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鋒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猜錯了?看樣子,這次是陛下聖心獨裁了?」

  劉諶牽著馬,悠哉悠哉地跟在後面,似是很不以為意。

  「是,但其實也不是。」

  糜照停下腳步,用馬韁點了點下方林子裡的幾名士子:「其實真要是陛下乾綱獨斷,他們也不會出來聚在這裡了!」

  「當時朝堂上其實有不少人反對此次出兵的,到了後來,唯獨就只有兩個人支持。」

  糜照看著劉諶道:「阿諶可知道是哪兩個人?」

  「這還用猜嗎?除了陳尚書跟大將軍,還有誰會這麼執著北伐?或許,現在應該稱他後將軍比較合適。」

  段谷之戰的慘敗不僅是對姜維聲望的巨大打擊,對季漢國力和軍心民心的損害更是極其嚴重的。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要是還想占著大將軍的位子,無疑是會引起眾怒的,畢竟總得有人要為此事負責的。

  於是他便學丞相街亭之事,自貶為後將軍,但仍大將軍之事。

  「嗐,其實還不都一樣,換個稱呼而已,說不定這次北伐過後又能升回來呢?」

  糜照言笑晏晏地看著下方道:「就在他們兩個出聲之後,一件極為弔詭的事情出現了。

  先前還喊著不支持此次北伐的那些人,這個時候要麼悶不做聲,要麼就當場改旗易幟,極力陳說此次機會的難得。

  到最後,也只剩下譙周幾個寥寥無幾的文人,在那勸說陛下暫緩北伐,結果麼,顯而易見了。」

  「呵呵,確實有意思。」

  劉諶嘿聲笑了笑,這場面確實精彩,可惜自己沒能親眼看到。

  史料上關於此次北伐的記載只有寥寥幾筆,沒想到置身其中之後,居然還能聽到這麼有趣的經過。

  從這也能看出來,到現在為止,季漢的高層到依舊還是老一代外來派在掌權。

  等到陳祗去世之後,劉禪大力提拔以諸葛瞻為代表,在蜀中本地長大的外來派二代之後,朝堂上就是另一個聲音占據上風了。

  一場小小的朝會,能同時暴露出君臣權爭,派別黨爭這麼多的矛盾糾葛,還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還有更有意思的呢,那天朝會散了之後,譙允南在宮門外面,攔著陳祗罵了他足足半個時辰,一直把陳祗給罵倒下才走!」

  糜照也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態度,當然主要還是因為陳祗在士人口中的形象確實是不佳,若是換了一個人或許就是另一種態度了。

  「陳祗真的倒下了?」

  聽到這裡,劉恂的神情忽地凝重了起來。

  「確實是,就那麼直挺挺地倒下了,當時不少人都看到了。」

  糜照再次確認了一遍,同時還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劉恂。

  「壞了,五哥,看來大哥這幾天是真的要忙死了,少說也得瘦幾斤下來!」

  劉恂的表情有些苦喪,看來是真的在心疼太子劉璿:「可惜咱們也不能幫上什麼忙,要是……唉」

  劉諶畢竟也是才到不久,雖然跟這幾個兄弟有了些感情,但遠沒有看起來那麼深厚,這時候猛一聽這話,卻是有些跟不上劉恂的思路。

  好在這個時候有人比他還發懵:「我有點不太明白,這跟太子又有什麼關係?」

  「你是真不明白,還是裝不明白啊?」

  劉恂有些憤憤地瞥了糜照一眼道:「我雖然不清楚陳祗在朝中是怎樣的人,但我知道他幫著父皇和大兄,實實在在地辦了不少事,他們也都很倚重他!

