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家
從1949年到1955年初的幾年裡,我母親一直爭取讓我父親交出工資,由自己掌管,目的是過簡樸的生活,多積蓄一些錢,為以後的日子作長久打算。如果這時不節約,以後一定會過苦日子。而且,雙方都有老人,四個老人不是病就是窮,以後都得管。
我父親每次都不耐煩地打斷我母親的話,拒絕交出重要的財權,說你一個女人懂什麼,我都考慮好了!
大男子主義是那個時代的通病。有一次,我父親去部長家討論修房子,部長夫人發表意見,部長勃然大怒:臭女人懂他媽的什麼!男人說話用你插嘴?給我滾遠點兒!夫人不生氣,笑著對我父親說,你明天到單位把他的話說給大家聽聽,讓大家都知道他的修養有多高,他還是大學生呢。
我父親對部長說,大姐的意見應該考慮。部長說:抽菸抽菸。我聽你的,誰聽她的。
我父親早就考慮好的是要兩個孩子。四口人,他的收入夠用就行。第一個是女兒,第二個一定是兒子,以後就是好日子,有什麼好愁的?
我二姐出生前,我父親叫來我姑姑。醫生和護士到家裡接生,我父親焦急等待。終於,嬰兒發出哭聲,護士抱著孩子出來給爸爸看,高興地說是個女兒。爸爸大吃一驚,繼而惱怒,沒有看,掉頭就走,上班去了。
不知過了多少天以後,女兒伸出兩隻小手要爸爸抱,爸爸總算笑了。
我二姐出生時,我父親已牢記數種高效催奶的良方,後來用在我身上。當護士把我抱出來後,他老人家笑著下廚房,熱好老母雞湯,不放鹽,看著我母親吃完雞肉喝完湯,千叮萬囑我姑姑不能讓我母親吃鹽,否則會斷奶,然後才去上班。
第二碗無鹽雞湯無論如何咽不下去,我母親讓我姑姑少放一點鹽,我姑姑不敢。我母親說醫生說了可以吃鹽,他又不在,你怕什麼。
第二天中午,我父親端來一碗看上去很香的豬蹄,我母親看著就想吐。在我父親期待的目光下,我母親細嚼慢咽,我父親走後我姑姑再加工。
母乳很充足,我長得很胖。我父親更自信,說聽我的沒錯。
我父親知道我母親又有了孩子後,我父親認為已經超生,堅決要打掉我母親腹中的胎兒,我母親絕不同意,我弟弟終於出生。我父親這時認識到當初的預見不夠準確全面,恆大抽得確實有些多。
1956年,國家經濟委員會(簡稱國家經委)成立。經委的基建任務很重,我父親被調進經委。人事局的領導建議我父親把職業改為幹部,我父親仍然堅持當工人。
我母親強烈要求我父親當幹部,努力工作,爭取提升。但是我父親認為自己沒什麼上升空間,「不要強」,我母親很無奈。
1959年,困難的日子即將來臨。
一家六口人,人均生活費每月13.4元,日子固然不好過,但這在當時的北京屬於一般水平,是過得去的。
國家機關規定職工家庭的最低人均生活費是每月8元,不足部分予以補足,國企的學徒工月薪8元。
在計委大院,科長、主任科員、科員、秘書(與科員相當)和工人占大多數,月薪大多在60元以下,科長的月薪是70多元,家庭人均生活費大約在10元至15元之間。
誰家有了臨時困難,可以向單位申請補助,經職工大會討論決定。接受補助的人平時不能吃餃子燉肉,這是不成文的規定。有一個星期天,一個小孩高興地告訴小夥伴他家今天吃餃子,他爸爸受到批評,從此失去了申請補助的權利。
國家機關很少有人均生活費低於8元的。
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家的日子過得特別難。
五一節,國慶節,春節,給兩家的老人各寄10元錢。節日過後不久,我姥姥病了,寄10元,我奶奶病了,寄10元。我奶奶一兩年來一次,每次住一兩個月,回老家的火車票3元多,我父親給買。
