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高產之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代農業科學的興起,使得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新時期,其發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是原始農業和傳統農業都無法比擬的。例如,在19世紀初,傳統農業後期的農民,除了養活自己以外,要9個人才能養活 1個城鎮居民;而今天,在現代農業較發達的美國,平均每個農民養活90個城鎮居民還綽綽有餘。

  現代農業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生產效率呢?因為,現代農業運用礦質營養學說原理,合理地補充土壤中被作物吸收或流失的營養成分,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肥力;運用遺傳學和生物學原理,培育了優良的農作物、林果、蔬菜、牧草和畜禽魚類品種,建立了有效的栽培飼養和防護措施,使產量不斷增加;運用工業技術發展農業機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生產更多的農業產品,滿足迅速增長著的人口的物質需要。所以,它一經出現,便以很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發展歷史較短,現代農業水平很高的國家。到20世紀80年代初,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負擔耕地83.7公頃,生產糧食142270公斤,肉類11750公斤。全國人平占有糧食高達1450公斤!

  美國地廣人稀,它建設現代農業的初期,重點是發展農業機械化。早在1850年,美國人民就開始在農業上用蒸汽機作動力,來帶動脫穀機。1870年,試製出第一台蒸汽拖拉機;1900年,出現了第一台汽油拖拉機。到1910年,全國已有1000台拖拉機,但畜力在農用動力中,仍占%以上。這一時期可以稱作是美國農業機械的第一階段。1900年以後,蒸汽機與內燃機的發展速度增快,到1925年,通用的輪式拖拉機和整地、播種與田間管理配套的農具已經廣泛使用,內燃機開始成為主要動力。這是美國農業機械化的第二階段,即全國農業基本機械化階段。到1940年,畜力在農用動力中的比重降到7%。1940年以後,是農業機械化高速發展的階段,至50年代,美國實現了農田作業全面機械化,勞動效率大大提高。70年代與40年代比較,種1畝玉米所需勞動量,由3.16工時減少到0.63工時;種1畝小麥,由0.94工時減少到0.48工時;種1畝棉花,由3.17工時減少到1.98工時。據統計,1979年,美國267。2萬個農場,已經擁有435萬台拖拉機和304.5萬輛卡車。

  農業機械化成為推進美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充足的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則為美國現代農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農田施用化肥數量逐年增加,化肥價格平穩,增產效果好。1978年,全國施用化肥5143萬噸,平均每畝耕地53公斤,對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和農作物持續增產,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病蟲、雜草為害,美國還生產、使用了大量的農藥和除草劑,年用量都在50萬噸以上,成為世界上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

  在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同時,美國還從品種改良開始,積極進行現代農業技術改革,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早在1819年,美國就開始從國外廣泛收集農作物、林果、蔬菜和畜禽品種資源,在國內建立良種生產體系和制度。直到近年,美國農業部每年仍從國外徵集回7500~10000份植物品種新材料,為良種選育提供了種質資源。

  1914年,康乃狄克州農業試驗站育成了雜交玉米; 1917年,堪薩斯州農業試驗站育出了抗葉鏽和小麥癭蠅的硬質冬小麥帕克爾等。1922年開始推廣玉米自交系間的雜交種,以後又陸續培育出畜、禽、蔬菜等良種,發揮了良種的巨大生產潛力。例如,早期的雜交玉米,比普通種增產25~35%,到60年代進一步改進後,比普通種增產50%以上。從1933年到1963年的30年間,美國玉米平均每畝增產188.5公斤,其中75公斤應歸功於推廣雜交種。專家們認為,雜交玉米至少使美國每年多產190億公斤糧食。

  美國人民還應用先進的栽培、飼養管理技術,實行農業生產工廠化,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途徑。蘇聯也是現代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由於蘇聯也是地廣人稀的國家,因此它的農業現代化過程,幾乎與美國相同。到80年代初,蘇聯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生產糧食7580公斤,生產肉類650公斤,養活國內人數11.4人。全國人平占有糧食777.5公斤。

  美國、蘇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均耕地13畝左右。它們以發達的農業機械和優厚的化學肥料、農藥為物質基礎,重視品種改良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從而獲得了很高的勞動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成為世界上國土資源充裕,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的現代農業類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