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擦屁股高手——朱標
「唉,你還沒告訴我大虎在哪裡呢?」朱標的話音未落,朱肅的身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朱標只能無奈地站在原地,一臉的無奈。
在後花園的靜謐角落,朱肅和太子妃常希芸坐在石桌邊,閒話家常。
朱肅手中輕輕剝著蜜橘,他隨手將果肉分開,一半送入自己口中,另一半則遞給常希芸。
「朱肅,你這麼會分享,真是長大懂事了。」
常希芸微笑著,她的唇瓣輕啟輕合,聲音柔和:
「記得小時候,你可是個只知道自己吃的小傢伙,如今看來,姐姐教誨得不錯。」
朱肅聽著,嘴角微微上揚,看著常希芸白皙的肌膚和修長的脖頸,他心中不禁感嘆,她的孩子若是繼承了這樣的容貌,定會十分出色吧!
「嫂嫂,你看我現在的模樣,是不是比小時候好看多了?」朱肅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道。
常希芸聞言,輕輕捏了捏朱肅的臉頰,那細膩的觸感讓她微微一笑:「是啊,小五,你現在的確是英俊瀟灑,姐姐我都忍不住要捏你的臉蛋了!」
朱肅無奈地接受了這個親昵的動作,他從小就被常姐姐寵愛,早已習慣這種親昵,想要反抗也反抗不了。
他看著常希芸,她的雙足輕輕交疊,小腿線條優雅,不由得心中感慨。
常姐姐對他們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無論是他的兄弟姐妹,還是將領們的孩子,都受到了她的關愛。
常希芸的名聲,不僅得益於父親常遇春的威望,更因為她那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仰慕者,其中不乏未來的權貴子弟。
「別鬧了,你是我嫂嫂,別再說自己是姐姐了!」朱肅一邊躲閃著常希芸頑皮的手,一邊迅速拿起盤中的橘子塞進自己嘴裡。
他嘴裡嚼著橘子,眼睛卻是斜睨著常希芸,仿佛這樣就能報剛才被捉弄的一箭之仇。
常希芸掩著嘴,看著朱肅那副頑皮卻不失孩子氣的表情,不禁笑出聲來,雙手趕緊輕撫自己的腹部,卻依舊發出咯咯的笑聲。
宮人們在一旁緊張地看著,生怕她因此動了胎氣。
整個下午,朱肅都陪在常希芸身邊,而在東宮之外,朱肅救下大虎的消息,卻已經引發了不小的風波。
「陛下!臣彈劾大虎護駕不力,導致小明王遇難。陛下應當下令將大虎從曹國公府中帶走,嚴加審問!」
胡惟庸在奉天殿內,一頭搶地,開始對大虎發起攻擊。
「姥姥的,這事兒本來是我老胡負責的,我還生怕沒辦好,特意暗示你要給小明王陪葬,結果你倒好,活生生地回來了!」
胡惟庸咬牙切齒地在心中暗語道,眼神里透露出了他的不滿和憤怒。
「本來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你非要逆天改命,搞成現在這樣!」
李善長和劉伯溫看著胡惟庸跪在地上,眼神深邃而沉靜,表面上卻保持著平靜,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這件事本來可以悄無聲息地壓下去的。
但他們偏不這麼幹。
自從李文忠的侍衛不小心透露了大虎還活著的消息後,他們就立刻四處散播了這個消息。
朱元璋想要壓制也來不及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想借這個機會好好打壓一下淮西的勢力。
胡惟庸雖然沖在最前面,但這事兒也不能讓他白忙活。
所以,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接下來,他們也不會再激烈地提出什麼意見,相信朱元璋無論如何都會對淮西的勢力動手。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必再說什麼了。
不過,倒霉的肯定有李文忠。
雖然李文忠不笨,他也知道這個秘密不可能只有他一個人知道。就算他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進宮解釋,朱元璋也一定不會放過他。
李善長淡淡地看著趴在地上的胡惟庸,眼角輕輕掃過像泥塑一樣的劉伯溫。
這老頭子真厲害,這種隨機應變的陽謀,讓人不得不佩服!
