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三節《潮神》 ——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槎灣村農家小院,一輛馬車沐浴著和煦的陽光,駛進了小院。伍員和鮑淑惠從車輿上下來,伍辛從屋裡出來,忙朝內喊道:「祖母,我爹來了!」然後又恭敬對父親揖手喊道:「父親,孩兒見過父親了!」

  伍員點點頭,對鮑淑惠說:「這就是次子伍辛。」

  鮑淑惠笑了笑。這時,母親嘉應抱著一個襁褓從屋內出來,伍員趕緊鞠躬施禮,叫道:「母親大人,孩兒來看你來了!」

  遂即鮑淑惠也施以萬福禮,恭恭敬敬地喊道:「伯母大人,鮑淑惠這廂有禮了!」

  嘉應怔怔地看著這個美貌嬌人的女子,說:「姑娘,免禮免禮!」

  伍員對鮑淑惠說:「得喊母親大人!」

  鮑淑惠趕緊叫了一聲:「母親大人!」

  嘉應詫異地看著他倆,伍員忙解釋:「母親,她是齊國人,叫鮑淑惠,我們尚未正式成親,今天帶她來,是來見見母親的。」

  跟在嘉應後面生完孩子的帛女,聽說是齊國人,高興地說:「快進屋!妹妹,我也是齊國人。」說完,接過嘉應手中的襁褓。

  伍員對鮑淑惠說:「她是孫武夫人,我母親義子的媳婦。」

  騰出了手的嘉應,趕緊招呼大家進屋:「都別站著,進屋進屋!」

  伍員招呼駕車的公孫駱過來,對母親說:「這位是吳王餘祭的孫子,叫公孫駱,亦叫王孫雄,是吳國將軍。」

  嘉應一聽是王孫,就要行禮。公孫駱趕緊攔住說:「奶奶,你是長輩,何能跟我施禮呢?」

  伍員:「走,進屋!」

  大家進屋後,嘉應招呼大家落座後,對帛女說:「上茶!」

  帛女端來茶水,然後走到搖桶邊,哼著搖籃曲搖晃起來。伍員拉過伍辛,對母親說:「母親,今天我來是有一件事,想要告訴你老人家。我準備把伍辛的姓氏改了。」

  嘉應大吃一驚:「你說什麼?你要改伍辛的姓,這是為何?」

  伍員:「母親,是這樣的。為了報父兄之仇,我從宋國逃到了鄭國,又經陳國逃回了楚國,要逃往吳國必須經過昭關。由於昭關把守嚴密,我過不了關。正好此時,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恩人、行醫的東皋公,我在他家裡藏匿了七天,由於焦慮過度,一夜白頭,遂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他有一個好友叫皇甫訥,長得與我相像。於是我裝成啞巴正準備矇混過關,一個官吏過來問我姓名,我指了指天,他便認為我姓乾。就在這時,官兵發現了皇甫訥,便沖了過去抓住了皇甫訥,就這樣我逃脫了。我當時就發誓,要將我一個兒子改姓乾。讓我和家人永遠記住,父親是怎樣死裡逃生、虎口脫險的!」

  嘉應表示理解的說:「既然你經歷了這麼多跌宕起伏、無比兇險的事情,那就將伍辛改姓乾吧,我沒意見。」

  伍員:「母親的高義讓我很欣慰!我已為伍辛取好了名字,叫乾開祚,意思就是給第一代乾伍氏開啟福運。名字有了,我想讓伍辛回到百濮去,尋找真正的乾氏宗族,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乾伍氏。伍辛,你願意改姓和入戶乾氏嗎?」

  伍辛堅毅地說:「父親,見到你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再無小時那種迫切的惦念之情。以後要像哥哥一樣,把你的教誨永遠銘刻在心,做一個像你一樣堅強的人!」

  伍員拍拍伍辛,欣慰地說:「好孩子,長大了,也懂事多了。為父可以安心的去為復仇而準備。」

  嘉應突然喊道:「我不同意!既然伍辛到了吳國,怎能送他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家?他可是我一手帶大的,你不心痛我心痛,我可把他當成了心肝寶貝!伍辛,我們不去?」

