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小鬼大
而淮西的勛貴們,常遇春、徐達、李文忠,這三位明白人,對朱標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敬仰。
至於藍玉,他就是藍玉……不提也罷。
政治上的白痴,讓人頭疼。
胡惟庸一直趴在地上,直到散朝,也沒能回過神來,儘管他這次僥倖逃過一劫。
但心懷怨恨的朱元璋,對那些曾冷眼相對的淮西勛貴,和已被他視為無用的浙東集團……似乎,只有他被背叛的世界才顯得格外完整。
朱肅是被馬皇后從東宮揪著耳朵,拽上鳳輦,一路帶到御書房的。
紙終究沒能完全包住火光,馬皇后還是得知了她小兒子的所作所為。
沒錯,儘管朱元璋子女眾多,都稱呼馬皇后為母后,但在馬皇后的眼中,自己的親生兒女,還是不一樣的。
對於小兒子朱肅,她向來比較寬容,除了因為他年紀尚幼,也因為朱肅長相出眾,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因此在馬皇后心中,朱肅的地位幾乎可以和朱標比肩。
但「寵子如殺子」的道理,馬皇后又豈能不明白。
雖然她同樣不贊同朱元璋的做法,認為不該讓大虎就這樣死去,然而朱肅的行為也讓她深感不滿。
作為朱元璋的伴侶,她深知朱元璋的個性。
這個從淮右崛起的布衣,起初僅以破碗起家,最終卻一統天下,其發跡之路的傳奇色彩,足以讓世人稱頌為英雄。
然而,他坎坷的人生經歷也註定了他會成為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皇帝。
馬皇后早就發現,朱元璋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
對他來說,權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權力就像是他離不開的拐杖。
老朱保持著帝王的威嚴,任何侵犯都是不被允許的。
馬皇后寵愛幼子朱肅,常常看到他依靠在自己胳膊上,小臉貼上來撒嬌,心裡雖然充滿柔情,但也忍不住擔心:
這孩子若是一直這樣撒嬌胡鬧,萬一有一天惹出大麻煩,她和朱標該如何是好。
「娘,我肚子餓了。」朱肅揉著肚子,露出了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
儘管他經歷了時空的轉換,但心性似乎隨著身體的成長回到了童年,對母親的依賴和感情越發深厚。
馬皇后對朱肅的關懷總是無微不至,甚至比對其他子女還要上心。畢竟,朱肅是她的幼子,她年歲已高才得此子,自然是寵愛有加。
「餓了?」馬皇后輕輕捏了捏朱肅那紅潤的唇瓣,「餓了的話,你父皇那裡有金腰帶,待會兒我讓你吃個夠。」
「娘!」朱肅提高了聲音,「您是不是不站在我這邊了?再這樣嚇唬我,我就跳下去!大虎哥以前對我那麼好,我不能見死不救!」
馬皇后聽罷,並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緊緊地將朱肅攬入懷裡,生怕這頑皮的娃子會突然做出什麼衝動的事。
她輕輕問道:「你為何覺得大虎身處險境?」
「我那天溜進父皇的書房……」朱肅迎上馬皇后那雙洞悉一切的眼睛,不得不坦白:
「我偷吃了父皇的龍鬚糖,無意中聽到父皇對胡惟庸說,讓大虎去接小明王,我就覺得事情不妙。」
「你這個小傢伙,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馬皇后輕輕捏了捏朱肅的臉頰,緊接著追問:「別轉移話題,直接告訴我真相。」
「你只是因為聽到這個,就判斷大虎有危險?你最好別對我隱瞞什麼,否則你父皇一旦發怒,我可是不會為你求情的。」
看到朱肅還在遲疑,馬皇后用手指輕輕戳了戳他的額頭,又補充道:
「而且我還會阻止你大哥為你求情,要是你父皇真的動手,我和你大哥就會在一旁按住你,讓你好好記住這個教訓。」
「母后!」朱肅終於害怕了,緊緊抱住馬皇后,哀求道:「肅兒這就說實話。」
「那就老實交代吧。」馬皇后見朱肅已經被自己拿捏住,心中暗喜,便直接追問起了正題。
「娘,宋夫子總強調讀史書的重要性,記得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明興衰;以人為鏡,可鑑得失。」
朱肅一邊說,一邊搖頭晃腦,那副賣弄學問的小模樣讓馬皇后既覺得好笑又滿心憐愛,她輕笑道:「別光掉書袋,有話直說。」
「我哪有跑題!」朱肅小聲嘟囔,隨即又道:
「娘,我讀過《三國志》,曹操是首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照史書上的說法,我爹對小明王的手段,充其量是學了個四不像。」
「再說了,我爹那人,他才不會等小明王主動禪讓,他會找個理由,讓小明王『意外』消失……」
馬皇后坐在鳳輦上,愣愣地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心裡暗自驚奇:這小傢伙,怎麼比我還聰明?
