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做就做私鹽生意
朱肅雖然也有血緣上的姐姐,但與寧國公主的關係並不親近,倒是和常希芸從小就很投緣,因此,他在心裡早已將常希芸當作了自己的親姐姐。
「唉,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常希芸輕輕嘆息。
正要說些什麼,注意到朱肅似乎要離開,忙不迭地說:
「我回頭就告訴太子,我容不下他那群花枝招展的,以後他不許帶她們出現在我面前,怎麼樣?」
「嗯,這樣就對了,」朱肅一屁股坐回椅子上,看到常希芸面前剩下的冰酥酪,便毫不猶豫地端起來喝了個精光,嘴角還掛著白色的奶汁。
仍不忘對常希芸似模似樣地教訓著:「記住,臉皮厚才能吃得好,太要面子只會自討苦吃,夜裡一個人冷清,白天又裝模作樣。」
旁邊的宮人們眼見太子妃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惡狠狠地瞪著五殿下,然後親自動手教訓了一番。
花園慘案之後,朱肅揉著常希芸掐過的胳膊,疼得五官扭曲,走進了太子朱標的書房。
朱標一見他這副慘樣,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小五,你大嫂都已經孩子媽了,你能不能別再惹她生氣?」
「這有什麼,她還是我那個芸姐嘛。再說,生完孩子得多活動活動,身體養好了才能繼續生…」
「你們家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萬一雄英不成氣候,大哥你還得考慮其他選擇。」
朱標聽後,無奈地扶了扶額頭:「我替雄英先謝謝他五叔的未雨綢繆了。」
「哈哈哈,不用謝,我這就是比旁人想得長遠一些。」朱肅仍舊嬉皮笑臉。
朱標忍不住笑了笑:「行了,說正事吧。」
朱肅突然意識到自己今天並非單純來和侄兒嬉戲的,他想起自己把重要的油紙包裹遺忘在了後花園。
而這時,常希芸已經差人將包裹送了過來。「嘿,還是芸姐貼心!」
朱肅接過包裹,便遞到了朱標面前。
朱標抬頭,只見朱肅已經把油紙包打開,一抹細膩潔白的鹽粒立刻映入眼帘。
他目光一凝,立刻明白朱肅之前與他提起的事已經有了結果。
朱標伸出手指,輕輕捏起一點鹽粒,送至唇邊,舌尖一觸,鹹味立刻在口中散開。
「咸!」朱標心中暗道,這鹽咸而不苦,確實是上等精鹽。
作為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深知民間艱辛,他從小便跟隨父親歷經磨難。
從沿街乞討到登基稱帝,朱元璋完成了驚人的蛻變,但他的心中始終保持著對農民的同情。
朱標同樣深知民間疾苦,他明白父親對他的期待,因此他也決心要為大明百姓謀求幸福。
朱標對眼前的精鹽視若珍寶,對他來說,這無疑是改善民生的一大福祉。
在那個年代,尋常百姓家使用的粗鹽,根本不捨得細細研磨,通常先泡一碗鹽水,用時再澆在鍋里,權當調味。
那一碗鹽水,可能要反覆使用多次。
做飯時,鹽的用量也是能省則省,一頓飯不過幾道菜,油更是奢侈。
比如菜油,通常在菜快熟時,才小心翼翼地滴上幾滴,至於豬油?除非節日慶典,否則誰敢如此揮霍?
