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 何必有君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清兒立於帳中,麻衣如雪,赤足如玉,一身素白長裙勾勒出曼妙身姿,氣質清冷中又透著勾魂蕩魄的嫵媚。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白清兒的聲音如溪水般清冷,帶著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

  「效忠隋朝的,該是那些被楊廣視之如手足的關隴門閥,那些世家大族,他們世代享受著朝廷的高官厚祿,自然應該為之效死。張大人在楊廣眼中,不過視之如犬馬,甚至如泥土草芥,棄之如敝履,又何必愚忠?」

  張須陀的臉上流露出一抹痛楚,他剛毅的面容上顯現出一絲掙扎,但神色依舊堅定,他那濃密的鬍鬚微微顫動著,顯示出他內心的波瀾。

  他緩緩搖頭,語氣中透著幾分蕭索和無奈:「姑娘所言,我自然明白。可忠義之道,是我張家的家訓,祖訓不可違,哪怕楊廣罪孽深重,我張須陀既然食君之祿,受國家俸祿,就絕不會做貳臣,背叛朝廷。」

  白清兒上前一步,她眉目如畫,仿佛皎月懸空。那股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從容,讓人不敢直視,卻又難以抗拒。

  她輕啟朱唇,柔聲道:「張大人口口聲聲,說什麼食君之祿,忠於朝廷。不知道張大人可曾想過,朝廷發給你的俸祿,難道不是來自於天下萬民的血汗嗎?」

  「你所真正應當效忠的,難道不應該是天下萬民嗎?」

  「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不耕不織,不事勞作,只知道奢侈揮霍。可謂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不過是吃盡了萬民血肉的寄生蟲而已!」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君王和大臣。」

  白清兒柔聲道:「張大人,您忠義剛直,清兒心中一直敬佩有加,但你若為了這守節的虛名,將無數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豈不是違背了儒家『仁者愛人』的大仁大義呢?」

  張須陀眼中閃過一絲掙扎,他的手撫上腰間的佩劍,握得有些發白。

  他低下頭,沉思片刻後,抬眼望向白清兒,眼神複雜:「姑娘是想讓我捨棄個人的節操,換取百姓的安寧嗎?」

  「這不是捨棄個人的節操,而是真正的忠義之道。民心向背,乃是真正的天命所在。天下萬民才是這江山的主人。」

  白清兒眼波微轉,神色真摯。

  「大人若能放下對楊廣的愚忠,為天下萬民創造一片樂土,這不僅不是失節,反而是真正的大忠大義。」

  「張大人,當年您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倉濟民,那是怎樣的大仁大義?為何如今,反而束縛於愚忠之名,忘了當初的本心呢?」

  此時,秦叔寶也在旁邊低聲嘆道:「張大人,若為那昏君楊廣殉節,恐怕百年之後,留在史冊中的評價,也不會是什麼好名聲啊。」

  張須陀一時默然,他的心中仿佛翻江倒海。他出仕為官,為的是匡扶天下,卻親眼看著楊廣的暴政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他的每一次勝利,都像是釘在良知上的一根釘子,痛楚難言。

  片刻後,他嘆息一聲:「讓我再想一晚,明日天明,我必有答覆。」

  他需要時間來好好思考,來做出一個關乎自己一生榮辱的決定。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東方泛起淡淡的霞光,驅散了夜的黑暗。

  白清兒、沈落雁和秦叔寶、羅士信再次來到張須陀的帳中。

  張須陀早已起身,他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袍,衣冠整齊,面容也顯得精神了許多,只是眼眶中帶著淡淡的血絲,仿佛一夜未眠。

  他見眾人前來,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然後語氣平靜地道:「各位,張某已經有了決斷。」

  白清兒見狀,上前一步,輕聲問道:「張大人,我想知道您最後的選擇?」

  張須陀目光複雜地望著白清兒,最終,所有的情緒都化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他緩緩下拜,俯身行禮道:「張某昨夜思及姑娘之言,心有戚戚。如今,我願歸降瓦崗,只盼爾等能以百姓為念,不辱大義。」

  秦叔寶和羅士信頓時大喜,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他們上前扶起張須陀,心中充滿了喜悅。

  白清兒襝衽還禮,微微一笑,如同蓮花初綻,清麗無匹:「張大人放心,我們瓦崗軍以仁義為本,弔民伐罪,絕不負大人之期盼,更不會辜負天下百姓的期望。」


  張須陀低頭沉默片刻,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緒,然後抬頭問道:「姑娘,張某有一事不解——如今瓦崗軍中,究竟以誰為主?」

  沈落雁俏臉上滿是驕傲,她上前一步,挺了挺胸膛,自豪地答道:「現在我瓦崗軍中,人人皆聽從清兒妹妹之命。所有的大事小情,都由清兒妹妹決斷。」

  張須陀聞言,有些驚訝地看向白清兒,他沒有想到,瓦崗軍的主事人竟然是這樣一個年輕的女子。

  他沉吟片刻,然後問道:「那麼來日瓦崗軍若是推翻隋朝,封王建制,白姑娘要自立為帝嗎?只是自古以來,三代以來,從沒有女子做君王的先例。」

  白清兒聞言,微微一笑,她走出營帳,看向遠方,目光中充滿了憧憬和嚮往,

  「何必一定要有君王?何必一定要拘泥於前例?」

  「上古之時,本沒有君王。人民為了興利除害,為了更好地生活,便選舉賢能的人做君王。」

  「人民向君王讓渡了本屬於自己的權力,以換取安全和公共服務,這是君王存在的意義。」

  「但是自三代以來,君王將天下視為私產,奉行家天下,百姓們無力反抗,只能任由剝削,苦不堪言。這早已背離了設立君王的初衷。」

  「我若為天下之主,願效仿上古聖賢唐堯虞舜,禪讓天下,選賢與能,立法為公,執政為民,造福蒼生,而非貪戀權位,禍國殃民。」

  「我將不嫁人、不生子,以免後世子孫昏庸無道,重蹈歷史覆轍。不戴寶冠,不務奢侈,以身作則,勤儉節用,以為天下表率。」

  「萬民所悅者,從之;萬民所惡者,去之。以萬民之意為依,以萬民之心為心,方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