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孺子可教
楊萬里撇見自己的門生在一個勁擦汗,便問道:「你這是怎麼了?」
王潛拱手道:「老師,早入朝前,學生就聽聞了蓬州之地魏武王府的威名,此番隨您奉旨南下請歸,學生有些惶恐,尤其是魏宸妃,那可是本朝春闈的標榜,是先帝爺親封的武太傅,是詩仙范閒的老師,還是兩江九都的武總督,學生聽聞她手段毒辣,整飭南江時殺了個血流成河,魏武王除了她,從未有過姬妾,如此女子,學生實在是惶恐,她會不會威風凜凜,甚至面目可憎啊?」
楊萬里威嚴的掃了王潛一眼,拱手一側道:「不得對師尊無禮!」
王潛緊促道:「是,學生不敢,可是學生抑不住的心生畏懼……」
楊萬里自知是因為當年自己在南江與武昭陽的交集,才得了眼下這個差事,雖對請她北歸心裡沒有十足的把握,可聖命難違,便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南走。
好在鍾正南念及他是武昭陽門下,免了一頓揍,還親自開關相送,可見他豹頭環眼,鐵面虬鬢,心頭也是猝不及防的嚇了個激靈,王潛更是確信了自己心中的猜想,汗涔涔的跟著楊萬里的腳步進了王府,問完禮也不敢抬頭。
「楊萬里,范閒的得意門生。」青春依舊如故的李承澤微微擺手示意道:「自南江別後,眨眼已經十一年未見了,你也成了本王的堂妹夫,弘敏可還好呀?」
楊萬里欠身拱手道:「下官來時,內子本也想跟來,但是陛下想一敘兄妹之情,便留在了京都,臨行前,內子多番叮囑要問王爺和宸妃好,還命下官帶了些小巧給三位公子,還請王爺、王妃、公子們不棄。」
武昭陽長睫一閃,輕拂紗簾走了出來道:「多年不見,庭修倒是換了個性情,當年烈日下問府的楊知縣已經渾然不在了。」
楊萬里見武昭陽現身,立刻行了叩拜大禮道:「庭修拜見師尊!」
王潛見狀,也緊隨其後行禮。
武昭陽微微含笑道:「庭修何必如此多禮,你的老師見了我也不曾這般,這叫我如何受得起呢?」
楊萬里道:「師尊更在老師之上,庭修不敢僭越。這是學生的門生王潛,因辯寫師尊的《莊周夢蝶》而得名二甲進士,若文中有隻言片語冒犯師尊,還請師尊見諒。」
武昭陽不急不緩道:「那篇文章我看了,還不錯,不是一個只會掉書袋子的糊塗蟲,只是你這個吏部員外郎的確是個好差事,就連鍾正南都攔不住你的大駕光臨了!」
楊萬里忙伏地叩首道:「學生不敢,學生也是托老師與師尊的福才得以擢拔,恬居吏部,卻還不曾為我南慶大有作為,實在慚愧,此番奉陛下之命,務必請王爺與師尊歸京,只盼不辱使命。內子更是對王爺王妃極度想念,平日也常提及南江時光。」
若是換做當年的楊萬里,必然不會像眼下如此惶恐,那樣的翩翩驕郎才是李弘敏愛慕的男子,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讓他如此蹙悚呢?武昭陽嘆息的搖了搖頭道:「庭修,你一路舟車勞頓,大約也要休息幾日,等到端陽佳節時,你便進府來一起共度吧!」
楊萬里驚道:「師尊,如今穀雨才過,離端陽還有一月有餘,陛下的旨意是……」
李承澤笑道:「王妃的意思是如今咱們天南海北,難得團聚,如今你又是弘敏的夫婿,是本王的妹夫,咱們一家人一起度個節,就也算是團圓了,不過如果你實在想回去陪弘敏,我們也不好多留,但總要停歇幾日再折返進京,否則弘敏那性子,一定會怪本王沒有照拂你的。」
楊萬里抬頭道:「王爺,下官此番南下,是奉旨請您歸京的!」
李承澤罷手道:「陛下的盛情我與王妃都心領了,只是王妃如今身懷有孕,不宜挪動,且本王與陛下早有言在先,我與他兄弟二人此生不復相見,難不成是當日的使臣沒有把話帶到嗎?」
楊萬里道:「可是王爺,內子還在皇宮與陛下敘舊?您也要視而不救嗎?」
