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舊友當緬懷
第八章舊友當緬懷
王綰與李斯極度不和。
一個是老秦人貴族的代表,一個是布衣外客的代表。
在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兩人還算是交友好友,但隨著政見分歧,兩人也逐漸不和。
尤其是在行分封或者郡縣的問題上,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最後就是深得始皇滿意的郡縣支持者李斯,贏得了最後的丞相位。
王綰,也因此閒置在家。
子嬰聽著王綰細說自己的罪行,只覺得可笑。
「王綰,你這樣貶低自己,就不怕朕永不錄用你?如今的大秦是如何樣子你也清楚,絕對不養閒人。」
子嬰語氣陰冷道:「朝堂之下的人頭滾滾,就是那些閒人的下場。空有虛名也不干實事,依附權貴結黨營私。」
王綰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陛下,臣之罪過,萬死難辭其咎。臣那一哭,也是為了始皇,也是悔恨啊。若是當年臣能在朝堂上再掙扎幾次,趙高或許就不會禍亂朝綱。或者是能對李斯施以援手,說不定我大秦,就不會落到如此境地!泱泱大秦落得如此境地,老臣難辭其咎!」
「那你確實有罪。」
子嬰淡淡道。
「你知道胡亥為什麼能當皇帝嗎?」
王綰一愣,隨即搖頭頓首。
「臣,不敢妄加猜測始皇心思。」
說是不知道,實際上的猜測誰都沒停過。
一個小兒子,名字都是隨便起的蠻夷野豬,怎麼可能最後得到始皇重視,登臨大寶?
公子扶蘇作為始皇長子,更是有始皇心腹蒙恬,有政治班底更有軍權,手握河套長城幾十萬大軍,其中不乏秦國的精銳騎兵。
而且大義之上更是始皇長子,除了沒有太子名號之外,剩下的一切幾乎都有了,這樣一個有軍隊有威望有班底有大義的親長子。
然而始皇卻下詔讓其自殺?
始皇絕不可能如此昏聵,是真的不怕扶蘇手握大軍來個逐鹿中原?
換句話說,誰都不信這是始皇最後詔令。
只是奈何趙高手握國璽印下的詔命,有妄議的,估計墳頭的草已經老高了。
不過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有如此資源的公子扶蘇,竟然真的被這樣一個虛實不定的召命,激得自刎而亡。
離譜!
真是所言「非常人不如此剛烈」。
王綰雖然嘴上說著不明不白,但是心裡自然清楚。
胡亥即位後做出的一些浪蕩事情,也都印證了他的想法,但是沒人敢說,落得個大秦刑法的下場。
子嬰一字一句鄭重道:「他趙高偽造始皇聖旨,賜死公子扶蘇,屠戮始皇夫人以及子女,所以朕廢了胡亥皇帝位,永不如宗廟,黔首下葬。至於趙高,則是夷三族,立銅人於上郡扶蘇墓葬前,遭後人永世唾罵。」
王綰眼見子嬰全部都說出來了,心中也是憤恨無比。
「陛下,當為雄主,壯我大秦。」
「你覺得朕處理得如何?」
「臣,不敢妄言。」
這時候又謹慎上了。
啪——
子嬰狠狠得拍了桌子一下,隨後便大聲質問道:「王綰,你可知罪?」
王綰這一下驚得哆嗦,隨即叩首道:「臣,知罪。」
「知何罪?」
王綰重新把自己的罪過說了一遍。
子嬰嘆了口氣。
「既然有罪,朕如今讓你戴罪立功,可願意。」
「老臣,願意為重塑大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所以以後別說不敢妄言了。」
「陛下。」
子嬰扶起這位新任的大秦丞相。
「如今大秦是何種樣子,愛卿自然明白,甚至比朕都明白。所以現在的大秦急需一劑猛藥,有什麼想法就說。」
王綰激動地感激涕零,再次跪在地。
「老臣,謝陛下!」
子嬰點頭,心中也是鬆了口氣。
起碼是又完成了一小點。
秦國的政事得需要人來處理,畢竟子嬰可不是始皇,每天處理幾車幾千斤奏摺能給他累死。
始皇早衰的緣故就是因為繁重的工作累垮了他。
後世也有如此之人
比如懿文太子(孝康皇帝),大明洪武年間常務副皇帝朱標。
比如明仁宗,孝昭皇帝,大明徵北大將軍朱棣的上司朱高熾。
