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東塔風冷初試翼 上
東塔機場有兩條平行的三十米寬一千五百米長的三合土跑道,兩條跑道之間相隔二十米,中間是極為平整的草坪。「和後世機場的規制區別不小....但這設計也不錯,不大擔心飛機跑出跑道。」李巍評價。
李巍不接地氣了不是?
在這個年代,這個機場何止是不錯,簡直就是東北軍少帥張學浪的驕傲。一千五百米長,總寬八十米的跑道,在全國,絕對頭一份。不說南京政府常凱申那邊了,就是上海租界都沒有這麼敞亮的機場。
跑道這一側,也就是大門一側,南面是一棟辦公大樓,更南邊是一座長達兩百米,寬度二十四米的機庫。
李巍所在的材料班車間在大門西邊,跑道的北頭。
南北走向的跑道對面不遠就是渾河,跑道邊上是一排一眼望不到頭的飛機!足足上百架!不過,這些飛機沒有一架能飛的,張少帥喜歡擺場面,這些報廢飛機都是張少帥表演的道具。所謂九一八日軍繳獲了東北軍兩三百架飛機,其中一百多架其實指的就是這些道具。
十四年抗戰今日始,李巍有很多想法,但腦子裡讀盤不夠完全,記憶有很多空白,出點漏子那就了不得,事關小命,不能不重視。得到信息的最快方法,還是趕快進入工作狀態!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制訂一個可行的計劃。
李巍打量一下車間,車間不算小,跨度足足二十四米,長度也有五十米,大門對著機場跑道。
車間進門兒是一架雙翼轟炸機,後面一架單翼戰鬥機。看見這兩架飛機,尤其是那架轟炸機,竟然是木質結構!讓李巍頗有參觀博物館的感覺,竟然有閒心尋思著是不是找個照相機留影紀念一下。
再往後走就是一些木工機械和一些工作檯什麼的設備,頭頂有一架行車。車間後面還有工棚什麼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片建築。包括行車在內大多沒有動力源,主要是人工完成,需要電力的時候,才會啟動發動機。
總之這個飛機大修車間很簡陋,和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車間根本無法比,連李巍工作的那個小模具廠車間都比不了,別說無塵了,就是連自流平地板都沒有,當然更沒有的數控工具機。這裡面的設備,包括台鑽等小型工具機,九成都是人力手工操作。
李巍對此是一百個看不上,但就這條件,已經是當下中國最先進的維修飛機的車間了。
陸陸續續,工人到齊。材料班長李巍手下有三十多人,十個木工,五個機械工,十個機械學員,八個飛行員學員。其中八個飛行學員只是臨時在這裡培訓熟悉飛機的,按照東北空軍這裡的制度:飛行學員需要在材料班學習三個月。
穿越者有個疑問,就這麼三十多人,能完成東北軍傳說中三百多架飛機的大修任務嗎?這年頭的飛機,即便是簡單,平均一天大修一架,三十多人也做不到吧?