李承澤道:「你也說了,陛下只是敘舊,如果陛下因此而殺了弘敏,那他也就沒有人性了,所以你但放寬心。」
王潛微微抬眼,只見李承澤年近不惑,依舊富有清秀之姿,傳聞武昭陽也赴三十而立,卻是舞象之貌,絕世容顏,比同自己家的那個未婚妻已不知驚世多少,心中一時便犯了邪念。
眼見楊萬里頹坐在地,王潛自信滿滿道:「王爺,您可還記得魏宸妃曾書有一篇《季友和叔牙》呢?季友為了維護兄長伯牙的地位,不惜背負佞臣的名聲,也要幫助哥哥處理朝政,叔牙為了維護弟弟季友的名聲,多次替他辯護,如此兩兄弟相互扶持,相互維護,才成為兄弟和睦的典範。您與陛下亦是如此,當年您賢讓,至今都是佳話,陛下品及好物時,更是千里送美酒,如今陛下沉疴,您亦久居蓬州,是該見面了!」
王潛不說還好,這一說,李承澤已是火冒三丈,武昭陽忙上前安撫,轉而冷色道:「二位大人都辛勞了,崔珏,請二位大人前去驛館休息,王爺的舊疾復發,已不宜面客,即日閉門謝客。」
王潛見李承澤整個面紅耳赤的被武昭陽扶了下去,楊萬里已是萬念俱灰。
忐忑的上了馬車後,王潛便忙問楊萬里道:「老師,我剛才哪裡說錯了嗎?魏武王何至於氣成那樣?」
楊萬里跟隨李弘敏經商,這些年裡去過很多地方,幾年前途徑洛州時,就聽說過李承澤被刺殺一事,雖然當地傳得很模糊,但他一聽就知道是賀宗緯的手筆,於是簡述給了王潛聽,王潛後悔自己抖機靈,但也於事無補了。
此後一月里,李承澤一直對外稱病,實則是被武昭陽領著去了南詔遊玩。
「行之的這個『武』字寫得極好,『昭陽』也筆力蒼勁。」
聽李言之如此誇獎,連金枷與崔珏都忍不住向前觀看一番:「的確,能把王妃的名字寫成這樣,可見二公子這一個多月的功夫是下足了。」
剛回府的李承澤聽了很是高興,忙向武昭陽炫耀。
武昭陽隨手抽出一張李恆之寫的字遞了過去,崔珏趕忙打圓場道:「王妃,二公子才認真寫了一個多月的字,三公子都被您帶著寫了一年了,這沒有可比性。」
金枷也道:「二公子孺子可教,在下覺得,將來說不定還能勝過三公子呢!」
武昭陽鼓勵的看向李行之道:「聽聽,崔先生和金叔叔可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又是打小陪著你練劍的,大約是很懂你的吧?」
李行之甩了甩手,皺著眉頭看向崔珏道:「先生何必給我下套?我寫字不如恆之很正常,我本就喜歡習武,只要認得一些字,不給我阿娘丟臉便罷了。」
武昭陽有些內疚,因為李承澤的偏愛,對這個兒子,她的確沒有那麼上心,微微招了招手,李行之便立即膩歪的小跑了過去,「阿娘,你和爹爹出去了那麼久,我還是有一點點進步的對不對?」
武昭陽撫摸著李行之的臉頰道:「也許你爹爹說得對,何必強人所難,我的行之不嫉不妒,也自有魅力,都怪阿娘不好,回頭給你放個假,讓侍書姐姐把天啟劍教給你,好不好?」
「真的?」見武昭陽認真的點頭,李行之驚喜不已,小小的身軀,自有一番豪氣道:「阿娘放心,等我能寫一百個字了,您再讓侍書姐姐教我天啟劍吧!我也不能做個文盲,葡萄哥哥說,阿娘是個才女,我們做兒子的,如果大字都不識,會給阿娘丟臉的,所以哥哥已經在教我《千字文》了,不過我學的還不多,我把我會的背給阿娘聽好不好?」
武昭陽驚訝的看向李言之,李言之道:「阿娘,可能不會有您想像的那麼好,但是行之已經盡力了。」
兄弟兩個相視點頭,李言之隨即拿出笛子吹起,李行之跟著節奏背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武昭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行之,李言之問道:「行之,什麼叫『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啊?」