但可惜的是,如果真的要追究責任,胡惟庸也脫不了干係。
畢竟,朱元璋是給胡惟庸下的命令,事情沒辦好,胡惟庸自然是主要的責任人。
唉,如果朱元璋再嚴厲一些,自己是不是得重新找個合適的棋子了?
藍玉嘴唇微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徐達和常遇春冷冽的目光像兩把利劍,逼得他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下。
朱元璋只是微微抬起眼皮,面無表情地瞥了瞥那邊,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
殿內的氣溫仿佛一下子降到了冰點以下。
淮西的勛貴們一個個緘默不語,藍玉顯得異常孤立。
胡惟庸情緒激動地陳述著他的意見,然而藍玉剛一張嘴,就被常徐二人冷冷的眼神給逼得閉上了。
整個奉天殿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再發出半點聲響。
朱元璋穩穩地坐在龍椅上,身體微微前傾,那雙銳利的眼睛在群臣身上掃過,每個人都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的手指輕輕撫弄著玉如意,每一次輕微的晃動,都讓殿內的人緊張不已。
胡惟庸已經趴在地上,頭部緊貼冰冷的地面,保持這個姿勢很長時間了,他的臉色蒼白如紙,仿佛正在經歷一場無形的酷刑。
朱肅這一出手,徹底絕了胡惟庸想要拜相的念頭。
身體上的痛楚他能忍,但精神上的摧殘卻讓他難以承受。
他能做什麼呢?
朱肅這記無理手,端的巧妙。
罷了,這就斷了他胡惟庸拜相的念想。
眾人都心情沉重,這時,朱標終於現身。
「父皇,兒臣來請罪。」朱標踏入大殿,沒有多話,直接跨過眾人,跪伏在最前方。
朱元璋聽見了,立刻起身想要扶起自己最得意的兒子,但又覺得不合適,於是慢慢坐回原位。
他面無表情地說:「哦,標兒,你有什麼罪呢?」
「兒臣有罪!」朱標低首道,「兒子已經派人放出消息,大虎那天僥倖逃脫,被漁民救起,不久就會被送回金陵,聽候父皇的發落。」
朱標的話音剛落,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滿意地看著自己出色的兒子。
那讚賞之情,連李善長和劉伯溫都看在眼裡,心中暗道:「這事算是完了。」
朱標只能無奈地站在原地,一臉的無奈。
在後花園的靜謐角落,朱肅和太子妃常希芸坐在石桌邊,閒話家常。
朱肅手中輕輕剝著蜜橘,他隨手將果肉分開,一半送入自己口中,另一半則遞給常希芸。
「朱肅,你這麼會分享,真是長大懂事了。」
常希芸微笑著,她的唇瓣輕啟輕合,聲音柔和:
「記得小時候,你可是個只知道自己吃的小傢伙,如今看來,姐姐教誨得不錯。」
朱肅聽著,嘴角微微上揚,看著常希芸白皙的肌膚和修長的脖頸,他心中不禁感嘆,她的孩子若是繼承了這樣的容貌,定會十分出色吧!
「嫂嫂,你看我現在的模樣,是不是比小時候好看多了?」朱肅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道。
常希芸聞言,輕輕捏了捏朱肅的臉頰,那細膩的觸感讓她微微一笑:「是啊,小五,你現在的確是英俊瀟灑,姐姐我都忍不住要捏你的臉蛋了!」
朱肅無奈地接受了這個親昵的動作,他從小就被常姐姐寵愛,早已習慣這種親昵,想要反抗也反抗不了。
他看著常希芸,她的雙足輕輕交疊,小腿線條優雅,不由得心中感慨。
常姐姐對他們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無論是他的兄弟姐妹,還是將領們的孩子,都受到了她的關愛。
常希芸的名聲,不僅得益於父親常遇春的威望,更因為她那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仰慕者,其中不乏未來的權貴子弟。
「別鬧了,你是我嫂嫂,別再說自己是姐姐了!」朱肅一邊躲閃著常希芸頑皮的手,一邊迅速拿起盤中的橘子塞進自己嘴裡。
他嘴裡嚼著橘子,眼睛卻是斜睨著常希芸,仿佛這樣就能報剛才被捉弄的一箭之仇。
常希芸掩著嘴,看著朱肅那副頑皮卻不失孩子氣的表情,不禁笑出聲來,雙手趕緊輕撫自己的腹部,卻依舊發出咯咯的笑聲。
宮人們在一旁緊張地看著,生怕她因此動了胎氣。
整個下午,朱肅都陪在常希芸身邊,而在東宮之外,朱肅救下大虎的消息,卻已經引發了不小的風波。