還有後世傳言的雍正,無不是勞累成疾,早衰而崩殂。
「走吧,也到上朝的時候了。」
「喏!」
王綰掙扎著起來,扶著椅子站起身來。
幾位兒子家僕趕忙是扶起他,扶著他上了馬車。
子嬰讓他上了天子龍輦,正好是有要事要商談。
一路上,王綰和他商談了不少當今大秦政事,還有以前的舊聞。
「王綰,覺得如今大秦與孝公時期如何?」
「大差不差。」
子嬰笑了笑,「只是朕可沒有商鞅那種大才啊。」
王綰拱手道:「華夏不缺賢才,只看如今我大秦怎麼把鹹菜變成賢才。」
「不錯的說法,首先還是得守住咸陽再說。」
馬車逐漸駛入了章台宮。
王綰看著闊別許久的宮殿、宮門,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朝堂之上。
韓談宣布詔命。
命王綰,為大秦丞相。
命楊琦年(楊端和之子),為將軍。
子嬰於王座之上,看向如今的大秦朝堂。
經過肅清之後,是越看越順眼,子嬰的內心也覺得喜悅。
只是現實很快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有官員上報。
「陛下,緊急軍報,項羽率40萬大軍,已抵大河東岸與章邯將軍對峙。」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了一陣騷動。
無不說項羽之剛猛,千古無二。
再加上剛於巨鹿擊敗秦軍主力,楚軍自然是盛氣十足,如今率領40萬大軍而來,以摧枯拉朽之勢誓要滅了大秦。
子嬰朝旁邊韓談使了使眼色。
韓談立刻高聲道:「肅靜——」
子嬰站起身來,從正台下去。
走到騷動的大臣面前,掀開天子十二旒冠冕,仔細觀看,說出了讓官員麻木的話。
「如今朕尚在,眾人為何如此慌亂?」
官員立刻跪地,心裡無奈道:有陛下您在又有什麼用呢。
「陛下,如今之勢,只怕這項羽劉邦之流定會攻破函谷直逼咸陽,毀我大秦社稷。」
「廷尉說得對,臣諫言,整肅軍隊,為秦國留家底,遷回櫟陽,以備復我河山。」
眾說紛紜。
甚至還有個言說投降的,說起碼保我秦香火延續。
子嬰一陣冷笑,他自然記得這個人,還是他特意留下的趙高餘黨。
為的就是現在。
子嬰冷笑著,緩緩來到這個官員前面。
「朕認得你,你曾經是趙高餘黨,對吧。」
官員立刻跪地叩頭。
「陛下,絕無此事啊!臣是陛下臣,是大秦的臣!」
子嬰一陣冷笑聲出現,手放腰間,緩慢拔出鹿盧劍。
劍鋒在如今之下,照映得更加顯寒芒。
「以愛卿所說,那我大秦,是沒救了?」
「陛,陛下......」
官員被拔劍的秦王嚇得說不出話,同樣說不出話的還有始皇舊臣。
如今子嬰的模樣,跟當年始皇拔劍嚇人,是一般無二啊!
噗呲!
子嬰一劍了當的砍下他的腦袋,頓時鮮血四濺,頭顱在大殿內翻滾。
隨後,子嬰看向諸位大臣,面露寒光。
「眾大臣再敢當言投降者,殺~無赦!」
眾大臣立刻跪地,齊聲道:「我等為大秦生!為陛下活!」
子嬰看向那個要求遷都的官員。
「我大秦歷經九都八遷,才有了如今的咸陽。朕絕不會把我大秦國度,六世之積累,就如此拱手送給那個蠻小子!」
「陛下,如今我大秦所剩餘之軍,不過了了萬數,就算憑函谷關、崤關,難以抵擋楚聯軍五十萬大軍啊。臣,懇請陛下,退回古都雍城,再求東出。」
這大臣說的話,不無道理,是真心為了大秦計。
但是同樣弊端很大。
當年秦滅楚之時,楚國就是三遷國都,由郢都退守陳都,然而最後遷都在壽春,三遷國都而亡。
如今若是秦遷都,必然會給楚軍造成真能滅秦的假象。
兩軍交戰,最重要的是士氣,軍心還有國運。
後秦苻堅率號稱率領百萬大軍,卻因軍心大亂,被不過幾萬人給擊敗,風聲鶴唳,幾乎全軍覆沒。
所以,咸陽絕對不能丟,也丟不起。
子嬰緩緩道:「愛卿所言朕明白,但誰說咸陽就一定能丟了?」
「陛下,如今之大秦,一無壓倒滅盛之裝備,二無昔日滅國之將領,面對如此,是真毫無勝算啊!」
子嬰露出微笑,看著這位老大臣,說:「誰說的?」
大臣一愣。
子嬰看向韓談,後者心領神會,立刻大聲說:「宣,隴西侯李信,通武侯王賁入殿!」
兩位膀大腰圓的秦國將領,緩步,再次踏入大秦朝堂。
眾人眯眼看去,頓時大驚。兩位銷聲匿跡已久的秦上將軍,如今回來了!