  伍辛大聲的說:「不!祖母,我聽父親的話,我去!」

  伍員忽然跪了下來,流著淚說:「母親,為報血海深仇,我不得不這樣做啊!」

  這時,伍昆已進到屋內,見到了眼前一幕。他揖手說:「主母,辛兒已經長大,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他能聽從父親的話,遠離戰爭,這不好嗎?何況伍度也在武陵,他們兩兄弟都會相互關照,有什麼不放心的?改了姓,不也是我們伍家人嗎?」

  嘉應流著淚說:「伍昆,多殘忍啊?我真的捨不得伍辛這孩子!」

  伍員:「母親,為了讓你放心,我專門派了王孫雄將軍親自送伍辛去百濮,尋找乾氏宗族,一旦找到收養他的人家,我會讓王孫雄再去聯繫伍度,這樣,你該放心了吧?」

  公孫駱起身拱手說:「奶奶,我一定辦好這件事,回來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一座雄偉壯觀的大城,在姑蘇山東北三十里外拔地而起。今天是闔閭大城落成典禮,也是吳國從梅里遷都的日子。

  吳王闔閭在三十六名虎賁騎士、三十六個舉著彩旗的士兵引導下,坐著全副輦駕從梅里緩緩駛出。沿途百姓穿著盛裝,像過節一樣,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吳王進入姑蘇城北面平門。

  城門之上旌旗飛揚,城內張燈結彩,披紅掛綠,一片火樹銀花,喜氣洋洋的熱鬧場景,滿朝文武在平門親迎吳王闔閭入城。騎著亦白馬的伍員和坐著駟車的文之儀,陪著闔閭大王遊覽了大城的八座城門,又穿街過巷,觀看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倉廩府庫,官邸私宅,商鋪酒肆,手工作坊,最後到達王宮朝門。闔閭見此,笑得合不攏嘴,果然城中氣派非凡,十分輝煌。他何曾見過這等壯觀的宮殿和都城,不由慨嘆的對伍員、文之儀說:「寡人一直住在梅里,原來梅里不過是一個破爛的小城邑。今日一見新修的城郭,真是大開眼界,這才是真正的一國之君統領萬民之所!」言罷,下了王輦,招呼侯立多時的群臣:「諸卿,伍行人立下不世之功,寡人當予以賞賜,走,進殿!」

  眾臣簇擁著吳王闔閭步上台階,進到大殿中。吳王步上坍墀,坐在王榻上,對群臣說:「諸卿,申胥築城遷都,新建宮宇,勞苦功高,寡人當重賞申胥百金!」

  伍員拱手婉言謝道:「大王,微臣苦心築城建殿,是為了振興吳國,威懾鄰邦,早日完成復仇大任,圖霸中原,並不是為了貪圖金錢。請大王收回成命,微臣感激不盡!」

  闔閭:「既然申胥不願接受賞賜,可見先生的高風亮節!史官記錄在冊,上報魯國。寡人今日高興,有奏稟來?」

  伍員出班言道:「大王,《蓋盧》兵法已完成編纂,字數約二千一百餘字,為吳國第一部兵法。」

  闔閭大喜,言道:「好,有了《蓋盧》兵法,吳軍以後作戰就有了運籌帷幄的指南。編纂小組繼續抄寫《蓋盧》兵法,給將軍每人人手一簡,但要記住,此簡不得外傳,人在簡在,若有泄密者,必誅之!」

  滿朝武將齊聲:「諾!」

  闔閭:「還有何事?一併奏來!」

  太子終累出班呈上奏摺,說:「父王,這是各船室聯名給您的奏摺,請大王批准!」

  內侍接過奏摺,步上王台,遞給闔閭。他展開奏摺閱後,把奏摺一攏,怒道:「太子終累,你好大的膽!竟敢聯名各船室要拆了艨艟大舟?你知道這艘大舟是紀念誰的嗎?」

  終累拱手說:「父王,孩兒當然知道!但船場缺木料,要製造那麼多船隻,是不得已而為之。」

  殿下的公子們聽了吳王闔閭如此說,一下便炸了鍋,議論紛紛。

  吳安王餘祭次子公子偃出班言道:「王兄,『餘皇』號乃紀念我父王而命名的船,怎麼能拆了呢?雖然我們不是王位繼承人,但看在先王已逝,我兄長公子僯為國捐軀,也不能隨意拆了這艘船?」

