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糜照
夏夜月,清涼如水,輕風拂樹蔭,零落滿地蟲鳴。
送走了不情不願的老七,在太子妃費氏的步步緊逼下,劉諶最後也只能不情不願地答應了對方去遮水亭的請求。
許久未見五哥的劉恂也說要跟著一起去,美其名曰先跟未來的五嫂打好關係。
那擠眉弄眼的樣子,惹得劉諶也不管自己的人設了,先給了他兩個腦瓜崩消消氣。
老六捂著額頭,看起來有些哀怨的表情倒是逗得殿裡面兩個孩子笑了起來,氣氛一時間也歡快了不少,到了亥時中宴會方才散去,直到這時,仍未見太子回來。
第二日清晨,簡單的洗漱過後,剛要吃早飯的兩兄弟,在騎乘工具上又發生了分歧。
由於劉恂在宮裡被束縛的頗為嚴厲,又未到封王的年紀,出宮遊玩的機會極少,對外面的東西也多有好奇之心,故而想騎馬邊走邊看。
他若只是自己想倒也罷了,可死活卻非要拉著劉諶一起。
嘴上說是想讓劉諶給他介紹路上見著的新鮮玩意兒,實際上卻是少見生人,坐在馬上居高臨下時,多少有些難為情,多一個人陪著感覺就能好很多。
這一點倒是跟劉諶初來時相差不多,他也能理解,不過理解歸理解,想要他跟著一起騎馬卻是不可能的。
騎馬也是要看季節和天氣的好吧?
這幾天正是暑氣升騰的時候,就連跑馬的時候都感覺風是熱的,更遑論城中無故不得馳馬。
至於城外,大道上則是車馬眾多,小道上又容易衝撞行人,想跑也跑不起來。
若只是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騎馬的時候還很磨大腿根,劉諶跟著糜照第一次學騎的時候就差點下不來,那感覺至今都難忘。
比來比去,還是坐馬車性價比更高一籌,熱了有冰鑒,冷了有暖爐,悶了能開窗,困了還能臥著睡一會兒,除了有些顛之外,跟騎馬比起來簡直處處都是優點。
不過任憑劉諶嘴皮子都磨爛了,太陽都露頭了,也沒能改變劉恂的想法,最後也只能無奈地感慨一句:「真不知道你這犟脾氣到底是隨了誰!」
「嘿嘿嘿,反正不是你!」
眼見劉諶妥協,劉恂也樂滋滋的指揮人去後院把馬牽出來,絲毫沒有意識到兩人話語間的僭越之詞。
思來想去,劉諶還是覺得應該穩妥一些,馬車可以不坐,但是不能沒有啊。
於是伸手招來了阿柳,吩咐她提前去糜府那邊打聲招呼,讓糜照準備的齊全點,到時候在城外匯合。
隨後又讓人去取了兩件內襯來,熱點就熱點吧,總比大腿被磨破皮強多了。
等到劉恂牽著馬,眉飛色舞的從後院出來的時候,劉諶順手遞了一件內襯給他:「穿上吧,最起碼後邊也能讓你的大腿好受點。」
劉恂很是聽勸的回屋換了衣服,待到兩人帶著幾個僕從出門時,外面已是漸漸熱了起來,樹間的新蟬也開始了新一輪鳴唱。
劉諶抬頭看了看天色,估摸著也是八九點鐘的樣子,到地方大概還不到中午。
遮水亭雖名為亭,卻是建在城南郊外的一處園林,距離成都城不過七八里遠。
本來遮水亭只是臨近一處渡口的亭子,不少人曾在這裡灑淚揮別。
後來在建興年間,為了方便南北兩岸的貨物運輸,官府在渡口兩三里外修建了一座橋樑,渡口也隨之漸漸被廢棄。
不過亭子卻被保留了下來,這裡背山靠水,林蔭成趣,若是修整一番,簡直就是個天然的避暑樂園。
於是這塊地方便被劉琰給買了下來,改建成了如今的莊園,後來劉琰因為造劉禪的黃謠被殺,這塊地也被沒收,賞給了甘陵王劉永。
可見那個時候兩兄弟的感情其實還是不錯的,可惜自古好物不堅牢,兄弟情深也難抵身邊人的讒言詆毀啊。
一路走出宮,呼吸著外面的新鮮空氣,劉恂的嘴便開始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
一會兒說回來的時候要去少城的市場看看,一會兒道聽說外面的橋是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回來的時候可得看看,一會兒又嘀咕著可惜出來的時候走得急,也沒問母妃想要什麼東西。
儼然一副圈鳥出籠的樣子,不過也就是這兩年了,再過幾年就是他們的封王儀式了。
到時候封了王,就得住在城中的王府了,雖然行動上有了自由,可若想進宮,那卻是很難了。
魚和熊掌,安能兼得之?
