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良策
「子平以為,當如何?」東萊太守鄐嘉問道。
「府君,仆之愚見,可使一部將青山壁之賊看住即可。」王安在他人不察覺的時候,瞄了一眼兵曹掾劉巨,然後對太守道。
「而我大軍當儘快進兵,攻取皋虞,一舉剿滅髨賊為要。」
王安言罷,頓時引得帳內眾人一陣議論。
其實目前,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無非兩個,一個是繼續攻打青山壁,另一個便是王安所言。
前者,已經試過,撞了一個鼻青臉腫,不好受。
後者嘛,帳中諸吏中也沒人立刻出列附和。
因為道理很簡單,你這青山壁都如此難啃,難道皋虞城就好打了麼?
而且賊子就窩著不出來,那麼己方騎兵的優勢則發揮不出來。
「府君,暑氣漸濃,我大軍每日所耗錢糧無數,當早下決定啊!」王安見太守猶豫不決,再次進言道。
王安話音剛落,還未待鄐嘉開口,又有人出列,劉巨終於是坐不住了,向太守行了一禮。
道:「府君,仆依舊以為先拔此壁為上。
此壁正處我軍糧道之咽喉,若不控制在我軍手中,唯實寢食難安啊!
望府君三思啊!」
郡中兩長吏爭鋒相對,這樣一來,鄐嘉更難下決斷。
於是,他只好將目光投向另一人身上。
身為太守主薄,當然得為君分憂,李頌提起儒袍,出班道:「府君,頌以為王、劉二公所言皆對。」
在太守與眾同僚疑惑的眼神中,他繼續道:「二公之言實際是一策,皆是想剿滅賊軍。王公之策是直取敵首的辦法,而劉公之意是先剪除其羽翼。」
眾人聞之,不由連連點頭。
見他停頓了數息後,接著說:「我們何不將兩策相結合。」
「大軍向前挺進,如王公言,當儘快拔之。諸公當知,皋虞只是小患,不其才是心患。
同時,留一部圍住青山壁,若其繼續貓著就算了,如其出城戰我所留之兵,正可將計就計!」
「如何將計就計?」鄐嘉聽得認真,不禁出言想問。
「府君,計在騎兵。」
李頌如此一點,帳中人頓時豁然開朗,他們此前一直在糾結先後的問題。
鄐嘉聞此,臉上終於是有了笑意,心道這李德暢果能解我憂!果然有其祖,必有其後!
鄐嘉這是在稱讚李頌的祖上——李忠。
此何許人也?
乃本朝開國名將,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其因父蔭,除為郎官。後王莽篡漢,為新博屬長。
「新博」是郡的名稱,而「屬長」是官職,即都尉。這都是王莽改的。
新博屬長,即是信都郡都尉。
而李忠正是在其任時,與信都太守任光、信都令萬脩、功曹阮況、五官掾郭唐等共迎身處困頓之境的劉秀,被拜右大將軍,冊封武固侯。
其後又參與平定王朗、龐萌、董憲等勢力,冊封中水侯。
後又接連出任丹陽、豫章二郡太守,治績卓著。
黃縣李氏由此而興望。
雖然近些年李氏有些衰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郡中乃至整個州中,都是響噹噹的豪族。
家中不僅有經營漁鹽業,而且還擁有數十條船,可以說是家資巨億。
從郡中各長吏的出身來看,就可以看出東萊太守的用人標準。
其實在這個時代的世人眼中,這才是正常的。而所謂的民心,也就是地方世家大姓、豪強的心意。
鄐嘉思索片刻後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李公之言甚是!」眾人附和道。
就連王安、劉巨也是點頭稱是。
「善!」鄐嘉心情大好,然後決然道:「那就依薄之言!」
眾吏皆口稱:府君英明!