一有疑問,腦子裡馬上讀硬碟,他腦袋一疼,又是一堆信息冒了出來。
「大家該幹嘛幹嘛,上工了!」隨意吩咐一聲,李巍準備繼續熟悉機場環境,應對九一八,起碼手裡不能只是一支小手槍(中尉有配槍)吧,守著空軍機場,怎麼也得搞支步槍,當然,機槍更好。
李巍還沒出門,一輛法國雷諾卡車停到了車間門口,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白人從車上下來。
動念,腦子再次一疼:這個地中海髮型的白人是捷克國斯柯達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賓丁。
東北軍這邊,軍工系統的一大合作夥伴就是捷克斯柯達公司。這個全球聞名的軍工企業在張家父子這裡賺了不少錢,當然也幫東北軍的軍工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不然東北軍工廠怎麼可能生產150MM榴彈炮,甚至240MM大炮。
由於前兩年張少帥和蘇俄在中東路事件中打了一仗,空軍損失慘重,而且飛機發動機損耗也厲害,急需補充。於是少帥張學浪和捷克的軍工巨頭斯柯達做了筆生意,為空軍補充發動機。
這筆生意一共有七八個型號合計五十台飛機發動機,價值好幾十萬大洋。當下車間裡的兩架飛機,更換的就是斯柯達公司產的V12液冷發動機。
要問這個白人賓丁為何這麼著急,那就要看合同了。張學浪少帥訂立商業合同的水準還是不錯的,合同約定至少得兩架飛機試用了斯柯達公司的發動機,這才能收貨付款。
本來車間裡的兩架飛機都已經換裝好了新發動機,昨天李偉做最後檢查時,從飛機上摔下來了,飛機也沒有試飛,按照合同,賓丁經理是不能交貨,貨款肯定也是拿不到手的。
賓丁為了這批貨,從捷克出來四五個月了,地中海的髮型都擴張了一圈,實在是著急的不行。所以一早就從SY市內斯柯達的倉庫趕到了飛機場。
賓丁操一口流利法語,剛見面就和李巍寒暄起來:天氣不錯啊。李巍神奇的發現自己竟然會法語,雖然磕磕絆絆,但竟然能交流!
扯淡,陰天。另外,見面聊天氣不是英國人的習慣嗎?這捷克人咋也這習慣。
「試飛?!」
李巍腦子再次一疼。
試飛竟然是自己的事情!?
修飛機的還帶試飛的?!
原主會開飛機,李巍可不會啊。
沒等李巍說什麼,只見他手下那八個飛行學員已經開始把那架大型的雙翼轟炸機向車間外推了。
一切都很自然,李巍看的出,這好像就是工作的正常程序。
你們正常了,老子不正常啊,啊!?
不過,這倒也難不住李魏,不行就去司令部找飛行員唄。他還正打算去司令部多了解點信息呢。
就在這時,李巍腦子裡再次輕輕一疼。
完蛋!
這次的信息,叫李巍有點哭笑不得。修完飛機,第一次試飛任務是李偉擔任,這是慣例,而且是李偉要求下形成的慣例。李偉這一「創新」,是得到了張少帥大力支持的,美其名曰:提高責任感。
自己修的自己試飛,太特麼責任了!高!
據說:二戰中,美軍為了控制降落傘的質量,要求降落傘製造商管理人員先試降落傘。
這質量控制方法,可是真高,高的李巍這個冒牌貨接不上了。
尷尬了啊。
責任大,待遇也高。李偉的薪水達到每月兩百二十塊銀元,雖然不是整個機場第一高薪,也差不太多了。那真是收穫了滿滿的一堆羨慕嫉妒恨。其中和張大毛不對付的另一原因就在於此,張大毛一個團長,軍餉每月才五十塊,而且還是奉票(紙幣),不是銀元。
飛機,李巍算是比較熟悉。但都是作為乘客,或者航空迷。對了,在他人生中曾經有一個階段,作為一個航空迷,造過航模,而且還得獎了。
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李偉開飛機的知識好像已經灌輸給了李巍。但李巍是不是真的會開飛機?而且是眼前這種古董級的木質飛機呢?
愛好只是愛好,開飛機要是真摔了,那就是小命不保。剛穿越一次,李巍可不想去找死,他也不保證能再穿一回。
一方面是李巍的理智在告誡自己切不可冒險,另一方面心理上李巍竟然認為自己是會開飛機的,而且水平還不錯。內心更深處還有李巍那種航空迷的躍躍欲試。各種情緒交織之下,李巍腳步竟然移到了飛機旁邊。
「要不就試試?」
「先不飛,就在跑道上溜幾圈?」
等李巍手腳利索的爬上飛機,坐進駕駛艙,沒來得及檢討自己是不是衝動。幾個飛行學員已經開始做飛行準備,更神奇的是,李巍也手腳熟練的拉杆蹬舵。
「副翼動作正常!」
「水平尾翼動作正常「!」
「尾舵(垂直尾翼)動作正常「!」
幾聲正常之後,一個飛行學員,叫做張雪峰的跑過來敬禮報告:
「報告班長,檢查完畢,一切正常。」
一個飛行學員,叫王平平的氣喘吁吁,敬禮報告:「報告班長,已經通知指揮部,二號跑道已清空。」
李巍再一瞧,一個壯實的學員已經把發動機攪把(人力啟動發動機的曲柄)插到了飛機上,只等自己加油門了。
管他呢。
李巍心一橫,試試再說,地面溜達,沒什麼難的。飛機沒開過,車,開的多了!
