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泰接管羈縻州,喜結良緣
「皇兄,還有一件事,我要對你說一下,父皇已經下旨,把党項改為羈縻州,封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而且,該州也已經劃到了兄弟的轄區。」李泰說。
聞言,蘇婉氣得簡直要吐血了。
她和李承乾出生入死,到頭來白忙活了一場,卻為李泰擴大了地盤,增加了實力。
李承乾聽了這話,心中也很不平,可是,他覺得在外人的面前,如果兄弟倆爭功,那就讓人家看了笑話。
於是,他勉強一笑:「如此說來,愚兄就要恭喜你了,治下又多了一個州。」
李泰笑容滿面:「皇兄,咱倆是親兄弟,兄弟的轄區多了一個州,不也就等於是你的治下多了一個州嗎?
更何況你是太子,將來這天下都是你的,弟不過是暫時幫你守著罷了。」
那位細封部的首領問道:「殿下,你們此去吐谷渾,見到伏允可汗沒有,他對於我們党項投降大唐是什麼意見?有沒有說要找我們的麻煩?」
「這——。」李承乾遲愣了一下。
蘇婉卻說:「見著了,他還稱讚說拓跋赤辭是個好女婿,識時務,做得對,他們也打算投降大唐呢。」
「哦,原來如此,那麼,他可有什麼書信為憑據?」細封部的首領心裡還是有點不託底。
「有的,這裡有份協議,請你們看看。」蘇婉說著便把那封偽造的協議拿了出來。
七部的首領看了之後,信以為真:「這我們就放心了。」
李泰說:「拿給本王看看。」
有人把那份協議又遞給了李泰。
李泰看過了之後,心花怒放,他心想真是上天要讓自己在西域建功啊,自己已經招降了党項,如果再能把吐谷渾招降過來的話,那自己的功德就超過李承乾很多了。
拓跋赤辭邀請李承乾等人進城休息。
李承乾說:「既然越王來了,有他在這裡主持大局,孤就不去了。
孤立即返回長安向父皇交旨。
如果你們這邊有什麼的事的話,直接和越王商量就行了。」
拓跋赤辭和另外七部首領見李承乾堅持要走,也就不再勉強了。
「皇兄,既然你們要返回長安,弟就不送了,你們一路小心。」李泰說到這裡看了看蘇婉和雪兒,似乎讓他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蘇婉昂起臉,根本就不理他。
李泰又瞪了一眼法通,心想好你個臭和尚,當初,你收了本王那麼多的好處,答應和本王一起共同對付李承乾的,沒想到,你現在卻處處維護著他,竟敢戲耍本王,你小子等著我呢。
法通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目不斜視,就好像沒看見他似的。
李泰又來到了杜荷的面前,行了師禮:「老師,有段時間沒見了,你一向可好。」
杜荷一看,心想這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沒想到李泰竟然能主動向自己行禮。
不過,他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這小子是有意在党項八部首領表現一番,顯得謙恭有禮啊。
杜荷回禮:「感謝越王的掛念,微臣一切都好!」
李承乾和蘇婉等人又回到了阿史那社爾的軍營之中。
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為他們接風洗塵。
李承乾把出使的經過簡單地向他們講述了一遍。
衡陽公主聽了之後,心驚肉跳:「阿彌陀佛,那天柱王可真夠狠的啊,要不是因為有法通在,你們想回來,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是啊,法通這一次幫了咱們的大忙,孤要重賞!」李承乾說。
法通雙掌合十:「殿下,出家人六根清淨,小僧也沒幫你們什麼忙,小僧是在為我們吐谷渾贖罪啊。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吐谷渾不遵守盟約,侵犯大唐的邊境造成的,這一切都是吐谷渾的錯;
小僧作為吐谷渾的臣子,感到罪孽深重,又怎麼敢奢望什麼獎賞呢?」
李承乾十分感慨:「你們看到沒有,法通在大興善寺呆了幾年,大有進步啊,說起話來,也是那麼的謙虛,很顯然他現在的覺悟已經很高了。
如果吐谷渾人都能像他這樣想,又怎麼能惹出那些事出來呢?」
「一切只因我的爺爺太貪心了。
吐谷渾能夠復國,我的父親在大唐的保護下,能夠安然地返回吐谷渾,已經是萬幸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足,真是罪過啊!
