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拉李鶴章上賊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李氏兄弟面前,鄭國輝將迄今為止的騷操作和盤托出,包括第一批先遣團下南洋占領了三寶顏,正計劃攻打達沃。

  崇明島上的秘密,籌辦慈濟會的打算,他在美資萬國通寶洋行達成的驚天大交易,沒有避諱的一一詳述。

  欲行大事,必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哪怕多增加半分勝算也是好的。

  若能拉李氏兄弟入伙,稍微拔根汗毛就比大腿粗,便利之處多多,好處可謂言之不盡。

  李鶴章宦海沉浮20餘年,曾任三地縣令十餘年,襄贊軍機經驗豐富,善於籌備大兵團作戰物資後勤供給,妥為調度。

  又背靠著根深葉茂的李氏家族,雙方互為姻親,又恰好此時無官在身,豈不是天作之合?

  鄭國輝這番坦誠的詳述,直把見多識廣的李氏兄弟聽的目瞪口呆,口中嘖嘖稱奇,然後便陷入了一片沉默中。

  片刻之後

  李鴻章皺著眉頭問道;

  「聽起來似乎可行,而且靜海你已經著手去做了,業已站穩腳跟,拔得頭籌。

  這樣的開局極好,可若然驚動了歐羅巴諸國,屆時反戈一擊,恐非爾等能夠承受。」

  李鴻章果然是朝廷大臣,視野並不局限於神州內陸,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

  「二叔有所不知,歐羅巴也並非鐵板一塊。」這個時候,就是發揮鄭國輝國際視野的最好時機,他侃侃而談論述道;

  「歐羅巴大陸十幾個王國,英吉利國偏居一隅,以強大的海軍實力領袖群倫,殖民地遍布全球,實力為最強者。

  然英吉利國與歐洲諸國既有聯合,又有制擎,互相關係極為複雜。

  僅就呂宋群島而言

  英吉利國與弗朗基國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民族與習俗不同,向來互為敵手的時候居多,雙方關係有著深深的裂痕。

  弗朗基國遭受入侵,英吉利國必然隔岸觀火,這源於雙方天然的敵對競爭關係,對此樂見其成。

  在整個南洋

  有能力阻止我大軍南下的只有英吉利國,其在印度殖民地保有實力強大的第三艦隊,第二次戰爭中的英法戰艦主力,就是從其中抽調而出。

  沒了這個顧慮,下南洋的計劃有九成的勝算,余者不足為慮。」

  「弗朗基人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弗朗基人在整個呂宋群島駐兵不過二千,戰船九艘。即便發動僑民和土著,總兵力也不可能超過2萬。」鄭國輝胸有成竹的解釋。

  見李氏兄弟聽的津津有味兒,他繼續加大籌碼,說道;

  「棉蘭老島面積10萬平方公里,四季溫暖如春,植被茂盛,雨水豐富,每年農作物可三熟,是絕好的農耕之地。

  如今我第一先遣團占領三寶顏,繼而發兵達沃,擬一舉克之。

  屆時,整個三寶顏落入我軍手中,如此大的地盤細加經營,將成為我軍討伐呂宋和宿務群島最好的跳板。

  厚集人口,糧食,訓練戰兵,籌備戰船及一應物資,且待兩三年後萬事俱備,則一舉拿下整個呂宋群島。

  如此,將廣有江浙皖三省(注;略有誇張)之廣闊地盤,大小千餘島嶼星羅棋布,北距台島僅5日航程,東距馬六甲海峽亦5日航程。

  盤踞南海腹心之地,向西跨洋可抵花旗國本土,可謂左右逢源,何愁大事不成?」

  縱然以李鴻章的眼界,也被這番雄心勃勃的描繪刺激的心潮澎湃,感覺大有可為。

  李鶴章更是不消說了,雙眼都放著閃亮的熱切光芒。

  他辭官歸隱是被迫所為,蓋因兩位兄長鋒芒太甚,朝廷不可能提拔一門三總督,因而多有打壓之意。

  以李鶴章經天緯地之才,豈能甘於沉淪,老死於枯冢之中?

  而這是鄭國輝希望看到的局面,在看著李氏兄弟沉吟不語時,便直接開始拉攏道;

  「百聞不如一見,三叔何妨與我一同乘坐火輪船南下,順道至崇明島一觀虛實,是否有不盡不實之處?」

  「我聽靜海這一番驚天高論,當真大開了眼界。世間竟有如此奇事,奇聞,奇人,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當真唯有嘆服而已。」李鶴章已經怦然心動。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感覺這大半輩子都白活了,這是什麼神仙言論啊?


  同時,又激起了他濃濃的好奇心,便慨然答應說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三叔就隨你走一趟吧。正好與靜海朝夕作伴,且看你還有何高論?」

  說完,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鴻章的情緒倒沒有三弟那麼激烈,這時候已經能夠很好的收束臉部表情,至於心中掀起何等波瀾,那是半點也看不出來的。

  他只是沉穩的點頭說道;

  「去看看也好,有何錯漏之處也能幫著提點一下,畢竟已是一家人了嘛。

  今後若有所需,可來信告知。

  朝堂之上不用擔心,若需離開時日甚久,書信一封便是,本督台會代為婉轉。」

  這話就是替鄭國輝背書了,顯示出這個國企高管投資的意圖,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確實計劃可行性高,依照李鴻章縱覽全局的眼光,能夠為皖北李氏多留一條後路,亦或者多發展出一系南洋支脈,都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李鴻章也不需要投什麼,無非是從這個老大的破船上刮點油水,稍微補貼一些個就是。

  錢糧可能沒多少,精壯的人口那可是要多少有多少。

  以朝廷如今的體量,每年洪澇災害廣達數千萬人,餓死病死的以及遭受戰火殃及歿於逃難途中的人口,哪年沒有幾百萬?

  就如野草一般,割了一茬又生一茬。

  李鴻章身為兩江總督,李瀚章身為湖南巡撫,這個大哥家的寶貝賢婿勢力遍及江南省,這從長江中游到下游幾省完全打通。

  可以收集戰亂地區人口,包括俘虜的叛匪丁口,順江而下直抵崇明島,簡直不要太順遂噢!

  在此修整養壯之後,陸續轉運至南洋地區,形成一條源源不斷的輸送鏈。

  既解決了轄區災民餓蜉遍地,處處烽火的大難題,又解決了鄭國輝勃勃野心的人口所需,豈不是兩全其美?

  密談了一個多時辰

  已臨近中午時分,鄭國輝一行索性在李府用過了午宴,杯盤碗碟一大桌自不待言,眾人都吃得盡興而歸。

  李鶴章也收拾了行囊,帶著幾車滿載的一應物品和20多名鄭府親隨,跟著鄭國輝一行九騎離開了李府,出城後徑直向津門方向而去。

  一路奔波,至傍晚時趕到了津門渡口。

  鄭國輝的官船和其餘6艘滿載的貨船停泊在此,總計150餘人的武裝護衛隊伍及10多人的丫鬟家眷,至此匯集完畢。

  李鑫已經聯繫了英吉利的火輪船,客艙可載20餘人,想來也盡夠了。

  余者皆乘坐船隊順京杭大運河緩緩而行,沿途有親衛火槍隊武裝護衛,若非倒霉透頂的話,應該不會有什麼大事。

  畢竟是在運河中航行,捻軍不善水戰,剛剛大戰過後也需要休整,並非毫髮無傷。

  商量過後

  分為兩路,鄭國輝與李鶴章各帶十人乘坐火輪船南下,余者皆跟隨船隊從京杭大運河走。

  一路不停歇的話,也就遲個半個多月,就能抵達金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