這個作為標準的話,宋繼祖倒是非常的吻合。
韓復記下了這些信息以後,也不說可,也不說不可,只是手指著板車左邊的空地,說道:「你站到那邊去,以後你就是第一隊。」
排在宋繼祖後面的,是先前那個冷臉漢子,他只落後宋繼祖五六步,遺憾排在第二名,不過也有三錢銀子的賞銀。
冷臉上前以後,也不說話,直到韓復發問以後,才開口說了。
韓復如法炮製,作了一番檢查之後,提筆寫道:「馮山,二十三歲,竹山縣人,面古銅色,左臂有燒傷疤……」
記完這些信息之後,韓復又道:「你站到宋繼祖旁邊,以後你就是第二隊的。」
馮山也不言語,徑直走到了宋繼祖旁邊,抬頭冷冷瞪了對方一眼。
跟著上前的,是今天桃葉渡競走大賽的第三名。
自報家門叫做葉崇訓,二十四歲,鄖陽府梅家堡人。
之前的宋繼祖和馮山兩個人個頭都不算高,而葉崇訓明顯要高出前面兩人一頭,按照後世的標準,大概有一米七五左右。
「你說你之前在梅家堡當過鄉勇?」韓復看著記錄下來的信息,問道:「那為何流落到石花街來?」
「去年闖……大順軍鬧……這個占據湖廣的時候,小人鄉里組織鄉兵自保。」
葉崇訓說話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在腦海里,將闖賊、鬧兵災這些詞彙轉換過來,因此說得磕磕絆絆。
韓復也不催促,靜待下文。
葉崇訓接著說道:「今年正月間,襄陽府的大順軍在路應標等老爺的帶領下,順漢江去打鄖陽府。鄖陽府守備完善,大順軍一時攻不下,便劫……這個……」
說到此處,葉崇訓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劫掠鄉野這個詞,該用什麼詞組來美化,有點被卡住了。
「本職並非迂腐之人。」韓復淡淡道:「你只管照實說就是了。」
「是。」葉崇訓應了一聲,接著說道:
「大順軍一時打不下府城,就在城外紮營,路應標、馮養珠等老爺,就縱兵在府城附近征糧,便是在那個時候,小人家鄉梅家堡遭了兵。鄉勇死傷大半,小人僥倖脫身。」
「圍城半個月後,鄖陽府里的高斗樞老爺,派這個王光恩軍爺偷襲燒掉了大順軍在均州的糧草,大順軍這才退回了襄陽。」
「只是退兵之後,府城依舊戒嚴,不讓流民進城,小人沒法子,只好順著漢水往東走,成了流民。」
葉崇訓說的,應該是崇禎十七年正月的鄖陽府之戰。
當時留守襄陽府的路應標、馮養珠等大順將領,在昌義府防禦使李之綱的指揮下,朔漢江而上,去攻打鄖陽府,只不過被明朝的鄖陽府按察使高斗樞和鄖陽總兵王光恩所擊敗。
說起高斗樞以及王光恩、王光泰、王光興三兄弟在明末也是傳奇人物。
崇禎末年的時候,鄖陽府周圍全都被起義軍占領,連朝廷都認為鄖陽已經丟了,結果高斗樞等人,卻在鄖陽這座孤城堅守了四五年,直到弘光元年吳三桂南下,才被迫投降。
而後王光恩的弟弟王光泰、王光興堅持抗清,縱橫西南十幾載。
這些事情,韓復前世只在書上和一些旅遊景點的小作文上看過,沒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親歷者。
「你不過是梅家堡的一個鄉勇,為何知道的那麼清楚?」
「官爺明鑑。」葉崇訓解釋道:「小人正月間從鄖陽府順著漢水往下遊走,一路上遇到很多鄖陽、均州的流民,小人注意打聽,又多方對比,是以知道的清楚了一些。」