他們應該到佛祖的面前懺悔。」
「那麼,你是想到吐谷渾去,還是返回大興善寺?」
「小僧的經還沒有誦完,自然是要回到大興善寺去。」
處理完這件事之後,李承乾問衡陽公主:「姑,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衡陽公主看了一眼阿史那社爾,道:「本公主暫且留在這裡吧。」
蘇婉一看,笑了:「既然你們已經有了婚約,殿下又是你們的媒人,而且,你們婚事也是皇上親口答應了的,我看不如就在這裡替你們完婚吧。」
眾人聽了,都說:「如此甚好!」
李承乾說:「選日子,不如撞日子,就明天吧,明天就給你們完婚!」
阿史那社爾自然是歡喜無限,因為李承乾此次前來不但給他送來了錢財、面具和兵器等,還給他送來了一個美麗的新娘。
於是,阿史那社爾當即傳令,全軍放假三天,每人發放瓶酒方肉,那些軍士當然高興了,幫著張羅著,布置洞房。
軍營之中,哪裡有什麼洞房呢?
不過是把阿史那社爾的大帳裝扮一番罷了。
張燈結彩,紅毯鋪地,倒也還算喜慶。
衡陽公主也不在乎這些,她只要能和阿史那社爾成親就行了。
第二天,在眾人的鑑證下,在李承乾和蘇婉的主持下,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拜了天地。
城陽公主也替他們高興,她的一雙美眸看向杜荷。
杜荷像個木頭疙瘩似的,端著書生的架子。
城陽公主氣得又在他的腰上掐了一把。
拜完了天地之後,阿史那社爾命人擺酒設宴。
李承乾端起酒杯:「各位,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姑和阿史那社爾在此喜結良緣,雖然環境簡陋了些,但是,孤替他們倆感到高興!
說起來他們倆也是有緣,只因蘇瑰這小子把阿史那社爾追得沒處躲,阿史那社爾只好逃進了衡陽公主府,沒想到卻成就了一段好姻緣!
蘇瑰才是真正的媒人啊。
來,我們大家滿飲此杯中酒,祝賀二位新人!」
大家聽了,都笑了,都把酒喝了。
蘇瑰卻不好意思了起來。
蘇婉笑容滿面:「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真是如此啊,阿史那社爾是突厥人,誰能想到他吃了敗仗之後,卻突發奇想,跑到長安去借兵?
不過,他的運氣差了點,當時,正趕上皇上下令驅逐所有在長安的突厥人,於是,他就化妝改扮成一名老者,不承想,他正巧遇上了常何和蘇瑰他們去查街,發現他形跡可疑,雙方便動了手。
這一動手不要緊,阿史那社爾受了傷,但是,他很頑強,負傷逃進了公主府。
自古以來,美女愛英雄,衡陽公主是一個非英雄不嫁的人。
雖然阿史那社爾受了傷,但是,他卻不失英雄氣概,當真就入了衡陽公主的法眼。
衡陽公主不但救了他的性命,還以身相許,助他一臂之力,借來了兵馬,打敗了薛延佗部。
因此,我們要學習阿史那社爾的頑強精神,同時,也要學習衡陽公主的慧眼識人。
當然了,阿史那社爾之所以能俘獲衡陽公主的芳心,我想其中可能有什麼秘訣,宴會結束了之後,你們也可以向他請教一番。」
阿史那社爾看著衡陽公主傻笑,公主今天穿著大紅色的旗袍,滿頭珠翠,太漂亮了。
他連忙擺手,笑道:「至於蘇婉姑娘所說的什麼秘訣,我是絕對沒有的,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以誠感人吧。」
杜荷說:「不是吧,你肯定是有絕招,回頭我請你喝酒,單獨請教。」
「這個可以有,」阿史那社爾滿面紅光,「首先,我謝謝殿下,是殿下成全了我和公主的姻緣,這份恩情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其次,我感謝公主,我乃一蠻夷之人,不懂中原的禮數,相貌也很普通,可是,公主沒有嫌棄這些,願意下嫁於我,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雖然我是一名突厥人,但是,我也懂得感恩圖報的道理,從今以後,我必定會效忠於大唐,唯殿下之命是從。」
李承乾說:「佛法有云:眾生平等。
無論是突厥人、党項人、吐谷渾人,還是唐人,大家生來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天下本為一家,孤希望各個民族之間都能和睦相處,永遠沒有戰爭,我們也決不會憑藉武力,先去欺負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
「殿下英明!」
聞言,眾人歡欣鼓舞。
晚上。
李承乾的營帳。
他雙手揣在袖子裡,坐在百變輪椅上,頭枕在椅子的靠背上,正在沉思。
他回想了此次出使党項和吐谷渾的全過程,總體來說,還算順利。
只是青雀那小子的做法,也著實讓人生氣。
他先是做了逃兵,等到人家把事情都談得差不多了,他卻來撿現成的了。
不過,怎麼說他是弟弟,自己身為太子,也不便和他爭功,就當便宜他了。
李承乾又想,西域這邊的情況複雜,雖然党項已經投降了大唐,但是,還有吐谷渾、高昌和吐蕃等國。
吐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他們的國王又是誰呢?