子嬰重新返回秦王座之上。
這就是他這幾天所做的事情了,整肅朝綱,整頓軍隊,自然也委派整肅裝備。
王綰與李斯極度不和。
一個是老秦人貴族的代表,一個是布衣外客的代表。
在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兩人還算是交友好友,但隨著政見分歧,兩人也逐漸不和。
尤其是在行分封或者郡縣的問題上,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最後就是深得始皇滿意的郡縣支持者李斯,贏得了最後的丞相位。
王綰,也因此閒置在家。
子嬰聽著王綰細說自己的罪行,只覺得可笑。
「王綰,你這樣貶低自己,就不怕朕永不錄用你?如今的大秦是如何樣子你也清楚,絕對不養閒人。」
子嬰語氣陰冷道:「朝堂之下的人頭滾滾,就是那些閒人的下場。空有虛名也不干實事,依附權貴結黨營私。」
王綰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陛下,臣之罪過,萬死難辭其咎。臣那一哭,也是為了始皇,也是悔恨啊。若是當年臣能在朝堂上再掙扎幾次,趙高或許就不會禍亂朝綱。或者是能對李斯施以援手,說不定我大秦,就不會落到如此境地!泱泱大秦落得如此境地,老臣難辭其咎!」
「那你確實有罪。」
子嬰淡淡道。
「你知道胡亥為什麼能當皇帝嗎?」
王綰一愣,隨即搖頭頓首。
「臣,不敢妄加猜測始皇心思。」
說是不知道,實際上的猜測誰都沒停過。
一個小兒子,名字都是隨便起的蠻夷野豬,怎麼可能最後得到始皇重視,登臨大寶?
公子扶蘇作為始皇長子,更是有始皇心腹蒙恬,有政治班底更有軍權,手握河套長城幾十萬大軍,其中不乏秦國的精銳騎兵。
而且大義之上更是始皇長子,除了沒有太子名號之外,剩下的一切幾乎都有了,這樣一個有軍隊有威望有班底有大義的親長子。
然而始皇卻下詔讓其自殺?
始皇絕不可能如此昏聵,是真的不怕扶蘇手握大軍來個逐鹿中原?
換句話說,誰都不信這是始皇最後詔令。
只是奈何趙高手握國璽印下的詔命,有妄議的,估計墳頭的草已經老高了。
不過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有如此資源的公子扶蘇,竟然真的被這樣一個虛實不定的召命,激得自刎而亡。
離譜!
真是所言「非常人不如此剛烈」。
王綰雖然嘴上說著不明不白,但是心裡自然清楚。
胡亥即位後做出的一些浪蕩事情,也都印證了他的想法,但是沒人敢說,落得個大秦刑法的下場。
子嬰一字一句鄭重道:「他趙高偽造始皇聖旨,賜死公子扶蘇,屠戮始皇夫人以及子女,所以朕廢了胡亥皇帝位,永不如宗廟,黔首下葬。至於趙高,則是夷三族,立銅人於上郡扶蘇墓葬前,遭後人永世唾罵。」
王綰眼見子嬰全部都說出來了,心中也是憤恨無比。
「陛下,當為雄主,壯我大秦。」
「你覺得朕處理得如何?」
「臣,不敢妄言。」
這時候又謹慎上了。
啪——
子嬰狠狠得拍了桌子一下,隨後便大聲質問道:「王綰,你可知罪?」
王綰這一下驚得哆嗦,隨即叩首道:「臣,知罪。」
「知何罪?」
王綰重新把自己的罪過說了一遍。
子嬰嘆了口氣。
「既然有罪,朕如今讓你戴罪立功,可願意。」
「老臣,願意為重塑大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所以以後別說不敢妄言了。」
「陛下。」
子嬰扶起這位新任的大秦丞相。
「如今大秦是何種樣子,愛卿自然明白,甚至比朕都明白。所以現在的大秦急需一劑猛藥,有什麼想法就說。」
王綰激動地感激涕零,再次跪在地。
「老臣,謝陛下!」
子嬰點頭,心中也是鬆了口氣。
起碼是又完成了一小點。
秦國的政事得需要人來處理,畢竟子嬰可不是始皇,每天處理幾車幾千斤奏摺能給他累死。
始皇早衰的緣故就是因為繁重的工作累垮了他。
後世也有如此之人
比如懿文太子(孝康皇帝),大明洪武年間常務副皇帝朱標。
比如明仁宗,孝昭皇帝,大明徵北大將軍朱棣的上司朱高熾。
還有後世傳言的雍正,無不是勞累成疾,早衰而崩殂。
「走吧,也到上朝的時候了。」
「喏!」
王綰掙扎著起來,扶著椅子站起身來。