李行之道:「這句話本意是說四季的循環變換,但是上句也可以理解為,寒冬會讓生命蟄伏,而酷暑則帶來生機,由春天勃發,夏天成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蓄,四季的交替讓萬物適應環境,以取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而下一句則是順應天時,也是對以付出予之饋贈,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和未雨綢繆,不肆意揮霍,時刻保持著謙遜和清醒,將曾經的經驗和成果妥善保存與收藏,等到面臨困境時,就能有儲備的力量對抗,也能以備不時之需的應對。」
李承澤驚訝的合不攏嘴,激動道:「好小子,你總算給爹爭口氣了!」
武昭陽聽得熱淚盈眶,李行之慌忙的去擦武昭陽的淚道:「阿娘,是行兒哪裡沒背對嗎?您怎麼哭了?」
武昭陽揉搓著李行之的小手道:「不是,是阿娘覺得你背得太好了。」
李行之不敢置信的回頭朝李言之徵求結果,見李言之豎起大拇指道:「行之,你已經超綱完成任務了,我真的覺得你很厲害哦!」李行之便立即欣喜的轉向武昭陽。
武昭陽一把將他拉進懷裡,上上下下親了一臉道:「我就說我武昭陽生的不是廢物嘛!」
李行之害羞道:「阿娘,你從來都沒有這麼親過我,我還以為您不喜歡我呢!」
武昭陽百感交集道:「你這個搗蛋鬼,阿娘懷了你十個月,鬼門關里走了兩遭才生下的你,怎麼可能不喜歡我的行之呢?」
李行之紅著臉問道:「那阿娘,我學會了天啟劍,您也會這麼親我嗎?」
武昭陽拍著李行之的小臉道:「到那時,你都成大小伙子了,阿娘再親你就不好了。」
「不嘛!阿娘會親我的對不對?」
見李行之嘟囔著嘴,武昭陽只好哄道:「好,只要我的行之開心就好!」
王潛拱手道:「老師,早入朝前,學生就聽聞了蓬州之地魏武王府的威名,此番隨您奉旨南下請歸,學生有些惶恐,尤其是魏宸妃,那可是本朝春闈的標榜,是先帝爺親封的武太傅,是詩仙范閒的老師,還是兩江九都的武總督,學生聽聞她手段毒辣,整飭南江時殺了個血流成河,魏武王除了她,從未有過姬妾,如此女子,學生實在是惶恐,她會不會威風凜凜,甚至面目可憎啊?」
楊萬里威嚴的掃了王潛一眼,拱手一側道:「不得對師尊無禮!」
王潛緊促道:「是,學生不敢,可是學生抑不住的心生畏懼……」
楊萬里自知是因為當年自己在南江與武昭陽的交集,才得了眼下這個差事,雖對請她北歸心裡沒有十足的把握,可聖命難違,便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南走。
好在鍾正南念及他是武昭陽門下,免了一頓揍,還親自開關相送,可見他豹頭環眼,鐵面虬鬢,心頭也是猝不及防的嚇了個激靈,王潛更是確信了自己心中的猜想,汗涔涔的跟著楊萬里的腳步進了王府,問完禮也不敢抬頭。
「楊萬里,范閒的得意門生。」青春依舊如故的李承澤微微擺手示意道:「自南江別後,眨眼已經十一年未見了,你也成了本王的堂妹夫,弘敏可還好呀?」
楊萬里欠身拱手道:「下官來時,內子本也想跟來,但是陛下想一敘兄妹之情,便留在了京都,臨行前,內子多番叮囑要問王爺和宸妃好,還命下官帶了些小巧給三位公子,還請王爺、王妃、公子們不棄。」
武昭陽長睫一閃,輕拂紗簾走了出來道:「多年不見,庭修倒是換了個性情,當年烈日下問府的楊知縣已經渾然不在了。」
楊萬里見武昭陽現身,立刻行了叩拜大禮道:「庭修拜見師尊!」
王潛見狀,也緊隨其後行禮。
武昭陽微微含笑道:「庭修何必如此多禮,你的老師見了我也不曾這般,這叫我如何受得起呢?」
