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發布求賢令
匆匆和鄒氏打過招呼,劉協就離開了,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劉協覺得還是儘量要保持距離。
漂亮的女人誰都喜歡,但做事一定要有原則,這是張繡的嬸子,保持距離絕對是明智之舉。
回到自己的住處,劉協決定練會劍,在他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有專人教導他練劍。
在這個世代,公卿子弟,練劍幾乎成了必修課,作為靈帝最寵愛的兒子,劉協也早早的就有了劍道老師。
只不過,自從董卓亂政以來,天天被人欺凌,也就沒心思再練劍了。
但現在,劉協又重新撿了起來。
深吸一口氣,劉協持劍在手,開始揮舞,一招一式,練的非常專注,一絲不苟。
長劍劃破空氣,發出呼呼的銳響,劉協的眼神專注至極,仿佛此時就有敵人真切地站在面前。
練劍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能磨鍊人的鬥志,增強人的氣勢。
作為一位皇帝,身上最不能缺的就是帝王威嚴,一個懦弱的皇帝,是不可能讓人產生敬畏之心的。
何況,這是亂世,哪怕劉協不用親自衝鋒陷陣,也必須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提升劍技,很有必要。
一套劍法演練完畢,劉協從頭再來,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不斷糾正著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偏差。
伏壽輕輕邁步走來,她身著一襲月白色的長裙,裙擺隨風輕輕飄動,宛如一朵盛開在月光下的白蓮花。
她面容溫婉,眉如遠黛,雙眸清澈而含情,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寧靜與優雅。
蓮步輕移間,她悄然來到練武場一側,見皇帝在練劍,便靜靜地在一旁看著,也不打擾。
來到南陽,雖然兩人還沒有太多的交流,但皇帝的改變,伏壽已經感受到了,看著他練劍時的專注模樣,伏壽的眼中滿是心疼與敬佩。
她就那樣靜靜地站著,仿若與這練武場融為一體,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劉協沉浸在劍術的世界裡,起初並未察覺到伏壽的到來。又一輪劍法演練完畢,他收劍而立,抬眼瞬間與伏壽的目光交匯。
那一瞬間,他眼中的凌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溫柔。
「陛下,臣妾沒有打擾到你吧?」伏壽蓮步輕移,笑著走了過來。
劉協笑了笑,「沒事,朕只是閒不住,稍微活動一下。」
伏壽掏出一塊香帕,想要給劉協擦汗,劉協伸手接了過來,「我自己來吧。」
「陛下,你和之前似乎有些不一樣了。」猶豫了一下,伏壽小心翼翼的說道。
劉協嘆了口氣,「是啊,被李傕郭汜追殺了一路,堂堂大漢的天子,不僅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還連累的你們跟著朕四處逃難,挖野菜充飢,皇后,想救漢室,朕就必須要做出改變。」
劉協並不擔心身邊的人覺察到他和以前不一樣了,因為,這一路逃難的經歷,一個人完全可以發生蛻變。
苦難和挫折,可以讓人快速的變強,心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錘鍊提升。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劉協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如果之前啥事都沒有,一個很軟弱的人突然變的殺伐果斷了,那就麻煩了,再好的說辭,也很難讓身邊的人相信你。
「陛下,不論什麼時候,臣妾都和你站在一起。臣妾至今都還記得,剛剛嫁給陛下的時候,陛下緊緊的握著臣妾的手,你一遍又一遍的痛斥著董卓的罪行,那個時候,臣妾就盼著陛下有一天,能真正的做主,成為一個真正君臨天下的皇帝。」
劉協握緊了她的手,用力點頭,「會的,那一天一定會來的!」
伏壽笑了,下一刻,劉協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子,在她紅潤的嘴唇親了一口。
伏壽登時滿面紅霞,羞的急忙握住小臉,好像突然發了燒一樣,嬌嗔不已。