幾位兒子家僕趕忙是扶起他,扶著他上了馬車。
子嬰讓他上了天子龍輦,正好是有要事要商談。
一路上,王綰和他商談了不少當今大秦政事,還有以前的舊聞。
「王綰,覺得如今大秦與孝公時期如何?」
「大差不差。」
子嬰笑了笑,「只是朕可沒有商鞅那種大才啊。」
王綰拱手道:「華夏不缺賢才,只看如今我大秦怎麼把鹹菜變成賢才。」
「不錯的說法,首先還是得守住咸陽再說。」
馬車逐漸駛入了章台宮。
王綰看著闊別許久的宮殿、宮門,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朝堂之上。
韓談宣布詔命。
命王綰,為大秦丞相。
命楊琦年(楊端和之子),為將軍。
子嬰於王座之上,看向如今的大秦朝堂。
經過肅清之後,是越看越順眼,子嬰的內心也覺得喜悅。
只是現實很快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有官員上報。
「陛下,緊急軍報,項羽率40萬大軍,已抵大河東岸與章邯將軍對峙。」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了一陣騷動。
無不說項羽之剛猛,千古無二。
再加上剛於巨鹿擊敗秦軍主力,楚軍自然是盛氣十足,如今率領40萬大軍而來,以摧枯拉朽之勢誓要滅了大秦。
子嬰朝旁邊韓談使了使眼色。
韓談立刻高聲道:「肅靜——」
子嬰站起身來,從正台下去。
走到騷動的大臣面前,掀開天子十二旒冠冕,仔細觀看,說出了讓官員麻木的話。
「如今朕尚在,眾人為何如此慌亂?」
官員立刻跪地,心裡無奈道:有陛下您在又有什麼用呢。
「陛下,如今之勢,只怕這項羽劉邦之流定會攻破函谷直逼咸陽,毀我大秦社稷。」
「廷尉說得對,臣諫言,整肅軍隊,為秦國留家底,遷回櫟陽,以備復我河山。」
眾說紛紜。
甚至還有個言說投降的,說起碼保我秦香火延續。
子嬰一陣冷笑,他自然記得這個人,還是他特意留下的趙高餘黨。
為的就是現在。
子嬰冷笑著,緩緩來到這個官員前面。
「朕認得你,你曾經是趙高餘黨,對吧。」
官員立刻跪地叩頭。
「陛下,絕無此事啊!臣是陛下臣,是大秦的臣!」
子嬰一陣冷笑聲出現,手放腰間,緩慢拔出鹿盧劍。
劍鋒在如今之下,照映得更加顯寒芒。
「以愛卿所說,那我大秦,是沒救了?」
「陛,陛下......」
官員被拔劍的秦王嚇得說不出話,同樣說不出話的還有始皇舊臣。
如今子嬰的模樣,跟當年始皇拔劍嚇人,是一般無二啊!
噗呲!
子嬰一劍了當的砍下他的腦袋,頓時鮮血四濺,頭顱在大殿內翻滾。
隨後,子嬰看向諸位大臣,面露寒光。
「眾大臣再敢當言投降者,殺~無赦!」
眾大臣立刻跪地,齊聲道:「我等為大秦生!為陛下活!」
子嬰看向那個要求遷都的官員。
「我大秦歷經九都八遷,才有了如今的咸陽。朕絕不會把我大秦國度,六世之積累,就如此拱手送給那個蠻小子!」
「陛下,如今我大秦所剩餘之軍,不過了了萬數,就算憑函谷關、崤關,難以抵擋楚聯軍五十萬大軍啊。臣,懇請陛下,退回古都雍城,再求東出。」
這大臣說的話,不無道理,是真心為了大秦計。
但是同樣弊端很大。
當年秦滅楚之時,楚國就是三遷國都,由郢都退守陳都,然而最後遷都在壽春,三遷國都而亡。
如今若是秦遷都,必然會給楚軍造成真能滅秦的假象。
兩軍交戰,最重要的是士氣,軍心還有國運。
後秦苻堅率號稱率領百萬大軍,卻因軍心大亂,被不過幾萬人給擊敗,風聲鶴唳,幾乎全軍覆沒。
所以,咸陽絕對不能丟,也丟不起。
子嬰緩緩道:「愛卿所言朕明白,但誰說咸陽就一定能丟了?」
「陛下,如今之大秦,一無壓倒滅盛之裝備,二無昔日滅國之將領,面對如此,是真毫無勝算啊!」
子嬰露出微笑,看著這位老大臣,說:「誰說的?」
大臣一愣。
子嬰看向韓談,後者心領神會,立刻大聲說:「宣,隴西侯李信,通武侯王賁入殿!」
兩位膀大腰圓的秦國將領,緩步,再次踏入大秦朝堂。
眾人眯眼看去,頓時大驚。兩位銷聲匿跡已久的秦上將軍,如今回來了!
子嬰重新返回秦王座之上。
這就是他這幾天所做的事情了,整肅朝綱,整頓軍隊,自然也委派整肅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