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賜婚(月末求月票,推薦票,過期了可惜,就請砸過來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國輝言及的不想娶宗室之女,這也是人之常情。

  聖祖康熙爺的時候,八王爺胤禩懼內之名朝廷上下盡知,連側福晉也不敢有一個,讓皇家臉面盡失。

  這也是八王爺胤禩很大的丟分項,兒子都沒有一個,今後能指望誰?

  後來還是聖祖康熙爺震怒,為八王爺胤禩指婚又娶一女,這才生出個老兒子,這就是後話了。

  以鄭國輝寒微的出身,壓制不住跋扈的宗室之女是大概率事件。

  站在男人的角度看

  年輕又官居高位,只有失心瘋才會找個背景雄厚的女子為妻,那豈不是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枷鎖?

  恭親王奕訢想了下,突然眼前一亮,脫口說道;「有了,本王想到一女,正好與你相合,身份,門第都十分契合,可謂良配。」

  「一切但憑中堂大人做主,國輝並無異議。」鄭國輝悄然把「下官」改成了「國輝」,這是以晚輩之禮待之。

  恭親王奕訢是什麼人?

  鬼子六啊!

  「鬼子六」這個綽號不單純說恭親王奕訢親近洋人,對西洋之學持有兼收並蓄的溫和態度,更說明此人學貫中西,精明練達。

  其文武才幹卓絕,心性更是開闊,沒有競爭過平庸的咸豐皇帝,實乃是朝廷的一大損失。

  恭親王奕訢敏感的意識到鄭國輝自稱的改變,隨口問了一句;「鄭大人還沒有取字?」

  「讓中堂大人見笑了,國輝這些年來輾轉於軍營中,尚未曾取字。」

  「哦……本王為你取一字如何?」恭親王奕訢興趣頓時來了。

  鄭國輝聽了立刻站起身來,雙手抱拳深深的一揖到地,答道;「故所願也,不敢請耳,當以師禮待之。」

  「免了,本王可不願意麻煩。」恭親王奕訢直接搖手拒絕。

  他興趣來了取一個字兒可以,這個「師禮待之」就算了,太麻煩了。

  高高在上的恭親王奕訢還能缺門生?

  只要願意,朝廷上下恐怕大半都歸於門下,那可就是妥妥的結黨營私,予人口實了。

  既然不願意,鄭國輝順梯子下坡也就沒有再提,他自己也不願意多個鬼子六的「座師」,感覺忒不是味兒。

  就是話趕話說到這了,做個樣子罷了。

  恭親王奕訢仔細的打量鄭國輝,見此人身材高大,眉宇間儘是冷峻肅然之色,坐立不動如松,身上卻在涌動著蓬勃的青春朝氣。

  似乎一聲令下,便即刻出轅門跨上戰馬,力斬敵酋首級於馬下,心中的欣賞更多了一分;

  「鄭大人年少有為,悍勇善戰。

  令本王想到古人云;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我朝馬上得天下,素來重英雄、惜英雄,絕計不會埋沒了一員虎將。

  但本王更希望你守拙致遠,方能成就一番仕途,那就取「守拙」二字如何?」

  守拙?

  鄭國輝愣了一下,連忙抱拳行禮說道;「回稟中堂大人,家父論輩是「守」字班,名諱上守下仁,其他叔叔依次為守義,守業,守道,守成,唯有八叔為守拙……」

  恭親王奕訢聽了也笑了,這個「守拙」二字肯定不成了,那不是與父輩一班了嗎?

  又想了一下,說道;

  「須知通州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古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是也,歷史又稱海陵地,確實是個好地方。

  既如此,取「靜海」二字如何,希望爾等不管身居何位,始終心懷桑梓,方為初始。」

  「多謝中堂大人賜字,「靜海」感激莫名。」鄭國輝再次長長的一輯到地,這次倒是誠心誠意。

  恭親王奕訢無論歷史風評如何,始終是大清朝這個爛攤子的裱糊匠,在風雨飄搖中撐過來屬實不易。

  對自己真的不錯,又是取字號,又是幫著找媳婦,隱含回護之意。

  座師能做不能做的都幫著做了,僅少一個名分而已。

  這一禮,屬實應當應份。

  恭親王奕訢給取了「靜海」二字,見鄭國輝上道的認可,心中滿意之餘,便將良配的人選說了出來,道;

  「本王考慮的是李瀚章與駱秉章二人之女,皆是出身名門,同為朝廷肱骨之臣,端莊厚重,可為良配。


  駱秉章家有小女正值碧玉年華,聽聞才貌俱佳,可為優選。

  但這都是道聽途說,不足為憑。

  倒是李瀚章小女與本王的大格格是手帕交,常來王府里走動,是個極美貌的女子,兼之性子溫婉有禮,可為良配。」

  果然是恭親王,一出手就是兩個王炸,震驚的鄭國輝感覺有些懵,幸福來的太快,太突然了。

  魚與熊掌,安知那個更美味哈!