他心念所動之處,模擬器的屏幕上顯示:
【吐蕃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他們的政權建立在青藏高原之上;】
「他們的國王是誰?」
【是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名叫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
李承乾一聽這名字覺得十分熟悉,因為在原主的記憶中,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就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間的故事。
【是的。】
「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松贊干布十分了不起,文武兼備。
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贊普,實際上,他才是立國之君。
他的父親叫囊日松贊,母親叫薩頹格姆。
他是他父親的獨生子。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騎射、擊劍和武術,經過嚴格的訓練,進步很快,十歲時便成為有名的勇士;】
「是嗎?如果孤沒記錯的話,阿史那社爾在十一歲時勇冠三軍,如此說來,他比阿史那社爾還要厲害了。」
【他們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不具有可比性;
松贊干布是個很有文化修養的人,喜歡歷史英雄傳說;
而且,他會創作詩歌,也喜歡圍棋;
他品德高尚,身邊的人也都是行為端正的人;】
「如此說來,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了?」
就在這時,帳簾挑開了,蘇婉從外面走了進來。
「殿下,你可知道,此時,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已經入了洞房。」
李承乾一笑:「他們倆已經拜了天地,是夫妻了,入洞房,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我請問你,咱倆啥時候才能像他們這樣?」
李承乾是一臉的尷尬:「咱倆尚未定親,怎麼能談到成親一事呢?」
「你打算我們什麼時候定親?
我記得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定親之時,不也是很簡單的嗎?
阿史那社爾拿出一個面具交給了衡陽公主,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了。」
李承乾苦笑了一聲:「他們倆當時定親,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定的,若是在平時,公主定親,可是一件大事,怎麼能如此草率呢?」
「我覺得那些都是次要的,人家現在過得不也挺幸福的嗎?」
「是的,目前來看,他們是很幸福。」
「那你是什麼意思呢?你是不是不喜歡我?難道你真的喜歡那個稱心?或者你喜歡那個倭奴國的女人藥師惠子?」
李承乾聽了也是無語:「婉兒,選立太子妃豈是孤一個人說了算的呢?」
「你的母后,曾經來找過我娘,和我娘提了我們的親事,你母后都同意了,難道還做不了主嗎?」
「呃——,」李承乾聽她這麼一說,也不知該怎樣回答她好了,「此事,等我們回到長安之後,再議。」
「行吧,等我們到了長安之後,我們就成親。
明天早上就返回長安吧。」
誰知李承乾搖了搖頭:「孤還有兩件事要辦,暫時不能回去。」
「哪兩件事?」
「第一件事,你給青雀的那份協議是假的,如果他真的去招降吐谷渾的話,那豈不是中了人家的圈套?為此,孤很是擔心。」
蘇婉聽了,沒好氣地說:「我發現你這人是不是有毛病?
雖然李泰是你的親弟弟,可是,他三番五次要殺你,在他的心裡哪裡還有兄弟之情呢?
這一次,他玩得更絕,我們好不容易把党項這邊談得差不多了,他卻趁我們不在,把党項給招降了過來,這些功勞都算到他的頭上去了,而且,你父皇還把党項改為州,也劃到了他的轄區,憑啥?
為什麼你父皇如此偏心呢?
