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痕 4
宋允焚香禮拜之後,接過聖旨,隨即就有寒山寺中高僧,將兩家早就備好的成人冠服交與兩家家主,待兩人著好冠服,正當梁明準備給梁琛整理冠服之時,卻有幾個衙役沖了進來,「宋大人,梁大人,不好了,漕運鹽船方才剛駛上江面,可守軍尚未開拔,尚未行出江寧府,就與一夥鹽賊相遇,方才一人快馬行來,在江寧府上求救,小的不敢耽誤,這才即刻來報。」
梁明驚了一瞬,心下想著,此處都是文官,並無可以帶兵救援之人,況且沒有虎符在身,是一兵一卒都調不動的,江寧路尚未發兵,想必也是如此。
「也許他們並非鹽賊。」在整場儀式上一直沉默不語,宛如透明人一般的梁琛忽然說道。
「不是賊,難道是官兵不成?」宋子睿冷笑道。
「父親,且聽憬淮將話說完。」宋允開口道。宋子睿見目下自己雖是宋家家主,可卻是個四品官員,只是看了一眼宋允,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聖上先伐北漢,隨後伐遼之時,也曾從江寧調糧,彼時,江寧並無糧草,只得從本地富戶處,借了8000石糧草,連並鹽,共13200石,次年江寧一場大雪,很多農戶連冬天都沒熬過去,雖說第二年產糧頗豐,可按照轉調之法,江寧向汴京所繳之糧,幾乎占去年產的一半,分派到各府,更是十不存一。因此,所欠之糧一直欠著,前歲太湖與洪澤湖幾乎同時大水,各地幾乎顆粒無收,可汴京所收之糧一分未減,去歲倒是收成尚好,可仍未還所欠之鹽糧,加之朝廷增收商稅,許多富商因此破產,前番去江寧府鬧了一番,徒勞無功,此番調糧,仍向富戶強征,雖民間不似前些年慘澹,可江寧之富戶,幾乎皆負債纍纍,一旦再增賦稅,抑或是年產欠收,必將淪為難民。」
在場之人聽完這番話後,都面面相覷,還是梁明先開了口,「此皆朝廷賦稅,非我江寧官員可控,難不成只因此,他們便對我鹽鐵糧道懷恨在心?」
「非被逼無奈,想必他們也不會鋌而走險,前番又有江寧府增開地方賦稅,江寧知府明知如此困苦,仍增農桑稅一千萬兩白銀,商稅三千萬兩白銀,聽聞聖上本不願同意,奈何江寧知府和恭王去汴京一趟,恰逢邊關奏請伐遼一事,恭王同聖上說情,這才加了一筆賦稅下來,上月去寒山寺途中,看到寒山寺下田產無人耕作,一問才知,當地農商者十不存五,所逃者都上紫金山落草為寇去了。後來請父親從家中撥出些餘糧,這才將山上寧清貧而不願為盜者引下來一部分。此番所謂鹽賊,想必正是尚未下山者,我也曾在山中偶遇,多非十惡不赦之人,若江寧府及時給出承諾,想必也不會落到今天。」
一番言語下來,在場之人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應。宋允雖然也感震驚,卻很快問道「憬淮,可如今事已至此,前線要糧,我們又該如何是好,調兵鎮壓還需稟報朝廷,到時恐盜賊早已銷聲匿跡。」
「宋兄,若是還信得過憬淮,就請江寧知府在此答應,只要江寧知府肯答應奏請朝廷減去多加的一筆賦稅,我倒是見過這些商人,好言相勸,約定何時還糧,他們總歸還是會聽的。」
江寧知府叫郭瀾,與宋子睿關係頗為緊密,而且常在恭王手下辦事,本以為仗著這層關係,宋家也不敢為難於他。哪知宋允並非宋子睿,「郭大人不知答應不答應,若是答應,今夜請即刻寫好奏章,明日啟程前往京師,若是不答應,就莫怪我仗勢欺人,拿我這三品頭銜來壓你了。」
郭瀾冷哼一聲,「宋大人,莫要蠻不講理,我增收賦稅,乃是為供養江寧地方開支,以免戰端一起,江寧就要中央另撥銀款。」
「郭大人既然不願,那我今夜就起表奏明聖上,陳述江寧軍鹽被劫一事原委,不必待到王師凱旋,只需一道聖旨,當地廂軍只要見了虎符,就即刻可以捉拿賊寇,到時核實明白,便是你貽誤軍情,莫非不怕聖上問斬?」
郭瀾猶豫了半晌,狠狠瞪了梁琛一眼,面色沉的仿佛能滴下水來,「我即刻奏明聖上,但軍鹽追回之事,務必使此子完成。」
正當宋允想要擋下此事的時候,一向溫潤內斂,性格出奇的安靜,許多人背後議論紛紛的梁琛,卻一反常態,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必不辱命。」