然而,更讓她驚訝的還在後面。
「娘,最關鍵的是,父皇把這件事交給了胡惟庸。胡惟庸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個讀過不少書的小人。」
「他為了討父皇歡心,這事兒他會辦得格外賣力,哪怕過分了也無所謂。所以,只要父皇稍露口風,他肯定會告訴大虎哥,讓小明王陪葬。」
「同時這也暴露了胡惟庸的立場,他畢竟屬於浙東文官集團,與淮西勛貴天生對立。文官武將,歷來互不買帳。」
「大虎哥的死,對淮西勛貴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
「要是大虎哥沒死,那浙東集團和父皇就有了打壓淮西勛貴的理由。」
「我甚至猜想,胡惟庸正是利用大虎哥對父皇的忠誠,讓他甘願赴湯蹈火……」
馬皇后聽後,驚得目瞪口呆。
朱肅卻還在得意洋洋地分析:
「再說,娘親,這事其實是父皇和浙東集團的頭頭——劉伯溫,還有我們淮西勛貴中的文人——李善長,三人暗中達成的默契。」
「父皇需要確保小明王的死看起來是個意外,就得有個分量足夠的人給小明王陪葬。」
「所以他把傳話的任務交給了胡惟庸,而不是淮西勛貴,這其實是在向浙東集團傳遞信號:不管大虎死不死,他都要對淮西勛貴動手。」
至於藍玉,他就是藍玉……不提也罷。
政治上的白痴,讓人頭疼。
胡惟庸一直趴在地上,直到散朝,也沒能回過神來,儘管他這次僥倖逃過一劫。
但心懷怨恨的朱元璋,對那些曾冷眼相對的淮西勛貴,和已被他視為無用的浙東集團……似乎,只有他被背叛的世界才顯得格外完整。
朱肅是被馬皇后從東宮揪著耳朵,拽上鳳輦,一路帶到御書房的。
紙終究沒能完全包住火光,馬皇后還是得知了她小兒子的所作所為。
沒錯,儘管朱元璋子女眾多,都稱呼馬皇后為母后,但在馬皇后的眼中,自己的親生兒女,還是不一樣的。
對於小兒子朱肅,她向來比較寬容,除了因為他年紀尚幼,也因為朱肅長相出眾,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因此在馬皇后心中,朱肅的地位幾乎可以和朱標比肩。
但「寵子如殺子」的道理,馬皇后又豈能不明白。
雖然她同樣不贊同朱元璋的做法,認為不該讓大虎就這樣死去,然而朱肅的行為也讓她深感不滿。
作為朱元璋的伴侶,她深知朱元璋的個性。
這個從淮右崛起的布衣,起初僅以破碗起家,最終卻一統天下,其發跡之路的傳奇色彩,足以讓世人稱頌為英雄。
然而,他坎坷的人生經歷也註定了他會成為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皇帝。
馬皇后早就發現,朱元璋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
對他來說,權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權力就像是他離不開的拐杖。
老朱保持著帝王的威嚴,任何侵犯都是不被允許的。
馬皇后寵愛幼子朱肅,常常看到他依靠在自己胳膊上,小臉貼上來撒嬌,心裡雖然充滿柔情,但也忍不住擔心:
這孩子若是一直這樣撒嬌胡鬧,萬一有一天惹出大麻煩,她和朱標該如何是好。
「娘,我肚子餓了。」朱肅揉著肚子,露出了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
儘管他經歷了時空的轉換,但心性似乎隨著身體的成長回到了童年,對母親的依賴和感情越發深厚。
馬皇后對朱肅的關懷總是無微不至,甚至比對其他子女還要上心。畢竟,朱肅是她的幼子,她年歲已高才得此子,自然是寵愛有加。
「餓了?」馬皇后輕輕捏了捏朱肅那紅潤的唇瓣,「餓了的話,你父皇那裡有金腰帶,待會兒我讓你吃個夠。」