能夠主動的注意收集情報,還知道將收集來的情報互相驗證……不錯,韓復心中點了點頭,口中再度問道:「你在梅家堡作鄉勇的時候,可曾擔任過什麼職位?」
「鄉勇也沒什麼職位不職位的,不過梅家堡的鄉勇,小人也參與編練就是了。」葉崇訓道。
「嗯。」韓復點了點頭,提筆在葉崇訓名字上面畫了一圈,然後說道:「你站到馮山旁邊,就是古銅臉那個,以後你就是第三隊。」
丁樹皮見到韓千總和這高個鄉勇聊得最多,心中默念,將葉崇訓的名字記了下來。
跟在葉崇訓後面的,是武昌縣來的陳永福父子,父親三十七歲,兒子陳大郎十九歲,父子倆只差了十八歲,據他們自己說,陳大郎還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不過都不在了。
這家庭配置,屬於放在早幾年,計生辦主任看了都兩眼一黑的存在。
韓復將陳永福和陳大郎,分別編排進了第一隊和第二隊。
從石花街外,天黑之前抵達桃葉渡的,不算石玄清和丁樹皮,一共有34人,其中三個十三四歲過於年幼,兩個年紀在五十上下,韓復只做登記,沒做編排。
剩下的29人,按照順序,平均分到三個小隊當中。
其中第一隊和第二隊都是十人,第三隊九人。
宋繼祖、馮山、葉崇訓暫定為三個小隊的小隊長。
韓復前世作為苦逼的科長,雖然啥活都幹過,但帶兵打仗這事是真沒幹過。
解放軍雖然強大,但編制明顯不適合十七世紀的大明朝。
他只好憑著記憶,是按照戚家軍的隊、旗、司、局、營的編制來。
以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一旗,三旗為一司,三司為一局,三局為一營。
小隊當中,設戰兵十人,隊長一人,伙夫一人。
三隊為一旗,設一旗總,配備一門三十斤的虎蹲炮。
不過現在連小隊都不滿編,這些只能一切從簡,旗總也暫時空缺。
毛筆字書寫效率較低,韓復在登記的時候問的又十分細緻,以至於全都登記完以後,已經是一個時辰過去了。
先頭登記的那些人,除了三個小隊長之外,其他人都席地而坐,三五成群的聊起了天,甚至還有幾個躺在地上,鼾聲如雷。
韓復放下筆,甩了甩手腕,望著昏黃火把照耀下的這些流民和花子們,心中忍不住想到,這便是我韓某人在這亂世之中,賴以生存的根本麼?
若是將來有一日,自己僥倖能夠有稱孤道寡的機會,不知這些人當中,又會有幾位公侯,幾位將軍?
不過。
自己本來是豪情萬丈的,為啥越看這些人,越覺得沒有底氣呢?
感覺帶著這幫人,不像是個帶兵打仗的千總,倒像是個丐幫長老!
收回思緒,韓復側頭看向站在自己身後,一直沒有說話的丁樹皮:「丁兄今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丁樹皮連忙擺手,眼神比先前更多了幾分畏懼。
「丁兄也看到了,本職招兵買馬不是說說而已,將來許是要上陣殺敵,建功於沙場的。」
韓復繼續說道:「丁兄雖然是石花街本地住戶,但替本職辦差可稱得上是盡心盡力,若是想要從軍報效,搏一個前程,本職可以為你破例。若不是不願,也不勉強,可到石道長那裡領二兩銀子,便可回石花街。」
「這個……這個……」
丁樹皮一時犯了難。
他無父無母,也沒有老婆孩子,正經的光棍一條。
家中也只有破屋一間。
他既不種地,做生意也沒有長性,平常就是給人幫閒、跑腿打短工為生,日子過得叮噹響。
若只是如此,那便罷了。
偏偏丁樹皮人窮志不短,他還有夢想!
