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故人相識于歸藏(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巫碩兩眼放光,侃侃而談的樣子。子秀抬腿用鞋尖踢了踢巫碩的臥榻,「碩,坐起來說吧。你再裝,我要揪你耳朵!」

  見偽裝被識破,69歲的老頭子巫碩也不再裝病,他翻身坐起,讓人搬了張椅子放在子秀對面,又放上靠背,這才穩穩噹噹坐到椅子上。

  「娘娘,40年來,先王與大王都奉行「吾一人」,當下或許應重回40年前。今年前來朝賀的外服諸侯只有鬼方,土方,徐地,淮地。臣用數月,讀完了大學藏書館的史書,武丁時也不至於如此。若再這樣下去,獨木難支!」

  子秀靜靜地聽完,隨即站起身喝道:「胡言亂語!」

  巫碩絲毫沒被嚇到,態度堅定地答道:「娘娘,臣從不向諸侯說這些。這話只能向娘娘和大王說。」

  子秀盯著巫碩看。這位69歲的老友從年輕時候就有些胖,現在開始消瘦下來,皮膚鬆弛,無法確定他的表情。但巫碩的目光誠懇,而且這些話中的意思,巫碩以前拐彎抹角地說過幾次。

  「你好好養身體,瘦成這樣可不成。」子秀說完,上前拍了拍巫碩肩頭,轉身就走。

  剛走出去兩步,身後傳來巫碩的聲音,「娘娘,真的不能嗎?」

  子秀身子頓了頓,終於答道:「歸藏館的老朋友們那麼多,雖然不會全都重逢,若是能多見幾個老朋友,我會很高興。」

  說罷,子秀也不回頭,徑直離開了巫碩的宅邸。

  沿著淇水行進,可以看到王宮與更遠處的鹿台。王宮距離鹿台有四里多遠,在宮門處下馬,子秀沒有邁步進宮,而是遠眺著巍峨的鹿台。

  子秀已經告知紂王,推遲了會面,子秀索性再次上馬,直奔鹿台而去。

  鹿台是朝歌最有名的建築,除了因為鹿台是朝歌最高大的建築之外,鹿台也是朝歌的國庫。大量的貝幣,財物,糧食都儲存在鹿台中。

  在鹿台前下馬。守衛鹿台的千夫長曾經是子秀的部下,見到三花娘娘子秀前來,千夫長趕緊上前行禮。子秀不等他詢問,就說道:「我要到鹿台上吹吹風。」

  千夫長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他自己有機會的話,也挺喜歡在鹿台最高的地方看風景。

  很快,子秀就到了鹿台最高處,眺望著下方的朝歌。

  子秀是在殷都(安陽)出生,與朝歌相比,殷都的規模大得多。但是從定都朝歌開始,朝歌吸收了殷都的建設經驗,建成了不少規模宏大的建築。

  以前的時候,子秀倒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她喜歡宏大的工程,而且自從冶鐵技術研發成功之後,修建建築的效率大增。

  就以建築鹿台為例。鹿台用了上千根巨大的木料,以前需要數年乃至於十年也未必能湊齊。用了鐵斧與鐵鋸之後,兩年就完成了。使用的人數也比以前少得多。

  但是這次巫碩的話讓子秀原本就有的不安感覺找到了更明確的來源。現在的大商達到了子秀期待的唯我獨尊,但是大商變了,變了太多!

  40年前,子秀16歲。那時候的大商經常收到壞消息,各地的諸侯們也都狂傲得多。

  子秀覺得大商很可憐,被一眾諸侯們欺壓,所以子秀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那些王八羔子們知道,大商才是天下共主!

  40年後的今天,那些人已經不在了。他們的子弟也沒有如父輩那樣繼續流連於商國國都,在商國國都聚會,爭論,提出華夏要變成什麼樣子才能更好地看法。

  大商的確變成了諸侯只能仰視的存在,所以諸侯們也不再前來大商。

  孤獨地立於高處,初春料峭的風迎面吹來,讓子秀感覺到發自內心的涼意。

  經歷了40年的時光,子秀此時才明白過來。那時候的諸侯們心中還是有大商的。只不過,諸侯們期待大商能夠讓出更多東西。

  哪怕是現在,子秀依舊覺得諸侯們貪得無厭。但是子秀也意識到了自己相比諸侯,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如果時間能夠重來,子秀還是要收拾他們,卻不會使用現在這麼酷烈的手段。

  嘆息一聲,子秀想起了故人們。40年過去了,倚老賣老的鄂侯,老古板的九侯,故作高深的鬼谷,嬉鬧詼諧的池漳,一眾很有學問見識的各地賢者……他們都不在了啊。

  連那個敢調戲子秀的老色鬼西伯姬昌,子秀也覺得老東西能活到現在的話,也不是那麼討厭了。

  但是一切真的變了,再也回不來的變了。


  從鹿台上下來,子秀已經有了決定。巫碩的話的確有道理,大商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諸侯的信賴。雖然周國必須被消滅掉,其他諸侯國若是肯服從的話,就讓他們繼續存在吧。