「娘!」朱肅提高了聲音,「您是不是不站在我這邊了?再這樣嚇唬我,我就跳下去!大虎哥以前對我那麼好,我不能見死不救!」
馬皇后聽罷,並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緊緊地將朱肅攬入懷裡,生怕這頑皮的娃子會突然做出什麼衝動的事。
她輕輕問道:「你為何覺得大虎身處險境?」
「我那天溜進父皇的書房……」朱肅迎上馬皇后那雙洞悉一切的眼睛,不得不坦白:
「我偷吃了父皇的龍鬚糖,無意中聽到父皇對胡惟庸說,讓大虎去接小明王,我就覺得事情不妙。」
「你這個小傢伙,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馬皇后輕輕捏了捏朱肅的臉頰,緊接著追問:「別轉移話題,直接告訴我真相。」
「你只是因為聽到這個,就判斷大虎有危險?你最好別對我隱瞞什麼,否則你父皇一旦發怒,我可是不會為你求情的。」
看到朱肅還在遲疑,馬皇后用手指輕輕戳了戳他的額頭,又補充道:
「而且我還會阻止你大哥為你求情,要是你父皇真的動手,我和你大哥就會在一旁按住你,讓你好好記住這個教訓。」
「母后!」朱肅終於害怕了,緊緊抱住馬皇后,哀求道:「肅兒這就說實話。」
「那就老實交代吧。」馬皇后見朱肅已經被自己拿捏住,心中暗喜,便直接追問起了正題。
「娘,宋夫子總強調讀史書的重要性,記得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明興衰;以人為鏡,可鑑得失。」
朱肅一邊說,一邊搖頭晃腦,那副賣弄學問的小模樣讓馬皇后既覺得好笑又滿心憐愛,她輕笑道:「別光掉書袋,有話直說。」
「我哪有跑題!」朱肅小聲嘟囔,隨即又道:
「娘,我讀過《三國志》,曹操是首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照史書上的說法,我爹對小明王的手段,充其量是學了個四不像。」
「再說了,我爹那人,他才不會等小明王主動禪讓,他會找個理由,讓小明王『意外』消失……」
馬皇后坐在鳳輦上,愣愣地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心裡暗自驚奇:這小傢伙,怎麼比我還聰明?
然而,更讓她驚訝的還在後面。
「娘,最關鍵的是,父皇把這件事交給了胡惟庸。胡惟庸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個讀過不少書的小人。」
「他為了討父皇歡心,這事兒他會辦得格外賣力,哪怕過分了也無所謂。所以,只要父皇稍露口風,他肯定會告訴大虎哥,讓小明王陪葬。」
「同時這也暴露了胡惟庸的立場,他畢竟屬於浙東文官集團,與淮西勛貴天生對立。文官武將,歷來互不買帳。」
「大虎哥的死,對淮西勛貴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
「要是大虎哥沒死,那浙東集團和父皇就有了打壓淮西勛貴的理由。」
「我甚至猜想,胡惟庸正是利用大虎哥對父皇的忠誠,讓他甘願赴湯蹈火……」
馬皇后聽後,驚得目瞪口呆。
朱肅卻還在得意洋洋地分析:
「再說,娘親,這事其實是父皇和浙東集團的頭頭——劉伯溫,還有我們淮西勛貴中的文人——李善長,三人暗中達成的默契。」
「父皇需要確保小明王的死看起來是個意外,就得有個分量足夠的人給小明王陪葬。」
「所以他把傳話的任務交給了胡惟庸,而不是淮西勛貴,這其實是在向浙東集團傳遞信號:不管大虎死不死,他都要對淮西勛貴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