我現在懷疑你是不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話雖如此,若他貿然去招降吐谷渾豈不是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管他呢,他們死乾淨了,才好呢!」蘇婉不知道說什麼解恨了。
李承乾面帶憂慮之色:「暫且把青雀的生死拋在一邊,可是,那兩千五百名軍士可是唐軍的精銳啊,難道說也不管了嗎?」
「那些軍士雖好,可是,他們又不是你的兵,他們也不聽你的,你管他們的死活幹什麼呢?」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們是大唐的軍士,不管在誰的制下,都是唐軍,我們又怎麼能分得那麼清楚呢?」
「那你想怎麼樣呢?」
「如果他們真的遇到了危險,還得想辦法營救啊。」
蘇婉聽他這麼一說,也是拿他沒辦法。
「第二件事是什麼事?」
李承乾口渴了,站起身來,喝了一碗茶:「孤覺得,我們出來一趟不容易,孤聽說吐蕃也很了不起,他們的國王松贊干布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所以,孤想去瓊巴拜訪一下他。」
「什麼?你打算出使吐蕃?」蘇婉聽了,感到十分震驚。
「是啊,有什麼不可以嗎?」
蘇婉在大帳內來回走動,一隻手托著下巴:「你離開長安時,好像只是和你父皇說要出使党項的吧,你現在又何必出使吐蕃呢?」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再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聽說吐蕃民風十分彪悍,他們屬於高原系,長期生活在高原之上,後來,卻不知怎麼的就強大了起來。
他們還搶占了党項的河曲之地,吐蕃人好像不太講理啊。
而且,那裡的天氣多變,時冷時熱,晝夜的溫差極大,你去了,可能會有危險,我覺得你最好還是不要去。」
李承乾似有所思,然後說:「以前,父皇忙於內亂,無暇西顧,如今內亂已經平定,去年又滅了東突厥,因此,父皇要把注意力轉移到西域及邊疆上來。
吐蕃崛起,大唐和吐蕃的關係也很重要,處理得好,將會造福於兩國百姓,處理得不好,將會挑起爭端,甚至大動干戈。
既然孤已經來了,不如藉此機會去拜訪一下松贊干布。」
蘇婉是知道李承乾的脾氣的,一旦他決定的事情,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
於是,蘇婉說:「好吧,既然你執意要出使吐蕃,那麼,我陪你一起去。」
「此去吐蕃,生死未卜,你還是不要去了吧。」
「不,你休想撇下我,你走到哪裡,我就要跟到哪裡。」
李承乾拗不過她,只得同意把她帶上。
聞言,蘇婉氣得簡直要吐血了。
她和李承乾出生入死,到頭來白忙活了一場,卻為李泰擴大了地盤,增加了實力。
李承乾聽了這話,心中也很不平,可是,他覺得在外人的面前,如果兄弟倆爭功,那就讓人家看了笑話。
於是,他勉強一笑:「如此說來,愚兄就要恭喜你了,治下又多了一個州。」
李泰笑容滿面:「皇兄,咱倆是親兄弟,兄弟的轄區多了一個州,不也就等於是你的治下多了一個州嗎?
更何況你是太子,將來這天下都是你的,弟不過是暫時幫你守著罷了。」
那位細封部的首領問道:「殿下,你們此去吐谷渾,見到伏允可汗沒有,他對於我們党項投降大唐是什麼意見?有沒有說要找我們的麻煩?」
「這——。」李承乾遲愣了一下。
蘇婉卻說:「見著了,他還稱讚說拓跋赤辭是個好女婿,識時務,做得對,他們也打算投降大唐呢。」
「哦,原來如此,那麼,他可有什麼書信為憑據?」細封部的首領心裡還是有點不託底。
「有的,這裡有份協議,請你們看看。」蘇婉說著便把那封偽造的協議拿了出來。
七部的首領看了之後,信以為真:「這我們就放心了。」
李泰說:「拿給本王看看。」
有人把那份協議又遞給了李泰。
李泰看過了之後,心花怒放,他心想真是上天要讓自己在西域建功啊,自己已經招降了党項,如果再能把吐谷渾招降過來的話,那自己的功德就超過李承乾很多了。
拓跋赤辭邀請李承乾等人進城休息。
李承乾說:「既然越王來了,有他在這裡主持大局,孤就不去了。
孤立即返回長安向父皇交旨。
如果你們這邊有什麼的事的話,直接和越王商量就行了。」
拓跋赤辭和另外七部首領見李承乾堅持要走,也就不再勉強了。
「皇兄,既然你們要返回長安,弟就不送了,你們一路小心。」李泰說到這裡看了看蘇婉和雪兒,似乎讓他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蘇婉昂起臉,根本就不理他。