  闔閭蔑視的看了公子偃一眼,說:「誰說要拆了『餘皇』號?真是妄下斷言!」

  吳順王諸樊次子夫概,大咧咧地說:「王兄,這麼說,就是要拆了我們父王的『諸皇』號?你同意拆,我與子通弟也不會同意!子通弟,你說呢?」

  公子通拱手言道:「王兄,雖說『諸皇』號老舊,又是淮河上僅有的一艘巨舟,遇到枯水期就得停泊。可它有顯赫的名聲,曾迎接過晉國大夫羊舌肸,也威懾過楚國水師。拆了它,王兄不認為可惜嗎?」

  闔閭:「夫差、子山吾兒,你們的意見呢?」

  夫差:「稟父王,兒臣認為建立強大的水師,必須要有自己的新式戰船。現在長兄呈上奏摺,定是缺少木料,否則,太子終累不會提出讓父王為難的問題?」

  公子山:「稟父王,祖父留下的『諸皇』號,是我們唯一的念想。拆了它,淮河就再也沒有了艨艟大舟了?」

  這時,伍員出班奏道:「大王,為了拆一艘大舟,公子們的意見不一。我去過欐溪船宮,太子終累也跟我稟報過此事。吳國要築大城,建王宮,以及城內的設施,的確用去了大量木材。吳國現有的山林林木,據報告確實儲量不多,巨木少之又少。我讓他們再去越國採購,他們說因我們是造船,是用來對付越國友邦楚國的,估計不會再賣與我們。大王,大舟肯定是要拆的!因拆船的木料並不利於製造新船,上面有無數的騎馬釘孔。我想把目前尚未完工需要用木料的地方,把大木料送往船場,再設法進山砍伐巨木,這樣就能保證船場製造各式戰船。而拆下大舟的木料,再送往需要用木的地方,一借一還,就能解決船場木料短缺的問題,大王以為如何?」


  本來是心情爽歪歪的吳王闔閭,聽伍員如此說,也不好反駁,遂宣布:「散朝——」宣罷,自個朝殿內走去。

  吳王闔閭王宮的樓台上,憑欄遠眺。只見城內萬家燈火,人們正在享受搬遷後的喜悅,家家門前張燈結彩。再向遠處眺望,太湖上漁火點點,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闔閭似乎又回到了今日白天的好心情,舒展雙臂,深吸了一口略帶涼意的新鮮空氣,然後反身,卻發現次子夫差恭敬地站在身後。闔閭驚訝地問:「夫差,你怎麼在這裡?」

  夫差見闔閭不像今日退朝時的臉色,便問道:「父王,想通了?」

  闔閭頷首道:「想通了,拆!伍大人全心全意輔佐父王,短時間就把吳國帶上了強盛之路。以此功勞,就是把吳國攫一為二也是應該的,何況只是拆了一艘老舊破船,寡人有何理由拒絕呢?」

  夫差恭維道:「父王高瞻遠矚,不拘泥於小節,只要有利於吳國的事,能力排眾議拆了大舟,可見父王的魄力!圖霸中原,成為一代霸主將指日可待!」

  闔閭問道:「夫差吾兒,究竟找我有何事?」

  夫差:「父王,孩兒今天給您帶了一冊不同於《蓋盧》的兵法,想請父王御覽。」

  闔閭:「是嗎?比之《蓋盧》如何?」

  夫差:「父王閱後方知。」

  兩人進到廳堂內,夫差拍拍手,夫差親信捧著幾卷簡冊進來。夫差放在大案上,對闔閭說:「這是孩兒自己默記的,請父王御覽。」

  闔閭笑道:「嗬,什麼人的兵法值得孩兒默記?平時連看簡冊都不願意看的人,哪來這麼好的興致?」

  夫差:「父王,此人是伍大人介紹來工作室的小卒,對兵法很有研究,也很有造詣。在編纂《蓋盧》時,右將軍伍雞隻叫他做些簡單的抄寫工作,其餘的時間卻讓他在那裡寫他的兵法。後來他的兵法寫了一大部分,伍雞就讓我們這些人幫他逐句精煉修改,並幫他串聯成冊。當我拿起一枚一枚的竹簡讀後,我被他的兵法給震驚了!孩兒閱讀兵書也有不少,但從未見過如此全面、如此有價值的兵法。因此我便偷偷背記下來,回宮把它記錄在簡冊上,讓父王先睹為快。」

