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總歸,都值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馬除了古羅馬廣場、鬥獸場,隨處都是『邊角料』,如果有心,根本看不完這些人間藝術品。

  這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哪怕這幾年它的風評總是髒亂差,哪怕扒手很多,隨處可見成團成伙的吉普賽人,都無礙我對它的喜愛。

  【1】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離鬥獸場不遠,走出鬥獸場還沒想好去哪兒吃午餐,腦海里最先跳出來的就是那井蓋。

  是的,它真的是井蓋,只是長得有點故事色彩,再加上奧黛麗赫本的情結,許多人為此大排長隊(:包括我們。

  我對奧黛麗赫本不若楊老師情結深種,只是想著,來都來了,要不就去碰碰運氣吧!

  當天隊伍不算長,排到門口又拐了一個圈,目測二十分鐘的等待時長。輪到我們,旅伴和我各自拍了照就趕緊把自己挪出來。

  該說不說,這一點國外的體驗感比較好。一些網紅景點拍完照後遊客會自動給下一位騰出空間,而在國內很少有這樣的自覺。

  論摸井蓋是什麼感覺......光滑、平整、不害怕!

  午餐我們選擇在靠近萬神殿附近的一條巷子裡解決,堂食的桌椅擺在門口,可以曬到太陽。我們就著陽光,吃光了不算美味的披薩和意面,外加一瓶可樂。

  啃著餅皮厚味道中規中矩的披薩,旅伴嘴裡念叨著謝老師,於是我們又不約而同想起翡冷翠的夜晚,搭了兩站車到市區外的小店吃的薄脆披薩。

  「出了翡冷翠就吃不到你帶我們吃的好吃的披薩了。」我發信息給謝老師。

  過了幾天,忙完工作的謝老師回:「歡迎隨時回家玩。」

  【2】聖依納爵堂

  這真是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點,來之前我在某社交網絡平台刷了好多關於它的視頻,但它一直沒在我的計劃內,純屬巧遇。

  沿著導航找萬神殿的路上,路過一所門面極其不起眼的教堂,旅伴的導航是顯示教堂的英文名,看隊伍從裡面排到外面來,旅伴好奇心頓起,翻譯了導航頁面,一看,是某網推薦的有網紅鏡子的教堂。

  走吧,咱也去拍一個!旅伴興奮地拉著我就地排隊。1歐,讓你和穹頂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聖依納爵堂給我的感覺和真理之口不相上下,熟悉里透著一股陌生。熟悉的是即所見的那井蓋,那穹頂,陌生的是它的歷史,它的淵源。直到回國後,我才將這段歷史補上,而這真的是很糟糕的體驗。

  【3】摩西的鎖鏈

  按計劃走完鬥獸場就該去鎖鏈教堂了,結果臨時起意去了真理之口和聖依納爵堂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像就被拋在了腦後。

  直到進了萬神殿,抬起頭望著穹頂幸福地嘆息,才驚跳起來:鎖鏈教堂還沒去!

  來的時候我們是搭公交來的,回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小跑了2.1公里回的鬥獸場附近,所幸,謝老師說的「穿小道比走大路來得快」這個定律在羅馬仍然適用,七拐八拐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角落......不,小山坡上,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鎖鏈教堂。

  比起萬神殿這類出名的景點,它的坐落顯得更低調。

  原以為它應該在平坦大路上,有個高聳的門面,沒曾想它在一個被綠植覆蓋的小坡上,小坡兩邊是街頭藝人和流浪漢(:別驚訝,這在呆梨真的太常見了。

  直至見到光,看到眼前的建築和手機里的一樣,這才確認我找到了地兒。

  教堂不大,但因為參觀的人不多,顯得格外空曠。進門左手邊就是米開朗基羅的摩西,被兩重欄杆圍起來。而我的正前方,發光的盒子裡,就是當時捆綁摩西的鎖鏈。

  大概十來米的距離,每靠近它一點,我都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心跳聲。

  近前站定,我旁邊是兩位外國友人,其中一位拿著小型儀器,看起來很專業的樣子。

  他看我在看他,就問我要不要試試。我接過手,放在眼睛上看:噢!驚喜!!!

  它是個類似放大鏡的東西,可以讓我看到鎖鏈的毛孔。

  看完鎖鏈,我著實是累了。走到禮拜堂的椅子上歇會兒,一口氣喝光一瓶礦泉水。兩位外國友人就在我斜右方,用手比劃著名四個方位,聊得甚是開心。

  我拿起手機,給小安同學發了簡訊,告訴他,十年前我落下的功課,帕拉丁山、真理之口、鬥獸場內部、梵蒂岡,這回我都圓滿了。

  休息後,我來到摩西像面前,突然發現,比起可以摸到紋路的《晝夜晨昏》,它離我不是一般的遠。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面色凝重望著遠方,那是他剛從西奈山下來,手裡拿著十誡的約,看到自己的族人正在fanzui,震驚且憤怒。

  對上他的目光,我整個人仿佛被受審判。這一年經歷的委屈和苦痛,似乎都在這一刻有了答案。雖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舍』與『得』,但總歸,都值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