宋允愣了一下,他以前從未意識到,梁琛還有這樣的一面,和他想的不太一樣,從當年談論那場大雪開始,似乎兩人就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宋允一心撲進了科舉,走入了官場,從最初的不習慣,走到漸漸的和光同塵,雖然偶爾也會因為正義感和一些官員鬥爭,可終究忘記了一些東西,宋允自己都覺得自己變了,但梁琛卻似乎還是當年那個望著雪景落淚的少年,守護著自己的那顆悲憫之心。
參加及冠禮的眾人還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梁琛正準備出發,卻被梁明叫住了,「此事即爾及冠之禮,好自為之。」梁琛點頭應下,正準備邁步離開之時,宋允卻攔住了他,「既是及冠之禮。怎可一人前去?吾二人同去。」
「翕河,聽為父之言,汝乃朝廷重臣,賊寇成群之處,還是少去為妙。」忍了半晌一直沒有吭聲的宋子睿終於忍不住發聲道。
「父親,糧草轉運本我分內之事,兼之及冠之禮,憬淮不過布衣之身,然心系此事,吾乃朝廷命官,袖手分內之事,於情於理,皆無理可言。」說罷,便快步跟上樑琛的腳步。
二人一人一馬,未帶幾個隨從,便向紫金山趕去,一路狂奔,卻也趕在日落之前到了山下。梁琛跳下馬來,隨手將馬拴在一邊的樹上,宋允疑惑道,「憬淮,尚且不知糧草被劫往何處?何必早早下馬?」
「替朝廷命官贖罪,宋兄禮佛之時,想必到寒山寺下,必是要下馬的。」梁琛的語氣很淡,聽不出什麼情緒,可還是讓宋允聽出了一種埋怨之意。
「何人?敢闖紫金山?」忽然有兩人從林中閃出,宋允嚇了一跳,可梁琛卻很平靜,「煩請通報一下,就說梁琛攜朝廷命官三品轉運使司,代江寧知府前來謝罪。」
「朝廷還會有人前來認罪,當真是笑話,派兵圍剿倒還有幾分可信。你有何證據證明你是朝廷命官?」一個身穿布衣的男子問道。
宋允將太宗方賜的令牌拿出來晃了晃,正想收回去,卻聽見梁琛說「宋兄,令牌借我一用。」
宋允猶豫了一下,卻也將令牌拿了出來,梁琛拿著令牌,慢慢遞到布衣男子手中。男子愣了一下,也細細端詳著這塊令牌,幾番檢查後確認確實沒假,這才開口,「二位真是朝廷命官,難不成是為糧草之事而來?」
梁明驚了一瞬,心下想著,此處都是文官,並無可以帶兵救援之人,況且沒有虎符在身,是一兵一卒都調不動的,江寧路尚未發兵,想必也是如此。
「也許他們並非鹽賊。」在整場儀式上一直沉默不語,宛如透明人一般的梁琛忽然說道。
「不是賊,難道是官兵不成?」宋子睿冷笑道。
「父親,且聽憬淮將話說完。」宋允開口道。宋子睿見目下自己雖是宋家家主,可卻是個四品官員,只是看了一眼宋允,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聖上先伐北漢,隨後伐遼之時,也曾從江寧調糧,彼時,江寧並無糧草,只得從本地富戶處,借了8000石糧草,連並鹽,共13200石,次年江寧一場大雪,很多農戶連冬天都沒熬過去,雖說第二年產糧頗豐,可按照轉調之法,江寧向汴京所繳之糧,幾乎占去年產的一半,分派到各府,更是十不存一。因此,所欠之糧一直欠著,前歲太湖與洪澤湖幾乎同時大水,各地幾乎顆粒無收,可汴京所收之糧一分未減,去歲倒是收成尚好,可仍未還所欠之鹽糧,加之朝廷增收商稅,許多富商因此破產,前番去江寧府鬧了一番,徒勞無功,此番調糧,仍向富戶強征,雖民間不似前些年慘澹,可江寧之富戶,幾乎皆負債纍纍,一旦再增賦稅,抑或是年產欠收,必將淪為難民。」
在場之人聽完這番話後,都面面相覷,還是梁明先開了口,「此皆朝廷賦稅,非我江寧官員可控,難不成只因此,他們便對我鹽鐵糧道懷恨在心?」
「非被逼無奈,想必他們也不會鋌而走險,前番又有江寧府增開地方賦稅,江寧知府明知如此困苦,仍增農桑稅一千萬兩白銀,商稅三千萬兩白銀,聽聞聖上本不願同意,奈何江寧知府和恭王去汴京一趟,恰逢邊關奏請伐遼一事,恭王同聖上說情,這才加了一筆賦稅下來,上月去寒山寺途中,看到寒山寺下田產無人耕作,一問才知,當地農商者十不存五,所逃者都上紫金山落草為寇去了。後來請父親從家中撥出些餘糧,這才將山上寧清貧而不願為盜者引下來一部分。此番所謂鹽賊,想必正是尚未下山者,我也曾在山中偶遇,多非十惡不赦之人,若江寧府及時給出承諾,想必也不會落到今天。」