  闔閭「哦」了一聲,說:「看來伍大人在不斷地搜羅挖掘各類人才。為父的一塊心病,不知申胥有何良藥可以治癒?」

  夫差:「父王說的是公子慶忌?」

  闔閭點點頭,說:「還是夫差理解為父。」

  夫差慫恿地說:「既然父王同意拆了『諸皇』號,也算是給了伍大人一個面子,到時要剷除慶忌,他也得跟您想出辦法來,或者他親自披掛上陣。聽說他武功蓋世,箭無虛發,以此一報還一報!」

  闔閭:「夫差,你說的不錯,此事就包在申胥身上了,他想躲也不行!夫差,你方才說,寫兵法的人是一名小卒?他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字??」

  夫差:「我只知道他是華登將軍帳下的一名小卒,叫孫武,具體哪裡人我不清楚。父王,反正他是個小卒,管他什麼人,只要他兵法好,我們可以借鑑;不好,他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而已。」

  闔閭遂展開竹簡覽閱起來,剛開始他很隨意看了看,後來越看越專注,越看越仔細。於是,逐字逐句閱讀起來,一個時辰過去,兩個時辰過去。此時夜深人靜,月上中天。夫差跽坐一旁,次第的呈上簡冊,當吳王闔閭看完最後一卷簡冊,他意猶未盡的問道:「這就完了?」

  夫差:「父王,我只默記了這十一篇。聽孫武講還有兩篇,共十三篇,還未寫完,寫完我會呈給父王御覽。」

  闔閭卷冊說:「寫得太好了!計謀盡出,縝密無懈,字字璣珠,餘味無窮,真是一部好的兵法!可惜通篇都是以統帥或主將的口吻所寫,當然就應該為統帥所用。因此,此人不可重用,兵法不可推廣。」

  夫差遂說:「父王,知道了。假如有朝一日伍先生要舉薦他,父王該如何辦呢?孫武的《十三篇》比之《蓋盧》如何?」

  闔閭沉默了片刻,說:「兵法若是為寡人所寫所用,可考慮給他實踐的機會。至於《十三篇》比之《蓋盧》,各有千秋!夫差,記住不與人說寡人已閱過此簡。」

  夫差:「當然!我夫差既然辛苦熬夜,把它默記起來,就是不讓人知道父王已看過孫武的兵法。」

  闔閭:「夫差,你很聰明,知道《蓋盧》象徵著王權!」

  吳宮大殿,闔閭:「諸卿,寡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拆了『諸皇』號大舟。太子終累,可按伍大人意見辦理木材借還事宜。」


  終累:「諾!」

  吳王闔閭笑著說:「申胥,木材問題解決了,你可欠了我一個人情喔,到時可要還得喲!」

  伍員一下子就猜到了吳王的心思,便說:「大王要用我之時,微臣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闔閭:「好!有申胥這句話,寡人就放心了。諸位卿臣,寡人想請伍先生,把他提出的『九野為兵,九州為糧』戰略思想,所實施的情況通報一下?」

  伍員揖手道:「諾,大王!諸位大臣:我先來談談九野為兵。九野為兵,無非就是擴充兵源,治理兵庫,製備各種優良的兵器裝備,武裝全民,使吳國儘快強大起來。

  「根據周禮規定,周朝各諸侯國普遍實行『兵農合一』,即在實行井田制的基礎上,軍事體制和社會行政體制相結合。據《周禮·地官·大司徒》所述:『五家為比,使之相保,比有長;五比為閭,使之相憂,閭有胥;四閭為族,使之相葬,族有師;五族為黨,使之相救,黨有正;五黨為州,使之相賙(zhōn),州有長;五州為鄉,使之相賓,鄉有大夫。』實際就是以比、閭、族、黨、州、鄉組成六級社會行政管理體制。『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實際上就是以伍、兩、卒、旅、師、軍組成六級軍事管理體制。民和兵兩種管理體制相互對應,相互統一,構成周朝『兵農合一』的制度。而我吳軍不實行周朝建制,應簡化軍事管理,由六級編制改為軍、旅、卒、伍四級編制,使軍隊動員人數超過三個軍,總體可達到『帶軍十萬』的水平。與此同時,努力促成吳軍分步軍、水軍、和禁衛軍的多兵種結構。