每次的寄10元差不多都是向單位借的。單位規定每個職工每月可因特殊情況借10元,從下個月的工資里扣除。
當時我三叔家離我家很近,我奶奶不去他家。我三嬸非常善良,她的山西話我奶奶聽不懂,特別看不上她,她很無奈。
常言還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時這話不正確。實際上是窮在鬧市也有遠親和近親,因為他們的家更窮。
經常來我家的有兩個與我父親同輩的親戚。他倆都比我父親歲數小,都是我父親介紹進京的。他倆沒有固定工作,妻子沒有工作,孩子多,生活很困難。他倆常在星期天帶部分家人來我家吃午飯,而且是輪流來,從未同時出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69年。
我父親發揮出獨特的能力,在廚房牆角做了一個灶,灶上放一口大鍋,燒刨花、樹枝,節省了不少錢。神奇的是,灶和樓房的通風道相連,既無煙,也無失火的危險。後來我問父親:如果每家都安裝一個這麼大的灶行不行?父親說行,通風道足夠大。
父親有這麼大學問,我很自豪。
那時樓房裡的住戶都用蜂窩煤做飯。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很多家庭主婦沒有工作。我母親感到僅靠勤儉持家還不夠,就在夏天叫我姑姑來幫著照顧孩子,做家務,自己和幾個鄰居一起去賣冰棍。
那時,月壇南街上的西宮電影院所在位置是北京工人俱樂部,旁邊是一家冷飲廠,附近的家庭主婦幫冷飲廠賣冰棍。
冷飲廠提供一輛白色的木製小手推車,車裡有圓柱形保溫瓶,裡面裝著5分錢一根的奶油冰棍。因為貴,買的人少,車裡只有兩個保溫瓶,大部分空間裝滿了紙盒,紙盒裡分別裝的是紅果冰棍、紅小豆冰棍、綠豆沙冰棍和白冰棍,都是三分錢一根。車上有木蓋,木蓋上用很厚的白棉被覆蓋。
6月是北京絕對溫度最高的月份,乾燥少雨,行人特別渴,看見小白車就不能不停下來。手頭寬裕的人買一根奶油冰棍和一根3分錢的冰棍,大部分人只買一根3分錢的。聽到叫賣聲,待在家裡的人會出來買,本來想省錢的鄰居就會跟著出來買。
7月的北京高溫多雨,下雨前的悶熱令人窒息,這時也是冰棍暢銷的時候。
但是同行業的競爭很激烈,因為所有小車都在大院裡運行。如果你的小白車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你前面的小白車剛離開這裡而且是恰好剛消失在你的視野里,你大聲喊著,等著,再加上手慢,又忘了小車的密封狀況不好,你會忽然發現紙盒裡的冰棍在解凍,拿不起來了,你就只能沮喪地推著小車回冷飲廠。冷飲廠承擔損失,你失去了這份工作。
我母親的業績最佳,工作時間最長。
1960年,困難時期來臨,北京市民開始接受飢餓的考驗。
我父親每次都不耐煩地打斷我母親的話,拒絕交出重要的財權,說你一個女人懂什麼,我都考慮好了!
大男子主義是那個時代的通病。有一次,我父親去部長家討論修房子,部長夫人發表意見,部長勃然大怒:臭女人懂他媽的什麼!男人說話用你插嘴?給我滾遠點兒!夫人不生氣,笑著對我父親說,你明天到單位把他的話說給大家聽聽,讓大家都知道他的修養有多高,他還是大學生呢。
我父親對部長說,大姐的意見應該考慮。部長說:抽菸抽菸。我聽你的,誰聽她的。
我父親早就考慮好的是要兩個孩子。四口人,他的收入夠用就行。第一個是女兒,第二個一定是兒子,以後就是好日子,有什麼好愁的?