李泰又瞪了一眼法通,心想好你個臭和尚,當初,你收了本王那麼多的好處,答應和本王一起共同對付李承乾的,沒想到,你現在卻處處維護著他,竟敢戲耍本王,你小子等著我呢。
法通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目不斜視,就好像沒看見他似的。
李泰又來到了杜荷的面前,行了師禮:「老師,有段時間沒見了,你一向可好。」
杜荷一看,心想這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沒想到李泰竟然能主動向自己行禮。
不過,他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這小子是有意在党項八部首領表現一番,顯得謙恭有禮啊。
杜荷回禮:「感謝越王的掛念,微臣一切都好!」
李承乾和蘇婉等人又回到了阿史那社爾的軍營之中。
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為他們接風洗塵。
李承乾把出使的經過簡單地向他們講述了一遍。
衡陽公主聽了之後,心驚肉跳:「阿彌陀佛,那天柱王可真夠狠的啊,要不是因為有法通在,你們想回來,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是啊,法通這一次幫了咱們的大忙,孤要重賞!」李承乾說。
法通雙掌合十:「殿下,出家人六根清淨,小僧也沒幫你們什麼忙,小僧是在為我們吐谷渾贖罪啊。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吐谷渾不遵守盟約,侵犯大唐的邊境造成的,這一切都是吐谷渾的錯;
小僧作為吐谷渾的臣子,感到罪孽深重,又怎麼敢奢望什麼獎賞呢?」
李承乾十分感慨:「你們看到沒有,法通在大興善寺呆了幾年,大有進步啊,說起話來,也是那麼的謙虛,很顯然他現在的覺悟已經很高了。
如果吐谷渾人都能像他這樣想,又怎麼能惹出那些事出來呢?」
「一切只因我的爺爺太貪心了。
吐谷渾能夠復國,我的父親在大唐的保護下,能夠安然地返回吐谷渾,已經是萬幸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足,真是罪過啊!
他們應該到佛祖的面前懺悔。」
「那麼,你是想到吐谷渾去,還是返回大興善寺?」
「小僧的經還沒有誦完,自然是要回到大興善寺去。」
處理完這件事之後,李承乾問衡陽公主:「姑,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衡陽公主看了一眼阿史那社爾,道:「本公主暫且留在這裡吧。」
蘇婉一看,笑了:「既然你們已經有了婚約,殿下又是你們的媒人,而且,你們婚事也是皇上親口答應了的,我看不如就在這裡替你們完婚吧。」
眾人聽了,都說:「如此甚好!」
李承乾說:「選日子,不如撞日子,就明天吧,明天就給你們完婚!」
阿史那社爾自然是歡喜無限,因為李承乾此次前來不但給他送來了錢財、面具和兵器等,還給他送來了一個美麗的新娘。
於是,阿史那社爾當即傳令,全軍放假三天,每人發放瓶酒方肉,那些軍士當然高興了,幫著張羅著,布置洞房。
軍營之中,哪裡有什麼洞房呢?
不過是把阿史那社爾的大帳裝扮一番罷了。
張燈結彩,紅毯鋪地,倒也還算喜慶。
衡陽公主也不在乎這些,她只要能和阿史那社爾成親就行了。
第二天,在眾人的鑑證下,在李承乾和蘇婉的主持下,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拜了天地。
城陽公主也替他們高興,她的一雙美眸看向杜荷。
杜荷像個木頭疙瘩似的,端著書生的架子。
城陽公主氣得又在他的腰上掐了一把。
拜完了天地之後,阿史那社爾命人擺酒設宴。
李承乾端起酒杯:「各位,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姑和阿史那社爾在此喜結良緣,雖然環境簡陋了些,但是,孤替他們倆感到高興!
說起來他們倆也是有緣,只因蘇瑰這小子把阿史那社爾追得沒處躲,阿史那社爾只好逃進了衡陽公主府,沒想到卻成就了一段好姻緣!
蘇瑰才是真正的媒人啊。
來,我們大家滿飲此杯中酒,祝賀二位新人!」
大家聽了,都笑了,都把酒喝了。
蘇瑰卻不好意思了起來。
蘇婉笑容滿面:「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真是如此啊,阿史那社爾是突厥人,誰能想到他吃了敗仗之後,卻突發奇想,跑到長安去借兵?
