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議親(周末跪求月票,推薦票支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國輝一行早早的就抵達了李府,在李府門口,李瀚章之三弟李鶴章,五弟李鳳章,年僅7歲的長子李經畲等人,全都早早的在府門口等候。

  這樣隆重的排場,彰顯出對這個從二品未來姑爺禮敬有加的尊重態度,是來自皖北李氏高門大戶嚴謹的家風所在,禮節上絕無半點疏漏之處。

  三爺李鶴章年約四十,五爺李鳳章三十出頭,李家兄弟還有個最小的小六爺李昭慶,同樣一表人才。

  與這些弟弟相比,身為家族兄長的李瀚章已經四十有四,膝下兩女一子,與鄭國輝聯姻的就是李氏一族長房長女李雁荷,芳齡只有15歲,這還是虛歲。

  鄭國輝遠遠的見到府邸門口,李氏兄弟率領著數十人迎接,連忙在距離四五十米處便翻身下馬,搶步上前。

  這反而把一同前來的王承堯落在了後面,轎夫連忙加快了腳步,抬著轎子急趨上前。

  官至正三品左副都御史的王承堯大人,是作為男方長輩前來商議,因為京師中結識的人脈較少,只能邀請維揚籍京官王承堯大人出面,雙方對等相談。

  王大人相當熱情,慨然應允,這才有了今日之行。

  雙方在府邸門口寒暄片刻,便在眾人的簇擁下,從大開的正門中邁步而入,來到二進院的正堂中奉茶相待。

  如今朝廷綴朝三日,從上到下都沉浸在一股難言的悲痛情緒中,各國總理衙門也陷於癱瘓。

  兩江總督李鴻章難得有空暇,今日也在二進院正堂門口迎接來賓,很快與王承堯大人笑語盈盈,相攜入正堂而坐。

  客套一番後

  李鴻章當仁不讓的坐了上首主位,王承堯大人讓到了客位相陪,其他眾人在下首分兩列而坐,次序絲毫不亂。

  鄭國輝坐在了下首右側的第一位,他的身邊是隨同而來的幕僚師爺鄭國泰,穿著便衣的親兵隊長胡祖清等人。

  這種公開的場合,雙方自然是謙遜客氣的場面話語居多,雖然融洽但並不親近,未免就落了古板。

  在他們商討之際,鄭國輝仔細打量了李鶴章、李鳳章二人,皆是身材挺拔,氣宇軒昂之輩,流露出難以掩飾的清貴氣質。

  這些李氏族人全都是大個子,加之長相俊朗有型,常年沉浸在書香門第的薰陶中,自然有一番卓爾不群的風度。

  個子最高的五爺李鳳章差不多有1米九,比鄭國輝都高了兩三公分,只是稍顯清瘦而已。

  身上穿的錦袍華服,反而沒有三爺李鶴章更有味道,更顯得一張一弛沉穩有度。

  眼見的二兄李鴻章正在與王承堯大人商議納吉,納徵,請期之事,一時間插不上話。

  李鶴章便轉過臉來,打量鄭國輝後問道;「鄭大人,我觀你行如勁虎,坐似老僧,言行間進退有據,實乃非常之人。

  偏又如此的年輕有為,令人深感高山仰止,不由得升起攀交之心。

  這真是奇了,希望有時間能夠與鄭大人坐而論道,深入徹談一番,方能解我心中之惑。」

  「三叔言重了,這個鄭大人我可擔不起,莫如稱呼「靜海」為好。」鄭國輝淡笑著回答。

  李鶴章神情一愣,旋之便笑了起來,笑容在的臉上綻放,神情更顯溫和的點點頭答道;

  「不錯,以我李家的門楣,斷不可能做出言而無信之事。

  雁荷侄女與靜海結成秦晉之好,只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這聲「三叔」我承受下了。」

  這話說的沒錯,如今的李雁荷可以說是半隻腳踏入了鄭府,從接受聘書的那一天起,就是鄭家的人了。

  無論發生什麼變故,這一點都不會改變。

  李鶴章字仙儕,早年隨父兄在籍辦團練,為人精明睿達,機智百變,在參贊軍機,料理民事等諸般事務上,委實兩位兄長的好助手。

  咸豐十一年(注;1861年),李鶴章領軍克剿菱湖賊寨,光復安慶,擢知縣,賜花翎。

  同治元年(注;1862年),跟隨李鴻章兵援江南省,常率軍兵督戰,每每克敵制勝,料敵先機。

  次年,淮軍會克太倉,包圍蘇州。

  同治三年四月,一舉攻克常州後,朝廷賞賜黃馬褂,因功授正四品甘肅甘涼道台。

  是年冬,曾國藩調其軍赴湖北會戰十餘場,清剿長毛餘孽6萬餘,得勝而歸。


  今年初,甘肅回亂肆虐深重,朝廷命赴本任,李鶴章以傷發未行。

  後傷疾嚴重,遂辭去官職復歸鄉里。

  實際上李鶴章一直留滯在京,為兩位兄長籌謀相關事宜,留襄營務。

  所謂的傷是藉口,實在是甘肅回亂那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爛泥坑,踏進去想拔出來實屬不易,只能委婉辭官。

  李家兄弟趨利避害乃是本能,眼見著一門兩總督輝煌的前景就在眼前,何必要跳進那個爛泥坑中去呢?