一番言語下來,在場之人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應。宋允雖然也感震驚,卻很快問道「憬淮,可如今事已至此,前線要糧,我們又該如何是好,調兵鎮壓還需稟報朝廷,到時恐盜賊早已銷聲匿跡。」
「宋兄,若是還信得過憬淮,就請江寧知府在此答應,只要江寧知府肯答應奏請朝廷減去多加的一筆賦稅,我倒是見過這些商人,好言相勸,約定何時還糧,他們總歸還是會聽的。」
江寧知府叫郭瀾,與宋子睿關係頗為緊密,而且常在恭王手下辦事,本以為仗著這層關係,宋家也不敢為難於他。哪知宋允並非宋子睿,「郭大人不知答應不答應,若是答應,今夜請即刻寫好奏章,明日啟程前往京師,若是不答應,就莫怪我仗勢欺人,拿我這三品頭銜來壓你了。」
郭瀾冷哼一聲,「宋大人,莫要蠻不講理,我增收賦稅,乃是為供養江寧地方開支,以免戰端一起,江寧就要中央另撥銀款。」
「郭大人既然不願,那我今夜就起表奏明聖上,陳述江寧軍鹽被劫一事原委,不必待到王師凱旋,只需一道聖旨,當地廂軍只要見了虎符,就即刻可以捉拿賊寇,到時核實明白,便是你貽誤軍情,莫非不怕聖上問斬?」
郭瀾猶豫了半晌,狠狠瞪了梁琛一眼,面色沉的仿佛能滴下水來,「我即刻奏明聖上,但軍鹽追回之事,務必使此子完成。」
正當宋允想要擋下此事的時候,一向溫潤內斂,性格出奇的安靜,許多人背後議論紛紛的梁琛,卻一反常態,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必不辱命。」
宋允愣了一下,他以前從未意識到,梁琛還有這樣的一面,和他想的不太一樣,從當年談論那場大雪開始,似乎兩人就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宋允一心撲進了科舉,走入了官場,從最初的不習慣,走到漸漸的和光同塵,雖然偶爾也會因為正義感和一些官員鬥爭,可終究忘記了一些東西,宋允自己都覺得自己變了,但梁琛卻似乎還是當年那個望著雪景落淚的少年,守護著自己的那顆悲憫之心。
參加及冠禮的眾人還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梁琛正準備出發,卻被梁明叫住了,「此事即爾及冠之禮,好自為之。」梁琛點頭應下,正準備邁步離開之時,宋允卻攔住了他,「既是及冠之禮。怎可一人前去?吾二人同去。」
「翕河,聽為父之言,汝乃朝廷重臣,賊寇成群之處,還是少去為妙。」忍了半晌一直沒有吭聲的宋子睿終於忍不住發聲道。
「父親,糧草轉運本我分內之事,兼之及冠之禮,憬淮不過布衣之身,然心系此事,吾乃朝廷命官,袖手分內之事,於情於理,皆無理可言。」說罷,便快步跟上樑琛的腳步。
二人一人一馬,未帶幾個隨從,便向紫金山趕去,一路狂奔,卻也趕在日落之前到了山下。梁琛跳下馬來,隨手將馬拴在一邊的樹上,宋允疑惑道,「憬淮,尚且不知糧草被劫往何處?何必早早下馬?」
「替朝廷命官贖罪,宋兄禮佛之時,想必到寒山寺下,必是要下馬的。」梁琛的語氣很淡,聽不出什麼情緒,可還是讓宋允聽出了一種埋怨之意。
「何人?敢闖紫金山?」忽然有兩人從林中閃出,宋允嚇了一跳,可梁琛卻很平靜,「煩請通報一下,就說梁琛攜朝廷命官三品轉運使司,代江寧知府前來謝罪。」
「朝廷還會有人前來認罪,當真是笑話,派兵圍剿倒還有幾分可信。你有何證據證明你是朝廷命官?」一個身穿布衣的男子問道。
宋允將太宗方賜的令牌拿出來晃了晃,正想收回去,卻聽見梁琛說「宋兄,令牌借我一用。」
宋允猶豫了一下,卻也將令牌拿了出來,梁琛拿著令牌,慢慢遞到布衣男子手中。男子愣了一下,也細細端詳著這塊令牌,幾番檢查後確認確實沒假,這才開口,「二位真是朝廷命官,難不成是為糧草之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