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軍隊擴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865年,5月底。

  鄭國輝一行乘坐英吉利火輪船自津門而下,途經威海停了一天,繼而沿海岸線而南下,全程僅用4天便抵達滬海。

  旋即換乘帆船,僅用半日時間,便登陸通州城老巢,三叔李鶴章在此受到了隆重而高規格的歡迎,通州府官員殷勤備至。

  鄭國輝在這裡發號施令,在整個蘇北通州,淮安,徐州,皖北招募五千精壯,迅速擴編軍隊。

  要求識字者為先,力能舉起80斤石鎖,由軍中派員核查優中選優,各地府縣協助招募,此乃軍機大事,不得有誤。

  另即刻調動船隊,第一批擬調動崇明島四千屯民,送往金陵城完成裝備換裝,編組,整訓,並且與招募的精壯混編成軍。

  隔上一個月

  第二批擬調動崇明島屯民三千餘人,依然送往金陵城,完成上述改編,陸續編入綠營兵中。

  恭親王奕訢給了六副空白的正四品防守尉官牌告身,可以任由鄭國輝安插親信,那他自然就不客氣了。

  這6人中,分別是原千總銜鄭守中(注;十一叔),晉正四品通州城防守尉。率領1200兵丁駐防通州府城。

  原千總官鄭家寶,(注;副將)晉正四品淮安府防守尉,率領2000兵丁駐防淮安城。

  原千總官何汝霖,(注;副將)晉正四品徐州府防守尉,率領2500兵丁,500精騎駐防徐州府城。

  這裡是抗擊捻軍匪亂的前線,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500馬隊,全都加強在了徐州城中。

  原把總官鄭守業(注;四叔)晉正四品江寧府防守尉,率領4500兵丁,300精騎駐防江寧府城。

  原把總官胡祖清,(注;親兵隊長)晉正四品維揚府防守尉,率領1500兵丁,駐防維揚府城。

  原把總官董煥章(注;妹夫)晉正四品鎮江府防守尉,率領1500兵丁駐防江寧府城。

  以上這6名防守尉,統兵總計15200餘人,負責嚴密守護江北各府縣,嚴防捻匪南下,燒殺擄掠鄉里。

  鄭國輝在江南各府另有駐軍2000餘人,分別以千總銜軍官統帥,來自江南副將率領的江寧協兵力。

  這包括淮軍吳長慶所部調離常州府後,派遣進入常州府鎮守的800餘兵,進入姑蘇府的1200餘兵力。

  加之江寧協所屬軍官訓練團(注;取消金陵講武堂名頭,以訓練團代替,避免過于敏感),騾馬輜重團,水兵營,城防營等數千兵力。

  整編之後,所屬兵力已超過2萬人。

  鄭國輝以江南副將兼江南招討使之名,由兵部行文下發,名正言順的擴軍並將勢力安插到全省各地,實力隨之猛漲。

  由於軍中官兵比較高,再加上300餘名第一期的金陵講武堂學員畢業,按照將軍大人命令,全部投入擴編的綠營軍中。

  應付起這次大擴編,顯得遊刃有餘。

  計劃以原有的8000人軍隊老底子為骨幹,抽調4000餘人打散,編入新擴編的軍隊中。

  這在新編的綠營軍中約占三成多,另以抽掉的4000餘名崇明島屯民,占據三成多,組成了新擴編軍隊的主體。

  再加上新招募的5000青年精壯,占據三成半多,以金陵講武堂學員為基層軍官,各地駐紮部隊由此混編而成。

  駐紮軍隊以4~500人為一營,這其中;

  徐州府部署六營兵力,5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總計3000人。

  由徐州府防守尉何汝霖統帥,此人是鄭國輝的老底子,打仗悍勇不失精明,更兼之忠心耿耿,是放在第一線最好的人選。

  淮安府部署五營兵力,400人為一營,總計2000人。

  淮安府防守尉鄭家寶也是跟隨多年的老人,鄭氏遠房族親,大小身經百餘戰,是個機敏過人的將領。

  北方有這兩個身經百戰的將領頂著,加上鄭國輝親自坐鎮金陵城,隨時可以率領機動兵力乘船北上馳援,可保江南省穩如泰山。

  所以在其他的各府防守尉中,鄭國輝大肆提拔族人親信,要的不是能力有多出色,關鍵是忠心可靠,執行命令不會打馬虎眼。

  命令下達後,從南到北都動了起來。

  崇明島上

  部署完了相關事宜後,隔了幾天,鄭國輝親自陪著李鶴章登上了崇明島,當船停靠到光明鎮碼頭時。


  眼前船帆如雲的景象,已經讓李鶴章瞪大了眼睛,滿是不可思議之色。

  萬萬沒想到

  當座船從長江航道轉入內河道,一路行來都是無邊無際碧綠的蘆葦盪。

  到了河岔口,眼前豁然開朗。

  光明鎮上成片的建築倒不稀奇,河碼頭邊停泊著數十艘大船,其中竟然還有四艘西洋大帆船,比其他的千石福船高出了一大截。

  河邊碼頭上人潮洶湧,很多屯民精壯帶著大大小小的包裹排隊上船。

  他們即將跟隨船隊前往金陵整編,獲得可以光明正大做人的機會,當兵吃餉,那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踏上碼頭棧橋

  隨身親兵一聲「將軍大人到……」,引來眾人紛紛矚目。

  正在等待上船的屯民紛紛跪伏在地,連連叩首不已,看過來的眼光滿是炙熱。

  將軍大人如同再造之恩,已經深深地鐫刻在每一個屯民的心中。

  吃誰的糧,拿誰的餉,那麼就忠於誰,這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免禮,繼續裝船吧。」鄭國輝神情和藹的一揮手,帶著李鶴章順著碼頭棧橋一路向前行去。

  路上所遇的屯民划水般的向兩邊分開,歡呼聲不絕於耳,紛紛就地跪拜。

  不知不覺中

  李鶴章已經落後鄭國輝一步,凸顯後者的主人地位。

  一路頻頻揮手,在進入土城後方才歇了下來,入議事廳奉茶歇息片刻。

  李鶴章是個經驗極豐富的官吏,善於見微知著,眼前看到的一切都讓他新鮮和振奮,到處潛藏著涌動的活力。

  尤其是屯民們臉色紅潤,身體強壯,眼中散發著對未來新生活的渴望光芒,與那些眼神呆滯,麻木的災區流民形成鮮明反差。

  喝了兩口茶後,李鶴章便問道;「靜海,這裡果然如你所述,當真令我大開眼界,民眾士氣高漲,這是如何做到?」

  「全島各屯皆為軍事化管理,日常農耕之餘,尚需練兵識字,務必使其不得閒暇,免生是非。」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多人教導識字,豈不太過奢侈?」

  「呵呵,沒有多少開支。只是每月給教書的屯民多加粟米一斗,大樹下,打穀場因陋就簡,主要教授《千字文》,能夠認得會寫即可。」

  「嘖嘖嘖……如此教授之法,果然是新奇。」

  「具體效果如何?仙儕先生可自尋答案。」鄭國輝笑著站起身來,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端的是禮敬有加。

  李鶴章放下手中的茶盞,抱拳回禮,兩人一前一後出了議事廳。

  議事廳外面

  50多名荷槍實彈的騎兵已經準備好了,手下人將幾匹馬牽過來,鄭國輝與李鶴章及隨從紛紛翻身上馬,隨著騎兵隊一起沖了出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