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詰問(先把月票,推薦票砸過來,過期浪費呀,親愛的讀者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暴起發難的念頭一閃而逝,身後腳步聲響起。鄭國輝就感覺到幾束冷冽鋒芒直刺後背,頓時危機感大盛。

  四位身材精壯的王府侍衛,在恭親王奕訢斥責聲中閃身進來,目光宛若毒蛇一般盯著鄭國輝的後背。

  只要一聲令下,立時擒拿。

  轉瞬間

  鄭國輝臉色變得悲憤交加,他站直身子直面恭親王奕訢,聲音有些激憤的說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下官自投身軍伍以來,兢兢業業只為圖報朝廷,沙場血戰幾度險死還生。

  所為者,不過是護一方安寧而已。

  官場風詭雲譎,更有心懷叵測之輩暗箭傷人,屬實令人心寒吶。」

  他這番自辯之詞避重就輕,首先站在我被人冤枉的基礎上,沒什麼可被人抓住的痛點,算得上應付老道。

  恭親王奕訢高坐上首,從鄭國輝的臉上看到了滿臉激憤之色,眼中卻無一絲畏懼,清澈明亮的直視過來。

  他心中暗道

  此人果然是死人堆里打滾出來的悍勇之輩,年輕氣盛,未嘗不可調教。

  針對鄭國輝的彈劾奏章確實不少,有十幾封之多,大多是一些與鹽商瓜蔓不清的朝廷官員,皆被壓了下來。

  如今的風氣就是這樣,沒幾個彈劾奏章,都不好意思說在朝廷為官。

  在接見鄭國輝這個副將之前,恭親王奕訢略微了解了一下此人,主要是聽幕僚匯報的彈劾奏章要點,聽的他直皺眉頭。

  至於具體的十幾封彈劾奏章,恭親王奕訢翻都沒有翻,每天朝廷的案牘成堆,他哪有時間關注這些破事兒?

  神色略微緩和了些,恭親王奕訢開口問道;

  「勇於任事,這是好的,朝廷自然會明辨是非,不會無故加罪有功之臣。

  可慈濟會是怎麼回事兒?」

  他說著,語氣變得嚴厲起來,斥問道;「爾等不知私下營黨結社,羅織黨羽圖謀不軌,皆是死罪,爾等能自清嗎?」

  如今的朝廷真的是驚弓之鳥,先有長毛之亂,後有捻軍群雄並起,再有陝干回民叛亂,西北阿古伯入侵,兩廣也是紛亂不休。

  環顧神州,簡直遍地烽火。

  站在恭親王奕訢角度上看

  朝廷這艘千瘡百孔的破船早已搖搖欲墜,能夠維持住,實在是費心勞力的如履薄冰。

  所以,他對這個慈濟會相當敏感,至於販賣私鹽甚的,都懶得過問。

  如今東南至西北各省督撫大員,為了強化自身力量,籌集軍費,不但大肆販賣私鹽,而且還種植鴉片,賣官鬻爵,朝廷只當看不見。

  如今的大清,真的再受不得一點風波了。

  鄭國輝坦然答道;

  「啟奏中堂大人,這確實是下官一時糊塗,失了分寸,請大人治罪。

  起因,原本是金陵城中幾位樂善好施的鄉坤富戶,眼見著眾多兒童因為戰亂流離失所,插標賣首,饑寒倒斃於途,內心屬實不忍。

  因而倡議了這個勞什子慈濟會,幾家拿出一些銀錢來,目的在於扶危濟困,施粥濟貧,為的是讓這些貧苦之人度過艱難日子。

  總歸鄉親故里

  下官一時心軟,也就同意了這個條陳,默許在城中方便行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卻未及想到更多,此乃下官明辯是非能力欠妥,請中堂大人責罰。」

  說完,再次深深一揖到地。

  跪肯定是不會再跪了,那樣念頭不太通達,作揖倒是無妨。

  聽了這番陳詞後,恭親王奕訢臉色已經完全緩和了,伸手揮了揮。

  只要你的理由說得過去,恭親王奕訢並不想過分責難,反而願意高官顯爵的懷柔態度廷攬,朝廷如今缺人才呀!