他小的時候念過幾天私塾,讀過幾本書,尤其是三國,讀完以後自覺英雄氣暴漲,自命不凡,時常拉著人家高談闊論,吞吐宇宙之機。
大人不聽他講,他就拉著街上的小孩子講。
久而久之,這樣沒什麼本事,又喜歡講怪話的人,自然就成為了石花街眾人嘲弄的對象。
漸漸地,鎮上的富戶連幫閒、短工都不肯用他了,丁樹皮日子過得愈發困苦。
不過,石花街的記憶再灰暗,那也是自己的家鄉,一時間要舍了家鄉,變成丘八,他還是很猶豫的。
但連他都能看的出來,這韓千總不是一般人,跟著他混,再怎麼樣,也比在石花街每天造大糞強。
就是當兵太危險了,搞不好就要死人。
丁樹皮思來想去,一時非常的猶豫。
半晌才說道:「這個……好教千總爺知道,千總爺垂青,小人自然是一萬個願意,只是小人生性膽小,於戰場殺敵之事,實在是……實在是不甚擅長。」
生性膽小……你這個丁樹皮,倒是肯說實話,韓復擺手笑道:「這個無妨,你不在三個小隊中任意一隊,只需跟在我身邊即可,就……就當做是親兵吧!」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面說,募兵最好的就是鄉野老實之人,就像是宋繼祖那樣的,而最不好的就是形動伶便的城市油滑之人,而偏偏丁樹皮就有點過於城市化。
不過,城市油滑之人也有城市油滑之人的用處。
「啊?」
那邊,丁樹皮愣了愣,分開兩手兩腳看了又看,心說,我,丁樹皮,居然也能當親兵?!
韓復哦了一聲,順勢打量起那西貝貨,只見她比昨天見到時,身上多了一件皺皺巴巴的長袍。
她身材本來就瘦,又套上這件不合身的長袍,顯得便有些滑稽。
這是怕別人根據身體特徵,看出她是西貝貨?
不過,她雖然身材消瘦,但個子竟不算矮,以韓複目測來看,差不多一米六出頭的樣子。
韓複本來以為她也就十三四歲,現在看來應該不止。
「你還會研墨?可是之前念過書?」
「我沒念過,但我弟弟念過,以前在家的時候,弟弟會教我認字……」
西貝貨話還沒有說完,船家快步走過來,將她拉到了身後,語氣里陪著笑道:「小孩子不懂事,說著玩的,官爺千萬當不得真。」
「無妨。」韓復擺了擺手,笑道:「研墨也不是什麼技術工種,就算是不會,現學也來得及。丁樹皮,你把筆墨擺到這個板車上,然後叫眾人過來排隊,本職要登記姓名。」
丁樹皮應了一聲,手腳麻利的在板車上收拾起來,然後走向空地,尖利的嗓音隨之響起。
船家眼睛轉了轉,糾結了一陣子以後,將西貝貨讓了出去,對其吩咐道:「既然官爺有令,你……你便好生伺候,千萬不可再胡說八道,聽到了沒有!」
韓復笑了笑,信步走到那輛板車前,拉過馬扎坐下。
眾人趕了半晌的路,到渡口時已經非常疲憊了,這時都是一堆一堆的坐在地上歇息,丁樹皮折了一根樹枝,跳來蹦去,賣力的整隊。
趁著這個空隙,韓復向站在旁邊研墨的西貝貨低聲道:「昨日漢水邊,多謝姑娘相告。」
西貝貨身子一頓,臉紅了起來,不過被厚厚的河泥糊住,從外面看不出臉色變化。
她也不分辨,只是說道:「他們說你是闖……大順的千總,你去石花街找熊姓和趙姓的大戶,是追贓拷餉?」
「本官以德服人,又沒有動粗,怎麼能叫拷餉呢?」韓復提起毛筆頓了頓,又道:「那叫愛國助餉運動,和那些簡單粗暴的追贓拷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愛國助餉運動?
