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機巧藏於陣中,威力更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名字,自明日起開始操練鴛鴦軍陣,一夜敘話,又能有此軍略,真是妙事。」

  劉備自己都在感慨,有了周不疑之後,日子總是充滿驚喜。

  周不疑想起了什麼,立起身來笑道:「我聽說,但凡大事,都是在曲折之中尋求道路,在不斷改進之中求得真知。」

  「每隔一段時日,就應該聚一次,像今日一樣圍爐烤肉,暢所欲言。」

  「每一次都將最近公務之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非心腹不可入席,這樣很多事都能有商議之法。」

  「誒,這個好!」張飛登時拍手,「當年俺們在安喜、高塘的時候,大兄就是經常帶著俺們商議。」

  「早年我在鄉里為任,曾有一群兄弟在身邊,」劉備也說起了往事,臉上浮現笑容:「那時憲和也在,我們亦是如此,常席地而坐,商議各事。」

  「那時你一言我一語,很多事頭腦一熱,就辦成了。」

  「可惜的事,因我母親離世,回鄉守孝,那些兄弟也是各奔東西……」

  「好,就依元直之言,非知己不可入也!」

  劉備起身豪邁而言,但是卻將方才周不疑說的「心腹」換成了「知己」。

  ……

  第二日。

  張飛很早就來請劉備去軍營,演練昨日所商的軍陣。

  劉備到時,發現是以關羽為旗令,趙雲陳到分站兩側為槍手。

  張飛和關平為狼莧手,持一丈八長的茂密樹杆以掃蕩。

  其後均為猛士。

  牌手以大盾可以遮蔽身後軍士,狼莧手掃去長兵,十二人的軍陣甚至在百名精兵的圍攻之中,進退自如。

  當然,這與趙雲、陳到等人本就武藝超群也有關係,鏖戰半個時辰,幾百人的軍陣都不能將他們攻散,由此到得午時,整個宿衛營都在討論此陣。

  以及對比各位將軍的武藝。

  「也就是關將軍為旗手,他若是主攻一壹,那大刀掃起來誰人能擋?近則身死也!」

  「我覺得張將軍最厲害,他長矛還為投擲,若是近距離可投矛,近者洞穿也。」

  「百人軍陣一擁而上都不能拿下,便是在第一時間被打退之後,都有了懼意,否則人人悍不畏死,只怕也難支撐……」

  「此陣只是初演,而且也只有我們宿衛營知曉,需演練數年才能進退自如,配合得當。」

  「將軍們久經沙場,又常年並肩作戰,自然能行,換咱們去恐怕頂不住,但是日後依此操練,說不定能以一當十。」

  「今日操訓時,我聽見關將軍說,接下來會向著博望方向,在北境築造土牆,以牆隔出數道戰場,再輔以此軍陣,將曹軍逐個擊破,若是能夠以一當十,曹軍便無可懼也。」

  將士們在沖洗身子的時候不斷交談,情緒激昂,幾乎全都傳到了主帳之內,很快為劉備所知曉。

  由是,可見此陣在軍中推傳並不會有遲滯,但還是之前遇到的那個問題,不能大範圍的傳出去,軍陣之細節也只能告知心腹宿衛。

  能夠選入宿衛的,那自然都是值得信任的兄弟,絕對不會將機密泄露出去。

  這軍陣,非數年苦練不能成威力,若是被曹軍、荊州知曉,也一同演練,或者找到應對之法,那麼將會受制於人,最少也會影響日後初戰的效果。

  劉備和周不疑一同在聽取匯稟,說得最多的便是,軍中擅長弓箭者數量不夠,不能補充至軍陣之內。

  周不疑摸了摸下巴道:「我記得,荊州有一位老將軍,名望極高,有百步穿楊之能。」

  「何人?」

  「好像叫做黃忠,字漢升。」周不疑拱手說道。

  兩世的記憶里,只有這樣的記錄。

  而在那座記憶的宮殿內,周不疑只找到了黃忠於長沙駐軍的消息,從劉表之侄劉磐。

  得到此人之名後,劉備立即請龐統前來一問,龐統笑道:「確有此人,黃老將軍年輕時已十分武勇,武藝超群,而且善於軍略,只是其子年少時多病,一直為其尋訪名醫。」

  「哦?我軍中便有名醫,可為其醫治。」

  「不行不行,」龐統直接擺手笑道:「且不說他兒子已病故,就算是還在世,也很難醫,據說是內虧不止,遍尋藥物已無用,乃是不治之症。」


  劉備惋惜的嘆了口氣:「那就可惜了,如此英雄,卻為家故不得名顯。」

  龐統捻須而行,故作高深,悠然道:「就算是請到黃老將軍調來新野,主公和元直之願卻也不能達成。」

  周不疑眉頭一挑,問道:「這是為何?」

  龐統道:「據我了解,黃老將軍乃是黃氏旁支,自然通曉射術,開弓因為臂力強勁亦可開一石以上長弓,可遠沒有百步穿楊的本事。」

  「要說射術,南州、江東之中當然是那位太史子義,而黃老將軍,也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哦!」劉備想起了當年那位突出重圍,為其主來遊說的豪俠,那時的英雄風采仍然歷歷在目,「我知道此人,與之曾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心生招攬之意,奈何未能讓他棲身於我。」

  「是啊,除卻他,那不就只有轅門射戟的呂奉先了嗎?」

  劉備苦笑著搖了搖頭。

  周不疑道:「他墳頭草都多高了。」

  「哈哈……你這小嘴,真損。」

  龐統聽完錯愕失笑,伸手點了點周不疑。

  「那就難尋了……」周不疑摸著下巴,學龐統的模樣捻須,不過他的下巴目前還是光溜溜的,「軍陣之中射術,若是不能以弓手編入營中,機巧如何?」

  「機巧?」龐統忽然眼睛一亮,猛然想到了什麼,「你是說,弓弩?」

  「不錯,普通手弩威力較小,而大型的臂張、踏張弩顯得笨重,若是能夠製作各式弓弩藏於軍陣中,即便是在廝殺里,有牌手和槍手、狼莧等護衛,即便是弩箭填充時,也可安全裝載,」周不疑在踱步中緩緩思索,道:「我知道些許製作弓弩的原理,但是卻不知細節,想要研習出來仍需時日。」

  龐統笑道:「我有一位友人,亦是常年善思此道,而且其妻更是自小對機巧十分感興趣,聰敏過人,若是能得他們相助,或許數月之內便可制出改良弩箭。」

  周不疑想了想,問道:「可是諸葛孔明?」

  「你認識?」

  「不認識,但是先生的友人里,善茶道品評者為崔州平、善識人者為水鏡、善高歌賦詩者為黃承彥、高爽,善巧思者,應當只有徐州人諸葛孔明。」

  龐統拍了拍周不疑的肩,心裡不由感慨這小子的情報實在是太周到了,這些年荊襄人文逸事,怕是都可知曉得一清二楚。

  只是黃老將軍那裡,略有偏頗。

  不知道他到底哪裡來的情報。

  「我自去請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