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給自己老子畫大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是……爹,你先聽我說。」朱肅第一次如此堅定地打斷皇帝老子的話,「大哥你也先別急著幫我辯解,讓我把話說完。」

  「爹,我知道你心急,但請你稍等,聽我把話說完,你再決定。」

  面對朱元璋銳利的眼神,朱肅先拉過一把椅子坐下,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

  「首先,假設我把細鹽的製作方法交出去,我敢肯定,不久之後,無論朝廷怎麼保密,這方法都會泄露出去。」

  「那時,各地私鹽會泛濫,和官鹽爭市場,我們就會有麻煩了。」

  朱肅解釋道:「私鹽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省去了運輸成本,官鹽在這方面根本競爭不過。」

  「而且,私鹽價格低廉,除了運輸成本低,還因為它不用上稅。」

  頓了頓,朱肅接著說:「市場講究的是供需平衡,私鹽充斥市場,官鹽的銷量自然下滑。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市場就這樣被私鹽慢慢侵蝕了。」

  他嘆了口氣,繼續道:「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鹽價持續高漲,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卻兩頭不討好。」

  「搞不好,朝廷不僅賺不到銀子,還會落得個聲名狼藉。」

  朱肅的話音剛落,朱元璋和朱標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開口問道:「那……小五,你有什麼辦法?」

  朱標也附和道:「是啊,小五,你說的這些貪官污吏,人性的弱點,確實讓人頭疼。」

  朱肅微微一笑,說:「辦法嘛,也不是沒有,只是需要從源頭抓起,嚴懲貪官,同時改革鹽稅制度,讓私鹽無利可圖。」

  朱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那我們就從源頭抓起,嚴懲這些貪官污吏。」

  朱肅又開始說他的計劃:「給我那郊外的別苑,我要把它改造成生產基地。爹或者大哥,你們負責收購粗鹽,然後以一兩五錢的價碼賣給我。

  我加工後的細鹽,將以十兩一斤的價格供應給朝廷。記住,稅收就按九兩一斤來計算。」

  朱肅話音未落,朱元璋就猛地一拍桌子:「小兔崽子,你這是獅子大開口啊?!」

  朱標則保持著沉默,沒有立刻回應。

  「爹,你聽我說,這可是細鹽!你以為粗鹽能直接對半出細鹽嗎?」朱肅的情緒激動起來,朱元璋跟朱標被他的情緒帶動,也站了起來。

  「市面上的粗鹽十兩能出一兩五錢的細鹽,爹,你算算帳,我給你的價格加上稅收,每斤細鹽你就能賺三兩五錢,我不過賺二兩五錢而已!」

  朱肅提高了聲音,怒氣沖沖地說道:「我賣一百斤細鹽,難道我就是個二百五?」

  朱元璋一時語塞,兒子的嗓門確實大了些,自己的腳底板也確實癢得難以忍受,真的是好想拿鞋底抽他啊!

  但不得不承認,兒子的話果然有道理,自己真的是賺了不少。

  「不過小五,你這價格定的高了些。」朱標終於忍不住開口。

  「高嗎?」朱肅反問,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這鹽價,可不是一般的高啊!」朱標皺著眉頭,一臉的肉痛。

  「高價正是我們所求!」朱肅興奮地一拍桌子,「這鹽,本就不是為窮人準備的,至少現在不是。」

  「不賣給窮人,你卻大談特談讓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細鹽?」朱元璋額頭青筋暴起,對這個看似聰明卻又不著調的兒子,他真是又氣又無奈。

  「爹,這其實是個市場供需的問題,我們要刺激消費,實現消費的升級和分層。」

  「這話解釋起來有些複雜,您就這麼理解吧:我把細鹽賣給朝廷,朝廷再賣給那些有錢的財主。」

  「這樣,銀兩就流入了朝廷的國庫,朝廷就可以用這些錢來改善民生。」

  「同時,因為細鹽的生產需要大量的粗鹽,朝廷可以在沿海地區增設曬鹽場,僱傭邊民生產海鹽。」

  「這樣一來,沿海的百姓就有了生計…」

  「他們的口袋裡有了錢,就會去買米、買肉、買布,當地的市場也會逐漸繁華起來,朝廷的稅收也會相應增加。」

  「而且,我們還可以開展出口貿易,將食鹽賣到外國去。到那時,食鹽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十兩、二十兩銀子那麼簡單了。」

  「當然了,爹,我知道您已經下達了海禁令,不讓我們下海。我也明白您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對付那些躲在海外島嶼上的張士誠餘黨。」


  朱肅的態度十分誠懇,他對朱元璋和朱標說道:「父親、大哥,我願意為皇室分憂,等我赴藩封之後,必定能替大明剷除海上的叛逆勢力。」

  「到那時,懇請父皇考慮重新開放海禁,讓我有機會為父皇賺取金山銀山,略盡孝道。」

  一番慷慨陳詞後,朱元璋和朱標的頭腦仍有些轉不過彎來。

  朱肅從談論食鹽到提議解除海禁,實際上是在暗示他真正的意圖。

  誰會傻到只想靠食鹽賺錢呢?一個有抱負的人,心胸應該像大海一樣寬廣。他的雄心壯志,又有誰能理解?

  現在,他得讓父兄先嘗到一些甜頭,這樣將來才能引導大明走回正確的道路。

  「小五,過來一下。」朱元璋沉思了片刻,招呼朱肅過來。

  「好的,父親。」朱肅應聲而起,放下手中的茶杯,疾步走到朱元璋身邊,雙手緊握成拳,迅速地開始為朱元璋捶腿。

  朱標看到這一幕,第一次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遠遠不及朱肅。

  「你提到的那些市場供需、消費關係……這些理論,是哪個老師教給你的?」朱元璋嚴肅地問道。

  「沒人教,是我自己琢磨的。」朱肅裝出一副無辜的樣子。

  看到朱元璋滿臉的疑惑,朱肅趕緊解釋說:「爹,這是我從讀史書中學到的。我一直好奇,宋朝那麼弱小,他們是怎麼支撐那麼久才滅亡的?」

  朱肅埋頭研究宋史,試圖從中尋找答案。

  他發現,儘管宋朝在軍事上並沒有特麼的地方,但在商業發展上卻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