  「步兵在吳軍中起著主力軍的作用,也是最古老的兵種。我軍配備了戰車,有御駕、甲士、徒兵、步卒等分工。起先,吳地處太湖流域,國人擅長舟楫,而輕視步兵。自晉國派申公巫臣率三十輛戰車來到吳國,教吳人『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法』。吳軍軍力驟增,配備戰車的步兵隨之建立起來。在嚴格訓練基礎上,挑選『多力者』和『利趾者』組成戰時前導,並為戰車配備雲梯、大櫓、轒輼(戰車fén.wēn)等攻城的專用機械。

  「吳軍的水軍,也叫舟師。吳人早就『斷髮文身』進行漁獵作業,練就一身泅水駕船本領。所以吳軍主要靠舟師在水上作戰,舟師又離不開船隻。而我們在太湖周邊島嶼設立了很多舟室(船場),製造大翼、中翼、小翼、戈船、樓船、橋舡,欐溪船宮正在製造七桅船。蠡墅(今蘇州蠡墅古鎮)港船場,也正在製造四角帆海船,平頭方底,船艏設板架,以減少海上航行阻力,加寬甲板,增加噸位,使船具有堅固的結構,適應各種海上水況,是當今最先進的海上戰船。這些船還配備了專用水戰武器鉤拒、弓弩、箭鏃、梭鏢、硫磺等火器。

  「吳軍設立禁衛軍。其性質與一般師旅人員不同:師旅是由農民子弟組成,平時分散在鄉村務農,戰時集中為兵,兵農合一;而禁衛軍的成員來自於』國子『,即他們是君王家族、卿大夫們的子弟。這是一支常設軍隊,平時守衛王宮和都城,戰時護衛在統帥將軍的左右,是出征的主力軍。

  「九野為兵中的『兵』有兩個概念:一是指軍隊的士兵,二是指軍隊配備的兵器。九野為兵的戰略思想,除了擴大兵源,全民皆兵,建立一支『十萬之師』外,還包括發展軍事手工業,為吳軍提供精良武器裝備,充實兵庫。包括製造工場,儲存府庫,並設有專職官吏管理儲藏、調撥、收繳等業務。平時是製造儲存,戰時發給從農戶徵集來的士卒,戰爭結束後,士卒將兵器交還兵庫回家。而武器中有著名的莫邪劍、湛盧、磐郢、魚腸等劍,牛首山也正在製造扁諸劍,與吳劍齊名的吳戈和吳鉤,正在加速製造中。武器發展起來了,訓練場所也將相應擴建增加,在都城西南橫山(今蘇州吳中區七子山一帶)建射台兩處,讓士兵有理想的訓練場所。當然還有防禦裝備,如盔甲和盾牌,也在各地生產。大王,我所實施九野為兵,就是這些。若有不全,可以完善。」

  吳王闔閭不停點頭,說:「善!」

  伍員接著說:「接下來我再來談談九州為糧、充實倉廩的戰略方針:要使一個國家強盛,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而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必須有嚴密細緻的後勤機構和人員,全面保障軍隊供給,而且能源源不斷的補充給養和消耗。吳國地處東海之濱大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河道縱橫,土壤肥沃,非常適宜於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稻麥的生長。

  「九州為糧,大力發展農業,最根本的就是大力開墾土地,擴大可耕地的面積。在吳都西郊,有吳王親自組織指導的農田的『吳王田』。吳都蛇門外有一片土地是吳國世子的『世子田』。吳王之弟夫概在他的采邑(今浙江諸暨)置有『槪浦』。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除了平田外,還應該利用畛田、塘田、浦田等。畛田是在荒坡上燒荒開墾出來的土地,因為畛田往往是旱田,大王的女兒也有畛田在播種。而塘田、浦田,則是在平原低濕的地方,開鑿地坡,築堤造田,形成周邊高,中間低的稻田。一般橫向的土地稱塘,縱向的土地稱浦,是以後成為圩田的雛形。

  「這些開墾的土地,要獲得好收成,與採用先進的農耕技術有密切關係。吳國有銅犁、銅鏵、銅鐮、鐵鋤、鐵耨(nòu)等先進農具,

  耕作已用上耕牛,不再使用人拉耕地。加之農戶已經注意選用良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