不過,他的運氣差了點,當時,正趕上皇上下令驅逐所有在長安的突厥人,於是,他就化妝改扮成一名老者,不承想,他正巧遇上了常何和蘇瑰他們去查街,發現他形跡可疑,雙方便動了手。
這一動手不要緊,阿史那社爾受了傷,但是,他很頑強,負傷逃進了公主府。
自古以來,美女愛英雄,衡陽公主是一個非英雄不嫁的人。
雖然阿史那社爾受了傷,但是,他卻不失英雄氣概,當真就入了衡陽公主的法眼。
衡陽公主不但救了他的性命,還以身相許,助他一臂之力,借來了兵馬,打敗了薛延佗部。
因此,我們要學習阿史那社爾的頑強精神,同時,也要學習衡陽公主的慧眼識人。
當然了,阿史那社爾之所以能俘獲衡陽公主的芳心,我想其中可能有什麼秘訣,宴會結束了之後,你們也可以向他請教一番。」
阿史那社爾看著衡陽公主傻笑,公主今天穿著大紅色的旗袍,滿頭珠翠,太漂亮了。
他連忙擺手,笑道:「至於蘇婉姑娘所說的什麼秘訣,我是絕對沒有的,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以誠感人吧。」
杜荷說:「不是吧,你肯定是有絕招,回頭我請你喝酒,單獨請教。」
「這個可以有,」阿史那社爾滿面紅光,「首先,我謝謝殿下,是殿下成全了我和公主的姻緣,這份恩情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其次,我感謝公主,我乃一蠻夷之人,不懂中原的禮數,相貌也很普通,可是,公主沒有嫌棄這些,願意下嫁於我,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雖然我是一名突厥人,但是,我也懂得感恩圖報的道理,從今以後,我必定會效忠於大唐,唯殿下之命是從。」
李承乾說:「佛法有云:眾生平等。
無論是突厥人、党項人、吐谷渾人,還是唐人,大家生來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天下本為一家,孤希望各個民族之間都能和睦相處,永遠沒有戰爭,我們也決不會憑藉武力,先去欺負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
「殿下英明!」
聞言,眾人歡欣鼓舞。
晚上。
李承乾的營帳。
他雙手揣在袖子裡,坐在百變輪椅上,頭枕在椅子的靠背上,正在沉思。
他回想了此次出使党項和吐谷渾的全過程,總體來說,還算順利。
只是青雀那小子的做法,也著實讓人生氣。
他先是做了逃兵,等到人家把事情都談得差不多了,他卻來撿現成的了。
不過,怎麼說他是弟弟,自己身為太子,也不便和他爭功,就當便宜他了。
李承乾又想,西域這邊的情況複雜,雖然党項已經投降了大唐,但是,還有吐谷渾、高昌和吐蕃等國。
吐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他們的國王又是誰呢?
他心念所動之處,模擬器的屏幕上顯示:
【吐蕃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他們的政權建立在青藏高原之上;】
「他們的國王是誰?」
【是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名叫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
李承乾一聽這名字覺得十分熟悉,因為在原主的記憶中,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就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間的故事。
【是的。】
「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松贊干布十分了不起,文武兼備。
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贊普,實際上,他才是立國之君。
他的父親叫囊日松贊,母親叫薩頹格姆。
他是他父親的獨生子。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騎射、擊劍和武術,經過嚴格的訓練,進步很快,十歲時便成為有名的勇士;】
「是嗎?如果孤沒記錯的話,阿史那社爾在十一歲時勇冠三軍,如此說來,他比阿史那社爾還要厲害了。」
【他們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不具有可比性;
松贊干布是個很有文化修養的人,喜歡歷史英雄傳說;
而且,他會創作詩歌,也喜歡圍棋;
他品德高尚,身邊的人也都是行為端正的人;】
「如此說來,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了?」
就在這時,帳簾挑開了,蘇婉從外面走了進來。
「殿下,你可知道,此時,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已經入了洞房。」
李承乾一笑:「他們倆已經拜了天地,是夫妻了,入洞房,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我請問你,咱倆啥時候才能像他們這樣?」
李承乾是一臉的尷尬:「咱倆尚未定親,怎麼能談到成親一事呢?」
「你打算我們什麼時候定親?
我記得阿史那社爾和衡陽公主定親之時,不也是很簡單的嗎?
