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還是要走仕途
「太學?」
「你想要做太學捐生?」
自建武縣的大牢里出來之後,李紹問起鄧堯今後的打算,鄧堯將自己的想法一說,李紹反而皺起了眉頭。
「對,就是太學,我要到太學讀書。」
「姜抿江有一句話沒有說錯,在這個時代,士農工商,士排第一位,商排最後,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要獲得士的身份。」
忽略了李紹的驚訝,鄧堯再一次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按理來說,鄧堯是沒資格進入太學讀書的,太學作為楚國最高的學府,由太宗皇帝創辦,本意雖是由各州郡推舉人才,為國家儲備官吏,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各州郡選派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各州的世家豪強,太學也就成了士族的太學,其他的人想要進入太學那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但是近來情況發生了點變化。
因為朝廷缺錢了。
朝廷缺錢就要多收稅,但,要是多收土地稅,占據大量土地的士族官員們肯定不同意,同理,要是多收人頭稅,同樣作為隱匿人口最多的士族官員們也是積極反對。
討論來討論去,不知是哪個大聰明提出建議,讓有錢的商人捐給朝廷點錢,就允許他們的子弟進太學讀書。
這樣一來,對士族來說,不用侵吞他們的利益,朝廷就能夠獲得一份額外的收入,對商人子弟們來說,則是能得個讀書人的身份光宗耀祖,還能在太學裡和士族子弟拉點關係。
所有人都得利,何樂而不為,因此建議很快被通過了,花錢買學歷就這樣被創造性的創造了出來。
「子明,在建武縣做學徒確實沒什麼前途,你要如此我是支持的,但你要知道,讀了太學也不是一定能夠做官的。」
見鄧堯打定了主意,李紹提醒道。
太學生雖然在理論上是朝廷的後備官員,但僧多粥少,要想獲得真正的官職,還是需要官員們的推薦的,雖說朝廷頒布的標準是選賢任能,但實際上,世家大族們把持著任用推薦官員的大權,他們推舉的人無一例外都是他們本族或親近之人。
「現在有機會進入太學,我沒理由不抓住,即便只能獲得一個士的身份也是值得一試的。」
「而且,我相信人定勝天,有才能的人就像被裝起來的錐子一樣,最終會露出頭來的。」
鄧堯這樣對李紹說道。
李紹說的,鄧堯當然知道,穿越之後,他就了解過,他穿越而來的這個楚國到現在為止還沒出現科舉制,選拔官員依然靠的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但他的經驗告訴他,知識改變命運,學歷則是敲門磚,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而且科舉製取代察舉制和徵辟制是歷史的趨勢,既然自己乘不上歷史潮流的東風,那自己就主動推動歷史的發展。
「太學學生需要所在地太守一級官員的舉薦,你知道要一個太守舉薦一名太學生要花多少錢?」
「交給朝廷買學位的錢,賄賂太守舉薦的錢,以及各級官員吃拿卡要的錢,這些加起來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紹掰著手指,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太學學生是按照郡來劃分的,舉薦我進入太學必須要廣陵郡太守雲理才可以,咱們就先回廣陵郡,我還有幾個賺錢的主意,正好大哥幫我參謀參謀。」
除了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之外,鄧堯還相信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他不相信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領導者的現代人,並擁有著超前幾千年的眼光,在古代還當不了一個首富。
······
「有一種東西,其無色透明,狀如水晶,然其由砂礫製成,成本低廉,用於門窗之上或者代替銅鏡都是上上之選,若是做成工藝品那更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回廣陵郡的官道之上,兩人並縷而行,鄧堯第一個和李紹安利的產品便是玻璃。
「玻璃?你說的這種東西,我在冀州州牧府里好像見過,是幾個西域的商人進獻的。」
「我聽他們說,在西域以西之地有個國家叫埃蘭沙赫爾,那裡的人就會製作你說的那種東西。」
「那種東西本身不貴,只是路途遙遠,運輸不易,運費極其昂貴而已,若是你想在中原製作,那些商人必然不會讓你獨占利益,他們將埃蘭沙赫爾的工匠或者技術帶來也可以製作,你說的玻璃也就會變得不值錢了。」