這就是洪武年初的大明。
這個剛從戰火中走出的漢人王朝,雖然生機勃勃,但百姓的生活卻異常艱難,這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是皇帝朱元璋,還是太子朱標,他們父子倆都是夜以繼日,勤於政事,目的就是改變這種民不聊生的狀況。
朱標盯著朱肅,眼神中流露出狂熱:「小五,這鹽是你製作的?」
「是…是的。」朱肅第一次感受到朱標那狂熱的目光,讓人心裡不禁一緊。
「產量怎麼樣?」朱標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產量?」朱肅輕輕摸了摸鼻翼,心想如果關鍵工序都由自己掌控,估計整個大明的食鹽產量他都能滿足。
「要多少,就能產多少。」朱肅肯定地說,同時眼中閃過一絲野心。
「嘿,小五啊,你可是朕的寶貝麒麟兒!你能保證讓大明的子民都能吃上這等鹽嗎?」
朱元璋滿臉喜悅,眼睛裡閃爍著驕傲的光芒,目不轉睛地盯著朱肅。
「有用的時候是麒麟兒,沒用的時候就是小兔崽子,對吧?」朱肅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應對各種場合,這種本領讓人不得不服。
面對朱肅的揶揄,朱元璋竟然罕見地沒有生氣,只是略顯尷尬。
「小五!」朱標突然一巴掌拍在朱肅的腦袋上。
「大哥帶你來見父皇,是因為這食鹽的收購問題已經不是我能夠做主的了,必須父皇親自點頭。你現在還看不清形勢嗎?」
「哦,我明白了!」朱肅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臉上立刻堆滿了討好的笑容。
他迅速地從書案上拿起一個茶杯,遞給朱元璋。朱元璋板起臉接過茶杯後,朱肅已經熟練地為他按摩肩膀和背部。
「父皇,您多喝點水,這鹽味道重,您剛才吃多了,可能會覺得嗓子不舒服。力度怎麼樣?父皇,您為國家大事操勞,真是太辛苦了……」
朱肅滔滔不絕地說著,這能屈能伸的本事,朱家人中絕對無人能比。
朱標坐在一旁,看著朱肅這一系列熟練的討好動作,既覺得好笑又感到佩服。
心想,書中說成就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看來五弟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得了!」朱元璋將手中的茶碗重重一頓,「你小子過來,站直了,說說,打什麼主意?」
「爹,是這樣的,我打算把粗鹽精細化,然後高價賣給朝廷,再由朝廷分銷給百姓。您覺得怎麼樣?」朱肅眼中閃爍著期待。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目光落在朱肅身上:「你能不能把製鹽的秘方貢獻出來?只要你願意,要什麼獎賞,我都可以答應。」
「爹,」朱肅撇了撇嘴,「你這提議,未免太過分了吧。」
朱元璋正要反駁,朱標趕緊站出來打圓場:「你這小子,別不知好歹,爹又不是讓你白給,不是說了嗎,獎賞隨便你挑。」
「唉,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常希芸輕輕嘆息。
正要說些什麼,注意到朱肅似乎要離開,忙不迭地說:
「我回頭就告訴太子,我容不下他那群花枝招展的,以後他不許帶她們出現在我面前,怎麼樣?」
「嗯,這樣就對了,」朱肅一屁股坐回椅子上,看到常希芸面前剩下的冰酥酪,便毫不猶豫地端起來喝了個精光,嘴角還掛著白色的奶汁。
仍不忘對常希芸似模似樣地教訓著:「記住,臉皮厚才能吃得好,太要面子只會自討苦吃,夜裡一個人冷清,白天又裝模作樣。」
旁邊的宮人們眼見太子妃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惡狠狠地瞪著五殿下,然後親自動手教訓了一番。
花園慘案之後,朱肅揉著常希芸掐過的胳膊,疼得五官扭曲,走進了太子朱標的書房。
朱標一見他這副慘樣,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小五,你大嫂都已經孩子媽了,你能不能別再惹她生氣?」
「這有什麼,她還是我那個芸姐嘛。再說,生完孩子得多活動活動,身體養好了才能繼續生…」
「你們家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萬一雄英不成氣候,大哥你還得考慮其他選擇。」
朱標聽後,無奈地扶了扶額頭:「我替雄英先謝謝他五叔的未雨綢繆了。」
「哈哈哈,不用謝,我這就是比旁人想得長遠一些。」朱肅仍舊嬉皮笑臉。
朱標忍不住笑了笑:「行了,說正事吧。」
朱肅突然意識到自己今天並非單純來和侄兒嬉戲的,他想起自己把重要的油紙包裹遺忘在了後花園。
而這時,常希芸已經差人將包裹送了過來。「嘿,還是芸姐貼心!」
朱肅接過包裹,便遞到了朱標面前。
朱標抬頭,只見朱肅已經把油紙包打開,一抹細膩潔白的鹽粒立刻映入眼帘。
他目光一凝,立刻明白朱肅之前與他提起的事已經有了結果。
朱標伸出手指,輕輕捏起一點鹽粒,送至唇邊,舌尖一觸,鹹味立刻在口中散開。
「咸!」朱標心中暗道,這鹽咸而不苦,確實是上等精鹽。
作為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深知民間艱辛,他從小便跟隨父親歷經磨難。
從沿街乞討到登基稱帝,朱元璋完成了驚人的蛻變,但他的心中始終保持著對農民的同情。
朱標同樣深知民間疾苦,他明白父親對他的期待,因此他也決心要為大明百姓謀求幸福。
朱標對眼前的精鹽視若珍寶,對他來說,這無疑是改善民生的一大福祉。
在那個年代,尋常百姓家使用的粗鹽,根本不捨得細細研磨,通常先泡一碗鹽水,用時再澆在鍋里,權當調味。
那一碗鹽水,可能要反覆使用多次。
做飯時,鹽的用量也是能省則省,一頓飯不過幾道菜,油更是奢侈。
比如菜油,通常在菜快熟時,才小心翼翼地滴上幾滴,至於豬油?除非節日慶典,否則誰敢如此揮霍?