楊萬里道:「師尊更在老師之上,庭修不敢僭越。這是學生的門生王潛,因辯寫師尊的《莊周夢蝶》而得名二甲進士,若文中有隻言片語冒犯師尊,還請師尊見諒。」
武昭陽不急不緩道:「那篇文章我看了,還不錯,不是一個只會掉書袋子的糊塗蟲,只是你這個吏部員外郎的確是個好差事,就連鍾正南都攔不住你的大駕光臨了!」
楊萬里忙伏地叩首道:「學生不敢,學生也是托老師與師尊的福才得以擢拔,恬居吏部,卻還不曾為我南慶大有作為,實在慚愧,此番奉陛下之命,務必請王爺與師尊歸京,只盼不辱使命。內子更是對王爺王妃極度想念,平日也常提及南江時光。」
若是換做當年的楊萬里,必然不會像眼下如此惶恐,那樣的翩翩驕郎才是李弘敏愛慕的男子,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讓他如此蹙悚呢?武昭陽嘆息的搖了搖頭道:「庭修,你一路舟車勞頓,大約也要休息幾日,等到端陽佳節時,你便進府來一起共度吧!」
楊萬里驚道:「師尊,如今穀雨才過,離端陽還有一月有餘,陛下的旨意是……」
李承澤笑道:「王妃的意思是如今咱們天南海北,難得團聚,如今你又是弘敏的夫婿,是本王的妹夫,咱們一家人一起度個節,就也算是團圓了,不過如果你實在想回去陪弘敏,我們也不好多留,但總要停歇幾日再折返進京,否則弘敏那性子,一定會怪本王沒有照拂你的。」
楊萬里抬頭道:「王爺,下官此番南下,是奉旨請您歸京的!」
李承澤罷手道:「陛下的盛情我與王妃都心領了,只是王妃如今身懷有孕,不宜挪動,且本王與陛下早有言在先,我與他兄弟二人此生不復相見,難不成是當日的使臣沒有把話帶到嗎?」
楊萬里道:「可是王爺,內子還在皇宮與陛下敘舊?您也要視而不救嗎?」
李承澤道:「你也說了,陛下只是敘舊,如果陛下因此而殺了弘敏,那他也就沒有人性了,所以你但放寬心。」
王潛微微抬眼,只見李承澤年近不惑,依舊富有清秀之姿,傳聞武昭陽也赴三十而立,卻是舞象之貌,絕世容顏,比同自己家的那個未婚妻已不知驚世多少,心中一時便犯了邪念。
眼見楊萬里頹坐在地,王潛自信滿滿道:「王爺,您可還記得魏宸妃曾書有一篇《季友和叔牙》呢?季友為了維護兄長伯牙的地位,不惜背負佞臣的名聲,也要幫助哥哥處理朝政,叔牙為了維護弟弟季友的名聲,多次替他辯護,如此兩兄弟相互扶持,相互維護,才成為兄弟和睦的典範。您與陛下亦是如此,當年您賢讓,至今都是佳話,陛下品及好物時,更是千里送美酒,如今陛下沉疴,您亦久居蓬州,是該見面了!」
王潛不說還好,這一說,李承澤已是火冒三丈,武昭陽忙上前安撫,轉而冷色道:「二位大人都辛勞了,崔珏,請二位大人前去驛館休息,王爺的舊疾復發,已不宜面客,即日閉門謝客。」
王潛見李承澤整個面紅耳赤的被武昭陽扶了下去,楊萬里已是萬念俱灰。
忐忑的上了馬車後,王潛便忙問楊萬里道:「老師,我剛才哪裡說錯了嗎?魏武王何至於氣成那樣?」
楊萬里跟隨李弘敏經商,這些年裡去過很多地方,幾年前途徑洛州時,就聽說過李承澤被刺殺一事,雖然當地傳得很模糊,但他一聽就知道是賀宗緯的手筆,於是簡述給了王潛聽,王潛後悔自己抖機靈,但也於事無補了。
此後一月里,李承澤一直對外稱病,實則是被武昭陽領著去了南詔遊玩。
「行之的這個『武』字寫得極好,『昭陽』也筆力蒼勁。」
聽李言之如此誇獎,連金枷與崔珏都忍不住向前觀看一番:「的確,能把王妃的名字寫成這樣,可見二公子這一個多月的功夫是下足了。」
剛回府的李承澤聽了很是高興,忙向武昭陽炫耀。
武昭陽隨手抽出一張李恆之寫的字遞了過去,崔珏趕忙打圓場道:「王妃,二公子才認真寫了一個多月的字,三公子都被您帶著寫了一年了,這沒有可比性。」
金枷也道:「二公子孺子可教,在下覺得,將來說不定還能勝過三公子呢!」