  方才悄然閃身進來的四名王府侍衛,立刻抱拳一禮,悄然的退下了。

  恭親王奕訢用恨其不爭的語氣罵了一句,道;「糊塗,愚蠢至極,須知邀買名望乃是重罪,豈可因心軟而行錯事?」

  「中堂大人,下官知錯了。回去以後立刻停頓慈濟會所為,勘劾不法之徒,即刻予以查辦,消滅危險於萌芽之中。」


  「如此才是正理,免禮,坐下回話吧。」

  「下官謝座。」

  恭親王奕訢側過臉來,對王府宮女吩咐道;「去給鄭大人沏盞茶,然後都退下吧,這裡不用伺候了。」

  「奴婢遵命。」

  幾名宮女沏了茶奉上來,隱隱一陣香風飄過,然後腳步無聲的便退了下去。

  這麼一折騰過後,雷霆風暴方才歇去,鄭國輝算是度過了這一劫,後背已經隱隱有些汗漬。

  這鬼子六給他的壓力,確實很大。

  按照鄭國輝桀驁不馴的性格,偏激之下真的能掀翻桌子。搶把刀來直接剁掉恭親王奕訢的狗頭,哈哈大笑的殺出王府而去。

  但這只能心裡丫丫一下,做不得數的。

  舉凡能成大事者,每臨大事有靜氣。

  下南洋需要巨額的銀錢和資源保障,現在這個身份非常便利,輕易不能捨棄,此乃重中之重也。

  退一萬步說

  即便鄭國輝暴起發難,能夠制住身邊的4名王府侍衛,那其他人呢?

  恭親王府可不止4名王府侍衛高手,少說也有一兩百人。前堂一亂,大量王府侍衛須臾之間便能趕到。

  到那時,生離此地都是奢望。

  鄭國輝調整了心態,愈發的心平靜氣起來,恭敬施禮後坐下。

  恭親王奕訢打了巴掌後,該給個甜棗了,他的臉色緩和許多,略帶著親近之意說道;

  「鄭大人,為朝廷任事要行的正,坐的端,清廉不懼人言,方是正途。

  你現在還年輕,行事未免操急,卻失了行穩致遠的妙處,尚需多加勘磨才是。」

  「中堂大人實乃金玉之言,下官感佩五內,定當每日三省吾身,學得清廉良臣一二秘法,期有增益。」

  「善,知錯能改者善莫大焉。」恭親王奕訢聽的高興起來,神色愈發柔和的問道;「本王聽聞,鄭大人尚未婚配。」

  「勞中堂大人動問,下官實感慚愧。皆因下官16歲投身軍伍,每每血戰旬月,無暇顧及自身私務,致使延宕至今。」鄭國輝趁機表了下功。

  恭親王奕訢也為之動容,道;

  「鄭大人實乃朝廷的忠臣良將,沙場建功,本王甚慰也。

  但娶妻婚配乃人倫大事兒,怎可草率從之?

  現今國朝大患已除,區區捻匪回亂乃芥蘚之疾也,翻掌可滅,不必憂心矣。

  本王猶記得,你的座師是福珠老大人?」

  「中堂大人睿智明察,正是。」鄭國輝貝身答道。

  「惜乎,天不假年,朝廷又痛失一位柱石重臣啊!」恭親王奕訢臉上閃過一絲悲痛神色,他與這位禮部尚書福珠壽山在朝廷共事甚久,互為奧援,確實有幾分香火情在。

  輕嘆了聲

  恭親王奕訢話鋒一轉,直接問道;「部堂大人在世期間,可曾過問你的婚配情形?」

  「回稟中堂大人,信中確實有提及,但下官未知詳情,如今已成雲煙。」

  「爾有何求?」

  「下官出身寒微,雖然承蒙朝廷抬舉,驟登高位。但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門弟高貴的宗室之女,只求一書香門第良妻度日可矣!」

  「哦……」

  恭親王奕訢隨口應了一聲,眼神便顯得游移了起來。

  他是在思索中,誰家能夠與這個嶄新出爐的年輕從二品副將相配?

  首先就排除了宗室門楣,再排除了五品以下的朝廷官員,這已經與鄭國輝不相配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

  考慮到鄭國輝身為江南副將,江浙兩省文武官員都不合適,姻親勾連起來,容易在地方呈尾大不掉之勢。

  其他的人選,只要家中有女初長成,品行端莊即可,這個範圍並不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