「咱們現在吃的鹽大多數都有苦澀味,我有一種技術可以去除粗鹽里的苦澀味變成精鹽,除此之外我還有一種製作精糖的技術。」
雖然玻璃生意做不成,但鄧堯並不氣餒,一口氣拿出了在穿越小說中主角必備的兩個賺錢技能——粗鹽提純和製作精糖。
「鹽中的苦澀味確實讓人麻煩,但蜀地鹽井生產的井鹽和與吐蕃高原相連之地的大鹽湖生產的湖鹽都沒有苦澀味,達官貴人們一般都吃這種鹽,而底層的老百姓考慮最多的是價格,你的精鹽畢竟是由粗鹽提純而來,價格必然高於粗鹽,你製作了精鹽要賣給誰呀?」
「再說糖這種東西,量少利潤就少,要量大才能賺錢,但這麼大批量的製作,你怎麼保證別人不將你的技術學了自己來做?」
李紹的一頓分析讓鄧堯不得不放棄了製作精鹽和製作精糖的想法。
既然實體經濟不行,那就搞服務業,鄧堯再度開口說道:「我可以用油來將人們不吃的蟲子(小龍蝦)、螞蚱和各種動物內臟烹調成各種美味。」
在古代開酒樓成為首富的橋段也是屢見不鮮。
「不管是什麼油,比起你說的這些東西來,那可是貴的很了,用油來烹調這些東西簡直是暴殄天物。」
「而且這些菜你要賣多貴才能回本?普通人吃不起,有錢人也不能天天吃呀。」
顯然李紹也認為這個主意十分的不靠譜。
「人們交易多用銅錢,動輒幾十斤上百斤,攜帶十分的不便,我打算印製一種憑證,叫做交子或者寶鈔用來代替銅錢進行交易。」
看來只能直接放大招了,接下來,鄧堯花了一個多時辰來給李紹介紹銀行的基本功能。
「朝廷也發行過直千錢甚至直萬錢的錢幣,但沒人肯認,而且沒過多久就都貶值了。」
「這些錢多少還是真金白銀製作的,你甚至連銅都不想用,我想,人們是不會認的。」
李紹搖搖頭:「退一步講,即使你說的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你都做成了,那些世家大族,官吏豪紳會放任你獨吞這塊肥肉?」
「我看,你還是幫著姨丈打理打理你們鄧氏的絲綢生意最靠譜,雖然大部分的利益要歸鄧氏本家所有,但終歸是一項賺錢的生意,比起你說的這些來不知要靠譜多少倍。」
李紹的話,讓鄧堯陷入了沉思,在這個時代別說營商環境了,就連專利保護都沒有,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即使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在為世家大族打工,人家一句話就能奪了你全部的資本。
在古代創業不容易,二人只能決定先回鄧氏一族所在的廣陵郡再慢慢想辦法。
「你想要做太學捐生?」
自建武縣的大牢里出來之後,李紹問起鄧堯今後的打算,鄧堯將自己的想法一說,李紹反而皺起了眉頭。
「對,就是太學,我要到太學讀書。」
「姜抿江有一句話沒有說錯,在這個時代,士農工商,士排第一位,商排最後,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要獲得士的身份。」
忽略了李紹的驚訝,鄧堯再一次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按理來說,鄧堯是沒資格進入太學讀書的,太學作為楚國最高的學府,由太宗皇帝創辦,本意雖是由各州郡推舉人才,為國家儲備官吏,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各州郡選派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各州的世家豪強,太學也就成了士族的太學,其他的人想要進入太學那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但是近來情況發生了點變化。
因為朝廷缺錢了。
朝廷缺錢就要多收稅,但,要是多收土地稅,占據大量土地的士族官員們肯定不同意,同理,要是多收人頭稅,同樣作為隱匿人口最多的士族官員們也是積極反對。
討論來討論去,不知是哪個大聰明提出建議,讓有錢的商人捐給朝廷點錢,就允許他們的子弟進太學讀書。
這樣一來,對士族來說,不用侵吞他們的利益,朝廷就能夠獲得一份額外的收入,對商人子弟們來說,則是能得個讀書人的身份光宗耀祖,還能在太學裡和士族子弟拉點關係。
所有人都得利,何樂而不為,因此建議很快被通過了,花錢買學歷就這樣被創造性的創造了出來。
「子明,在建武縣做學徒確實沒什麼前途,你要如此我是支持的,但你要知道,讀了太學也不是一定能夠做官的。」
見鄧堯打定了主意,李紹提醒道。
太學生雖然在理論上是朝廷的後備官員,但僧多粥少,要想獲得真正的官職,還是需要官員們的推薦的,雖說朝廷頒布的標準是選賢任能,但實際上,世家大族們把持著任用推薦官員的大權,他們推舉的人無一例外都是他們本族或親近之人。
「現在有機會進入太學,我沒理由不抓住,即便只能獲得一個士的身份也是值得一試的。」
「而且,我相信人定勝天,有才能的人就像被裝起來的錐子一樣,最終會露出頭來的。」
鄧堯這樣對李紹說道。