「陛下!臣彈劾大虎護駕不力,導致小明王遇難。陛下應當下令將大虎從曹國公府中帶走,嚴加審問!」
胡惟庸在奉天殿內,一頭搶地,開始對大虎發起攻擊。
「姥姥的,這事兒本來是我老胡負責的,我還生怕沒辦好,特意暗示你要給小明王陪葬,結果你倒好,活生生地回來了!」
胡惟庸咬牙切齒地在心中暗語道,眼神里透露出了他的不滿和憤怒。
「本來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你非要逆天改命,搞成現在這樣!」
李善長和劉伯溫看著胡惟庸跪在地上,眼神深邃而沉靜,表面上卻保持著平靜,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這件事本來可以悄無聲息地壓下去的。
但他們偏不這麼幹。
自從李文忠的侍衛不小心透露了大虎還活著的消息後,他們就立刻四處散播了這個消息。
朱元璋想要壓制也來不及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想借這個機會好好打壓一下淮西的勢力。
胡惟庸雖然沖在最前面,但這事兒也不能讓他白忙活。
所以,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接下來,他們也不會再激烈地提出什麼意見,相信朱元璋無論如何都會對淮西的勢力動手。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必再說什麼了。
不過,倒霉的肯定有李文忠。
雖然李文忠不笨,他也知道這個秘密不可能只有他一個人知道。就算他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進宮解釋,朱元璋也一定不會放過他。
李善長淡淡地看著趴在地上的胡惟庸,眼角輕輕掃過像泥塑一樣的劉伯溫。
這老頭子真厲害,這種隨機應變的陽謀,讓人不得不佩服!
但可惜的是,如果真的要追究責任,胡惟庸也脫不了干係。
畢竟,朱元璋是給胡惟庸下的命令,事情沒辦好,胡惟庸自然是主要的責任人。
唉,如果朱元璋再嚴厲一些,自己是不是得重新找個合適的棋子了?
藍玉嘴唇微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徐達和常遇春冷冽的目光像兩把利劍,逼得他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下。
朱元璋只是微微抬起眼皮,面無表情地瞥了瞥那邊,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
殿內的氣溫仿佛一下子降到了冰點以下。
淮西的勛貴們一個個緘默不語,藍玉顯得異常孤立。
胡惟庸情緒激動地陳述著他的意見,然而藍玉剛一張嘴,就被常徐二人冷冷的眼神給逼得閉上了。
整個奉天殿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再發出半點聲響。
朱元璋穩穩地坐在龍椅上,身體微微前傾,那雙銳利的眼睛在群臣身上掃過,每個人都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的手指輕輕撫弄著玉如意,每一次輕微的晃動,都讓殿內的人緊張不已。
胡惟庸已經趴在地上,頭部緊貼冰冷的地面,保持這個姿勢很長時間了,他的臉色蒼白如紙,仿佛正在經歷一場無形的酷刑。
朱肅這一出手,徹底絕了胡惟庸想要拜相的念頭。
身體上的痛楚他能忍,但精神上的摧殘卻讓他難以承受。
他能做什麼呢?
朱肅這記無理手,端的巧妙。
罷了,這就斷了他胡惟庸拜相的念想。
眾人都心情沉重,這時,朱標終於現身。
「父皇,兒臣來請罪。」朱標踏入大殿,沒有多話,直接跨過眾人,跪伏在最前方。
朱元璋聽見了,立刻起身想要扶起自己最得意的兒子,但又覺得不合適,於是慢慢坐回原位。
他面無表情地說:「哦,標兒,你有什麼罪呢?」
「兒臣有罪!」朱標低首道,「兒子已經派人放出消息,大虎那天僥倖逃脫,被漁民救起,不久就會被送回金陵,聽候父皇的發落。」
朱標的話音剛落,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滿意地看著自己出色的兒子。
那讚賞之情,連李善長和劉伯溫都看在眼裡,心中暗道:「這事算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