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拉攏劉繇
「陛下,可我們對劉繇現在的情況根本就不清楚。」
議郎吳碩嘆了口氣,「這一年以來,我們一直在逃難,一直在躲避李傕郭汜的追擊,劉繇上任後究竟發生了什麼,現在處境究竟如何,我們全都一無所知。」
「是啊!」董承也點了點頭,積極的參與進來。
賈詡開口道:「我贊成陛下的看法,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劉繇最初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後來因為對抗袁術有功,又提拔做了揚州牧,諸位要知道,他所面對的敵人,是四世三公的袁術,袁術就算能力再差,實力也遠比劉繇要強出數倍。」
「揚州的治所在壽春,可壽春在袁術的手裡,劉繇剛剛上任那會,根本不敢和袁術抗衡,他不得不避開了壽春,還避開了淮南,選擇過江在吳郡曲阿一帶立足。」
「而袁術藉助孫策的力量攻占了廬江,聲威大振,兵鋒直指江東,雙方在對峙的同時,袁術也不斷的任命官吏進入江東,擾亂劉繇的統治。」
「陛下高瞻遠矚,的確應該派人去聯絡劉繇,畢竟他也是漢室宗親,大有機會被我們拉攏過來。」
「朕就是這麼想的。」
劉協點點頭,「文和所言不假,劉繇根本不是袁術的對手,何況,還有一個江東小霸王孫策,這兩人都是劉繇的對手,若是可以的話,朕想讓劉繇來南陽。」
按時間來推算,這會孫策已經脫離了袁術,領兵打過了長江。
劉繇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弄不好,劉繇已經敗逃到了豫章郡投奔了華歆,如果不儘早和他聯絡,劉繇很快就會掛掉。
吳碩站了起來,「陛下,臣願往!」
議郎吳碩身姿雖不挺拔修長,卻透著一股敦實勁兒。他個頭不算高,比之尋常男子矮上小半頭。
他有著一張圓臉,眼中透著和善與沉穩,鬍鬚濃密且打理得整齊,身著一襲素色官袍,雖樣式簡潔,卻也乾淨整潔。
「好,那就辛苦一趟吧。」
當即劉協親筆給劉繇寫了一封信,「務必要親自把這封信交到他的手裡,告訴他,朕在南陽等他,盼著他能來這裡和朕共襄大業!」
如果讓劉繇繼續留在江東,他就只會鬱鬱而終,漢室也少了一支力量。
雖然各路諸侯大都懷有私心,但相對來說,漢室宗親多少都會偏向漢室,都有爭取的可能。
就拿劉表來說,不管怎麼樣,至少他給朝廷提供了一些兵馬錢糧。
劉繇已經被逼的幾乎走投無路,在這個時候,皇帝向他伸手召喚,絕對是誠意滿滿。
賈詡對吳碩建議:「可直接乘船沿著漢水南下,直通江東,就算被劉表的人發現,也不必驚慌,你是天子使臣,劉表絕不敢派兵阻攔。」
劉協也點頭道:「對,你此番出使是代表朕,代表朝廷,若是荊州兵馬敢有不敬之處,朕必然會為你討回公道。」
王子服去見陳王,吳碩去見劉繇,接下來,劉協站起身來,指了指冀州的方向,「曹操做了大將軍,朕打算任命袁紹為司空,哪位願意前往鄴城宣讀朕的任命?」
「陛下,讓我去吧。」太尉楊彪站了出來。
「好!袁紹好大喜功,素好顏面,這次朕讓曹操做了大將軍,袁紹定然不會甘心,你告訴他,朕原本是最想去鄴城的,後來卻聽說有人曾經勸他迎駕,結果他卻不肯迎駕,告訴他,朕對他非常失望!」
「好!臣記下了!」楊彪點頭答應道。
賈詡皺起了眉頭,怎麼感覺皇帝無所不知啊,曹操迎駕的心思他知道?劉繇的處境不妙他也知道,連袁紹拒絕迎駕他竟然也知道。
賈詡沉思了一會,開口道:「若是袁紹身邊有人勸他迎駕,想必是沮授田豐二人的主意。」
「不錯,袁紹身為四世三公,身邊能人輩出,他的實力目前是最強的,不過,他和我們並不接壤,就算被激怒,也不敢對我們怎麼樣。」