武昭陽鼓勵的看向李行之道:「聽聽,崔先生和金叔叔可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又是打小陪著你練劍的,大約是很懂你的吧?」
李行之甩了甩手,皺著眉頭看向崔珏道:「先生何必給我下套?我寫字不如恆之很正常,我本就喜歡習武,只要認得一些字,不給我阿娘丟臉便罷了。」
武昭陽有些內疚,因為李承澤的偏愛,對這個兒子,她的確沒有那麼上心,微微招了招手,李行之便立即膩歪的小跑了過去,「阿娘,你和爹爹出去了那麼久,我還是有一點點進步的對不對?」
武昭陽撫摸著李行之的臉頰道:「也許你爹爹說得對,何必強人所難,我的行之不嫉不妒,也自有魅力,都怪阿娘不好,回頭給你放個假,讓侍書姐姐把天啟劍教給你,好不好?」
「真的?」見武昭陽認真的點頭,李行之驚喜不已,小小的身軀,自有一番豪氣道:「阿娘放心,等我能寫一百個字了,您再讓侍書姐姐教我天啟劍吧!我也不能做個文盲,葡萄哥哥說,阿娘是個才女,我們做兒子的,如果大字都不識,會給阿娘丟臉的,所以哥哥已經在教我《千字文》了,不過我學的還不多,我把我會的背給阿娘聽好不好?」
武昭陽驚訝的看向李言之,李言之道:「阿娘,可能不會有您想像的那麼好,但是行之已經盡力了。」
兄弟兩個相視點頭,李言之隨即拿出笛子吹起,李行之跟著節奏背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武昭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行之,李言之問道:「行之,什麼叫『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啊?」
李行之道:「這句話本意是說四季的循環變換,但是上句也可以理解為,寒冬會讓生命蟄伏,而酷暑則帶來生機,由春天勃發,夏天成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蓄,四季的交替讓萬物適應環境,以取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而下一句則是順應天時,也是對以付出予之饋贈,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和未雨綢繆,不肆意揮霍,時刻保持著謙遜和清醒,將曾經的經驗和成果妥善保存與收藏,等到面臨困境時,就能有儲備的力量對抗,也能以備不時之需的應對。」
李承澤驚訝的合不攏嘴,激動道:「好小子,你總算給爹爭口氣了!」
武昭陽聽得熱淚盈眶,李行之慌忙的去擦武昭陽的淚道:「阿娘,是行兒哪裡沒背對嗎?您怎麼哭了?」
武昭陽揉搓著李行之的小手道:「不是,是阿娘覺得你背得太好了。」
李行之不敢置信的回頭朝李言之徵求結果,見李言之豎起大拇指道:「行之,你已經超綱完成任務了,我真的覺得你很厲害哦!」李行之便立即欣喜的轉向武昭陽。
武昭陽一把將他拉進懷裡,上上下下親了一臉道:「我就說我武昭陽生的不是廢物嘛!」
李行之害羞道:「阿娘,你從來都沒有這麼親過我,我還以為您不喜歡我呢!」
武昭陽百感交集道:「你這個搗蛋鬼,阿娘懷了你十個月,鬼門關里走了兩遭才生下的你,怎麼可能不喜歡我的行之呢?」
李行之紅著臉問道:「那阿娘,我學會了天啟劍,您也會這麼親我嗎?」
武昭陽拍著李行之的小臉道:「到那時,你都成大小伙子了,阿娘再親你就不好了。」
「不嘛!阿娘會親我的對不對?」
見李行之嘟囔著嘴,武昭陽只好哄道:「好,只要我的行之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