  李鶴章與鄭國輝攀談上後,兩人聊的愈發投機,滔滔不絕的興致盎然。

  「咳咳……三弟,你且稍待片刻。」李鴻章這邊談完了,看著兩人聊的熱火朝天,一副沒完沒了的樣子,忍不住出言打斷。

  李鶴章這才戛然而止,滿臉歉意的說道;「哦……既然兄長吩咐下來,仙儕自無不尊,那就另找時間攀談吧。」

  「正有此意,不敢請耳。」鄭國輝笑著答應下來。

  見他二人聊的起勁,把正事都忘到腦後,李鴻章瞪了一眼,說道;

  「我與王大人已經商定,納吉,納徵俱都妥當,聘禮亦都收下。

  婚期定在明年開春之前,等到延請名山高僧定下良辰吉日,需得遣人通知李府,也好早做準備。

  相關事宜,你等有何見教?」

  「兄長做主極為妥當,愚弟沒有意見。」李鶴章含笑回答道。

  鄭國輝也緊跟著抱拳施了一禮,道;「二叔與王大人籌謀周到,靜海感佩有加,並無一絲一毫異議,遵照執行就是。」

  「既如此,就這麼定了,鳳章招待好王大人,不可怠慢了。」李鴻章說著便站起身來,用目光示意鄭國輝說道;

  「你隨我來,還有一二私事相商,鶴章也過來參詳一下,我們到外書房去談。」

  說著,歉意的對王承堯大人抱拳行了一禮,道;「王大人請了,暫時失陪了。」

  王承堯立馬坐不住了,站起身來,抱拳深深一揖說道;「督台大人如此,下官怎生自處,豈不折殺了下官嗎?」

  「今天都是家族親長,不論上下。」

  王承堯已經是京官老油條了,上官客氣是給臉面,下官絕計不能不知好歹,於是愈發殷勤的說道;「督台大人請便,下官恭送了。」

  「嗯。」李鴻章嗯了一聲,便徑直向後走去。

  李鶴章隨後而行,鄭國輝只能走在最後,比他慢半個身子。

  雖然李鶴章已無官職在身,而且鄭國輝官職更高,但這份謙遜長輩的態度,讓人十分受用。

  來到外書房

  自有丫鬟沏茶,一併奉上精美茶點,自不待言。

  李鴻章率先坐了下來,看到鄭國輝又要施禮,抬手便攔了下來說道;

  「自今日起,你稱我一聲二叔,那便是自家人了。

  不需如此多的繁文縟節,簡便行之就好。」

  「二叔如此吩咐,靜海恭敬不如從命。」

  「你軍務緊急,那就長話短敘,慈濟會一事,當真是心懷惻隱之心嗎?」

  李鴻章的這話問的相當突兀,在外人看來,未免有些交淺言深之嫌。

  你確實是岳家二叔不假,也是從一品的兩江總督,位居封疆大臣之列,在朝廷上也是極有話語權的重臣之一。

  換一個角度看

  亦不過是岳丈家的親戚,雙方既無隸屬,又無舊誼,更無血脈羈絆,問的不是太冒昧了嗎?

  事實上,哪有這麼簡單?

  姻親關係很近,別忘了這個年代可有誅九族的說法,瓜曼抄能牽連很多人。

  李鴻章這是想要探聽鄭國輝真實的想法,若如實說了,今後不管多大的事兒,都能在朝堂上幫著遮掩一下。

  具體能幫襯到多少,那就要看鄭國輝是否坦誠?

  若不想說,或者虛言應付。

  李鴻章也不會多事,任由這個鄭國輝鬧騰去吧,是福是禍自己兜著,他懶得插手。

  能夠做到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的朝廷重臣,哪有一個是簡單的角色?

  恭親王奕訢如此的精明,他能看不出問題所在嗎,答案是「否定」。


  問題在於

  恭親王奕訢不想深究下去,既然鄭國輝願意徹查慈濟會,稽查不法行為,那麼就姑且信之,姑且用之。

  小小的一個江南副將,既貪錢又饞女人,能掀起多大風浪來?

  鄭國輝心中念頭電轉,轉眼間就拿定了主意,神情泰然的回答道;「不是,慈濟會是培養未來忠誠之士的搖籃,也是籌劃中核心的重要力量。」

  他的話讓李鴻章的臉色一變,陰沉了下來看了眼李鶴章,兩人目光傳遞中多了一份沉重。

  「為何如此?」

  「因為靜海志不在神州大陸,欲效仿先賢鄭成功,積蓄力量有朝一日揮師南下,泛舟南洋,開闢一片新天地。」

  「哦……」

  李鴻章和李鶴章不由自主的雙雙驚呼出聲,這樣的回答再次出乎兩人的意料,這已經是今天第二次了。

  李鶴章感興趣的插嘴問道;「靜海,你是早有這鯤鵬之志嗎?」

  「不瞞二叔,三叔,靜海早有籌劃,相關籌措的銀錢皆已投入下南洋的大業中。」鄭國輝在這兩人面前並不隱瞞,因為他有更深的心思,想要拖著李鶴章下水。

  在這個年代

  造反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兒,皖北的苗沛霖都能四反四降,最終死於僧格林沁之手。

  他不信,李氏兄弟就沒動過這種念頭。

  現在的情況

  破落的滿清朝等於是經營不善的大企業,雖然破船爛瓦一堆,但李氏兄弟總歸是做到了高管。

  拿到了高薪,社會地位尊崇,能夠混跡在上流頂級社會中,光鮮亮麗啥也不缺。

  他們寧願這樣維持著,而不願意下海創業撞的頭破血流,利益與期望不符嘛?

  但下海創業也有誘人之處,也有人因此飛黃騰達,成就了一番不凡的偉業。

  所以,鄭國輝坦率的拋出了自己的最大秘密,一方面想勾人,另一方面何嘗不想得到李鴻章的暗中支持呢?

  反正我也不在你的大公司里搗亂,稍微蹭點資源,算一些股份進去,幫我到外面闖不好嗎?

  一旦成功,妥妥的血賺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