楊彪道:「陛下言之有理,袁紹恐怕接下來,會向北用兵,想要吞併北邊的公孫瓚。」
事情安排妥當,劉協親自為三人送行,等他們離開後,劉協不忘來找張繡,畢竟這血帶詔上面還沒有他的名字呢。
張繡正在院中練武,一條長槍舞的呼呼帶風,帶著狂猛的力量,半空中殘影不停閃爍,讓人難辨虛實。
直到他練完後,劉協鼓掌開口,「不錯,這一套槍法簡直是出神入化,將軍真虎將也。」
「陛下過譽了。」
張繡面不變色氣不喘,彪悍的身軀撐得衣服幾乎要爆開,渾身上下都透著強悍的力量。
劉協直來直去,把事情告訴了他,張繡二話不說,「陛下,我自然是當仁不讓。」
「好!回頭抽時間寫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
過了一會,後院走來兩個女人,一大一小,小的是丫鬟,緊緊的跟在一位白衣女子的身後。
白衣女子三十左右的年紀,風韻迷人,自帶一股嫵媚的風情,劉協隱隱產生了一個念頭,難道這個女人是鄒氏。
他猜對了,來的正是鄒氏。
鄒氏款步而來,宛如一朵盛開在亂世的嬌花。歲月卻未曾在她的容顏上留下過多痕跡,反倒增添了幾分成熟的韻味。
她生得一副濃眉大眼,那眉毛濃密而有形,恰似春日裡隨風搖曳的柳絲,雙眸更是仿若一泓秋水,水汪汪的,眼波流轉間仿佛會說話一般,含羞含俏,顧盼生姿。
「陛下,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的嬸嬸。」
鄒氏來到劉協近前,款款下拜,「賤妾鄒氏,拜見陛下,早就聽說陛下來到了宛城,一直無緣得見!」
鄒氏聲音靈動,悅耳動聽,一雙眼睛眨呀眨的,仿佛會說話一樣。
劉協只看了幾眼,便不由得心中感嘆道:「難怪曹操會被她迷得神魂顛倒,造就了一炮害三賢的悲劇,她的確有這個資本。」
別說曹操,十六歲的劉協,看了都有些破防,急忙把視線移開,免得壞了道心。
議郎吳碩嘆了口氣,「這一年以來,我們一直在逃難,一直在躲避李傕郭汜的追擊,劉繇上任後究竟發生了什麼,現在處境究竟如何,我們全都一無所知。」
「是啊!」董承也點了點頭,積極的參與進來。
賈詡開口道:「我贊成陛下的看法,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劉繇最初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後來因為對抗袁術有功,又提拔做了揚州牧,諸位要知道,他所面對的敵人,是四世三公的袁術,袁術就算能力再差,實力也遠比劉繇要強出數倍。」
「揚州的治所在壽春,可壽春在袁術的手裡,劉繇剛剛上任那會,根本不敢和袁術抗衡,他不得不避開了壽春,還避開了淮南,選擇過江在吳郡曲阿一帶立足。」
「而袁術藉助孫策的力量攻占了廬江,聲威大振,兵鋒直指江東,雙方在對峙的同時,袁術也不斷的任命官吏進入江東,擾亂劉繇的統治。」
「陛下高瞻遠矚,的確應該派人去聯絡劉繇,畢竟他也是漢室宗親,大有機會被我們拉攏過來。」
「朕就是這麼想的。」
劉協點點頭,「文和所言不假,劉繇根本不是袁術的對手,何況,還有一個江東小霸王孫策,這兩人都是劉繇的對手,若是可以的話,朕想讓劉繇來南陽。」
按時間來推算,這會孫策已經脫離了袁術,領兵打過了長江。
劉繇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弄不好,劉繇已經敗逃到了豫章郡投奔了華歆,如果不儘早和他聯絡,劉繇很快就會掛掉。
吳碩站了起來,「陛下,臣願往!」
議郎吳碩身姿雖不挺拔修長,卻透著一股敦實勁兒。他個頭不算高,比之尋常男子矮上小半頭。