劉恂在一旁唧唧喳喳的嘟囔著,劉諶則是魂飛天外,嘴裡時不時應付著,腦子裡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跟著人群出了城,站在江橋城門下,劉諶朝著四周看了看。
只見一名身著赤色夏衣的青年男子,此時也正站在珥市斷橋處向城門這裡張望,男子身後則由幾名家僕牽著馬和馬車。
此時見了劉諶兄弟出來,便迎了上來,臨近時才發現兩人都是一副喬裝打扮,便對著他們以朋友之誼行了一禮。
「馬車已經備好了,冰鑒也在上面整理好了,阿諶現在就要上去嗎?」
幾人在門口匯合完,算上各自的僕從不知不覺間隊伍已經壯大了不少,此時堵在城外,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算了,我還是先騎馬吧,至於馬車還是回來的時候再坐好一點。再說現在我還能再堅持一會,順便也鍛鍊一下騎術。」
糜照自是無可無不可,劉諶的騎術還是他教的,是什麼水平他心裡也有數。
於是乾脆利索地翻身上馬,發號施令,將擠作一團的隊伍整理好之後,方才不緊不慢地跟著人流走過珥市。
————————————————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古隴右治所大約五公里處,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已經幾乎被盜掘一空的古墓。
除了在墓主人骸骨下發現的十幾枚零散的竹簡外,幾乎找不到其他別的東西。
後來這些竹簡經過修復後,專家們才發現這原來是記載著一支軍隊輝煌歷史的史志文書。
摘抄部分如下:
「景xx年,x十一月,拔x城,克追兵於x灘,俘斬千人,敵將田續遁逃,x勝!」
「炎興x年,x五月,七日克龍編,賊眾皆降,北地王親賜旗,五勝!」
「興始元年,春三月,隨大將軍姜維x長安,陛下親臨嘉獎,此八勝!」
雖然只有寥寥百餘來字,但從字裡行間卻依舊能夠感受到那股昂揚的氣勢,以及墓主人對這支隊伍所取得的功績的與有榮焉。
此外根據這些記載,也能推測出墓葬時間大概在公元三世紀左右。
後來通過對墓穴中其他殘留物進行的碳十四檢測,也證實了這確是一座三國末期的古墓。
——《漢史探幽·第二十三期》
送走了不情不願的老七,在太子妃費氏的步步緊逼下,劉諶最後也只能不情不願地答應了對方去遮水亭的請求。
許久未見五哥的劉恂也說要跟著一起去,美其名曰先跟未來的五嫂打好關係。
那擠眉弄眼的樣子,惹得劉諶也不管自己的人設了,先給了他兩個腦瓜崩消消氣。
老六捂著額頭,看起來有些哀怨的表情倒是逗得殿裡面兩個孩子笑了起來,氣氛一時間也歡快了不少,到了亥時中宴會方才散去,直到這時,仍未見太子回來。
第二日清晨,簡單的洗漱過後,剛要吃早飯的兩兄弟,在騎乘工具上又發生了分歧。
由於劉恂在宮裡被束縛的頗為嚴厲,又未到封王的年紀,出宮遊玩的機會極少,對外面的東西也多有好奇之心,故而想騎馬邊走邊看。
他若只是自己想倒也罷了,可死活卻非要拉著劉諶一起。
嘴上說是想讓劉諶給他介紹路上見著的新鮮玩意兒,實際上卻是少見生人,坐在馬上居高臨下時,多少有些難為情,多一個人陪著感覺就能好很多。
這一點倒是跟劉諶初來時相差不多,他也能理解,不過理解歸理解,想要他跟著一起騎馬卻是不可能的。
騎馬也是要看季節和天氣的好吧?