這就是洪武年初的大明。
這個剛從戰火中走出的漢人王朝,雖然生機勃勃,但百姓的生活卻異常艱難,這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是皇帝朱元璋,還是太子朱標,他們父子倆都是夜以繼日,勤於政事,目的就是改變這種民不聊生的狀況。
朱標盯著朱肅,眼神中流露出狂熱:「小五,這鹽是你製作的?」
「是…是的。」朱肅第一次感受到朱標那狂熱的目光,讓人心裡不禁一緊。
「產量怎麼樣?」朱標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產量?」朱肅輕輕摸了摸鼻翼,心想如果關鍵工序都由自己掌控,估計整個大明的食鹽產量他都能滿足。
「要多少,就能產多少。」朱肅肯定地說,同時眼中閃過一絲野心。
「嘿,小五啊,你可是朕的寶貝麒麟兒!你能保證讓大明的子民都能吃上這等鹽嗎?」
朱元璋滿臉喜悅,眼睛裡閃爍著驕傲的光芒,目不轉睛地盯著朱肅。
「有用的時候是麒麟兒,沒用的時候就是小兔崽子,對吧?」朱肅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應對各種場合,這種本領讓人不得不服。
面對朱肅的揶揄,朱元璋竟然罕見地沒有生氣,只是略顯尷尬。
「小五!」朱標突然一巴掌拍在朱肅的腦袋上。
「大哥帶你來見父皇,是因為這食鹽的收購問題已經不是我能夠做主的了,必須父皇親自點頭。你現在還看不清形勢嗎?」
「哦,我明白了!」朱肅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臉上立刻堆滿了討好的笑容。
他迅速地從書案上拿起一個茶杯,遞給朱元璋。朱元璋板起臉接過茶杯後,朱肅已經熟練地為他按摩肩膀和背部。
「父皇,您多喝點水,這鹽味道重,您剛才吃多了,可能會覺得嗓子不舒服。力度怎麼樣?父皇,您為國家大事操勞,真是太辛苦了……」
朱肅滔滔不絕地說著,這能屈能伸的本事,朱家人中絕對無人能比。
朱標坐在一旁,看著朱肅這一系列熟練的討好動作,既覺得好笑又感到佩服。
心想,書中說成就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看來五弟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得了!」朱元璋將手中的茶碗重重一頓,「你小子過來,站直了,說說,打什麼主意?」
「爹,是這樣的,我打算把粗鹽精細化,然後高價賣給朝廷,再由朝廷分銷給百姓。您覺得怎麼樣?」朱肅眼中閃爍著期待。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目光落在朱肅身上:「你能不能把製鹽的秘方貢獻出來?只要你願意,要什麼獎賞,我都可以答應。」
「爹,」朱肅撇了撇嘴,「你這提議,未免太過分了吧。」
朱元璋正要反駁,朱標趕緊站出來打圓場:「你這小子,別不知好歹,爹又不是讓你白給,不是說了嗎,獎賞隨便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