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本我的重量
睡了一夜醒來,外頭下著雨。偏偏這一天行程不少,若是下雨天逛古羅馬廣場和科洛西姆鬥獸場......著實不在計劃內。
我們落腳在離梵蒂岡城直線距離不到200米的酒店,意味著,我們離古羅馬廣場有不小的距離,至少不是走兩步就能到的。當然,有了米蘭那段經歷,我們現在對於換乘這件事已經信手拈來,心放很寬。
唯一的不寬是......
「拜託拜託,一會兒出去可千萬別下雨......慢六你記得把你的晴天耳環戴上。」
我和旅伴在翡冷翠已經受夠了下雨的苦,無論是背著傘還是撐著傘,都不是令人愉悅的體驗。
我們在房間裡磨蹭了許久,放著音樂,梳洗,化妝,把麵包抹上巧克力醬,泡上一杯咖啡,美美地吃頓早餐。
背上包,打開門,看到酒店大門,看著透明的落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景,嘆了口氣,認命地跨出第一步。
來都來了!
從地鐵轉公交,雨始終沒停過,但朝向古羅馬廣場的那一頭有要放晴的趨勢。果不其然,下了公交車,我們已經可以收起濕漉漉的傘了。
安檢後,沒走兩步,又是一陣中雨。我一邊用脖子夾著雨傘的柄,一邊拍照拍短視頻。就這樣,下雨撐傘,雨停放晴,我們一邊走一邊玩,把帕拉蒂尼山逛了個遍:古老法院遺址、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弗拉維安宮殿、貞女之家、安東尼諾和佛絲蒂拉神殿、元老院會堂、協和女神廟、馬克森提烏斯巴西利卡、茱莉亞巴西利卡、艾米莉亞巴西利卡、法烏斯蒂娜神廟......
置身於古蹟之間,真的很容易讓人瓦解心防。所有關於當下的心結,在這一刻都得往外稍一稍,放一放,靜下心來傾聽歷史沉澱在時光里的嘆息。曾經的輝煌,如今留給我們的,只剩頹垣殘壁。
我坐在一塊沒被雨水打濕的石墩上,看著不知名的鳥兒撲騰翅膀,找一處落腳,然後靜靜融入此情此景。
宇宙的微小塵埃,我們心中無限放大的本我,在這裡又算什麼呢?
我似乎找到了偶爾心生與小城格格不入的念頭的原因了。
雖說小城變化的速度追不上北上廣,但這些年步伐也是肉眼可見的快了些。兒時獨一無二的摩天輪,只有在特定時候才能去揮霍一把,現在不管你朝向哪個方向,視線里總有它的身影。記憶里的青石板路都被替換,所謂的古城變得復古又現代。
我不知道這對於當代的孩子而言是好是壞,只是之於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一點一點被取代,彩色的鮮明的片段也一點一點變成灰白。我想再過幾年,回到嘴邊成為一場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只剩嘆息了吧。
胡思亂想一番,和旅伴走到出口,換條路,繼續打卡鬥獸場。
此時天已經全面放晴,有藍天有白雲,太陽透過雲層,穿過鬥獸場的門洞,形成一束束聖光。
我們排隊走上大露台,放眼望去,都是人!坦白說,體驗感不是很好。之所以不覺得後悔,全憑一股【夢寐以求】撐著。
十年前,站在君士坦丁凱旋門前,望著後方的鬥獸場。我只知道它叫鬥獸場,不知道它的歷史。這些年,看了不少地中海的紀錄片,補上了關於它的前世,心裡越發篤定要親自拜訪這座帶著血淚的建築。
還是有遺憾的--我們沒能買到通票,無法進到地下觀看它的構造,也無法走到頂層自上而下俯視,但是站在那兒,親眼見證它的存在,給予了內心層面另一種震撼。
走上一圈,從這頭到那頭,從第一個門洞到最後一個門洞,穿過了好幾個團,旁聽了好幾段解說,對它的認識愈加立體豐滿。就好像一個平面物體,通過三維立體構造成型,當你用眼睛衡量過它的長寬高,用手觸摸到它的稜角,就仿佛聽到了它的呼吸,感受到它的生命力。
在人群里呆久了,真的需要適時地關閉一些感官,面對自然,面對建築,在客觀中找回本我的重量,在放電和充電中切換,然後繼續穩定生長。
我們落腳在離梵蒂岡城直線距離不到200米的酒店,意味著,我們離古羅馬廣場有不小的距離,至少不是走兩步就能到的。當然,有了米蘭那段經歷,我們現在對於換乘這件事已經信手拈來,心放很寬。
唯一的不寬是......