這幾天正是暑氣升騰的時候,就連跑馬的時候都感覺風是熱的,更遑論城中無故不得馳馬。
至於城外,大道上則是車馬眾多,小道上又容易衝撞行人,想跑也跑不起來。
若只是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騎馬的時候還很磨大腿根,劉諶跟著糜照第一次學騎的時候就差點下不來,那感覺至今都難忘。
比來比去,還是坐馬車性價比更高一籌,熱了有冰鑒,冷了有暖爐,悶了能開窗,困了還能臥著睡一會兒,除了有些顛之外,跟騎馬比起來簡直處處都是優點。
不過任憑劉諶嘴皮子都磨爛了,太陽都露頭了,也沒能改變劉恂的想法,最後也只能無奈地感慨一句:「真不知道你這犟脾氣到底是隨了誰!」
「嘿嘿嘿,反正不是你!」
眼見劉諶妥協,劉恂也樂滋滋的指揮人去後院把馬牽出來,絲毫沒有意識到兩人話語間的僭越之詞。
思來想去,劉諶還是覺得應該穩妥一些,馬車可以不坐,但是不能沒有啊。
於是伸手招來了阿柳,吩咐她提前去糜府那邊打聲招呼,讓糜照準備的齊全點,到時候在城外匯合。
隨後又讓人去取了兩件內襯來,熱點就熱點吧,總比大腿被磨破皮強多了。
等到劉恂牽著馬,眉飛色舞的從後院出來的時候,劉諶順手遞了一件內襯給他:「穿上吧,最起碼後邊也能讓你的大腿好受點。」
劉恂很是聽勸的回屋換了衣服,待到兩人帶著幾個僕從出門時,外面已是漸漸熱了起來,樹間的新蟬也開始了新一輪鳴唱。
劉諶抬頭看了看天色,估摸著也是八九點鐘的樣子,到地方大概還不到中午。
遮水亭雖名為亭,卻是建在城南郊外的一處園林,距離成都城不過七八里遠。
本來遮水亭只是臨近一處渡口的亭子,不少人曾在這裡灑淚揮別。
後來在建興年間,為了方便南北兩岸的貨物運輸,官府在渡口兩三里外修建了一座橋樑,渡口也隨之漸漸被廢棄。
不過亭子卻被保留了下來,這裡背山靠水,林蔭成趣,若是修整一番,簡直就是個天然的避暑樂園。
於是這塊地方便被劉琰給買了下來,改建成了如今的莊園,後來劉琰因為造劉禪的黃謠被殺,這塊地也被沒收,賞給了甘陵王劉永。
可見那個時候兩兄弟的感情其實還是不錯的,可惜自古好物不堅牢,兄弟情深也難抵身邊人的讒言詆毀啊。
一路走出宮,呼吸著外面的新鮮空氣,劉恂的嘴便開始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
一會兒說回來的時候要去少城的市場看看,一會兒道聽說外面的橋是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回來的時候可得看看,一會兒又嘀咕著可惜出來的時候走得急,也沒問母妃想要什麼東西。
儼然一副圈鳥出籠的樣子,不過也就是這兩年了,再過幾年就是他們的封王儀式了。
到時候封了王,就得住在城中的王府了,雖然行動上有了自由,可若想進宮,那卻是很難了。
魚和熊掌,安能兼得之?
劉恂在一旁唧唧喳喳的嘟囔著,劉諶則是魂飛天外,嘴裡時不時應付著,腦子裡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跟著人群出了城,站在江橋城門下,劉諶朝著四周看了看。
只見一名身著赤色夏衣的青年男子,此時也正站在珥市斷橋處向城門這裡張望,男子身後則由幾名家僕牽著馬和馬車。
此時見了劉諶兄弟出來,便迎了上來,臨近時才發現兩人都是一副喬裝打扮,便對著他們以朋友之誼行了一禮。
「馬車已經備好了,冰鑒也在上面整理好了,阿諶現在就要上去嗎?」
幾人在門口匯合完,算上各自的僕從不知不覺間隊伍已經壯大了不少,此時堵在城外,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算了,我還是先騎馬吧,至於馬車還是回來的時候再坐好一點。再說現在我還能再堅持一會,順便也鍛鍊一下騎術。」
糜照自是無可無不可,劉諶的騎術還是他教的,是什麼水平他心裡也有數。
於是乾脆利索地翻身上馬,發號施令,將擠作一團的隊伍整理好之後,方才不緊不慢地跟著人流走過珥市。
————————————————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古隴右治所大約五公里處,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已經幾乎被盜掘一空的古墓。
除了在墓主人骸骨下發現的十幾枚零散的竹簡外,幾乎找不到其他別的東西。
後來這些竹簡經過修復後,專家們才發現這原來是記載著一支軍隊輝煌歷史的史志文書。
摘抄部分如下:
「景xx年,x十一月,拔x城,克追兵於x灘,俘斬千人,敵將田續遁逃,x勝!」
「炎興x年,x五月,七日克龍編,賊眾皆降,北地王親賜旗,五勝!」
「興始元年,春三月,隨大將軍姜維x長安,陛下親臨嘉獎,此八勝!」
雖然只有寥寥百餘來字,但從字裡行間卻依舊能夠感受到那股昂揚的氣勢,以及墓主人對這支隊伍所取得的功績的與有榮焉。
此外根據這些記載,也能推測出墓葬時間大概在公元三世紀左右。
後來通過對墓穴中其他殘留物進行的碳十四檢測,也證實了這確是一座三國末期的古墓。
——《漢史探幽·第二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