會議畢,待諸吏離開大帳後,帳下督稟告鄐嘉,說主薄李頌求見。
李頌進帳行禮後,鄐嘉問道:「德暢,因何去而復返啊?」
「明府,仆有密事稟報。方才人多,不便直說。故再來叨擾府君了。」李頌立即答道。
「噢?」鄐嘉滿臉疑色,撫著他的長須道:「德暢有何密事,但說無妨。」
「還請府君屏蔽左右」李頌看了看帳中的僕人,然後低聲道:「此關乎我軍攻打皋虞之事。」
鄐嘉見其神色,知此事重大,於是他對左右道:「離大帳三十步,無我令任何人皆不不可靠近。」
「諾!」
帳下督是他家生奴,名鄐勝,頗有勇武,對他令執行起來一絲不苟。
待左右皆出了大帳,李頌這才說道:「府君,皋虞有豪傑、義士派人聯繫我,願為我軍內應。」
「可靠麼?」鄐嘉一聽,心中一喜,但臉上還是帶有憂容。
「府君不用擔憂,此等皆是我故人。」李頌微微一笑,信誓旦旦說道:「府君,髨賊在不其、皋虞作下孽事,無數人志士盼府君如嬰兒思父母。」
「可信便好,那德暢就多費心神了。」鄐嘉微微頷首,最後撫了撫他的美須,輕聲道:「此事不可讓他人知曉。」
「仆省得。」
李頌答了一句便告退,明日大軍開拔,他還有諸多事宜需要處理。
……
翌日一早,東萊太守鄐嘉率東萊兵,繞過青山壁向南挺進。
留下一部千人修築工事,看住青山壁。
陳烈、終利俊、田二、張武等人立於圍子頭。
眾人見遠處排著長隊,不斷向皋虞靠近的東萊郡兵,皆露出喜色。
終利俊直接笑道:「虎帥,賊入瓮矣!」
「哈哈哈……」陳烈展眉大笑道:「不錯!」
隨後接著令道:「給山下別營傳令,讓曹大遣兵出營,試試敵軍騎兵在何處?」
陳烈說完,只有張武去令士卒搖動旗幟。
曹大營中,孫鸛兒盎然起身,用他習慣的稱呼:「屯將,虎帥終於讓咱們出戰了。讓俺帶人去!」
「好,你去便你去,你帶戰兵去,我帶輔兵給你接應。」曹大爽快道。
待孫鸛兒正要出帳,又把他叫住:「老孫,此番重在探探對方騎兵,不要硬突,若其騎兵真在大軍中,你切記要保持住陣型,慢慢往後撤,有我在你後。」
「諾!」
孫鸛兒作為往日右部亞將,曹大有事,全部皆由他統率,部中各屯長自然熟悉。
此番他提兵出營,他將甲屯居中,前後各布三屯。
「府君,仆之愚見,可使一部將青山壁之賊看住即可。」王安在他人不察覺的時候,瞄了一眼兵曹掾劉巨,然後對太守道。
「而我大軍當儘快進兵,攻取皋虞,一舉剿滅髨賊為要。」
王安言罷,頓時引得帳內眾人一陣議論。
其實目前,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無非兩個,一個是繼續攻打青山壁,另一個便是王安所言。
前者,已經試過,撞了一個鼻青臉腫,不好受。
後者嘛,帳中諸吏中也沒人立刻出列附和。
因為道理很簡單,你這青山壁都如此難啃,難道皋虞城就好打了麼?
而且賊子就窩著不出來,那麼己方騎兵的優勢則發揮不出來。
「府君,暑氣漸濃,我大軍每日所耗錢糧無數,當早下決定啊!」王安見太守猶豫不決,再次進言道。
王安話音剛落,還未待鄐嘉開口,又有人出列,劉巨終於是坐不住了,向太守行了一禮。
道:「府君,仆依舊以為先拔此壁為上。
此壁正處我軍糧道之咽喉,若不控制在我軍手中,唯實寢食難安啊!
望府君三思啊!」
郡中兩長吏爭鋒相對,這樣一來,鄐嘉更難下決斷。
於是,他只好將目光投向另一人身上。
身為太守主薄,當然得為君分憂,李頌提起儒袍,出班道:「府君,頌以為王、劉二公所言皆對。」
在太守與眾同僚疑惑的眼神中,他繼續道:「二公之言實際是一策,皆是想剿滅賊軍。王公之策是直取敵首的辦法,而劉公之意是先剪除其羽翼。」
眾人聞之,不由連連點頭。
見他停頓了數息後,接著說:「我們何不將兩策相結合。」
「大軍向前挺進,如王公言,當儘快拔之。諸公當知,皋虞只是小患,不其才是心患。
同時,留一部圍住青山壁,若其繼續貓著就算了,如其出城戰我所留之兵,正可將計就計!」
「如何將計就計?」鄐嘉聽得認真,不禁出言想問。
「府君,計在騎兵。」
李頌如此一點,帳中人頓時豁然開朗,他們此前一直在糾結先後的問題。
鄐嘉聞此,臉上終於是有了笑意,心道這李德暢果能解我憂!果然有其祖,必有其後!