打個手勢,握緊操縱杆,讓操縱杆保持中立。順勢給化油器加了加油,啟動發動機。
發動機歡快的一震,噴出一股黑煙,迅速啟動,轟轟作響,震耳欲聾。
新發動機,一次啟動成功。遠處的賓丁面露笑容。李巍吐槽:這年頭的發動機噪音可真無法形容,一百五十分貝,有沒有?
李巍再一低頭,這才發現,他幾乎是下意識的已經完成了啟動飛機之後的所有動作。
風門正常,油門正常,一切正常。
只是發動機震動實在厲害,連儀錶盤上的指針都難看清楚。
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
小油門轟了五分鐘,然後逐漸加油,逐漸加風門,直到大油門,再轟兩分鐘。
感覺一切正常,沒錯,就是感覺。這年代開飛機就是憑感覺的,李巍更是憑感覺。李巍裝模作樣的仿佛在檢驗發動機,他再次把油門減小,來回折騰。(按照程序,小油門運轉幾分鐘,然後就可以試飛了。)
反正,這裡他是老大,也不擔心其他,至於面子問題,根本不存在的。別人只當李巍在認真的檢驗發動機呢,哪裡知道,李巍這是在學習呢。
他決定再熟悉熟悉,此前的動作他有點夢幻感(原主的習慣性動作,肌肉記憶),好像不是他自己做出來的。
於是,他又關掉了油門,徹底關閉了發動機。指揮學員再來一次。
如是三次,李巍確定自己真的可以熟練操作飛機,當然只是地面操作。
李巍不接地氣了不是?
在這個年代,這個機場何止是不錯,簡直就是東北軍少帥張學浪的驕傲。一千五百米長,總寬八十米的跑道,在全國,絕對頭一份。不說南京政府常凱申那邊了,就是上海租界都沒有這麼敞亮的機場。
跑道這一側,也就是大門一側,南面是一棟辦公大樓,更南邊是一座長達兩百米,寬度二十四米的機庫。
李巍所在的材料班車間在大門西邊,跑道的北頭。
南北走向的跑道對面不遠就是渾河,跑道邊上是一排一眼望不到頭的飛機!足足上百架!不過,這些飛機沒有一架能飛的,張少帥喜歡擺場面,這些報廢飛機都是張少帥表演的道具。所謂九一八日軍繳獲了東北軍兩三百架飛機,其中一百多架其實指的就是這些道具。
十四年抗戰今日始,李巍有很多想法,但腦子裡讀盤不夠完全,記憶有很多空白,出點漏子那就了不得,事關小命,不能不重視。得到信息的最快方法,還是趕快進入工作狀態!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制訂一個可行的計劃。
李巍打量一下車間,車間不算小,跨度足足二十四米,長度也有五十米,大門對著機場跑道。
車間進門兒是一架雙翼轟炸機,後面一架單翼戰鬥機。看見這兩架飛機,尤其是那架轟炸機,竟然是木質結構!讓李巍頗有參觀博物館的感覺,竟然有閒心尋思著是不是找個照相機留影紀念一下。
再往後走就是一些木工機械和一些工作檯什麼的設備,頭頂有一架行車。車間後面還有工棚什麼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片建築。包括行車在內大多沒有動力源,主要是人工完成,需要電力的時候,才會啟動發動機。
總之這個飛機大修車間很簡陋,和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車間根本無法比,連李巍工作的那個小模具廠車間都比不了,別說無塵了,就是連自流平地板都沒有,當然更沒有的數控工具機。這裡面的設備,包括台鑽等小型工具機,九成都是人力手工操作。
李巍對此是一百個看不上,但就這條件,已經是當下中國最先進的維修飛機的車間了。
陸陸續續,工人到齊。材料班長李巍手下有三十多人,十個木工,五個機械工,十個機械學員,八個飛行員學員。其中八個飛行學員只是臨時在這裡培訓熟悉飛機的,按照東北空軍這裡的制度:飛行學員需要在材料班學習三個月。
穿越者有個疑問,就這麼三十多人,能完成東北軍傳說中三百多架飛機的大修任務嗎?這年頭的飛機,即便是簡單,平均一天大修一架,三十多人也做不到吧?