  李瀚章與駱秉章都是什麼角色?

  駱秉章,字龠門,號儒齋,粵省羊城府花縣華嶺村人,乃湘軍的統帥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

  曾充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掌撰記。

  後歷任侍講學士、御史、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撫、四川總督、協辦大學士等職,名氣與曾國藩等同,稱為「東西相望,天下倚之為重」,足見其影響力巨大。

  駱秉章現任川省總督,位居封疆,治軍平亂,功績卓著。入川七載剿滅長毛亂軍,朝廷授以太子太保銜。

  這人唯一的不好就是太清廉了,被譽為「當朝第一清官」,當那麼大的官兒,家裡窮的叮噹響。

  清官不好嗎?

  那當然不好,鄭國輝本身就是個大貪官,他要賺取多多的銀子,支持下南洋的勃勃野心,沒銀子怎麼能成?

  首先二人在處事之道上就不契合,須知清官的家風極為嚴苛,不容有任何含糊之處,也不會容忍貪賄之人辱沒家風。

  這李瀚章也是朝廷柱石之臣,他有個二弟很有名,叫做李鴻章。其如今的官位與李瀚章也只在伯仲之間,同為朝廷封疆大吏,還沒有上調朝廷中樞。

  李瀚章字筱泉,自號鈍叟,皖省合肥縣人。此人系曾國藩門下,簽分湖南。

  咸豐元年(1851)署永定縣知縣,後又署善化縣知縣,因軍功賞六品銜。

  及曾國藩建湘軍之初,即奏調瀚章至江西南昌綜理糧秣。咸豐四年(1854),因功任補湖南直隸州知州。

  咸豐五年,李瀚章總理湘軍後路糧草,攻克義寧州,保知府,賞頂戴花翎。

  咸豐十年間,李瀚章調任江西吉南贛寧道道員,襄辦江西團練,為湘軍籌辦糧餉兵丁,合力剿匪。

  同治元年,曾國藩派其襄辦廣東稅務,調廣東督糧道,同治二年擢廣東按察使。

  同治三年(1864),擢廣東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擢湖廣巡撫。

  如今的李瀚章在朝廷中炙手可熱,官位也是一年一漲,位居二品大員之列,今後分置總督可謂水到渠成。

  此人官運亨通,關鍵還長壽,印象中好像世紀末方才過世,還有三十多年的輝煌。

  這一點非常重要

  鄭國輝一旦棄了自家通州的基業,率領戰船上百,甲士數萬大舉遠渡南洋,家鄉這一塊還需要有人照拂。

  如此強力的姻親,即便任何話都不消說,那些善於審時度勢的官僚也不敢找茬,反而是奉承有加。

  可謂是強強聯合,錦上添花。

  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與曾國藩同為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

  由此看來,皖北李家可謂世代名門大戶,書香知禮之家。

  李文安有六子,李瀚章居長,李鴻章居次,以下依次為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李氏家族人才濟濟,丁口興盛,李氏一族呈現出興旺發達之象,其勢難以遏制也。

  這對鄭國輝來說,就是神助攻啊。

  「靜海,你看如何?」恭親王奕訢見鄭國輝有些發愣,便又神情親切的問了一句。

  鄭國輝臉上大喜過望的神色不加掩飾,深深又是一揖到地,答道;

  「得蒙中堂大人厚愛,靜海何幸之有?

  先有賜字,後有賜婚,此恩重如山,人生大事盡皆完滿,夫復何求?

  從此以後

  願為中堂大人驅使,縱然肝腦塗地亦無反顧也,縱死無悔。

  乞請得附驥尾,此生幸甚。」

  這就是「打蛇隨棍上」,還沒在哪裡呢,八字沒一撇,賜婚這樣的話就說出來了,表明鄭國輝心中極為滿意這門親事。

  恭親王奕訢聽著心中極為舒服,他雖然年齡只得三十有二,但這種高高在上掌控他人命運的感覺,依然讓他沉醉。

  「賜婚」這一斷言雖有些突兀,但恭親王奕訢毫不在意,朝廷上下能夠讓他在意的人不過三指之數,李瀚章不在其內。

  只要發話了,李瀚章敢於違逆嗎?

  這放在後世叫做政治不成熟,現在叫「懷壁自許,忤逆上意」,後果怎麼樣自己去想。

  不開玩笑……

  恭親王奕訢是一眾漢人開明大臣的總後台,麾下羅織了駱秉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李瀚章等等的晚清名臣,為他們撐腰做主。

  沒有恭親王奕訢溫和的態度,錯以為朝廷開埠「洋為中用」「習洋夷之長技」這些政策怎麼來的?

  只有位至輔政親王,領雙俸,領軍機大臣,各國總理衙門,署宗正令的恭親王奕訢才能對抗朝廷內龐大的僵化保守勢力,力推革新政令。

  其他人,全都是渣渣兒,不足為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