西貝貨一愣,只覺得這個詞組裡的每一個字她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完全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了。
韓復可沒有解釋的義務,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西貝貨猶豫了一下,接過韓復手中的毛筆,在白紙的角落裡,用力寫下了「趙麥冬」三個字。
趙麥冬……
韓復在心裡複述了一遍後,丁樹皮走了過來,彎著腰說道:「千總爺,隊已經列好了。」
「哦,好。」韓復點點頭,拿回毛筆,舔飽了墨,在白紙右上角寫下了「募勇名冊」作為題頭。
他前世在體制內的時候,專門練過一段時間的毛筆字,水平不好不壞,只能說能看。
丁樹皮站到韓復側後方,衝著另外一邊的西貝貨笑了笑,點了點頭。
趙麥冬臉上又是一紅,也不搭理他,低頭專心研墨。
……
「官爺,小人宋繼祖特來報名。」站在隊列最前面的,就是莊稼漢宋繼祖,他剛才第一個到桃葉渡,得了五錢賞銀,這時滿面春風。
這韓千總為人和善,好說話,出手又極為闊綽,只覺跟著他從軍,簡直就是一樁美差。
只是。
「我軍中首重紀律,長官有問方可作答,不問不可開口,若有事情,舉手報告經長官同意後,再說事情。」韓復板著臉看了宋繼祖一眼:「記住了?」
他聲音極大,不僅僅是說給宋繼祖聽的。
宋繼祖愣了愣,下意識回答道:「記……記住了。」
「嗯。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多大了,家中可還有什麼人,身上可有傷疤,一併說來。」
宋繼祖只覺得,今天下午在土路上信馬由韁,面帶微笑問自己話的韓千總,和現在這個板著臉的韓千總,簡直不是同一個人。
但他生性老實,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去想,老老實實的一一作答。
站在板車後頭的丁樹皮,也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板。
只有趙麥冬還和剛才一樣,蹲在韓復身邊,埋頭研墨。
韓復提筆在紙上寫下了:「宋繼祖,夔州府大寧縣人,二十一歲,面黑……」
然後他身子探過板車,掀起宋繼祖的衣服,褲腰看了看,又在他身上到處捏了幾下,接著在後面寫道:「皮肉緊實,雙腳甚大,左胸有痣三顆。」
按照戚繼光《紀效新書》裡面的標準,最好的兵源就是黑大粗壯,能耐辛苦,手麵皮肉堅實,面上有土作之色的鄉野老實之人。
以這個作為標準的話,宋繼祖倒是非常的吻合。
韓復記下了這些信息以後,也不說可,也不說不可,只是手指著板車左邊的空地,說道:「你站到那邊去,以後你就是第一隊。」
排在宋繼祖後面的,是先前那個冷臉漢子,他只落後宋繼祖五六步,遺憾排在第二名,不過也有三錢銀子的賞銀。
冷臉上前以後,也不說話,直到韓復發問以後,才開口說了。
韓復如法炮製,作了一番檢查之後,提筆寫道:「馮山,二十三歲,竹山縣人,面古銅色,左臂有燒傷疤……」
記完這些信息之後,韓復又道:「你站到宋繼祖旁邊,以後你就是第二隊的。」
馮山也不言語,徑直走到了宋繼祖旁邊,抬頭冷冷瞪了對方一眼。
跟著上前的,是今天桃葉渡競走大賽的第三名。
自報家門叫做葉崇訓,二十四歲,鄖陽府梅家堡人。
之前的宋繼祖和馮山兩個人個頭都不算高,而葉崇訓明顯要高出前面兩人一頭,按照後世的標準,大概有一米七五左右。
「你說你之前在梅家堡當過鄉勇?」韓復看著記錄下來的信息,問道:「那為何流落到石花街來?」
「去年闖……大順軍鬧……這個占據湖廣的時候,小人鄉里組織鄉兵自保。」
葉崇訓說話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在腦海里,將闖賊、鬧兵災這些詞彙轉換過來,因此說得磕磕絆絆。
韓復也不催促,靜待下文。
葉崇訓接著說道:「今年正月間,襄陽府的大順軍在路應標等老爺的帶領下,順漢江去打鄖陽府。鄖陽府守備完善,大順軍一時攻不下,便劫……這個……」