一有疑問,腦子裡馬上讀硬碟,他腦袋一疼,又是一堆信息冒了出來。
「大家該幹嘛幹嘛,上工了!」隨意吩咐一聲,李巍準備繼續熟悉機場環境,應對九一八,起碼手裡不能只是一支小手槍(中尉有配槍)吧,守著空軍機場,怎麼也得搞支步槍,當然,機槍更好。
李巍還沒出門,一輛法國雷諾卡車停到了車間門口,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白人從車上下來。
動念,腦子再次一疼:這個地中海髮型的白人是捷克國斯柯達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賓丁。
東北軍這邊,軍工系統的一大合作夥伴就是捷克斯柯達公司。這個全球聞名的軍工企業在張家父子這裡賺了不少錢,當然也幫東北軍的軍工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不然東北軍工廠怎麼可能生產150MM榴彈炮,甚至240MM大炮。
由於前兩年張少帥和蘇俄在中東路事件中打了一仗,空軍損失慘重,而且飛機發動機損耗也厲害,急需補充。於是少帥張學浪和捷克的軍工巨頭斯柯達做了筆生意,為空軍補充發動機。
這筆生意一共有七八個型號合計五十台飛機發動機,價值好幾十萬大洋。當下車間裡的兩架飛機,更換的就是斯柯達公司產的V12液冷發動機。
要問這個白人賓丁為何這麼著急,那就要看合同了。張學浪少帥訂立商業合同的水準還是不錯的,合同約定至少得兩架飛機試用了斯柯達公司的發動機,這才能收貨付款。
本來車間裡的兩架飛機都已經換裝好了新發動機,昨天李偉做最後檢查時,從飛機上摔下來了,飛機也沒有試飛,按照合同,賓丁經理是不能交貨,貨款肯定也是拿不到手的。
賓丁為了這批貨,從捷克出來四五個月了,地中海的髮型都擴張了一圈,實在是著急的不行。所以一早就從SY市內斯柯達的倉庫趕到了飛機場。
賓丁操一口流利法語,剛見面就和李巍寒暄起來:天氣不錯啊。李巍神奇的發現自己竟然會法語,雖然磕磕絆絆,但竟然能交流!
扯淡,陰天。另外,見面聊天氣不是英國人的習慣嗎?這捷克人咋也這習慣。
「試飛?!」
李巍腦子再次一疼。
試飛竟然是自己的事情!?
修飛機的還帶試飛的?!
原主會開飛機,李巍可不會啊。
沒等李巍說什麼,只見他手下那八個飛行學員已經開始把那架大型的雙翼轟炸機向車間外推了。
一切都很自然,李巍看的出,這好像就是工作的正常程序。
你們正常了,老子不正常啊,啊!?
不過,這倒也難不住李魏,不行就去司令部找飛行員唄。他還正打算去司令部多了解點信息呢。
就在這時,李巍腦子裡再次輕輕一疼。
完蛋!
這次的信息,叫李巍有點哭笑不得。修完飛機,第一次試飛任務是李偉擔任,這是慣例,而且是李偉要求下形成的慣例。李偉這一「創新」,是得到了張少帥大力支持的,美其名曰:提高責任感。
自己修的自己試飛,太特麼責任了!高!