李紹說的,鄧堯當然知道,穿越之後,他就了解過,他穿越而來的這個楚國到現在為止還沒出現科舉制,選拔官員依然靠的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但他的經驗告訴他,知識改變命運,學歷則是敲門磚,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而且科舉製取代察舉制和徵辟制是歷史的趨勢,既然自己乘不上歷史潮流的東風,那自己就主動推動歷史的發展。
「太學學生需要所在地太守一級官員的舉薦,你知道要一個太守舉薦一名太學生要花多少錢?」
「交給朝廷買學位的錢,賄賂太守舉薦的錢,以及各級官員吃拿卡要的錢,這些加起來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紹掰著手指,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太學學生是按照郡來劃分的,舉薦我進入太學必須要廣陵郡太守雲理才可以,咱們就先回廣陵郡,我還有幾個賺錢的主意,正好大哥幫我參謀參謀。」
除了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之外,鄧堯還相信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他不相信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領導者的現代人,並擁有著超前幾千年的眼光,在古代還當不了一個首富。
······
「有一種東西,其無色透明,狀如水晶,然其由砂礫製成,成本低廉,用於門窗之上或者代替銅鏡都是上上之選,若是做成工藝品那更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回廣陵郡的官道之上,兩人並縷而行,鄧堯第一個和李紹安利的產品便是玻璃。
「玻璃?你說的這種東西,我在冀州州牧府里好像見過,是幾個西域的商人進獻的。」
「我聽他們說,在西域以西之地有個國家叫埃蘭沙赫爾,那裡的人就會製作你說的那種東西。」
「那種東西本身不貴,只是路途遙遠,運輸不易,運費極其昂貴而已,若是你想在中原製作,那些商人必然不會讓你獨占利益,他們將埃蘭沙赫爾的工匠或者技術帶來也可以製作,你說的玻璃也就會變得不值錢了。」
「咱們現在吃的鹽大多數都有苦澀味,我有一種技術可以去除粗鹽里的苦澀味變成精鹽,除此之外我還有一種製作精糖的技術。」
雖然玻璃生意做不成,但鄧堯並不氣餒,一口氣拿出了在穿越小說中主角必備的兩個賺錢技能——粗鹽提純和製作精糖。
「鹽中的苦澀味確實讓人麻煩,但蜀地鹽井生產的井鹽和與吐蕃高原相連之地的大鹽湖生產的湖鹽都沒有苦澀味,達官貴人們一般都吃這種鹽,而底層的老百姓考慮最多的是價格,你的精鹽畢竟是由粗鹽提純而來,價格必然高於粗鹽,你製作了精鹽要賣給誰呀?」
「再說糖這種東西,量少利潤就少,要量大才能賺錢,但這麼大批量的製作,你怎麼保證別人不將你的技術學了自己來做?」
李紹的一頓分析讓鄧堯不得不放棄了製作精鹽和製作精糖的想法。
既然實體經濟不行,那就搞服務業,鄧堯再度開口說道:「我可以用油來將人們不吃的蟲子(小龍蝦)、螞蚱和各種動物內臟烹調成各種美味。」
在古代開酒樓成為首富的橋段也是屢見不鮮。
「不管是什麼油,比起你說的這些東西來,那可是貴的很了,用油來烹調這些東西簡直是暴殄天物。」
「而且這些菜你要賣多貴才能回本?普通人吃不起,有錢人也不能天天吃呀。」
顯然李紹也認為這個主意十分的不靠譜。
「人們交易多用銅錢,動輒幾十斤上百斤,攜帶十分的不便,我打算印製一種憑證,叫做交子或者寶鈔用來代替銅錢進行交易。」
看來只能直接放大招了,接下來,鄧堯花了一個多時辰來給李紹介紹銀行的基本功能。
「朝廷也發行過直千錢甚至直萬錢的錢幣,但沒人肯認,而且沒過多久就都貶值了。」
「這些錢多少還是真金白銀製作的,你甚至連銅都不想用,我想,人們是不會認的。」
李紹搖搖頭:「退一步講,即使你說的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你都做成了,那些世家大族,官吏豪紳會放任你獨吞這塊肥肉?」
「我看,你還是幫著姨丈打理打理你們鄧氏的絲綢生意最靠譜,雖然大部分的利益要歸鄧氏本家所有,但終歸是一項賺錢的生意,比起你說的這些來不知要靠譜多少倍。」
李紹的話,讓鄧堯陷入了沉思,在這個時代別說營商環境了,就連專利保護都沒有,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即使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在為世家大族打工,人家一句話就能奪了你全部的資本。
在古代創業不容易,二人只能決定先回鄧氏一族所在的廣陵郡再慢慢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