鄐嘉這是在稱讚李頌的祖上——李忠。
此何許人也?
乃本朝開國名將,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其因父蔭,除為郎官。後王莽篡漢,為新博屬長。
「新博」是郡的名稱,而「屬長」是官職,即都尉。這都是王莽改的。
新博屬長,即是信都郡都尉。
而李忠正是在其任時,與信都太守任光、信都令萬脩、功曹阮況、五官掾郭唐等共迎身處困頓之境的劉秀,被拜右大將軍,冊封武固侯。
其後又參與平定王朗、龐萌、董憲等勢力,冊封中水侯。
後又接連出任丹陽、豫章二郡太守,治績卓著。
黃縣李氏由此而興望。
雖然近些年李氏有些衰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郡中乃至整個州中,都是響噹噹的豪族。
家中不僅有經營漁鹽業,而且還擁有數十條船,可以說是家資巨億。
從郡中各長吏的出身來看,就可以看出東萊太守的用人標準。
其實在這個時代的世人眼中,這才是正常的。而所謂的民心,也就是地方世家大姓、豪強的心意。
鄐嘉思索片刻後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李公之言甚是!」眾人附和道。
就連王安、劉巨也是點頭稱是。
「善!」鄐嘉心情大好,然後決然道:「那就依薄之言!」
眾吏皆口稱:府君英明!
會議畢,待諸吏離開大帳後,帳下督稟告鄐嘉,說主薄李頌求見。
李頌進帳行禮後,鄐嘉問道:「德暢,因何去而復返啊?」
「明府,仆有密事稟報。方才人多,不便直說。故再來叨擾府君了。」李頌立即答道。
「噢?」鄐嘉滿臉疑色,撫著他的長須道:「德暢有何密事,但說無妨。」
「還請府君屏蔽左右」李頌看了看帳中的僕人,然後低聲道:「此關乎我軍攻打皋虞之事。」
鄐嘉見其神色,知此事重大,於是他對左右道:「離大帳三十步,無我令任何人皆不不可靠近。」
「諾!」
帳下督是他家生奴,名鄐勝,頗有勇武,對他令執行起來一絲不苟。
待左右皆出了大帳,李頌這才說道:「府君,皋虞有豪傑、義士派人聯繫我,願為我軍內應。」
「可靠麼?」鄐嘉一聽,心中一喜,但臉上還是帶有憂容。
「府君不用擔憂,此等皆是我故人。」李頌微微一笑,信誓旦旦說道:「府君,髨賊在不其、皋虞作下孽事,無數人志士盼府君如嬰兒思父母。」
「可信便好,那德暢就多費心神了。」鄐嘉微微頷首,最後撫了撫他的美須,輕聲道:「此事不可讓他人知曉。」
「仆省得。」
李頌答了一句便告退,明日大軍開拔,他還有諸多事宜需要處理。
……
翌日一早,東萊太守鄐嘉率東萊兵,繞過青山壁向南挺進。
留下一部千人修築工事,看住青山壁。
陳烈、終利俊、田二、張武等人立於圍子頭。
眾人見遠處排著長隊,不斷向皋虞靠近的東萊郡兵,皆露出喜色。
終利俊直接笑道:「虎帥,賊入瓮矣!」
「哈哈哈……」陳烈展眉大笑道:「不錯!」
隨後接著令道:「給山下別營傳令,讓曹大遣兵出營,試試敵軍騎兵在何處?」
陳烈說完,只有張武去令士卒搖動旗幟。
曹大營中,孫鸛兒盎然起身,用他習慣的稱呼:「屯將,虎帥終於讓咱們出戰了。讓俺帶人去!」
「好,你去便你去,你帶戰兵去,我帶輔兵給你接應。」曹大爽快道。
待孫鸛兒正要出帳,又把他叫住:「老孫,此番重在探探對方騎兵,不要硬突,若其騎兵真在大軍中,你切記要保持住陣型,慢慢往後撤,有我在你後。」
「諾!」
孫鸛兒作為往日右部亞將,曹大有事,全部皆由他統率,部中各屯長自然熟悉。
此番他提兵出營,他將甲屯居中,前後各布三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