他有著一張圓臉,眼中透著和善與沉穩,鬍鬚濃密且打理得整齊,身著一襲素色官袍,雖樣式簡潔,卻也乾淨整潔。
「好,那就辛苦一趟吧。」
當即劉協親筆給劉繇寫了一封信,「務必要親自把這封信交到他的手裡,告訴他,朕在南陽等他,盼著他能來這裡和朕共襄大業!」
如果讓劉繇繼續留在江東,他就只會鬱鬱而終,漢室也少了一支力量。
雖然各路諸侯大都懷有私心,但相對來說,漢室宗親多少都會偏向漢室,都有爭取的可能。
就拿劉表來說,不管怎麼樣,至少他給朝廷提供了一些兵馬錢糧。
劉繇已經被逼的幾乎走投無路,在這個時候,皇帝向他伸手召喚,絕對是誠意滿滿。
賈詡對吳碩建議:「可直接乘船沿著漢水南下,直通江東,就算被劉表的人發現,也不必驚慌,你是天子使臣,劉表絕不敢派兵阻攔。」
劉協也點頭道:「對,你此番出使是代表朕,代表朝廷,若是荊州兵馬敢有不敬之處,朕必然會為你討回公道。」
王子服去見陳王,吳碩去見劉繇,接下來,劉協站起身來,指了指冀州的方向,「曹操做了大將軍,朕打算任命袁紹為司空,哪位願意前往鄴城宣讀朕的任命?」
「陛下,讓我去吧。」太尉楊彪站了出來。
「好!袁紹好大喜功,素好顏面,這次朕讓曹操做了大將軍,袁紹定然不會甘心,你告訴他,朕原本是最想去鄴城的,後來卻聽說有人曾經勸他迎駕,結果他卻不肯迎駕,告訴他,朕對他非常失望!」
「好!臣記下了!」楊彪點頭答應道。
賈詡皺起了眉頭,怎麼感覺皇帝無所不知啊,曹操迎駕的心思他知道?劉繇的處境不妙他也知道,連袁紹拒絕迎駕他竟然也知道。
賈詡沉思了一會,開口道:「若是袁紹身邊有人勸他迎駕,想必是沮授田豐二人的主意。」
「不錯,袁紹身為四世三公,身邊能人輩出,他的實力目前是最強的,不過,他和我們並不接壤,就算被激怒,也不敢對我們怎麼樣。」
楊彪道:「陛下言之有理,袁紹恐怕接下來,會向北用兵,想要吞併北邊的公孫瓚。」
事情安排妥當,劉協親自為三人送行,等他們離開後,劉協不忘來找張繡,畢竟這血帶詔上面還沒有他的名字呢。
張繡正在院中練武,一條長槍舞的呼呼帶風,帶著狂猛的力量,半空中殘影不停閃爍,讓人難辨虛實。
直到他練完後,劉協鼓掌開口,「不錯,這一套槍法簡直是出神入化,將軍真虎將也。」
「陛下過譽了。」
張繡面不變色氣不喘,彪悍的身軀撐得衣服幾乎要爆開,渾身上下都透著強悍的力量。
劉協直來直去,把事情告訴了他,張繡二話不說,「陛下,我自然是當仁不讓。」
「好!回頭抽時間寫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
過了一會,後院走來兩個女人,一大一小,小的是丫鬟,緊緊的跟在一位白衣女子的身後。
白衣女子三十左右的年紀,風韻迷人,自帶一股嫵媚的風情,劉協隱隱產生了一個念頭,難道這個女人是鄒氏。
他猜對了,來的正是鄒氏。
鄒氏款步而來,宛如一朵盛開在亂世的嬌花。歲月卻未曾在她的容顏上留下過多痕跡,反倒增添了幾分成熟的韻味。
她生得一副濃眉大眼,那眉毛濃密而有形,恰似春日裡隨風搖曳的柳絲,雙眸更是仿若一泓秋水,水汪汪的,眼波流轉間仿佛會說話一般,含羞含俏,顧盼生姿。
「陛下,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的嬸嬸。」
鄒氏來到劉協近前,款款下拜,「賤妾鄒氏,拜見陛下,早就聽說陛下來到了宛城,一直無緣得見!」
鄒氏聲音靈動,悅耳動聽,一雙眼睛眨呀眨的,仿佛會說話一樣。
劉協只看了幾眼,便不由得心中感嘆道:「難怪曹操會被她迷得神魂顛倒,造就了一炮害三賢的悲劇,她的確有這個資本。」
別說曹操,十六歲的劉協,看了都有些破防,急忙把視線移開,免得壞了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