  這不是因為子秀膽怯了,曾經被諸侯們切斷的貿易線再次恢復,諸侯們也老老實實地繼續上貢,子秀感覺沒有必要再繼續使用酷烈的手段。

  征戰的時代即將結束,如果可以讓諸侯歸心,大商也該回到40年前的樣子,繼續以天下共主的身份治理天下。

  即便將四方諸侯土地上的人口都遷移到大商境內,各處蠻夷也會很快出現在那些土地上,再次形成讓大商不得不出兵討伐的勢力。

  子秀已經意識到,這種事情永遠不可能有終結的那天。

  進了王宮,紂王正在召開會議。看到子秀到來,紂王連忙起身迎接,「姑姑,巫碩身體如何?」

  「死不了。」子秀說著,走上她的席位正坐。

  紂王坐下後命道:「諸位愛卿,稅收之事,先講給大祭司。」

  子秀聽比干講述稅收的變化,聽到一眾在牧野之戰中出力不足的諸侯們被增加賦稅的內容,就看向紂王。就見紂王神色雖然穩定,但是那種得以報復的滿足神色卻沒逃過子秀的觀察。

  比干說完已經提出的稅收標準,就對子秀說道:「大祭司,吾以為這等稅收不合理。」

  話音未落,尤渾就開口道:「少師,為何不問問那些諸侯為何遲遲沒趕到戰場?」

  尤渾長得五大三粗,皮膚黝黑,看著就一副很不講道理的模樣。紂王聽到尤渾的話,不自覺地微微點頭。

  子秀看尤渾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又看了看旁邊的費仲。費仲平日說的也是紂王的心裡話,只是尤渾說出的是紂王的不快,費仲則是能說出紂王心中的期待。譬如,如果這次是費仲開口,那必然是說加稅能夠如何有利於大商。

  為了再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子秀向費仲問道:「費大夫,如此加稅,於國何利?」

  果然,費仲當即開口說了起來。且不說他說得是不是正確,至少整體方向就是加稅對紂王的王廷有好處。

  子秀原本也是追求多收稅,也會打壓那些離心離德的商國諸侯。但子秀此時已經認為商國不再需要採取過分強硬的手段,準備等費仲先說完。

  然而比干卻忍耐不住,直接大喝一聲,「此時如何能加稅!」

  紂王一聽這話,臉色登時變得難看起來。

  子秀實在是不想讓這兩個都忠於大商的人再鬧起來,便對比干說道:「少師,少安毋躁。」

  比干是子秀的兄長,與子秀關係很好。見子秀開口,強忍怒氣,不再說話。

  子秀問尤渾:「尤大夫,汝問過諸侯為何沒趕到戰場嗎?」

  尤渾一直覺得大祭司子秀乃是堅定支持紂王的王室成員,以為子秀是想支持紂王,連忙說道:「還不曾問。若是大祭司應允,臣定然質問諸侯。」

  子秀又詢問費仲,「費大夫,汝以為當問否?」

  費仲愣了愣,視線一垂一起間,就有了想法,「娘娘,臣以為當問。國家遇難,諸侯怎能怠慢。只是直接質問,恐諸侯不服,或當立法令。」

  紂王聽子秀這麼講,覺得子秀大概是要支持打壓那些不老實的商國諸侯,目光中都是期待。

  子秀臉色一變,怒喝道:「費仲,尤渾,汝二人竟敢離間大王與諸侯!汝可知罪!」

  大殿內眾人皆驚。紂王實在是沒想到姑姑子秀竟然會這麼說,之前的時候,姑姑子秀可是對諸侯有諸多不滿,諸多不屑。

  但其他重臣們大多面露喜色。大商衰微之時,重臣們都想大商重新振作起來。經過30年的勵精圖治,大商眼看已經重回號令天下的威勢,重臣大多都覺得不能再如之前那般。

  此時由子秀率先發難,重臣哪怕不認同子秀的看法,也沒人敢出來反對。

  子秀的目光掃過重臣們,他們的心思並不難猜。久亂思治,就是此時大多數重臣的想法。

  子秀當即對紂王說道:「大王,尤渾與費仲,離間諸侯,其心可誅。臣以為,將二人免去官職,下獄待罪。」

  紂王覺得沒必要因為費仲與尤渾兩人而得罪姑姑,但是他是真的不想殺了二人。一時沉吟。

  子秀知道周圍的重臣們雖然都代表了大商各個勢力的利益,但是大商此時終於走出了陰霾。是得讓紂王學會為大家考慮啦!


  這兩個近臣所說的都是紂王的想法,今天若是不拿下這兩個近臣,紂王定然還要利用這兩人在朝堂內搞事。

  子秀直起身問道:「大王以為臣所言不對嗎?」

  紂王從小就被子秀揪著耳朵訓斥,雖然隨著長大,早就不怕子秀。但是紂王也知道子秀一直是自己最堅定的盟友以及支持者。

  無奈之下,不得不答道:「大祭司所言無錯。」

  子秀也不想橫生枝節,當即答道:「既然大王說無錯。侍衛前來!將費仲,尤渾二人除去冠冕,下獄!」

  侍衛們雖然都只聽紂王命令,不過大祭司子秀威望之重,僅此於紂王。便都看向紂王。

  紂王只能點點頭,侍衛們立刻上前將費仲與尤渾打掉冠冕,拖了下去。

  大商重臣見這二人被趕出朝堂,皆是面露喜色。

  子秀又說道:「大王,這稅收之事,等今年伐周之後再議吧。」

  紂王看周圍再沒人支持稅收之事,被迫再次點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