到了這個世界已經好些天了,劉協甚至都沒有碰過她們一下,說實話,伏壽和董貴人都很漂亮,何況她們是自己的女人,碰一下,親一下,也不算什麼。
伏壽恨不能找個地方藏起來,就在這時,賈詡走了過來,伏壽趕忙趁機離開。
「陛下,既然要定都宛城,我馬上命人修建宮殿,陛下可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劉協搖了搖頭,「宮殿就不必了,先是黃巾起義,接著是董卓亂政,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就拿南陽來說,之前袁術在這裡胡作非為,一味貪圖享受,害苦了這裡的百姓。」
「這太守府稍加修繕一下就可以了,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當此危難之時,萬萬使不得,但是有一樣東西,必須馬上趕工修建。」
「是什麼?」
「招賢館!」
劉協一字一頓,表情極為認真。
「朕要頒布求賢令,面向天下,招募賢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哪怕一個人品行稍微有些瑕疵,只要沒有大的毛病,都可以酌情錄用,興復漢室,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賈詡再一次深感震撼,他的心裡一遍遍的重複著「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這足以看出皇帝對人才的渴望,哪怕品行稍微有些瑕疵,只要有能力,一律重用。
眼下的局面,也確實需要這樣與眾不同的魄力才能破局。
再聯想到皇帝對待自己的態度,賈詡更加心生感慨,就拿他自己來說,本身就是犯了大錯的人,現在卻還能夠得到皇帝的器重,足以看出皇帝高人一籌的胸懷。
接下來這些天,求賢令和遷都兩件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迅速的傳遍了各地。
拿下粱縣後,曹操暫時把這裡作為根基所在,就算有人提議把許縣作為治所,也被曹操斷然給拒絕了。
因為許縣這兩個字,已經成了曹操的忌諱!
董昭就是因為提議遷都許縣被皇帝殺死的,如果曹操此時把許縣作為大本營,難免不會被有心人和董昭聯繫在一起。
但許縣位置的重要性,荀攸等人心裡都很清楚,對此,眾人心中不免覺得有些惋惜。
漂亮的女人誰都喜歡,但做事一定要有原則,這是張繡的嬸子,保持距離絕對是明智之舉。
回到自己的住處,劉協決定練會劍,在他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有專人教導他練劍。
在這個世代,公卿子弟,練劍幾乎成了必修課,作為靈帝最寵愛的兒子,劉協也早早的就有了劍道老師。
只不過,自從董卓亂政以來,天天被人欺凌,也就沒心思再練劍了。
但現在,劉協又重新撿了起來。
深吸一口氣,劉協持劍在手,開始揮舞,一招一式,練的非常專注,一絲不苟。
長劍劃破空氣,發出呼呼的銳響,劉協的眼神專注至極,仿佛此時就有敵人真切地站在面前。
練劍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能磨鍊人的鬥志,增強人的氣勢。
作為一位皇帝,身上最不能缺的就是帝王威嚴,一個懦弱的皇帝,是不可能讓人產生敬畏之心的。
何況,這是亂世,哪怕劉協不用親自衝鋒陷陣,也必須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提升劍技,很有必要。
一套劍法演練完畢,劉協從頭再來,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不斷糾正著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偏差。
伏壽輕輕邁步走來,她身著一襲月白色的長裙,裙擺隨風輕輕飄動,宛如一朵盛開在月光下的白蓮花。
她面容溫婉,眉如遠黛,雙眸清澈而含情,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寧靜與優雅。
蓮步輕移間,她悄然來到練武場一側,見皇帝在練劍,便靜靜地在一旁看著,也不打擾。
來到南陽,雖然兩人還沒有太多的交流,但皇帝的改變,伏壽已經感受到了,看著他練劍時的專注模樣,伏壽的眼中滿是心疼與敬佩。
她就那樣靜靜地站著,仿若與這練武場融為一體,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劉協沉浸在劍術的世界裡,起初並未察覺到伏壽的到來。又一輪劍法演練完畢,他收劍而立,抬眼瞬間與伏壽的目光交匯。