  現在他倒下了,我大兄這兩年又在觀政監國,他的那些事可不都壓到我大兄那了嗎?再加上你說的北伐的事,難怪大兄昨天走的那麼急!」

  「這……我還真是沒想到這個。」

  糜照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說的時候只顧著講故事了,確實是沒有想到這一層。

  「說起來,阿諶對這次北伐怎麼看呢?」

  劉諶知道這是糜照在轉移話題,但想了想歷史上關於此次北伐的記載,卻也還是搖了搖頭道:「沒用,就是一筆糊塗帳。」

  「糊塗帳?什麼意思?」

  劉諶正欲回話,卻見對面朝他們走來一列車隊,最前方為首的一名騎在馬上,手持竹簡,正在勾勾畫畫的青年士子。


  這條路本就是小道,劉諶一行連馬帶車,後面還跟著僕從,此時停站在路邊,就已經擠占了不少的空間。

  此時見對面來人,也是連忙約束好車馬僕人,讓對面先行,等他們通過後方才接著說了下去。

  「唔,大概就是對此次北伐,魏國有魏國的說法,咱們也有咱們的說法,至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幾乎無從分辨。

  段谷之戰才剛過去半年,它的風波其實遠沒有到停息的時候。現在咱們軍心不振,民心不齊,兵甲未全,糧秣未備,強行出戰,只怕勝少敗多!」

  劉諶接著道:「再說魏國,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司馬昭來說,他的當務之急其實是抓緊時間平定叛亂。

  剩下的無論是咱們這邊,還是吳國那邊,對他而言其實都只是疥癬之疾而已」

  「段谷之戰他們作為勝方,應該比我們更清楚這一戰的殺傷性,司馬昭應該也清楚,咱們就算是進攻,也不可能動用太多的兵力。

  所以對於此次北伐,他大概率會勒令邊關守將守好城池,不要主動出擊。

  因為若是勝了倒好說,可若是萬一敗了,被吳國拿去宣揚,增強了壽春堅守的決心,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故而我說會是一筆糊塗帳。

  至於吳國,我勸你還是不要對他們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主少國疑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真的有跟魏國一戰的決心和能力,就不會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來找咱們了!」

  劉諶洋洋灑灑說了一通,糜照卻是聽得皺眉不已。

  「老實說,從我得到這個消息至今,聽過不知道多少人談論過此次北伐的結果。」

  糜照嘖嘆道:「他們所說的,要麼是大敗,要麼是大勝,似阿諶這般論調……倒是頭一回聽說。」

  「呵呵,別以為我聽不出來,就是覺得聽著有點和稀泥是吧?」

  劉諶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其實對於咱們來說,無論是此戰,還是其他戰役,若是無法取得大勝,那就是大敗!」

  糜照張口欲言,卻見劉諶後面竄出一道人影來,正是先前過去的那名青年士子。

  那人先是朝著他們行了一禮:「方才讓路之行,實在是多謝了。」

  「哪裡哪裡,舉手之勞而已。」

  劉諶被身後的聲音嚇了一跳,旋即又反應了過來,也跟著回了一禮。

  「方才過來時似乎在聽幾位談論時事,噢,倒並非是在下有意竊聽,實在是來時無意間聽到的,還請見諒。」

  見劉諶幾人聞言面色漸冷,那人朝著他們告謙似的拱了拱手:「只是此間畢竟是道旁,往來多是雜客,幾位若是有心,不妨隨在下一起,順便也給幾位引薦一些同道。」

  「好意我們心領了,不過我等還有要事在身,不便在此多留,還請見諒。」

  聽罷,劉諶便已經知曉了此人多半也是下方那些士子中的一個,心中頓時也失了興趣,說完便翻身上馬,揮鞭而去了。

  ————————————————

  雖然由於歷史原因,昭文帝的名聲在後人口中屬於是兩極分化的一種。

  認為他好的,則是稱讚他的治國政績,文成武功,認為他壞的,則是批評他的法家思想過於濃郁,把百姓當成工具。

  不過不管雙方怎麼評價,唯一不能否認的就是昭文帝在一些歷史大事件中,能夠迅速抓住事情根節的敏銳眼光,進而迅速作出反應!

  這種能力就連被他治罪的譙周都頗為感嘆:「未明而察其先,事發而究其結,趙王是也!」

  ——《漢史探幽·第二十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