據說:二戰中,美軍為了控制降落傘的質量,要求降落傘製造商管理人員先試降落傘。
這質量控制方法,可是真高,高的李巍這個冒牌貨接不上了。
尷尬了啊。
責任大,待遇也高。李偉的薪水達到每月兩百二十塊銀元,雖然不是整個機場第一高薪,也差不太多了。那真是收穫了滿滿的一堆羨慕嫉妒恨。其中和張大毛不對付的另一原因就在於此,張大毛一個團長,軍餉每月才五十塊,而且還是奉票(紙幣),不是銀元。
飛機,李巍算是比較熟悉。但都是作為乘客,或者航空迷。對了,在他人生中曾經有一個階段,作為一個航空迷,造過航模,而且還得獎了。
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李偉開飛機的知識好像已經灌輸給了李巍。但李巍是不是真的會開飛機?而且是眼前這種古董級的木質飛機呢?
愛好只是愛好,開飛機要是真摔了,那就是小命不保。剛穿越一次,李巍可不想去找死,他也不保證能再穿一回。
一方面是李巍的理智在告誡自己切不可冒險,另一方面心理上李巍竟然認為自己是會開飛機的,而且水平還不錯。內心更深處還有李巍那種航空迷的躍躍欲試。各種情緒交織之下,李巍腳步竟然移到了飛機旁邊。
「要不就試試?」
「先不飛,就在跑道上溜幾圈?」
等李巍手腳利索的爬上飛機,坐進駕駛艙,沒來得及檢討自己是不是衝動。幾個飛行學員已經開始做飛行準備,更神奇的是,李巍也手腳熟練的拉杆蹬舵。
「副翼動作正常!」
「水平尾翼動作正常「!」
「尾舵(垂直尾翼)動作正常「!」
幾聲正常之後,一個飛行學員,叫做張雪峰的跑過來敬禮報告:
「報告班長,檢查完畢,一切正常。」
一個飛行學員,叫王平平的氣喘吁吁,敬禮報告:「報告班長,已經通知指揮部,二號跑道已清空。」
李巍再一瞧,一個壯實的學員已經把發動機攪把(人力啟動發動機的曲柄)插到了飛機上,只等自己加油門了。
管他呢。
李巍心一橫,試試再說,地面溜達,沒什麼難的。飛機沒開過,車,開的多了!
打個手勢,握緊操縱杆,讓操縱杆保持中立。順勢給化油器加了加油,啟動發動機。
發動機歡快的一震,噴出一股黑煙,迅速啟動,轟轟作響,震耳欲聾。
新發動機,一次啟動成功。遠處的賓丁面露笑容。李巍吐槽:這年頭的發動機噪音可真無法形容,一百五十分貝,有沒有?
李巍再一低頭,這才發現,他幾乎是下意識的已經完成了啟動飛機之後的所有動作。
風門正常,油門正常,一切正常。
只是發動機震動實在厲害,連儀錶盤上的指針都難看清楚。
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
小油門轟了五分鐘,然後逐漸加油,逐漸加風門,直到大油門,再轟兩分鐘。
感覺一切正常,沒錯,就是感覺。這年代開飛機就是憑感覺的,李巍更是憑感覺。李巍裝模作樣的仿佛在檢驗發動機,他再次把油門減小,來回折騰。(按照程序,小油門運轉幾分鐘,然後就可以試飛了。)
反正,這裡他是老大,也不擔心其他,至於面子問題,根本不存在的。別人只當李巍在認真的檢驗發動機呢,哪裡知道,李巍這是在學習呢。
他決定再熟悉熟悉,此前的動作他有點夢幻感(原主的習慣性動作,肌肉記憶),好像不是他自己做出來的。
於是,他又關掉了油門,徹底關閉了發動機。指揮學員再來一次。
如是三次,李巍確定自己真的可以熟練操作飛機,當然只是地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