那一瞬間,他眼中的凌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溫柔。
「陛下,臣妾沒有打擾到你吧?」伏壽蓮步輕移,笑著走了過來。
劉協笑了笑,「沒事,朕只是閒不住,稍微活動一下。」
伏壽掏出一塊香帕,想要給劉協擦汗,劉協伸手接了過來,「我自己來吧。」
「陛下,你和之前似乎有些不一樣了。」猶豫了一下,伏壽小心翼翼的說道。
劉協嘆了口氣,「是啊,被李傕郭汜追殺了一路,堂堂大漢的天子,不僅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還連累的你們跟著朕四處逃難,挖野菜充飢,皇后,想救漢室,朕就必須要做出改變。」
劉協並不擔心身邊的人覺察到他和以前不一樣了,因為,這一路逃難的經歷,一個人完全可以發生蛻變。
苦難和挫折,可以讓人快速的變強,心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錘鍊提升。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劉協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如果之前啥事都沒有,一個很軟弱的人突然變的殺伐果斷了,那就麻煩了,再好的說辭,也很難讓身邊的人相信你。
「陛下,不論什麼時候,臣妾都和你站在一起。臣妾至今都還記得,剛剛嫁給陛下的時候,陛下緊緊的握著臣妾的手,你一遍又一遍的痛斥著董卓的罪行,那個時候,臣妾就盼著陛下有一天,能真正的做主,成為一個真正君臨天下的皇帝。」
劉協握緊了她的手,用力點頭,「會的,那一天一定會來的!」
伏壽笑了,下一刻,劉協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子,在她紅潤的嘴唇親了一口。
伏壽登時滿面紅霞,羞的急忙握住小臉,好像突然發了燒一樣,嬌嗔不已。
到了這個世界已經好些天了,劉協甚至都沒有碰過她們一下,說實話,伏壽和董貴人都很漂亮,何況她們是自己的女人,碰一下,親一下,也不算什麼。
伏壽恨不能找個地方藏起來,就在這時,賈詡走了過來,伏壽趕忙趁機離開。
「陛下,既然要定都宛城,我馬上命人修建宮殿,陛下可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劉協搖了搖頭,「宮殿就不必了,先是黃巾起義,接著是董卓亂政,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就拿南陽來說,之前袁術在這裡胡作非為,一味貪圖享受,害苦了這裡的百姓。」
「這太守府稍加修繕一下就可以了,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當此危難之時,萬萬使不得,但是有一樣東西,必須馬上趕工修建。」
「是什麼?」
「招賢館!」
劉協一字一頓,表情極為認真。
「朕要頒布求賢令,面向天下,招募賢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哪怕一個人品行稍微有些瑕疵,只要沒有大的毛病,都可以酌情錄用,興復漢室,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賈詡再一次深感震撼,他的心裡一遍遍的重複著「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這足以看出皇帝對人才的渴望,哪怕品行稍微有些瑕疵,只要有能力,一律重用。
眼下的局面,也確實需要這樣與眾不同的魄力才能破局。
再聯想到皇帝對待自己的態度,賈詡更加心生感慨,就拿他自己來說,本身就是犯了大錯的人,現在卻還能夠得到皇帝的器重,足以看出皇帝高人一籌的胸懷。
接下來這些天,求賢令和遷都兩件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迅速的傳遍了各地。
拿下粱縣後,曹操暫時把這裡作為根基所在,就算有人提議把許縣作為治所,也被曹操斷然給拒絕了。
因為許縣這兩個字,已經成了曹操的忌諱!
董昭就是因為提議遷都許縣被皇帝殺死的,如果曹操此時把許縣作為大本營,難免不會被有心人和董昭聯繫在一起。
但許縣位置的重要性,荀攸等人心裡都很清楚,對此,眾人心中不免覺得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