說到此處,葉崇訓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劫掠鄉野這個詞,該用什麼詞組來美化,有點被卡住了。
「本職並非迂腐之人。」韓復淡淡道:「你只管照實說就是了。」
「是。」葉崇訓應了一聲,接著說道:
「大順軍一時打不下府城,就在城外紮營,路應標、馮養珠等老爺,就縱兵在府城附近征糧,便是在那個時候,小人家鄉梅家堡遭了兵。鄉勇死傷大半,小人僥倖脫身。」
「圍城半個月後,鄖陽府里的高斗樞老爺,派這個王光恩軍爺偷襲燒掉了大順軍在均州的糧草,大順軍這才退回了襄陽。」
「只是退兵之後,府城依舊戒嚴,不讓流民進城,小人沒法子,只好順著漢水往東走,成了流民。」
葉崇訓說的,應該是崇禎十七年正月的鄖陽府之戰。
當時留守襄陽府的路應標、馮養珠等大順將領,在昌義府防禦使李之綱的指揮下,朔漢江而上,去攻打鄖陽府,只不過被明朝的鄖陽府按察使高斗樞和鄖陽總兵王光恩所擊敗。
說起高斗樞以及王光恩、王光泰、王光興三兄弟在明末也是傳奇人物。
崇禎末年的時候,鄖陽府周圍全都被起義軍占領,連朝廷都認為鄖陽已經丟了,結果高斗樞等人,卻在鄖陽這座孤城堅守了四五年,直到弘光元年吳三桂南下,才被迫投降。
而後王光恩的弟弟王光泰、王光興堅持抗清,縱橫西南十幾載。
這些事情,韓復前世只在書上和一些旅遊景點的小作文上看過,沒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親歷者。
「你不過是梅家堡的一個鄉勇,為何知道的那麼清楚?」
「官爺明鑑。」葉崇訓解釋道:「小人正月間從鄖陽府順著漢水往下遊走,一路上遇到很多鄖陽、均州的流民,小人注意打聽,又多方對比,是以知道的清楚了一些。」
能夠主動的注意收集情報,還知道將收集來的情報互相驗證……不錯,韓復心中點了點頭,口中再度問道:「你在梅家堡作鄉勇的時候,可曾擔任過什麼職位?」
「鄉勇也沒什麼職位不職位的,不過梅家堡的鄉勇,小人也參與編練就是了。」葉崇訓道。
「嗯。」韓復點了點頭,提筆在葉崇訓名字上面畫了一圈,然後說道:「你站到馮山旁邊,就是古銅臉那個,以後你就是第三隊。」
丁樹皮見到韓千總和這高個鄉勇聊得最多,心中默念,將葉崇訓的名字記了下來。
跟在葉崇訓後面的,是武昌縣來的陳永福父子,父親三十七歲,兒子陳大郎十九歲,父子倆只差了十八歲,據他們自己說,陳大郎還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不過都不在了。
這家庭配置,屬於放在早幾年,計生辦主任看了都兩眼一黑的存在。
韓復將陳永福和陳大郎,分別編排進了第一隊和第二隊。
從石花街外,天黑之前抵達桃葉渡的,不算石玄清和丁樹皮,一共有34人,其中三個十三四歲過於年幼,兩個年紀在五十上下,韓復只做登記,沒做編排。
剩下的29人,按照順序,平均分到三個小隊當中。
其中第一隊和第二隊都是十人,第三隊九人。
宋繼祖、馮山、葉崇訓暫定為三個小隊的小隊長。
韓復前世作為苦逼的科長,雖然啥活都幹過,但帶兵打仗這事是真沒幹過。
解放軍雖然強大,但編制明顯不適合十七世紀的大明朝。
他只好憑著記憶,是按照戚家軍的隊、旗、司、局、營的編制來。
以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一旗,三旗為一司,三司為一局,三局為一營。
小隊當中,設戰兵十人,隊長一人,伙夫一人。
三隊為一旗,設一旗總,配備一門三十斤的虎蹲炮。
不過現在連小隊都不滿編,這些只能一切從簡,旗總也暫時空缺。
毛筆字書寫效率較低,韓復在登記的時候問的又十分細緻,以至於全都登記完以後,已經是一個時辰過去了。
先頭登記的那些人,除了三個小隊長之外,其他人都席地而坐,三五成群的聊起了天,甚至還有幾個躺在地上,鼾聲如雷。
韓復放下筆,甩了甩手腕,望著昏黃火把照耀下的這些流民和花子們,心中忍不住想到,這便是我韓某人在這亂世之中,賴以生存的根本麼?