「拜託拜託,一會兒出去可千萬別下雨......慢六你記得把你的晴天耳環戴上。」
我和旅伴在翡冷翠已經受夠了下雨的苦,無論是背著傘還是撐著傘,都不是令人愉悅的體驗。
我們在房間裡磨蹭了許久,放著音樂,梳洗,化妝,把麵包抹上巧克力醬,泡上一杯咖啡,美美地吃頓早餐。
背上包,打開門,看到酒店大門,看著透明的落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景,嘆了口氣,認命地跨出第一步。
來都來了!
從地鐵轉公交,雨始終沒停過,但朝向古羅馬廣場的那一頭有要放晴的趨勢。果不其然,下了公交車,我們已經可以收起濕漉漉的傘了。
安檢後,沒走兩步,又是一陣中雨。我一邊用脖子夾著雨傘的柄,一邊拍照拍短視頻。就這樣,下雨撐傘,雨停放晴,我們一邊走一邊玩,把帕拉蒂尼山逛了個遍:古老法院遺址、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弗拉維安宮殿、貞女之家、安東尼諾和佛絲蒂拉神殿、元老院會堂、協和女神廟、馬克森提烏斯巴西利卡、茱莉亞巴西利卡、艾米莉亞巴西利卡、法烏斯蒂娜神廟......
置身於古蹟之間,真的很容易讓人瓦解心防。所有關於當下的心結,在這一刻都得往外稍一稍,放一放,靜下心來傾聽歷史沉澱在時光里的嘆息。曾經的輝煌,如今留給我們的,只剩頹垣殘壁。
我坐在一塊沒被雨水打濕的石墩上,看著不知名的鳥兒撲騰翅膀,找一處落腳,然後靜靜融入此情此景。
宇宙的微小塵埃,我們心中無限放大的本我,在這裡又算什麼呢?
我似乎找到了偶爾心生與小城格格不入的念頭的原因了。
雖說小城變化的速度追不上北上廣,但這些年步伐也是肉眼可見的快了些。兒時獨一無二的摩天輪,只有在特定時候才能去揮霍一把,現在不管你朝向哪個方向,視線里總有它的身影。記憶里的青石板路都被替換,所謂的古城變得復古又現代。
我不知道這對於當代的孩子而言是好是壞,只是之於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一點一點被取代,彩色的鮮明的片段也一點一點變成灰白。我想再過幾年,回到嘴邊成為一場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只剩嘆息了吧。
胡思亂想一番,和旅伴走到出口,換條路,繼續打卡鬥獸場。
此時天已經全面放晴,有藍天有白雲,太陽透過雲層,穿過鬥獸場的門洞,形成一束束聖光。
我們排隊走上大露台,放眼望去,都是人!坦白說,體驗感不是很好。之所以不覺得後悔,全憑一股【夢寐以求】撐著。
十年前,站在君士坦丁凱旋門前,望著後方的鬥獸場。我只知道它叫鬥獸場,不知道它的歷史。這些年,看了不少地中海的紀錄片,補上了關於它的前世,心裡越發篤定要親自拜訪這座帶著血淚的建築。
還是有遺憾的--我們沒能買到通票,無法進到地下觀看它的構造,也無法走到頂層自上而下俯視,但是站在那兒,親眼見證它的存在,給予了內心層面另一種震撼。
走上一圈,從這頭到那頭,從第一個門洞到最後一個門洞,穿過了好幾個團,旁聽了好幾段解說,對它的認識愈加立體豐滿。就好像一個平面物體,通過三維立體構造成型,當你用眼睛衡量過它的長寬高,用手觸摸到它的稜角,就仿佛聽到了它的呼吸,感受到它的生命力。
在人群里呆久了,真的需要適時地關閉一些感官,面對自然,面對建築,在客觀中找回本我的重量,在放電和充電中切換,然後繼續穩定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