我二姐出生前,我父親叫來我姑姑。醫生和護士到家裡接生,我父親焦急等待。終於,嬰兒發出哭聲,護士抱著孩子出來給爸爸看,高興地說是個女兒。爸爸大吃一驚,繼而惱怒,沒有看,掉頭就走,上班去了。
不知過了多少天以後,女兒伸出兩隻小手要爸爸抱,爸爸總算笑了。
我二姐出生時,我父親已牢記數種高效催奶的良方,後來用在我身上。當護士把我抱出來後,他老人家笑著下廚房,熱好老母雞湯,不放鹽,看著我母親吃完雞肉喝完湯,千叮萬囑我姑姑不能讓我母親吃鹽,否則會斷奶,然後才去上班。
第二碗無鹽雞湯無論如何咽不下去,我母親讓我姑姑少放一點鹽,我姑姑不敢。我母親說醫生說了可以吃鹽,他又不在,你怕什麼。
第二天中午,我父親端來一碗看上去很香的豬蹄,我母親看著就想吐。在我父親期待的目光下,我母親細嚼慢咽,我父親走後我姑姑再加工。
母乳很充足,我長得很胖。我父親更自信,說聽我的沒錯。
我父親知道我母親又有了孩子後,我父親認為已經超生,堅決要打掉我母親腹中的胎兒,我母親絕不同意,我弟弟終於出生。我父親這時認識到當初的預見不夠準確全面,恆大抽得確實有些多。
1956年,國家經濟委員會(簡稱國家經委)成立。經委的基建任務很重,我父親被調進經委。人事局的領導建議我父親把職業改為幹部,我父親仍然堅持當工人。
我母親強烈要求我父親當幹部,努力工作,爭取提升。但是我父親認為自己沒什麼上升空間,「不要強」,我母親很無奈。
1959年,困難的日子即將來臨。
一家六口人,人均生活費每月13.4元,日子固然不好過,但這在當時的北京屬於一般水平,是過得去的。
國家機關規定職工家庭的最低人均生活費是每月8元,不足部分予以補足,國企的學徒工月薪8元。
在計委大院,科長、主任科員、科員、秘書(與科員相當)和工人占大多數,月薪大多在60元以下,科長的月薪是70多元,家庭人均生活費大約在10元至15元之間。
誰家有了臨時困難,可以向單位申請補助,經職工大會討論決定。接受補助的人平時不能吃餃子燉肉,這是不成文的規定。有一個星期天,一個小孩高興地告訴小夥伴他家今天吃餃子,他爸爸受到批評,從此失去了申請補助的權利。
國家機關很少有人均生活費低於8元的。
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家的日子過得特別難。
五一節,國慶節,春節,給兩家的老人各寄10元錢。節日過後不久,我姥姥病了,寄10元,我奶奶病了,寄10元。我奶奶一兩年來一次,每次住一兩個月,回老家的火車票3元多,我父親給買。
每次的寄10元差不多都是向單位借的。單位規定每個職工每月可因特殊情況借10元,從下個月的工資里扣除。
當時我三叔家離我家很近,我奶奶不去他家。我三嬸非常善良,她的山西話我奶奶聽不懂,特別看不上她,她很無奈。
常言還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時這話不正確。實際上是窮在鬧市也有遠親和近親,因為他們的家更窮。
經常來我家的有兩個與我父親同輩的親戚。他倆都比我父親歲數小,都是我父親介紹進京的。他倆沒有固定工作,妻子沒有工作,孩子多,生活很困難。他倆常在星期天帶部分家人來我家吃午飯,而且是輪流來,從未同時出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69年。
我父親發揮出獨特的能力,在廚房牆角做了一個灶,灶上放一口大鍋,燒刨花、樹枝,節省了不少錢。神奇的是,灶和樓房的通風道相連,既無煙,也無失火的危險。後來我問父親:如果每家都安裝一個這麼大的灶行不行?父親說行,通風道足夠大。
父親有這麼大學問,我很自豪。
那時樓房裡的住戶都用蜂窩煤做飯。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很多家庭主婦沒有工作。我母親感到僅靠勤儉持家還不夠,就在夏天叫我姑姑來幫著照顧孩子,做家務,自己和幾個鄰居一起去賣冰棍。
那時,月壇南街上的西宮電影院所在位置是北京工人俱樂部,旁邊是一家冷飲廠,附近的家庭主婦幫冷飲廠賣冰棍。
冷飲廠提供一輛白色的木製小手推車,車裡有圓柱形保溫瓶,裡面裝著5分錢一根的奶油冰棍。因為貴,買的人少,車裡只有兩個保溫瓶,大部分空間裝滿了紙盒,紙盒裡分別裝的是紅果冰棍、紅小豆冰棍、綠豆沙冰棍和白冰棍,都是三分錢一根。車上有木蓋,木蓋上用很厚的白棉被覆蓋。
6月是北京絕對溫度最高的月份,乾燥少雨,行人特別渴,看見小白車就不能不停下來。手頭寬裕的人買一根奶油冰棍和一根3分錢的冰棍,大部分人只買一根3分錢的。聽到叫賣聲,待在家裡的人會出來買,本來想省錢的鄰居就會跟著出來買。
7月的北京高溫多雨,下雨前的悶熱令人窒息,這時也是冰棍暢銷的時候。
但是同行業的競爭很激烈,因為所有小車都在大院裡運行。如果你的小白車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你前面的小白車剛離開這裡而且是恰好剛消失在你的視野里,你大聲喊著,等著,再加上手慢,又忘了小車的密封狀況不好,你會忽然發現紙盒裡的冰棍在解凍,拿不起來了,你就只能沮喪地推著小車回冷飲廠。冷飲廠承擔損失,你失去了這份工作。
我母親的業績最佳,工作時間最長。
1960年,困難時期來臨,北京市民開始接受飢餓的考驗。