若是將來有一日,自己僥倖能夠有稱孤道寡的機會,不知這些人當中,又會有幾位公侯,幾位將軍?
不過。
自己本來是豪情萬丈的,為啥越看這些人,越覺得沒有底氣呢?
感覺帶著這幫人,不像是個帶兵打仗的千總,倒像是個丐幫長老!
收回思緒,韓復側頭看向站在自己身後,一直沒有說話的丁樹皮:「丁兄今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丁樹皮連忙擺手,眼神比先前更多了幾分畏懼。
「丁兄也看到了,本職招兵買馬不是說說而已,將來許是要上陣殺敵,建功於沙場的。」
韓復繼續說道:「丁兄雖然是石花街本地住戶,但替本職辦差可稱得上是盡心盡力,若是想要從軍報效,搏一個前程,本職可以為你破例。若不是不願,也不勉強,可到石道長那裡領二兩銀子,便可回石花街。」
「這個……這個……」
丁樹皮一時犯了難。
他無父無母,也沒有老婆孩子,正經的光棍一條。
家中也只有破屋一間。
他既不種地,做生意也沒有長性,平常就是給人幫閒、跑腿打短工為生,日子過得叮噹響。
若只是如此,那便罷了。
偏偏丁樹皮人窮志不短,他還有夢想!
他小的時候念過幾天私塾,讀過幾本書,尤其是三國,讀完以後自覺英雄氣暴漲,自命不凡,時常拉著人家高談闊論,吞吐宇宙之機。
大人不聽他講,他就拉著街上的小孩子講。
久而久之,這樣沒什麼本事,又喜歡講怪話的人,自然就成為了石花街眾人嘲弄的對象。
漸漸地,鎮上的富戶連幫閒、短工都不肯用他了,丁樹皮日子過得愈發困苦。
不過,石花街的記憶再灰暗,那也是自己的家鄉,一時間要舍了家鄉,變成丘八,他還是很猶豫的。
但連他都能看的出來,這韓千總不是一般人,跟著他混,再怎麼樣,也比在石花街每天造大糞強。
就是當兵太危險了,搞不好就要死人。
丁樹皮思來想去,一時非常的猶豫。
半晌才說道:「這個……好教千總爺知道,千總爺垂青,小人自然是一萬個願意,只是小人生性膽小,於戰場殺敵之事,實在是……實在是不甚擅長。」
生性膽小……你這個丁樹皮,倒是肯說實話,韓復擺手笑道:「這個無妨,你不在三個小隊中任意一隊,只需跟在我身邊即可,就……就當做是親兵吧!」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面說,募兵最好的就是鄉野老實之人,就像是宋繼祖那樣的,而最不好的就是形動伶便的城市油滑之人,而偏偏丁樹皮就有點過於城市化。
不過,城市油滑之人也有城市油滑之人的用處。
「啊?」
那邊,丁樹皮愣了愣,分開兩手兩腳看了又看,心說,我,丁樹皮,居然也能當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