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3章 工作量超過開發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後我們梳理情況,發現最早機房的確是雙路供電,但是在一次機房改造的時候,因為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好,導致一條線路的零線無法聯接,為了解決供電的問題,便將另一條線路的零線與之共用。」

  「而這個方案當時電工口頭上報,得到批准,但只是作為臨時性的方案被批准,可因為沒有留下任何文件,也沒有任何督促、終止、改進措施,讓臨時性方案就變成了半永久性方案,而圖紙依舊沿用舊有圖紙,後來的維護人員接手機房運維後,又沒有認真履行定期複查,測試和演練等應有的技術方案,導致這個問題一直被隱瞞了下來,成了生產中的定時炸彈。」

  「直到我們四葉草集團的ISO小組進駐藍天陽光集團,幫助他們一項一項梳理制度,規劃流程,重備資料,落實責任後,才將諸多的問題都給暴露了出來。」

  「當時的情況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我們前後梳理出不符合質量體系要求的地方,制度缺失的六十多處,人員配置缺失的七十多處,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七十多處,資料,方案不齊備的無計其數,測試驗證工作流基本不存在,事前,事中,事後抽檢,複查,總結基本不存在,應急預案基本不存在,或者說即便存在也沒法執行。」

  「企業存在這種情況,出事兒不奇怪,不出事兒反倒是因為員工們的自覺性太高,用自身能動力彌補了制度和管理的不足了。」

  「比如我剛剛舉例的那個機房潛在故障的問題,其實只要在從立項到驗收,以及之後的定期復檢和應急演練,十幾個環節上任何一個環節,進行了嚴控把關,這個問題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恰恰是因為人浮於事,一共制定出的十幾個環節,每一個都形同虛設,這才導致了故障潛伏了下來。」

  「這就絕對是管理的問題了。」周至誠懇地說道:「我不知道基地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果有,那就絕對應該警惕,不管是不是要引進ISO體系,都應該從決心,資源,流程,監督,責任五個方面,將現代化的管理體系給建立起來。」

  「決心其實好下。」李維剛和張偉超對視了一眼:「前幾年兩次出事兒,基地上下一心,大家自覺加班加點,防查檢控,最近連續兩次發射成功,不能說和大家的努力沒有關係。」

  「但是實話實說,方法上不太科學。」張偉超說道:「許多同志都是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我們也擔心這勁頭一松,又會出問題。」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點,資源問題了。」周至說道:「其實這個問題,和思路也是密切相關的。」

  「長期以來,我們的企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重生產,輕管理,重視工人的勞動,卻輕視管理層的勞動,甚至將管理等同於剝削,壓榨,將之推到勞動的對立面去了。」

  「這也就導致了在引入許多有效的,必要的管理措施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其實我認為,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兩大有效措施,其一是科技,其二就是管理。」周至說道:「因此要是將科學技術稱為第一生產力的話,科學管理,就該是第二生產力。」

  「加大對企業的科技投入,現在已經為絕大多數人所理解,然而加大對企業的管理投入,別說被管理者,往往就是管理者本身,都捨不得投入,或者說認為過得去就行了,不值得像科技那樣精益求精。」

  李維剛和張偉超心中都是一凜,周至說的最後這句,何嘗不是他們心裡的想法。

  「其實我想說的是,科技投入和管理投入,兩者對企業都十分的重要。」周至說道:「如果說哪方面對企業來說已經形成了短板,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那就要趕緊調整優化,將之彌補起來。」

  「比如剛剛你們說的同志們已經為了加強質量管理而長期超負荷工作,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周至說道:「說明基地在質量管理方面投入不足,手段不夠,所以才只能用人力工作時長去填補,那麼就應該在這方面想辦法,下功夫,引入優良的管理工具,將人力重新釋放出來。」

  「藍天陽光,他們用的是什麼管理工具?」

  「之前也是因為引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給集團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工作負擔。」周至笑道:「因此我們不不得不開發了一套程序來提升工作效率,這套程序將我們的辦公系統,開發系統聯繫了起來,構成了一整套的技術公司流程管理系統,系統自身的設計邏輯是依託一般技術公司的研發流程來設計,而其後指導這些邏輯流程運作的,則是ISO質量管理體系,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還完成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量考核,流程進度管控,產品質量把控,產品版本管理,技術文件歸集檢索,產品提交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後來在幫助藍天陽光集團實施ISO體系控制的過程中,我們將這套系統重新進行了模塊化和參數化的調優,從其中分離出一套獨立於四葉草集團的應用場景,但是更加專業,可由客戶自由定製模塊和流程的系統,就叫品質流程管理系統,英文簡稱為QPM。」

  「說實話,要是沒有這套系統,我們四葉草也不可能完成得了ISO體系管理。」周至解釋道:「原因很簡單,因為之前的四葉草,同樣是重生產不重管理,重技術投入不重管理投入,每一個人在自身生產任務都處於飽和狀態。」

  「如果要把管理重視起來的話,那麼每個人需要提交的產出物就不再僅限於產品了,需要有一套與ISO體系相符合的附加產出物,以我們的軟體開發部分來說,除了程序,還需要需求設計說明書,系統架構說明書,技術開發說明書,技術開發手冊,系統測試手冊,功能測試手冊,模塊測試手冊,測試案例手冊,版本說明書,版本原始碼,版本目標代碼,系統驗證手冊,功能驗證手冊,模塊驗證手冊,驗證案例手冊。」

  「每一套手冊,都要有編纂,覆核,歸檔復檢三個經手人。所增加的工作量,其實已經等同甚至超過開發量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