阿史那社爾拿出一個面具交給了衡陽公主,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了。」
李承乾苦笑了一聲:「他們倆當時定親,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定的,若是在平時,公主定親,可是一件大事,怎麼能如此草率呢?」
「我覺得那些都是次要的,人家現在過得不也挺幸福的嗎?」
「是的,目前來看,他們是很幸福。」
「那你是什麼意思呢?你是不是不喜歡我?難道你真的喜歡那個稱心?或者你喜歡那個倭奴國的女人藥師惠子?」
李承乾聽了也是無語:「婉兒,選立太子妃豈是孤一個人說了算的呢?」
「你的母后,曾經來找過我娘,和我娘提了我們的親事,你母后都同意了,難道還做不了主嗎?」
「呃——,」李承乾聽她這麼一說,也不知該怎樣回答她好了,「此事,等我們回到長安之後,再議。」
「行吧,等我們到了長安之後,我們就成親。
明天早上就返回長安吧。」
誰知李承乾搖了搖頭:「孤還有兩件事要辦,暫時不能回去。」
「哪兩件事?」
「第一件事,你給青雀的那份協議是假的,如果他真的去招降吐谷渾的話,那豈不是中了人家的圈套?為此,孤很是擔心。」
蘇婉聽了,沒好氣地說:「我發現你這人是不是有毛病?
雖然李泰是你的親弟弟,可是,他三番五次要殺你,在他的心裡哪裡還有兄弟之情呢?
這一次,他玩得更絕,我們好不容易把党項這邊談得差不多了,他卻趁我們不在,把党項給招降了過來,這些功勞都算到他的頭上去了,而且,你父皇還把党項改為州,也劃到了他的轄區,憑啥?
為什麼你父皇如此偏心呢?
我現在懷疑你是不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話雖如此,若他貿然去招降吐谷渾豈不是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管他呢,他們死乾淨了,才好呢!」蘇婉不知道說什麼解恨了。
李承乾面帶憂慮之色:「暫且把青雀的生死拋在一邊,可是,那兩千五百名軍士可是唐軍的精銳啊,難道說也不管了嗎?」
「那些軍士雖好,可是,他們又不是你的兵,他們也不聽你的,你管他們的死活幹什麼呢?」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們是大唐的軍士,不管在誰的制下,都是唐軍,我們又怎麼能分得那麼清楚呢?」
「那你想怎麼樣呢?」
「如果他們真的遇到了危險,還得想辦法營救啊。」
蘇婉聽他這麼一說,也是拿他沒辦法。
「第二件事是什麼事?」
李承乾口渴了,站起身來,喝了一碗茶:「孤覺得,我們出來一趟不容易,孤聽說吐蕃也很了不起,他們的國王松贊干布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所以,孤想去瓊巴拜訪一下他。」
「什麼?你打算出使吐蕃?」蘇婉聽了,感到十分震驚。
「是啊,有什麼不可以嗎?」
蘇婉在大帳內來回走動,一隻手托著下巴:「你離開長安時,好像只是和你父皇說要出使党項的吧,你現在又何必出使吐蕃呢?」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再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聽說吐蕃民風十分彪悍,他們屬於高原系,長期生活在高原之上,後來,卻不知怎麼的就強大了起來。
他們還搶占了党項的河曲之地,吐蕃人好像不太講理啊。
而且,那裡的天氣多變,時冷時熱,晝夜的溫差極大,你去了,可能會有危險,我覺得你最好還是不要去。」
李承乾似有所思,然後說:「以前,父皇忙於內亂,無暇西顧,如今內亂已經平定,去年又滅了東突厥,因此,父皇要把注意力轉移到西域及邊疆上來。
吐蕃崛起,大唐和吐蕃的關係也很重要,處理得好,將會造福於兩國百姓,處理得不好,將會挑起爭端,甚至大動干戈。
既然孤已經來了,不如藉此機會去拜訪一下松贊干布。」
蘇婉是知道李承乾的脾氣的,一旦他決定的事情,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
於是,蘇婉說:「好吧,既然你執意要出使吐蕃,那麼,我陪你一起去。」
「此去吐蕃,生死未卜,你還是不要去了吧。」
「不,你休想撇下我,你走到哪裡,我就要跟到哪裡。」
李承乾拗不過她,只得同意把她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